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模具的论文

2023-12-12 17: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模具的论文

模具设计论文总结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模具设计论文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依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直接服务模具设计、制造、各种成型设备的选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由目标岗位定工作范围,由工作范围规范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并考虑专业的拓宽,设计教学过程,编制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教学内容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社会模具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设置教学内容,突出了模具加工制造及冲压和注射塑料制件生产,而在模具制造方面又以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操作)、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模具设计方面,以目前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为培养方向。

三、课程体系

由公共基础必修课、职业基础必修课、职业技术方向限选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活动五大教学模块构成。理论教学以“必须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形成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在拓宽就业口径的同时,注重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强项。将技能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的始终。

四、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具CAD/CAM等课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达1:1。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工艺等主要专业课程中均安排有专门的实践教学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的教师,使教学内容更接近生产实际。

加强直观性教学。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采用带有助学课件的高职高专教材,以利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

五、考试模式的改革

在考试模式改革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考核:

课程设计、综合训练以设计成果和实际操作为主评定成绩。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实习报告、实习鉴定书、毕业设计成果和毕业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除要求完成学校正常教学组织的考试外,还要求学生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等级考试。

六、改革计划和配套措施

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方面:

计划在毕业设计与实习期间除完成课题规定的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任务外,还要将自己设计的模具由自己动手加工出来。以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以上计划的实施,主要需要足够的实习设备与更多的实习指导教师。从管理体制上要求教学机构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实习设备(这里主要指模具加工设备)。另外,要求教师有较多的小型模具设计资料。

教学与生产结合方面:

利用教学设备,为生产服务,既创造了价值,也节省了实习费用,同时使学生受到了更为直接的技能训练。以上计划的实施,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较为先进的设备且我们教职工与社会有较多的联系,同时也取决于我校模具专业的学生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同行赞赏。而从学校的制度方面主要要有合理的分配制度。

七、教学中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新技术向模具工业的渗透,改变了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理念,引起模具工业的一场革命,CAD/CAM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使模具工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目前该专业开设的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CAD/CAM等课程均反映了模具生产的先进技术并能和社会的急需相吻合。在现代的模具制造中,数控铣床是使用最广泛的设备。学生在数控机床及应用课程及该课程的实习中可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要取得毕业证书及数控铣床操作中级工等级证书(或模具制造实际操作相应的其他中级工等级证书),体现了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八、创新特色

在模具制造方面又以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操作)、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模具设计方面,以目前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为培养方向。

九、取得的效果

1.依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直接服务模具设计、制造、各种成型设备的选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编制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

2.依照教学大纲实施完成了三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摘要】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中课题的选择、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看法,并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完成课程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提高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复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如何提高模具质量毕业论文2500字

伴随模具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加工工艺的不断革新,使用与维护条件的差异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模具的质量。“模具质量”的涉及面很广泛,相当复杂,提高模具质量的方法有多种,途径也很多。

2.模具的设计是提高模具质量的最重要的一步

①、选取的模具材料,除了能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之外,我们还需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及其在设定周期内的强度,当然还要根据模具的类型、使用工作方式、加工速度、主要失效形式等因素来选材。

②、模具结构设计时,尽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还要保证模具零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模具结构允许时,模具零件各表面的转角应尽可能设计成圆角过渡,以避免应力集中;

③、在设计中必须减少在维修某一零部件时需拆装的范围,特别是易损件更换时,尽可能减少其拆装范围。

3.模具的制造过程也是确保模具质量的重要一环

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精度是会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各零部件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模具整体装配情况,除掉设备自身精度的影响外,则需通过改善零件的加工方法,提高钳工在模具磨配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来提高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

4.对模具主要成形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

提高模具零件表面耐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模具质量。对于表面强化,要根据不同用途的模具,选用不同的强化方法。

5.模具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是提高模具质量的一大因素

模具的安装调试方式应恰当,在有热流道的情况下,电源接线要正确,冷却水路要满足设计要求,模具在生产中注塑机、压铸机、压力机的参数需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等等。

模具钳工技术论文(2)

  模具钳工技术论文篇二
  提高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

  摘 要: 模具钳工在我国模具生产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数控设备操作工作,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钳工工作。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模具钳工的从业人员的数量在锐减,并且模具钳工从业人员的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这使得我国的模具制造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钳工缺乏的问题,并且当前企业所具有的钳工也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于提高模具钳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对于提高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从专业技术角度以及钳工专业的建设、钳工的学习和培训以及钳工的工具的标准化以及改善其学习、工作的环境及为其提供学习资料等方面来提高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模具钳工 专业化 培训 工具 环境

  中图分类号:T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77-01

  我国模具的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不论是模具的使用生命周期, 或者是在模具的精度方面以及在模具生产的制造成本方面都和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当然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不高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为关键的原因。

  一、提高模具钳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从事多年的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及对企业生产制造过程的调查发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工人的退休以及新工人的进入, 模具钳工这个工种并没有引起企业领导足够的重视, 所以给模具钳工所配置的工具不标准甚至是严重的缺乏, 这大大降低了钳工的工作的效率, 造成模具制造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尽管现在的技术进步了,出现了先进设备如加工制造中心、数控机床以及高精度的电脉冲加工技术等,这使得模具加工的精度又往前迈进了很大一步。但是这并不能够完全代替模具钳工的工作,模具钳工对于模具质量的提高还是有着很大的作用,至少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是这样的,所以要对模具钳工的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即使是模具设计人员的水平再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疏漏,设计人员所设计出来的模具也就可能会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会暴露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模具的加工或使用才会真正的暴露出来,所以说碰到这些问题发现这些问题的往往是加工模具的钳工师傅。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较高水平的模具钳工工作人员,接下来本文对于提高模具钳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提高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的几点思考

  1.钳工分工细化、专业化

  一个技术或者是专业如果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就要对其进行分学科分方向的建设和研究,比如可以按冲压和拉伸两个方向来进行专业的细分、研究以及建设。任何的学科的发展都是这样,从学科本身出发创造各种和本学科交叉的学科,然后针对每个方向进行研究和发展。专业的细分以及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基础,只有模具钳工这个专业更加的细化,那么才能够建立该学科完整的体系结构,才能够实现专业化,那么相应的钳工技术水平在培养的过程中才可能得到确实的提升。

  2.钳工的培训

  钳工在入职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入职的员工进行专业上的培训。专业化的培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企业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使其技术和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由于从事钳工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较好的学历基础,所以对其进行培训需要掌握技巧,在培训的过程中利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对于理论的讲解也要深入浅出,和钳工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对于模具钳工的培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介绍有关模具的相关的知识,第二个方面介绍模具钳工所具备的基础的理论知识,第三个部分用来进行实践操作将在第二个部分学到的技能一一的应用到。模具制造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应设立技术指导小组,避免像以往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该种培养模式局限性较多,采用技术指导小组的培养模式可以发挥众人的技术优势,加快对新模具钳工的培训速度,也便于同事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模具加工技术水平。

  3.钳工应该配置的标准的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模具钳工来讲标准化配备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模具钳工必须要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较好的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是衡量一个模具钳工技术水平的重要的标志。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将一个模具钳工应该配备的工具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① 对于钳工来讲老虎钳是必备的, 并且其钳口应该是平行的, 其钳口应该是平稳的。钳口的齿纹可以利用其它工具抹去,否则有可能对模具面造成损伤,并且作为钳工自身来将出现了问题自己应该会对其进行修理。

  ②作为钳工来讲应该具有单独的工作台,并且工作台上配有护网。

  ③应该具备各种断面的锉刀,如果锉刀的某些齿面会伤害到模具那么可以将其磨平,可以较快的对各种面型的模具进行加工而又不造成对于模具的损坏。

  ④ 定制或者是自制锉刀,使得模具生产出来之后具有较为精确的尺寸。

  ⑤应该具有热处理的相应的平行的夹板一套,在对模具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夹板将模具夹住然后再进行施工,这样不仅操作起来方面而且还能够使得模具生产的精度更好。

  ⑥具有夹持器,并且具有多种型号的可以方便钳工对多种零件进行组合加工。

  ⑦要有标准的角度样板,这样就可以对所加工的模具进行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测量。

  ⑧ 要有各种断面的研磨板,这种研磨板和可以使用小尺寸的紫铜来制作, 如果尺度较大那么可以使用铸铁来进行制作,以便在对模具进行精加工的过程中作为研磨工具来使用。

  ⑨ 要有相应的电动或风动的打磨机,其转速应该在每分钟三万转以上, 通过这种工具钳工可以加装上研磨轮或者是磨头进行相应的操作。由于其较高的转速使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工出较为光滑的平面。要具有测量精度较高的各种尺子以便对模具的尺寸进行精确的测量。   ⑩ 要具备圆断面的研磨棒。其尺寸应该在3毫米以下, 并且按照其孔径的精度大小来制造出各种精度的研磨棒。如果其尺寸大于3毫米,那么可以根据其尺寸制造出分段精度的研磨棒。可以帮助钳工来研磨孔径。要具备圆柱形以及圆锥形的测量棒器。可以放在相应位置便于钳工对于尺寸进行相应的测量。要具有长柄的钻头和铰刀,钳工可以利用其来进行深孔的加工。如塑料注射模上的冷却水孔以及其他孔等。要具有各种型号的刮刀, 方便模具的加工以及修理。如加工各种各样的面以及各种各样的孔径。要具有喷枪来对模具的面进行喷绘的作业以及合金粉的喷涂等。

  上述的这些工具几乎涵盖了模具钳工所工作的各个领域以及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些工具对于钳工来将是必备的,只有配备完整的这些工具才能够按时的保质保量的完成上述的这些工作。

  4.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模具工作人员能够在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下工作,这种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钳工工作人员的热情。作为钳工的工作的场所应该有必备的各种办公的桌椅以及空调、饮水机等,工作场所配备工具箱并且整齐放置方便对其进行使用,对于工具箱中的工具还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如将量具和各种切刀相互分开,各种刀具的刀口不能够和其他物体进行碰撞如将小锉刀放在盒子里;将图纸文件挡在文件夹中。使得工作起来更加的方便。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钳工工作人员投入热情提高效率提升技术的外在因素,这种外在的因素对于提高钳工的技术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另外也应该为钳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为钳工的学习提供较多的技术资料,方便对其自身进行充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另外工资待遇也是钳工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提高钳工待遇是提升钳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积极性提高了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对于钳工技术的钻研和学习中去最终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三、结语

  由于模具钳工所从事的劳动是体力和技术的劳动,加之钳工的待遇较低这使得在该领域出现了较多的人才的流失,但是钳工对于模具的生产过程又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目前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模具的生产所需要的人数在不断的减少,但是模具的生产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看还缺少不了人工的参与,本文对于钳工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如何提高模具钳工的技术水平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力图为钳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模具钳工在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运赣.快速模具制造及其应用 第一讲 快速模具制造的重要性及其新概念[J].机械与电子.2003(04)

  [2]张正修,马新梅,李欠娃,闻希.提高模具技术水平的对策[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3(06)

  [3]王运赣.快速模具制造及其应用 第五讲 快速模具制造及其应用的前景[J].机械与电子.2004(02)

  
看了“模具钳工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模具钳工简历范文

2. 模具生产管理论文

3. 模具生产实习心得感受

4. 钣金加工技术论文

5. 电火花下切割加工技术论文

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论文

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