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江淮论坛总编辑

2023-12-11 00: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淮论坛总编辑

一、专书:《李贽》(与他人合作)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6年。《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得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空一等)。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 (主编与撰稿人)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广东航运史(古代编)》 (主编与撰稿人)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清代全史 (第五卷)》(与韦庆远合同主编并任撰稿人)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得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主编兼撰稿人) 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珠江三角洲历史、地理、经济情况及南洋华侨发展史 》(与王赓武、许学强合著,霍英东写前言,作为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指定参考书) 香港:第二次世界华商大会印行,1993年11月。《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史研究》 台北:稻禾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近代化》 (主编兼撰稿人)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二、论文:2002. 《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序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徽州文化研究》序 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编,黄山书社出版。2001.《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传》序 黄山市政协文委办编辑出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共推徽学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主编:《徽学》2000年创刊号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移民与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化 刊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八集,页23--71台北:中研院出版。2000 . 《徽州学概论》序 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对学术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儒雅学者梁方仲 张世林《学林往事》下册,页1295----1312,北京:朝阳出版社,2000年3月版。历史的主流:改革、开放 (应广州日报专约) 《广州日报》2000年5月28日我与区域社会史研究 接受上海:《历史教学问题》特约记者邓京力博士访谈,于该刊2000年第6 期(12月15日)页14—17。1999. 雍正是否夺嫡纂位? 香港:《文学与传记》1999年第 7 期,PP.29—36我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张世林编:《学林春秋》三编下册,PP.609--626,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1910 (与林 录合作) 香港:张伟保、黎华标主编:《近代中国经济史研讨会1999论文集》页193--215,新亚研究所1999年9月出版。《古代商人》序,PP.1--6,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9月出版。海瑞唯求合法,不恤流俗的精神 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著名经济史家梁方仲传 香港:韩文甫主编:《文学与传记》第一期82--89页1999年4月15日出版。1998.明代后期广州市场的转型与珠江三角洲社会变迁(与林 禄合作)台北:《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 PP.265--289, 1998年出版。人口与现代化 桂林:《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4期,PP.4-7;又山东时代文化发展中心编:《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汇》;成都市时代经济研究中心编:《新世纪的思索--中国当代改革发展文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与计划生育》C5 1998年4期;语丝:为学与为人 桂林:《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4期,封2。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谈及21世纪历史学的命运 桂林:《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4期,PP.8--10。中国人口问题的由来与出路(增补稿)广州《羊城晚报》1998年3月2日、3月9日、3月16日、3月23日连载;《光明日报》社编的《文摘报》1998年3月29日摘要转载。华侨华人文化与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 《华侨华人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开放时代》增刊)PP.246--259, 1998年3月出版。明清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与宗族制(与林 禄合作)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儒学传统文化与徽州商人 《安徽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又《98 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1--46。珠江三角洲风情纵横谈-----与南方日报记者王进江的对话 《南方日报》1998年1月6日第15版。1997. 明清珠江三角洲土地制度、宗族与商业化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30周年纪念专号)1997年第6期,PP.245--261;又武汉大学《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P.702-725;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人口问题的由来与出路 《岭南文化时报》1997年116期。从族谱看珠江三角洲的宗族伦理与宗族制的特点 广州:《学术研究》1997年12期PP.41--46。明末珠江三角洲社会的忠实记录 ---介绍崇祯年间的档案汇编《盟水斋存自牍》一书 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PP.74-77。1996. 徽州与珠江三角洲宗族制比较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PP.1--9;合肥: 周绍泉、赵华富:《95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P.1-19,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邀游于学海,与东西方汉学家对话 __评介《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评述》一书,广州:《学术研究》1996年第6期。也谈电脑 广州:《华夏》1996年6期1995. Notes on the Territorial Conneections of the Dan,in David Faure, HelenF.Siu (ed), Down to Earth: The Territorial Bond in South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P.83--88.明清时期的徽刻与版画 (与居蜜合作) 合肥:《江淮论坛》1995年第2期,PP.51-59,又收入赵华富主编:《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PP.288--304,合肥:黄山书社 1996年12月出版。王佐与他的鸡肋集(<鸡肋集>校注本前言)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PP.6-15。地利、传统市埸与珠江三角洲的海外贸易 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编:《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新透视》,PP.105 -114,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地权、法权与家族主义(与居蜜合作) 广州:《现代与传统》PP.65--71, 1995年(9月)第2期。1993. A Note on the Official Documents preserved in the Meng Shui Studio(Meng shui chai ts'un-tu) W.Mote,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umeⅥ.Number1, pp.55-70. Printed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珠江三角洲的社会变迁。 广州:《现代与传统》创刊号,PP.10-16, 1993年7月出版。又收入唐力行主编:《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页242-254,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10月版。市埸大潮推出千年变局------与新华社记者王志纲的对话录 《南风窗》1993年第1期又见王志纲《行成于思》页325—348,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1992. 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与张难生合作)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 1 期,pp.207-223;又: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2. No.2.pp.191-214。珠江三角洲的开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许檀合作) 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编:《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回顾与前瞻》,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pp.51-58.略论海忠介公精神 广州:《广东社会科学》 1992年 第2期珠江三角洲的开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与许檀合作) 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编:<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 1992年第5期.从丑小鸭到美天鹅—试论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之源(与许檀合作)广州:《商界》1992年第一期.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溯源 羊城晚报 1992年8月26日第3版 .《晚晴吟草》序 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1991. 明清广东蛋民生活习俗与地缘关系 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 期pp.56-62。略论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 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pp.33-45。余思伟:《中外海上交通与华侨》序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8月.1990.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简介 (与刘志伟合作) 北京:《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1期,pp.161-163。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tate of the Field,(与陈春声合作) Late Imperial China. Vol.Ⅱ,No.2 (1990)。十九世纪下半叶夏威夷华人首富陈芳 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pp.26-30。又,林天蔚:《亚太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PP.321--329,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1年。1989. 明清广东航运组织与地缘关系 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pp.66-73。1988. 广东古代航运史的几个问题 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pp.97-107。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年 第1期,pp.155-160。中山县移民夏威夷的历史考察 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8年 第3期。明清珠江三角洲人口问题 北京:《清史研究集》第6集,pp.141-168,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夏威夷游记 《华夏》 1988第6期1987. 明清珠江三角洲商人与商业活动 北京:《中国史研究》 1987年 第2期;pp.41-56。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中国历史档案馆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PP.298--321, 中华书局 1988年5月出版。清代广东航运与社会经济 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年 第 4 期,又,收入白寿彝主编:《清代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pp.457-471,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明代广东的造船业 广州:《学术研究》 1987年 第6期。谈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pp.99-102。略论珠江三角洲高利贷资本 (与谭棣华合作) 收入《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pp.176-205,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1986. 评介《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北京:《历史研究》 1986年第6期,pp.74-80。论珠江三角洲农业商业化 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PP.16-29。1985. 清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豪族赋税征收问题 (与谭棣华合作)北京:《清史研究问题》1985年第2期, pp.1-4。徽州学在海外 合肥:《江淮论坛》 1985年 第 2 期。论珠江三角洲的族田 (与谭棣华合作) 收入 《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形态研究》,pp.22-64,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梁方仲传略 北京:《现代中国社会科学家》 pp.257-269,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1984. 明清珠江三角洲农业商业化与墟市的发展(与谭棣华合作) 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84年 第2期, pp.73-90;《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PP.57--97,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1983. 徽商利润的封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 广州:《中山大学学报》 1983年 第1期;《中国史研究》编缉部编:《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研究》,pp.254-27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出版;《江淮论坛》编辑部编:《徽商研究论文集》PP.382--406,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挡房论史》跋 香港:《抖擞》 1983年 11月号。1982. 明清佃仆的身份地位 福州:《中国古代史论丛》 1982年 第 1 期。释“火佃” 北京:《中国史研究》 1982年 第 3 期。徽商的衰落及其历史作用 合肥:《江淮论坛》 1982年 第3期。《江淮论坛》编辑部:《徽商研究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封建宗族势力对佛山经济的控制及其影响(与谭棣华合作) 广州:《学术研究》1982年 第6期。1981. 关于徽州佃仆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 第 1 期, pp.181-196。又见北京: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81. 1. PP.90-119。1980. 试论徽州商人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北京:《中国史研究》 第3期,pp.104-118。又见《江淮论坛》编缉部编:《徽商研究论文集》pp.359-381,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1979. 明清佃仆制试探 广州:《中山大学学报》 1979年 第 2 期, pp.57-84。本文得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978. 也谈<辍耕录>中的扶箕诗 北京:《历史研究》 1978年 第9期 pp.94-96。从祁门善和里程氏家乘谱牒所见的徽州佃仆制 广州:《学术研究》1978年第4期。1974. 略论李贽 广州:《中山大学学报》 1974年 第 3 期。1973. 厚今博古的专家秦始皇 广州:《中山大学学报》(复刊号)。《南方日报》1974年3月23日三、教材: 简明中国通史(古代部份) (任主编与撰稿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科打印出版,1977年。四、译作: 居蜜《1600-1800年的土地占有制与宗法制》 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2期, pp.55-73.宋汉理 《‘新安大族制’与中国士绅阶层的发展》 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2年 第3期, pp.55-73; 又1983年 第2期 pp.43-5;又见《江淮论坛》编缉部编:《徽商研究论文集》 pp.273-313。魏安国《清代华南地区‘一田二主’的土地占有制广州:《广州研究》1982年第3期。苏耀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与华南丝织业》 陈春声译 叶显恩校并作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年。

江淮论坛是CSSCI吗

江淮论坛(双月刊)
(1958年创刊)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出版:江淮论坛杂志社
主  编:计永超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
    1009号江淮论坛杂志社
邮  编:230051
电  话:
社会与文化:
刊  号:ISSN 1001-862X
     CN 34一1003/GO
国内邮发代号:26-14
国外邮发代号:BM602
江淮论坛栏目设置 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等。
江淮论坛是cssci来源期刊 我们有这方面的合作 可以给你指导推荐发表

晏智杰的主要作品

一.本人专著1.1987:《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填补了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项空白,对西方经济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边际主义思潮演变的各个阶段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评价,着重指出该思潮既有为资本主义制度辩解的规范性,又有探索经济生活规律的实证性2.1996:《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3.1998:《古典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上两本著作和将要出版的《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是他关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系列著作。陈岱孙教授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对其学术价值予以高度评价:“本书的特点在于打破现有经济学说史已形成的旧模式;在较全面、较系统的新模式下,对于这一历史时期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发展中出现的重要观点、理论和人物,提出若干具有创见性的论述”,陈岱孙教授还分析了该书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如何处理历史上主流派和主要人物与非主流派和非主要人物的地位和关系,如何对待和处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线,“也许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对各学派和人物的述与评,以及在这些述评中如何提出新的见解等3.2001:《劳动价值学说新探》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初版2001.12.重印本4.2002:《灯火集-劳动价值学说研究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这两本著作是对作为马克思经济学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出版后在社会上发生很大影响2.著作(合著)1983-1986:《政治经济学史》二卷,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1984: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撰写条目1984-1987:《‘剩余价值理论’释义》三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其影响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 商务印书馆(本人撰写1/3)2000:《中国劳动百科全书》经济理论卷 主编2000:《亚当·斯密》 香港中华书局2002:《西方经济学说史》主编(国家九五重点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大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说史部分主编)中国大百科出版社3.主要编著1996:《当代中日经济研究》编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干预》主编,计划出版社1997:《工商管理人丛书》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中国劳动百科全书》经济理论卷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4.译著1980:《亚当·斯密和现代政治经济学》(俄)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科学的青春》(俄)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现代经济分析史》(英)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经济思想的成长》(英)合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关于陈岱孙的著作、讲话和文章1980:在庆祝陈岱孙教授80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1985:在庆祝陈岱孙教授85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1989:《陈岱孙文集》2卷,编辑并撰写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在庆祝陈岱孙教授90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1990:批判与借鉴 《群言》第六期1990:一代宗师的路 《经济文献信息》第一期1990:探索、创新与致用 《人民日报》1月19日1994:陈岱孙教授的生平、事业与成就 《北京大学学报》第三期1995:在庆祝陈岱孙教授95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1997:哭岱老 《人民日报》8月10日1997:缅怀陈岱孙老师 《经济学动态》第九期1997:深切怀念陈岱孙教授 《光明日报》8月20 日1997:人伦典范,学界泰斗 《中国工商时报》8月7 日1998:《陈岱孙著作精要与解读》 编辑并作序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大家丛书,陈岱孙卷》 作家出版社6.主要论文1982: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效用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1984: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丛刊》第三期1984:威廉·配第的价值论评述 《经济科学》第四期1984:评《从古典学派到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丛刊》第三期1989:重评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北京大学学报》第六期1989:古典、庸俗还是其他? 《北大校刊》第五期1989:魁奈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 《经济科学》第五期1990:W.S.究竟是谁 《经济科学》第三期1990:德·昆西经济理论评述 《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丛刊》第十四期1993:一场值得回顾的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战 《北京大学学报》第五期1994:宏观调节是现代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6月1994:大陆经济改革的前途 《中国经济前景》(台湾)10月1994:趋同假说与中国经济改革 《经济学家》第五期1994: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 《生产力研究》第四期1994:对李嘉图评亚当·斯密价值论的再评论 《江淮论坛》第四期1994:不能这样发展劳动价值论 《经济科学》第一期1995: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 《学术月刊》第八期1995:国有经济的地位不容否定 《经济日报》4月5日1995:略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取向 《北京大学学报》第四期1996:中国经济改革不容逆转 《经济日报》4月15日1996:关于中国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经济界》第四期1997: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两点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第四期1998:经济学的边际革命(收入《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其影响》)1998:亚洲金融危机一瞥 《经济学家》第四期1998: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紫光阁》第2期1999:关于政治经济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经济学动态》第四期199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适用范围再认识 《经济日报》4月25日2000: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及其历史教训 《北京大学学报》第六期2000:从价值走向价格论 《福建论坛》第六期2001:论价值论研究的对象和层次 《经济科学》第三期2001:经济学价值理论新解 《北京大学学报》第六期2001: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初探 《中国改革报》8月27日。2001: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动态》第三期200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理论视野》第四期2001:关于剥削问题的对话 《求是内部未定稿》第21期2001:经济学价值概念 《改革内参》第23期2001:深化认识,突破瓶颈,推进实践 《中国企业报》2002:关于我国现阶段财富形成问题的解答 《中国改革报》1月21日2002:为什么应当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 《江海学刊》2002.第1期.2002:关于我国现阶段分配问题的解答 《中国改革报》3月4日2002:分配制度改革和价值理论重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2期2002:“按劳分配”评议 《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200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经济价值理论 《北航学报》第3期2002:本本主义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思维方式-答卫兴华教授 《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收入《灯火集》的新论文)2002:究竟在为谁辩护?(收入《灯火集》的新论文)2002:伽利略、牛顿、劳动价值论及其它 (收入《灯火集》的新论文)2002:劳动价值论和当代资本主义 (收入《灯火集》的新论文)2002:劳动价值论社会效应的最初样本 (收入《灯火集》的新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