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的网址:;
向报社投稿, 请Email: 向大公网投稿, 请Email:
香港北角健康东街三十九号柯达大厦二期
大公报总机:(852)25757181
在香港主要以订阅和零售两种发行方式为主,通过的渠道都是发行公司(香港的邮局也是发行公司),其实零售报摊上的报纸也是由发行公司进行配送的。通常,香港的三大主流报纸文汇、大公和商报的发行渠道会涵盖几乎所有的香港发行公司,所以这个比例是100%。
在内地则一般都是订阅,目前貌似还没有通过内地发行公司发行的渠道,由于使用的是繁体中文,也没有在内地印刷。而且这些报纸应该是没有取得国内的公开刊号的,应该是不允许单独公开发行的,也未曾见过有零售。
我知道的香港商报是中央特许在内地发行的,但其在内地的运作方式是和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合作,也就是说是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代为发行,渠道也应该是用的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的渠道。大公和文汇应该也是用的类似的发行模式吧。
香港《文汇报》于1948年9月9日复刊后,其副刊“文艺周刊”也于同日面世。该刊由茅盾主编,后又有洪遒、秦似也参与主编。茅盾以“编者”名义在首期发表了《我们的愿望》,希望该副刊能够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关心,并欢迎踊跃投稿。郁如、秋云、林林、杜埃、华嘉、陈残云、顾仲彝、黄雨、何达、薛汕、秦牧、秦似、黄绳、楼栖、马凡陀、杨晦、臧克家等成为了“文艺周刊”的主要撰稿人,此外,该副刊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作者。1948年底,香港《大公报》创办的《新晚报》问世,随之,《星岛日报》、《正报》等也相继复刊和创刊,这些报纸大多都辟有文艺副刊,如《大公报》就辟有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的“文艺”副刊,以及刊登杂文小品的“大公园”
副刊,它们为在港的内地作家和本港文艺青年提供下更多的创作园地。
内地南来作家在抗战期间和战后创办,主持大量的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不仅为在港的南来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阵地,而且对香港本地的文学鼓舞极大。香港第一代本土作家舒巷城就这样说过,那么多的文艺刊物“引起下许多青年投稿的兴趣,我当时也是文艺青年之一”。其余的像黄天石、谢晨光、侣伦等也在这些报纸副刊和文艺期刊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