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北京,红山脚下,走进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一股浓浓的学习研究氛围扑面而来。
细数历史,该院领导深感责任重大:“从1962年成立条例编修政工组,到后来的政治工作研究处、研究室、研究中心,再到现在的研究院,这充分说明了政治工作对于我军建设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该院成立之初,院党委班子就旗帜鲜明地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政治建院的关键一招,精心谋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通过整合中融合、磨合中融合、联合中融合,逐步实现由编制整合到思维理念、价值观念、科研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
他们注重在多措并举、形式多样上下功夫,明确具体要求,配发20多种学习书籍和辅导资料。院党委中心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分专题先后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党章等,院领导走上党课讲台为全体官兵宣讲辅导。一个多月来,他们先后13次组织全院官兵和退休干部参加集中学习活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来自19个转隶单位的官兵结合实际,畅谈思想观点、提出意见建议。
组建以来,该院新转隶官兵克服两地分居、办公条件简陋等实际困难,发扬“三更灯火五更鸡,甘把忠骨埋红山”的军科精神,勇立潮头、敢想敢干、敢于拼搏,积极投身科研创新之中。
10月底,由该院承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13家军地单位的150多名代表参会,营造了舆论氛围、反映了研究成果、形成了宣传效应。
百家争鸣,群策群力,思想的火焰才能烧得更旺,理论的光辉才能照得更远。
按照上级部署安排,该院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推进政治建军的科学指南”等5个重大选题展开研究。
在参加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条例修订工作时,他们注重把军委主席负责制、新时代革命军人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对表落地,使之成为长期贯彻的具体抓手。“全军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军种、不同类型部队,任务不同,训练方式不同,教育的组织实施必须考虑到各种具体情况,这样才能使出台的条例更科学更严谨。”该院研究员尚伟说。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服务部队。
慕课,是时下一种流行的高等教育模式。记者了解到,该院已遴选了18位专家紧锣密鼓地投入慕课教学筹备,首批教学内容主要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全面串讲,分10个专题50节课,即将在军队网络服务平台上线,为部队开展教育、官兵自主学习提供便捷的网上教育服务。
“作为全军政治工作的专门研究机构,我们肩负着推动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必须以重如泰山的责任心,当好擎旗手,跑好第一棒。”该院《军事历史》编辑部总编辑潘宏说。
1970年应征入伍,被选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恢复兵种后组建的第一支专机部队,历任学员、飞行大队空勤机组成员,经历了极严格的军事训练和行为养成。1978年被选调参加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丛书的编辑。次年经聂荣臻元帅和肖克将军主持的军事史编辑办公室推荐,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职攻读近代经济史专业研究生。此间接受黎澍、张侠等著名近代史专家的指导。学习期间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近代经济史、近代战争史方面的著述近百万字。成为国内当时在近代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近代军事史料考证等研究领域知名的青年专家之一。尤其在近代海军海防史研究领域成果突出。1981年调任军委海军司令部军事学术研究室助理研究员。1982年参与组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撰委员会海军分编委编辑部,担任专职编辑兼撰稿人,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框架设计、条目撰写、书稿编辑全面工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全国数千名编撰人员中年纪最轻者之一。199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向个人颁发的“重要贡献荣誉证书”。1982-1984年间,在中央军委当时主持日常工作的杨得志、张爱萍、洪学智三位上将直接领导下,参与了中国国防经济学学科、中国国防发展战略学科的创立,为军队当时知名的中青年学术专家团队骨干成员之一。1984年10月,参加了当时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防科工委军转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论证规划工作,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调整编制总体方案。期间与当时军队各有关单位集合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李殿仁(总参谋部)、熊光楷(总参谋部)、金朱德(国防科工委)、曾光军(解放军报社)、陈小鲁(总参谋部)、张胜(总参谋部)、章沁生(北京军区)、尹斌(北京军区)、王东(总后勤部)、陈小工(国防大学)、周伯荣(国防大学)、徐光裕(防化兵学院)、常梦雄(国防科工委)、陈知涯(总参谋部)、秦朝英(军事科学院)、李炳彦(解放军报社)、兰鲁敏(军事科学院)、蔡晓洪(总政治部)、罗海曦(国防大学)等人一道,围绕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对军队支持国家改革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其主持研究和执笔完成的重要规划性文件中,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边际经济学和统筹学的理论,深入研究和论证了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外溢”的可行性,提出了对当时分布于十多个国防工业、科技部门尤其是三线国防基地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实力进行“要素重组、序列重整”,实现国防综合能力“军转民”,完成“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战略调整等系列政策建议,目标在于降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引进成本,突破外部国际环境的政治压力,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避开国际政治和资本力量的制约,确保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安全。由于在上述发展战略理论和中长期规划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1985年破格晋升军事科学研究员学术职务,成为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领域最年轻的国防发展战略学科、国防经济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同年,破格提拔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奉命参与组建全军首个对国际开放的战略研究咨询机构——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1985年起,担任军委、外交部、国家安全部、海军、国家海洋局联合领导下的国家海洋方向安全与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主持了1985-2000年国家海洋方向国际关系和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担任《2000年的中国国防》中长期规划办公室海军规划组负责人。曾直接参与了中国海军进取南沙群岛、开赴南极建长城站、游弋和出访南亚五国、建设精干顶用的强大海上力量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与军事行动的决策过程。同年出任国防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并以国防经济学会学术带头人之一的身份,当选中国40岁以下经济学家最高级别的组织——青年经济学会的理事。1986年夏被中国军事外交和国际军事学术交流的权威机构——中国国际战略学会聘为首批高级研究员。1986年秋通过军队组织推荐和单独考试,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职攻读宏观经济运行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接受重点培养。1988年5月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1990年3月申请退出现役。
《军事历史》订阅非常少,你可以到附近邮局或书亭订购,邮发代号82-234。《军事历史》的网络版是和新浪合办的。
有以下几种:
舰船知识 航空知识 兵器知识 兵工科技 世界军事 军事历史 军事史林 航空史研究 战争史研究
武器装备可以看《兵器》,《兵器知识》,《轻兵器》,《现代兵器》,《舰船知识》,《现代舰船》,《航空知识》等。军事历史可以看《军事史林》,《突击》,《战争史研究》。
个人推荐一下《世界军事》,他的杂志坚持的特点是权威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近年来,《世界军事》曾有大量文章被海外诸多报刊转载,包括世界权威军事期刊《简氏防务周刊》等。
他的总编辑可是一位大校军衔的解放军人。
从小看到大的几本书:
《坦克装甲车辆》
《航空知识》
《舰船知识》
配合看,你会其乐无穷,这是一种投资,
我不认为《兵器知识》有多好,
因为它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普及兵器科技知识,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武器现代化服务”的办刊理念,以介绍世界军事科研生产情况,展示各国武器装备风貌,宣传我国兵器工业发展道路和成就为主要发展方针。 所以大部分内容你应该一目了然了
小时候觉得有插画看很好,现在觉得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这三本我从小看到大,试过换别的看,都不合口味、
现在我认为最好看的还是《航空知识》写的非常全面,非常立体的杂志。如果你仅仅是个战争迷任何一种军事杂志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看具体方向
武器装备可以看《兵器》《兵器知识》《轻兵器》《现代兵器》和《舰船知识》《现代舰船》《航空知识》等
动态战略可以看《世界军事》
军事历史可以看《军事史林》《突击》《战争史研究》
++++++++++++++++++++++++++++++++++++++++++++++++++++++++++++++++++++++
++++++++++++++++++++++++++++++++++++++++++++++++++++++++++++++++++++++
<<以下为机密>>
个人再推荐一本《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主管:中国科技协会
主办:中国惯性技术协会
出版:《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社
=========
这个杂志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军事杂志之一了 不过他的发行范围小 到现在也不是小城市能买到的 而兵器知识这些遍地都是 所以他知名度不高 是01年开始发行的 他和兵器知识、舰船知识等这些官办杂志不同 惯性技术协会其实只是挂靠而已 他的稿源都是民间来的 所以风格和死板的官办杂志不一样 由于他的民办本质 前几年因为内部原因停过一段时间 现在他的出版团队 实际上是挂靠在《舰载武器》编辑部那边的 所以舰载武器后页会有惯性世界的广告
飞扬军事网、超级大本营是两个大型的较为专业的军事论坛 我就只上这两个站
剩下的铁血中华之类的 都是愤青文盲的出没地 国内民办军刊大部分人都在这两个站上有号 有很多著名作者还表现很活跃 我觉得这本算是我看过所有军事杂志里最好的了。15元一本,一月一期,一般小城市可能买不到,可以上淘宝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