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汽轮机相关论文

2023-12-09 2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汽轮机相关论文

1. 汽轮机旁路系统设计
彭领新 文献来自: 电力建设 2000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不同型式的汽轮机 ,其旁路系统的容量和功能应不尽相同 ,故本文着重论述不同启动方式的汽轮机如何确定其旁路系统的容量和功能 ,以使价格较昂贵的旁路系统能充分发挥作用。1 汽机旁路系统的功能1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汽轮机转子合成应力公式
安江英,卞双,周兰欣,张保衡 文献来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98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关键词汽轮机转子应力热应力集中系数中图分类号TK262引言汽轮机转子的工作条件及受力情况相当复杂,转子上除了热应力外,还存在各种机械应力。由于在高温高压工质中高速旋转,转子承受由于叶片和叶轮及转子自重产生的离心应力,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汽轮机叶片叶型测量综述
陈非凡,强锡富 文献来自: 航空计测技术 1995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叶片的加工量约占整个汽轮机1/3,在整个汽轮机事故中,由于叶片的质量所引起的故障也占1/3[’:。所以,叶片的质量是整台汽轮机质量的保证。叶片的形状误差对二次流损耗有较大的影响。所以直接影响着汽轮机的能量转换效率。这正是叶片型线的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核电站汽轮机数学模型
于达仁,阎志刚,楼安平,汪洪滨 文献来自: 核动力工程 1999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饱和蒸汽汽轮机中,工质的湿度比较大,而且在逐级膨胀做功过程中,湿度进一步增大。所以在汽轮机的通流部分表面与腔室、汽水分离再热器和回热抽气管道中均覆盖着厚约几十微米的水膜,在个别处,水膜的厚度可达几百微米。水膜中所包含的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600MW汽轮机转子疲劳寿命计算
武新华,荆建平,夏松波,刘占生,张欣,符东明 文献来自: 汽轮机技术 1999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0前言汽轮机转子的寿命预测和寿命管理不仅对调峰机组有巨大意义,对承担基本负荷、中间负荷的机组也有实用价值,因为这些机组同样有如何经济合理地运行和有计划地消耗转子寿命,确?... 2疲劳寿命分析600MW汽轮机转子材料为30Cr1MoV,本文的疲劳寿命计算采用低周疲劳寿命曲线Δεt=0.0031025(2Nf)-0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汽轮机转子热应力自适应模型研究
黄仙,杨昆,张保衡 文献来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8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关键词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控1引言目前国内外对于汽轮机转子热应力的在线监控,均离不开相应的数学模型。然而,影响转子热应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蒸汽温升率以外还有蒸汽对转子体的放热系数、转子材料的导热率、导温系数、弹性模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汽轮机旁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杨冬,陈听宽,侯书海,毕勤成,杨仲明,李永兴 文献来自: 中国电力 1998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汽轮机旁路系统允许锅炉与汽轮机独立运行,缩短了启动时间,并且保证锅炉所有受热面包括再热器在启动过程或汽轮机甩负荷时得到充分冷却。具备安全阀功能的100%容量高压旁路系统与容量为60%~70%的低压旁路系统配合,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电站汽轮机叶片疲劳断裂失效综述
王江洪,齐琰,苏辉,李劲松 文献来自: 汽轮机技术 1999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0前言由于汽轮机叶片疲劳断裂而引起的电站事故比较常见,约占整个火力电厂运行事故的三分之一。每台汽轮机都拥有许多叶片,只要一只叶片断裂就可能导致整个机组的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分析叶片的疲劳断裂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大型汽轮机的模块化仿真建模
苏明,翁史烈 文献来自: 系统仿真学报 1998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大型汽轮机的模块化仿真建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苏明翁史烈摘要根据对汽轮机这类热力系统部件特点和工质流动网络特征的分析,在EASY5仿真支撑环境下,建立了大型汽轮机系统的模块化仿真模型。实践表明所采用的系统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跪求汽轮机毕业论文(函授的)

给你一个完整的论文可以,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自己作出了,这样对你今后的工作会有莫大的帮助,现在给你一点点的提示,算是个纲要吧,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的帮助.一、概述 主要介绍一下与汽机有关的方面,比如汽轮机的作用、原理、以及种类和发展历程。(很多教材开篇就是讲的这种常识,可以控制在350到500字)之内。二、详情 可针对目前较为常用的几个机型做文章,目前常用的都有纯凝机(单纯发电)、背压机(可以热电同联产,但有局限性)和抽凝机(理想的热电联产专用机型。这部分尽量说的要详细一点,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应有尽有。(该部分可以写个800字作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三、系统连接情况 可针对上述几个机型,对其所需的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好图文并茂,如果你有基础的话写个200字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要是没有基础的话就参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般就这几个系统:汽水系统、油系统、真空系统(背压机没有该系统)等四、展望一下未来以及说一些自己的观点。 可以站在新能源以及环保的角度讲一下嘛,很简单的,100字应该可以张口就来。五、结尾收工 这就是最简单的了,呵呵。 希望我的提示能够带给你帮助,两三个小时搞定问题应该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吧?呵呵

汽轮机运行论文怎么写?

首先低加是加热凝结水的,高加是加热锅炉给水的你知道吧。
低加有:1 出入口水门,旁路水门,低加正常运行时,凝结水由入口水门进,被加热后由出口水门出,低加不投入时凝结水走旁路门,凝 结水直接由凝汽器到除氧器,不被低加加热。
2 电动逆止阀,保护蒸汽疏水不会由抽气管道倒流至汽轮机。(这个阀不在低加上,在来低加的抽气管道上)
3 低加进气门,抽气从此门进入低加来加热凝结水。
4 疏水门,蒸汽加热凝结水后凝结成疏水,疏水由此门,进入下一级低加或者进入凝汽器。
5 空气门,低加上面的空气门是将本加热器中的不凝结气体导入下一级加热器或是直接导入凝汽器。这样保证换热效果和加热器内部的压力。
高加有 :1 出入口水门,旁路水门,高加正常运行时,锅炉给水由入口水门进,被加热后由出口水门出,高加不投入时锅炉给水走旁路门,锅炉给水直接由给水泵到锅炉省煤器,不被高加加热。
2 电动逆止阀,保护蒸汽疏水不会由抽气管道倒流至汽轮机。(这个阀不在低加上,在来高加的抽气管道上)
3 高加进气门,抽气从此门进入高加来加给水。(此门为甲乙门,甲门全开已门节流)
4 水侧放水门,用来确认给水通过加热器管束及放尽U形管中的给水。
5 气测放水门,加热器刚开始投入时用来放蒸汽的凝结水。
6 事故放水门, U形管泄露时,用来排走大量漏水。
7 空气门,排走高加中的不凝结气体。
8 疏水门,蒸汽加热锅炉给水后凝结成疏水,疏水由此门,进入下一级高加,下一级高加的疏水由此门进入除氧器。
9 保护水门,高加水位过高保护高加,使给水走旁路。

汽轮机汽缸变形量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汽轮机汽缸变形量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组的热效率(尤其是各个缸的热效率)高低,对机组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安全文明生产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直接关系到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和机组的安全运行。对此,各个电厂对机组的大修尤为重视,对汽轮机检修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汽轮机检修中对通汽部分间隙的调整要更加谨慎,通流间隙调整的好坏决定了检修质量,提高了运行效率。

关键词:汽轮机;变形量测量技术;洼窝变形

由于结构原因、制造原因、热应力原因,机组运行后汽缸存在很大的变形,机组大修时,首先要对变形量进行测量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汽封碰摩的原因,在检修时缩小并修正间隙。洼窝变形量技术是通过积累大量整机改造工作的经验,我们注意到国内机组普遍存在汽缸变形以及隔板变形,由此导致机组全缸与半缸状态隔板洼窝中心不同,这不但影响了机组检修时汽封间隙调整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了运行时隔板静叶栅与转子动叶栅的同心度,影响蒸汽流动,降低了机组热效率。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开发了隔板洼窝变形测量仪,现已成功运用到上百家电厂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测量出半缸状态相对于全实缸的洼窝变化量,是我们真实调整汽封间隙最关键的环节,真实地掌握变形量,才能优化调整汽封间隙。测量高压进汽平衡环套体的解体洼窝、套体椭圆度,再测量安装汽封后的汽封椭圆度,结合上次大修的间隙标准,确定转子在运行后最大的椭圆轨迹,是我们判断最大挠度处到底按照多大的间隙安装和优化汽封间隙的依据。

1洼窝变形量的测量

该工作一般在扣空缸测结合面间隙后进行,若结合面存在较大张口,需要进行修理时,则需要在修理之后再测量洼窝变形量。在大修机组中,全实缸中心合格后,应进行静止部分的中心静态找正。包含持环、隔板套、隔板、轴封套等部件的中心静态找正。一般情况下是以下半实缸动静中心为准。实际上,运行过的机组高中压、低压外缸变形量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下半实缸的动静洼窝中心与全实缸下的动静洼窝中心差距很大,不考虑全实缸下的动静同心度,往往大修后的机组开机有动静摩擦声,开机到满速不顺利,等摩擦音小了,机组也到了满速,带负荷效率(热耗、汽耗、煤耗)没有提高。为了提高效率,认为:

1)假轴以转子中心合格后的油挡洼窝为准,找中下半实缸动静中心并记录,包含持环、隔板套、隔板、轴封套等。然后开始测量出下半实缸(持环、隔板套、隔板、轴封套等)动静中心并记录。全实缸下的动静洼窝中心与半实缸下的动静洼窝中心有差距。在大修过程中,要把全实缸下的实际动静洼窝中心修正到半实缸动静洼窝中心中。再在全实缸上调整汽封间隙,汽封间隙调整合格后,开机就一定顺利,没有动静摩擦声,带负荷效率会大大提高(汽轮机安装、大修),实际上就是调整全实缸下动静中心的过程。特别是运行过的机组。设备金属材料经过长时间应力失效,已经定型。

2)高中、低压外缸是不可调整的,所以大修机组更应该实实在在地考虑全实缸下的动静中心。

2洼窝变形测量仪探头布置

测量前应在每个洼窝的测量点(测量3点,即左a、右b和下部c)上做好标记,以便每一次都在同一个位置上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扣上半持环隔板、内缸,复测自然状态下汽缸平面间隙。如果是首次检修,建议在拧紧螺栓前在这个状态下再测量一次各部位洼窝中心,(仍旧测量下三点)我们都知道在半缸状态下,汽缸的刚度要比全缸低。尤其是合缸机其刚度较差,在上半持环、内层缸吊入后,在其上半部件重量的作用下,汽缸将向下变形。这个数字应当是一个衡量,测量结果对于以后的检修一直可以借鉴。根据平面间隙分布情况紧1/3螺栓,螺栓拧紧后法兰平面的最大间隙应小于0.05mm。如间隙超标应拧紧全部螺栓;如拧紧全部螺栓后间隙仍超标热紧螺栓,直至法兰平面的最大间隙应小于0.05mm。(个别边缘紧不掉例外)测量持环、内层缸在紧螺栓后的洼窝中心。在进行内缸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求测量技术以及测量要求完全与外缸的测量一致。当我们将内外缸扣好以后,我们就通过上测量点、下测量点、左测量点以及右测量点进行洼窝中心的测量。在这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内缸以及外缸测量的中心变化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内缸以及外缸的中心变化是由于张口法兰以及螺栓紧固件问题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对螺栓紧固件的刚度以及垂直度进行检查,因为一旦螺栓紧固件出现了强度以及垂直度问题,就会对内缸以及外缸的支点标高造成影响。通过本次缸体的测量,我们能够从测量结果中分析出:气缸的内外环以及隔板之间的真实中心是洼窝的真实中心位置。同前面的测量操作一样,我们在测量过程中还要将外缸扣上,但是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够连接螺栓以及法兰,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外缸自身的重力进行持环中心以及内缸中心的变化测量。在气缸开缸之后,我们要对各种中心变化数据进行复核,然后通过复核的结果同上一次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如果2次测量数据变化不大,我们认为气缸的变形较为稳定,如果2次的测量数据变化较大,就说明气缸的中心变化较大,我们需要针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找出中心变化的原因,确保测量结果可靠。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汽缸螺栓拧紧后各汽封漥窝中心的变化量。在开缸状态下,根据实际偏差和变化量对持环、隔板洼窝中心进行调整,使其在合缸后处于与转子同心的位置上。即保证全实缸状态下的洼窝左等于右,上等于下。

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有些通流部分内径较小,大部分情况下,上半持环、内缸扣上后,人无法进入,合外缸后只能测量下3点。所以还需分别测量出各持环、内缸在自然状态下和拧紧法兰螺栓后的椭圆度,在计算汽缸螺栓拧紧后各汽封洼窝中心的变化量时,纳入这部分影响。通过准确的变形量测量,能够更好地掌握缸体半缸与全实缸的实际变化情况,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汽封调整间隙的数值,保证调整后的汽封间隙更真实可靠,做到汽封间隙的最优化调整。汽轮机在应用的过程中,应用效率对于整个机组的影响非常巨大,直接关系到机组的`正常运行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机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汽轮机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是气缸的变形问题更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进行气缸变形检测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对气缸的间隙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检查出气缸的使用效果以及气缸的性能指标,为了有效地降低气缸检查过程中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我们在正常检查的时候,要尽量的调整气缸的径向间隙,保证气缸间隙达到应用标准。

3结语

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为检修中的汽封间隙调整和阻汽片随缸修刮技术提供了数据上的基础数据,从而达到优化汽轮机通流间隙的最终目的,为提高汽轮机缸效和机组热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从而减小机组的煤耗值,电厂发电成本可靠降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DL/T869—2012DL/T753—200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DL/T753—2001,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国家能源局.DL/T819—2010,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