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海南日报副总编辑

2023-12-07 12: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海南日报副总编辑

钟业昌,男,1962年12月出生,海南定安县人。汉族,1984年7月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9年5月,在海南大学任助教、讲师。1989年6月在海南日报社工作至今。历任理论部主任、理论评论部主任、编委,199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的主要职务有:海南日报社理论部主任、编委,海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海南日报社(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海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9月起任副总编辑。1998年7月被评为高级编辑。2002年8月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张松林的任职经历

1969.03-1971.04 四川省岳池县长田乡知青。1971.04-1979.02 四川省南充织绸厂工人、新闻干事。1979.02-1989.05 四川省南充日报社记者、编辑、要闻科副科长。1989.05-1992.01 海南日报社总编室编辑、海外版采编部副主任、要闻版主编。1992.01-1993.08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综合信息部负责人。1993.08-1995.03 海南《新世纪》周刊社总编辑。1995.03-1997.03 海南日报社理论部代主任。1997.03-1998.12 海南日报社总编室主任。1998.12-1999.09 海南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委。1999.09-2001.07 海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2001.07-2002.07 海南省委副秘书长。2002.07-2003.03 海南省海口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2003.03—2005.06海南省海口市委副书记。2005.06—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正厅级)。五届海南省委委员。

钟业昌的钟业昌与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创办于1950年5月7日。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日报》成为中共海南省委机关报。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创新,《海南日报》已经发展为全省最具权威、覆盖面最大、读者最多、实力最雄厚的报纸。目前人均自费订阅率、零售量、全省人均占有率(全省人口860万)、省会城市人均占有率均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随着报业的发展,2002年6月20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海南日报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全国第39家大型报业集团之一。在全国省级报社中,海南日报社多年来稳步发展,已经在今天有了显著成就。报社这几年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不断面向全国、面向社会招贤选能,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报社已经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精强、作风良好的职工队伍。如何管理好这么一只优质的队伍,最大程度的发挥出队伍的能量?成为报社领导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全省每48人就拥有一份《海南日报》,省会海口市区每10人一份《海南日报》。在全省的人均占有率、省会城市人均占有率、自费订阅率、零售量等指标,均居全国省级党报之首,被中宣部及同行誉为海南日报现象。创造这一现象的重要领军人物,就是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钟业昌。钟业昌同志于1984年7月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调任海南日报社后,历任理论部主任、理论评论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期间1995年9月-1997年7月,在中央党校二年制中青班学习。1998年7月被评为高级编辑。已出版专著3部,主编文集3部,编辑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一次,省级新闻一等奖6次。1992年被授予省优专家,2002年被授予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3年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 2007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兼任海南省人大常委、全国记协理事,其业务水准及工作业绩均受到同行公认。为海南鼓与呼二十载名满琼崖钟业昌同志自进入海南日报社工作,就一直担负撰写评论、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重要报道的任务,即使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后,也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也是激励采编人员:总编辑就是记者长。早在1990年,他在《海南日报》发表的长篇理论文章《怎样看海南这四十年》,就被省内高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岛情、省情和思想教育的教材。多年来,他撰写出了《思想大解放 海南快腾飞》、《把海南经济特区办得更活更富生机有成效》、《向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学习》、《把海南经济特区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说人气》等在一大批在省内具有震动性影响的评论。理论文章《海南:釜底抽薪式的改革》,被省内公认为是对海南改革进行理论总结最好的文章之一。向共和国50周年大庆献礼的《南海潮涌--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海南》等重要文章,也都在省内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近年来,钟业昌同志又写出了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的长篇通讯《燃烧生命》。其新闻特写《尖峰岭上观风云--记者眼中的尖峰岭会议》,以清新的文风、精致的细节、细腻的情感,被认为是硬新闻软表现,改进会议新闻报道的开创性作品。钟业昌同志两次亲历十六大、十七大报道,他身兼数职,在做好海南团的新闻联络工作同时,还负责审看海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组织策划指挥海南日报记者发稿,并亲自撰写了《三个代表·十三年·小康社会--海南代表团讨论会上的关键词》、重要通讯《干出特字来--从海南五次党代会到十七大》、言论《拿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长篇述评《海南:疾行的奋进号》等重要稿件。大策划大手笔展示党报实力与风范注重和善于组织选题策划,是钟业昌同志新闻工作的一大特点。在担任海南日报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期间,组织策划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重读系列》、《高水平高质量地搞好海南建设》、《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大典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重大系列评论,都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担任海南日报副总编辑后,钟业昌同志又策划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影响极为广泛的重大系列报道。2000年5月1日,是海南岛解放50周年纪念日。他倡议并组织策划实施纪念日50大版珍藏版的编辑出版。这50大版用珍贵的照片和史料浓墨重彩地展示海南解放50年来的沧桑巨变,受到省领导的高度好评和读者的广泛欢迎。日出50大版,不只是海南日报历史上的第一次,也开了当时省级党报日出版数最多的先河。新华社播发通稿报道了珍藏版的出版盛况。 2003年11月,钟业昌同志作为总指挥,全面策划并一天隆重推出海南日报120个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特刊,在年会上、读者中、同行间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 海南日报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为契机,用心打造这份海南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型特刊,显示了省报的实力,展示了党报的风范,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称与会嘉宾所有史料均来自《海南日报》。 2005年、2006年、2007年,钟业昌同志又连续三年出色地组织策划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报道,不仅亲自组织指挥记者报道,而且自己动笔撰写重要稿件,他在2007年年会上撰写的年会观察《思想盛宴盛大开放》和《对话平台 合作平台》,被业界公认为具有思想高度。 近年来,钟业昌同志亲自组织策划的2000年抗洪救灾报道、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 红旗不倒--琼崖革命根据地寻访活动报道、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系列报道等,都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广泛关注并受到好评。不断改革创新创造海南日报现象作为报社主管业务的主要负责同志,钟业昌同志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时刻关注党报前沿问题,全力推进版面改革和采编创新,不仅撰写了《新世纪省级党报面对的挑战与趋势》等文章,还具体负责制定了海南日报的多次改版。 2001年新世纪大改版确定方案时,提出了突出党报特色突出大报风格的思路,主张党报姓党,党报是报,从办报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报业竞争需要,赢得群众,赢得市场,并为新改版的报纸撰写《突出党报特色 突出大报风格》的改版献辞。 2001年底,又具体负责制定了海南日报由12版扩为16版的扩版改版方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国内同行的瞩目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据统计,自中国新闻奖设立以来,海南全省共获得奖项38项,其中《海南日报》就有20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全国省级党报中获奖比例最大的一家。同时,海南日报还涌现出了新时期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甘远志这样的优秀记者。 2007年,钟业昌又主持海南日报的改革,鲜明提出做有影响力的新闻,办有影响力的党报的理念。不断推进的改革创新,使《海南日报》的零售量连续多年在全国省级党报中居于首位,广告额连续多年占全省市场份额一半以上。2008年第一季度,《海南日报》零售量又比去年底增长了30%。 继续改革中的海南日报,在钟业昌同志的主持下,无论是重要策划、重大报道,还是版面改革,党报意识都进一步增强,党报特色更加鲜明,海南日报现象更加令人瞩目。钟业昌:打造中国传媒业“海南号”“实践反复证明,本区域媒体在全国舆论格局中的地位越强,越有利于塑造区域形象。”钟业昌说,要着眼于改变海南在国内外传播格局中的总体偏弱地位,迅速壮大实力,是海南新闻传播力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容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其落脚点,就是要突破“小省意识”,着力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钟业昌认为,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必然选择,因为传媒业是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手。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也是传媒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整合传媒产业资源,组建有影响力、有竞争力和有话语权的传媒“航母”,实现传媒跨形态、跨行业、跨区域的集成发展,将是提升海南传媒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发言和发声,增强新闻传播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钟业昌表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通过党委政府强力主导下的产业资源整合,实现后来居上。为此,要把新闻传播能力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去谋划,将增强新闻媒体整体实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布局,通过规划管理、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努力实现海南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参与专家激辩三亚“城市精神”钟业昌认为,“极力争取”从肯定的角度来理解有三层含义。其一,城市精神来源于实践,无论三亚当初的撤县设市、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还是奥运火炬内地首传等,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争取来的;其二,这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三亚的很多事情是集中力量办成的,体现出三亚人的精神面貌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三,横向看全国其他地方的城市精神,在表述上没有个性,雷同的很多,大同小异,三亚提出的“极力争取”确实难以复制。钟业昌给合此前已评出的三亚城市名片,提出了“极力争取,美丽创市”的建议。他说,这样对城市精神的表述将更完整,与城市名片也互相承接,而且琅琅上口,便于传扬。钟业昌领导下的《海南日报》近况与海南共同成长在刚揭晓的全国报刊2008-2009年度广告投放价值百强排行榜上,《海南日报》成为一匹黑马:跻身全国省级日报五强阵营。对于这个结果,有人感到意外,但更多的人评价是:这是《海南日报》在大特区环境下,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与海南共同成长”结出的硕果。进五强体现海南经济持续向好1993年,海南日报社也曾获殊荣:进入全国报业经营先进单位榜单。“那时候,海南刚建省,每天都有大量公司开张、企业挂牌,特别是房地产大开发,广告特别多。”海南日报社老广告人许发宣说:“现在形势不一样,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时期。《海南日报》能够进入全国省级日报五强阵营,是海南经济整体持续向好最直接的反映。”资深广告人海南中视广告公司总经理刘文军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说,广告向来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海南强势主流媒体,海南日报的广告经营更体现这一点。过去5年,海南日报广告营业额年年增长,特别是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全国报刊广告额整体走低背景下,海南日报广告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扬。这与海南经济整体表现是一致的。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754亿元,同比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88亿元,同比增长13%;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1元,同比增长10%;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227.9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企业经营活跃,地方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媒体广告收入才能不断增长。每期《海南日报》报头下面都有句话:“ 与海南共同成长”,这是《海南日报》的追求。《海南日报》此次进入全国省级党报5强阵营为这句话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脚。把党报办成权威媒体品牌海南经济虽然进入新的上升时期,但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还是偏小。在这样的经济土壤中,报刊经营要获得与经济发达省份同样的收益,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海南日报是如何做到的?打造权威报业品牌,呈现高端办报水准,追求主流媒体理念,把党报办成著名媒体产业品牌。作为海南省委机关报,海南日报日发行量最高达23万份,自费订阅率高、市场零售量大,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岛内居民不可替代的权威信息来源。2008年,海南日报广告收入超过7000万元,占海南整个纸媒体广告市场份额一半,是房产、汽车、通讯、旅游等主导行业首选的推广平台。“岛内有多家报刊,为什么是党报——海南日报进入全国5强阵营?”对于海南日报进入全国省级党报5强,海南国语广告公司总经理王建平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南日报利用经济大特区的优势,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独特的办党报之路,把海南日报打造成地方权威强势媒体。这是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王建平说,要全面了解海南,必须看海南日报。无论是党政新闻,还是社会动态,乃至政府机关管理公告、工商企业广告信息,只有海南日报最全面最及时最权威。作为党报,海南日报不仅纪录海南发展每个足迹,也是海南发展的一个推动力。比如,当前《海南日报》以自身的号召力,多方汇集专家学者意见,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言献策。值得指出的是,《海南日报》以多渠道、高效率的发行方式,每天快速渗透全省各个角落,日平均拥有读者50万人。《海南日报》还被指定为海南航空和南方航空每天400个进出海南航线的机上读物,发行覆盖全省所有星级酒店、旅游景点,是进岛游客了解海南的窗口,是海南惟一“铺天盖地”的报纸。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说,海南日报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委机关报,一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省级党报前列。作为机关报,最早主动“断粮”、走向市场,主动从单纯的广告发布走向广告营销策划,迈出从经营广告向经营报业的重要一步。这不仅让其他一些省级党报羡慕,也为其他省级党报树立榜样。打造中国传媒业“海南号”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整合各种资源,确立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国际文化传媒集团的战略,在把海南日报办成著名权威媒体产业品牌同时,探索出新形势下报业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拥有5报1网站,初步形成以报纸为依托的广告、发行、印刷三大产业。其中,海南日报和南国都市报发行量、广告收入、影响力三大指标稳居岛内纸媒体前两位,成为商家争夺高端市场份额、追求高回报的理想平台。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广告占全省报业广告市场份额70%多。突破“小省意识”,着力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是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有益尝试。海南日报总编辑钟业昌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党委政府强力主导下的产业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后来居上。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把新闻传播能力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谋划,将增强新闻媒体整体实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布局,通过规划管理、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努力实现海南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海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去世,生前都有过哪些职业经历?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认证微信公众号“海南广电”发布文章《沉痛悼念尹婕妤同志》: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副董事长 尹婕妤 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2月13日7时09分在海口不幸逝世,享年51岁。

尹婕妤,女,1969年10月出生,河北乐亭人,汉族,大学学历,法学硕士学位,高级记者,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采写的作品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海南新闻奖、南海文艺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

生前职业经历:

1986年—1990年 吉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

1990年—1992年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文秘

1992年—1995年 吉林新文化报社记者、编辑

1995年—1996年 吉林新文化报社编辑部主任

1996年—1998年 吉林新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1998年—2000年 吉林新文化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2000年—2004年 海南南国都市报社副总编辑

2004年—2007年 海南南国都市报社总编辑

2007年—2012年 海南日报社(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

2012年5月—2012年10月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党委委员

2012年—2016年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2016年—2020年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副董事长。

海南总编辑尹婕妤去世,生前获得过哪些奖项?

海南总编辑尹婕妤去世,她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出很大的贡献,生前获得过很多奖项。尹婕妤,女性,1969年10月在河北出生,1986年就读吉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刚刚大学毕业,她就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担任文秘一职,之后在吉林新文化报社担任记者、编辑职位。 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在1998年6月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尹婕妤给人的印象都是勤奋好学,懂得融汇贯通,兢兢业业,自然的,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取得很大的成功。2016年,她被委派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一职,在岗位上辛勤劳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那她生前获得过哪些奖项呢?她曾被国务院政府誉为“特殊津贴专家”,她从毕业后就一直在在基层工作,比较了解基层的情况,合理合规给需要的人发放了津贴;她在吉林新文化报社、海南南国都市报社担任副总编辑等,被誉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还荣获“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的称号。不愧是吉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的高材生,凭借在报社的锻炼,她的能力杠杠的。自己外出采写的作品,曾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海南新闻奖"、"南海文艺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

优秀的人一直都很优秀。海南总编辑尹婕妤的经历是不平凡的,她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据海南媒体报道:尹婕妤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0年12月15日(星期二)上午9时在海口殡仪馆南海厅举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