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思政课论文提纲

2023-12-06 12: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思政课论文提纲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是对于课题相关研究内容与研究走向的一个框架性的阐述与设计,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3-5

Abstract 5-8

绪论 13-37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3-2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32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32-36

四、研究方法与手段 36-37

第一章 新媒体的界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37-59

第一节 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 37-46

一、新媒体时代来临 37-38

二、新媒体的概念辨析 38-42

三、新旧媒体的本质区别 42-45

四、新媒体发展趋势 45-46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分析 46-51

一、基本特征 46-49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特征 49-51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要求 51-59

一、特征 52-54

二、要求 54-59

第二章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59-91

第一节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59-68

一、社会环境 59-61

二、文化环境 61-65

三、技术环境 65-68

第二节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68-75

一、生活影响 68-69

二、学习影响 69-70

三、心理影响 70-72

四、价值观影响 72-75

第三节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75-87

一、工作影响 75-78

二、主导地位影响 78-81

三、教育模式影响 81-84

四、自身素质影响 84-87

第四节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成因简析 87-91

一、由思维的单一封闭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实效性障碍 88

二、由话语传播严重滞后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效 88-89

三、由教育内容结构不完善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89

四、由现行载体乏力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应难以发挥 89-90

五、由教育模式陈旧所导致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适应 90-91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维 91-105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困境及现代转换 91-96

一、哲学的两种思维方式 91-92

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困境 92-93

三、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93-96

第二节 跨界思维的内涵及其内在必要性 96-102

一、由来、内涵及特征 96-99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界思维的必要性 99-102

第三节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界思维的.策略选择 102-105

一、理论与实践间的跨界结合 102

二、学习资源的跨界融合 102-103

三、部门间的跨界组合 103

四、教育主体间的跨界汇合 103-104

五、精神文化的跨界联合 104-105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变革 105-134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与功能 105-114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 105-107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 107-109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 109-114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转移现象与成因分析 114-123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14-117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转移现象 117-119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转移成因 119-123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基本原则与要素 123-134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基本原则 123-126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基本要素 126-134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优化 134-154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依据 134-140

一、理论依据 134-138

二、实践反思 138-140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内容结构优化的原则和要求 140-146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原则 140-143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要求 143-146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设计 146-154

一、政治教育:突出主导性内容 146-147

二、思想道德教育:优化基础性内容 147-149

三、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人文素质根基 149-153

四、媒体素养教育:拓展教育内容结构 153-154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合力 154-174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行现状 154-15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及形态 154-157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行中的缺失现象分析 157-159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生成理路 159-165

一、理论支撑 160-161

二、新媒体为“载体合力”提供可能 161-162

三、“载体合力”的生成理路及特点 162-165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 165-174

一、在课程载体方面,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中心” 165-166

二、在物质载体和管理载体方面,建立导航系统和特色网站 166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丰富延伸校园文化功能 166-167

四、在教育者团队建设方面,打造师生信息快捷传递通道 167

五、在载体合力的功能延伸方面,高度重视相关媒体平台建设 167-174

第七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的模式构建 174-207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提出、依据及意义 174-182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提出与特点 174-179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179-182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结构与运行 182-186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的组织结构 183-184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的模式运行 184-186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运行机制 186-193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运行的领导机制 187-188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运行的预警机制 188-189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运行的调控机制 189-190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190-193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评估 193-207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评估要求与评估原则 194-197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评估特点与评估功能 197-200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评估内容与评估指标 200-205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社区模式的评估反馈与评估修正 205-207

结语 207-210

参考文献 210-21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216-217

后记 217-218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作者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的整体思路。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潜规则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一种不成文的章法而存在,它是被隐蔽和潜藏起来的,是见不得光的。社会转型和封建传统文化是潜规则产生的重要原因。它的产生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也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功利化。为了解决潜规则对大学生的影响,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入手:首先,要净化社会风气,完善制度,坚持改革,坚持民主与公平公正的原则。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觉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与品德。再次,提倡家庭的正面教育引导,发挥家长的教育职能,家长是大学生的启蒙老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为校园文化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大学生,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潜规则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献言献策。

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6-8

引言8-9

第一章 潜规则及其危害9-19

一、潜规则的内涵9-13

(一) 潜规则的概述9-11

(二) 潜规则的特点11-13

二、潜规则产生的根源13-14

(一) 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13-14

(二) 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14

三、潜规则对社会的危害14-19

(一) 潜规则对公平正义的扭曲14-16

(二) 潜规则对知识的蔑视16

(三) 潜规则对社会道德的破坏16-17

(四) 潜规则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17-19

第二章 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19-26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9-23

(一) 爱国情怀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19-20

(二) 共产主义的`理想与现实功利思想的矛盾20

(三) 开阔的视野与甄别力不足的矛盾20-21

(四) 思想观念开放与人际交往能力偏低之间的矛盾21-22

(五) 自尊和自卑与自我疏导、调试能力的欠缺22-23

二、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23-26

(一) 理想信念淡漠,政治信仰迷茫23

(二) 价值取向功利化,对社会认知失衡23-24

(三) 使命感缺失,责任感淡化24-25

(四) 潜规则影响严重冲击学校的正面教育25-26

第三章 抵御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26-36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6-28

(一) 贴近实际,体现时代,与时俱进26

(二) 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求真务实26-28

(三) 贴近学生,尊重主体,遵循规律28

二、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8-30

(一)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28-29

(二) 坚持民主,公平公正29-30

(三) 舆论公开,加强监督30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30-36

(一) 提高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30-31

(二) 提倡家庭的正面教育引导31-32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2-36

结论36-37

致谢37-38

参考文献38-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