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i] 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
一、志在“立志”
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
毛泽东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高兴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ii] 在毛泽东看来,关心“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心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
不能说,毛泽东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读孔夫子的书,崇拜过曾国藩。他相信过一种理论,即“意志本源论”,意志与精神之间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决定,又反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生活、工作与行动,成为力量之泉。离开意志,人成为软骨动物,失去方向与动力。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将孔子的话与毛泽东的回忆联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说:毛泽东在立志这个问题上确实受过孔子的影响呢?
《郭沫若传记》有以下一段记载:一九四六年“皖南事变”中被非法逮捕的叶挺出狱,前后关押达五年零两个月。当天晚上,沫若去红岩村看望叶挺,两人热烈拥抱,淌着热泪纵声欢笑。叶挺第一句话就说:“沫若,记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叶挺最喜欢的两句话,当他初任新四军军长的时候,郭沫若与他同住在汉口太和街,曾应他的索求,把这两句话写成一幅中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正出自孔子的《论语》。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iii]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 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有道说:“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晚年改错,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半世辛劳付之东流。[iv]传统告诉我们,保护晚节,是基本的立志,节志晚全,是“底线”的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方志敏的一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最好注脚。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v][4]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人都有良知,这种良知与生俱来,愈是到了后来,被私欲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去。他主张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通过知行合一的工夫至于“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复与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立志的思想里程。
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
《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总之,在立志这个问题上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什么是志?怎样立志?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可贵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不用,那就是“资源浪费”了。
二、畏的哲学
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下面我们来说“畏”的哲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本来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人有多胆地有多少产”。总的说来是无畏。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真可以“无所畏惧”吗?也不是。
从宗教学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有三个宗教区,这就是基督教区、佛教区与伊斯兰教区。立一个宗教,就是立一个可以值得畏惧的东西,叫你去怕,用这个来维系社会与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后入地狱。信佛教的人就怕如来佛,怕一个生死报应。伊斯兰教不像其他两个教有偶像崇拜,庙宇中不设偶像,就是告诉你安拉无处不在,有个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运,让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怕字。共产党人不信神,革命时代讲“无法无天”,说的是大无畏的精神。这是当时历史条件所规定的。然而,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当我们的党已经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时候,就要在心中立个怕字,有个“天”字,这个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
陈毅有一首诗,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惧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怕字,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党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
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是很有深刻的含义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许多事情我们是头一回遇到,这就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是自我修养而言,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记住,一失足将酿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区别还是为公还是为私。为一个公字,要敢字在前,为一个私字要慎字当头。有了这样的自觉,就可以建立起来廉洁的党风,就使我们的干部走在河边不湿鞋。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有了这个规矩,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精神自由。[vi]
畏是一个哲学,这哲学是中国传统提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强调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说到天命。他说:“五十知天命”(《论语》:《为政》)。他将命与“天”联系起来,而强调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是“天”是宇宙人间的绝对主宰,是人间伦理的终极根据。天将给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认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间之上还有一个客观意志的存在,那么这个绝对意志就是“天”,具体说来是“天意”,是“天命”,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苍意志。
“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越说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学。”这虽是笑话,也蛮有道理,由此可见哲学之难懂。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上面这些话是台湾一个学者叫南怀瑾说的。有的说得不对,有的说得还有道理。其实我们不妨将天命理解为“规律”,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理解为民意,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意志、舆论与心愿;可以理解为全球化的世界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即所谓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愿与“命令”。一个人在做腐败的事情的时候就要有所畏惧,因为他已经在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个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一怕字在心里放着,就会出大问题。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个放,就是放任,就是无所顾忌。当一个人拿着人民给的权利,肆无忌惮地去做营私的买卖,必然召来人民的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波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一时来看,贪污腐败可以得到满足贪鄙的心理,然而等着他的是火光烧屋、波涛覆舟,引来灭顶之灾。
古代有君权神授的说法,实际上现在是“政权民授”。我们手里有了权,这权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驾着一条船,心里哪一天,没有了人民的“天”,水随时都有“覆舟”的可能,这怕不怕呢?想通了这些,我们的干部就保得住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vii]
孔子又说到“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第三“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圣人”,也就是历史上的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写的,从书本上学习,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
有了这个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问题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时候往往特别的贪财。这就是说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龄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特别做到如履薄冰,将一个畏字,一个戒字放在心上。
许多贪官落马,走上不归之路,就是心中少一个畏字。至少是这个畏字没有对他产生最大的威慑力量。以下是关于成克杰走向死路的一个心理记录:“在成克杰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块地最终以低价改批给银兴公司。不久后的一天,当周坤将一提包钱递到成克杰手里时,打开拉链后成克杰着实吓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钱推了回去”,“那一晚,满屋都是钞票的墨香,成克杰和李平头枕着钱,脚踏着钱,身子压着钱,通晚睡在钱床上真可谓过足了‘钱瘾’,而钱带来的不都是快乐,据李平后来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种恐惧感’”。然而无论是成克杰的“吓一跳”与他的情妇的“有种恐惧感”,都没有让他们在的道路上站住脚。对他们来说只是出现片刻的犹豫金钱的诱惑力还是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深渊。[viii]
从一个畏字引出一个戒字还引出“慎独”的概念。《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义如同人们的性命是不可有一刻离开的。假如这“道义”是可以离开的,那也就不成其为道义了。所以君子找到自己信仰的真理,会将它如生命一样珍视,每时每刻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行动的准则,时时生怕违背了它,怀着戒慎与恐惧心情。这里又要知道“不睹”与“不闻”是什么意思。这是说道义、真理作为一个意识思想有的时候看不到与听不到,处在“隐”与“微”的状态。然而就是这样,君子对道义与真理要格外留意,不可以有丝毫的麻痹。用今天的话来说,人常处在两种状态之下。一种状态是有人监督与提醒,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什么不应该做。这个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这样的时候,你是一人独处,离开了受监督与提醒的环境,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道义与真理不彰不显,处于“隐微”的状态,那就全靠你自己了,这就是慎独。[ix][8]
三、知耻与道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了他们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啊。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重温毛泽东的这句话,使我们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知耻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有学者出了一本论述日本文化的书,书名叫《菊花与刀》。书中她定义西方文化是罪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耻”的文化。西方人那里对罪有特别的敏感性,基督教文化教育他们,人天生有罪的,这就是原罪。此后的人生中又添加了新的罪。罪的积累将把人带入地狱。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对耻的畏惧却远远超过对罪的恐惧。耻辱作为一种精神紧张,严厉地约束着日本人一生的思考与行动。笔者在日本留学生活时也注意到,当一个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难当的不是罪恶引起的内责,而是罪行带来的耻辱。可以看到,一个政府官吏发生重大错失,耻辱会让他走上自杀道路。警视厅将一个贪污犯押上刑车,都要在他的头上蒙上黑套,并一定将他的领带卸去,原因也是为防止他自杀免辱。
死是令人可怕的,而羞耻可足以让人去死,可见耻给人带来的压力有多重,所产生的精神威慑力有多大。
这又使启发,规范一个社会秩序的有两个东西,其一是刑法,其二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规范。耻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经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刑律。其与法律刑制一起担当着社会秩序的管理工作。其所起到的社会约束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刑律与法制。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前者是物质法制,后者是精神法制。前者是表层法制,后者是深层法制。耻的文化与东方传统中的伦理理念,就是这样的精神法制与深层法制。
前面举的多是日本的例子,其实关于耻的文化,是从中国传播到日本的。关于耻的文化中国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论语》说:“行己有耻”。孔子这里说的是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丧失了耻辱心,一个人就到了药石难救的地步。他还说:“知耻近乎勇”,是说知道什么是耻辱,这样的精神自觉会给人带来勇气。胜己者,胜人。人最大的勇气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孔子说是“知耻”的结果。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陷阱,人们的性格上有许多弱点。中国佛教说:人身上都缠着三条毒蛇,这就是好女色——痴、想权位——嗔、爱金钱——贪。许多人被这三条毒蛇缠死的。怎样才能从三条毒蛇的缠绕中解救出来呢?没有其他方法,就是需要自己解救自己的勇气,而这勇气是从“知耻”的道理中来的。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这也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什么的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这也是说纠正上的风俗,要从之耻做起,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羞耻之心,社会就会有希望,许多新事物、新风尚的推行就会变得容易得多。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
“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又告诉我们,必须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民众,首先是干部懂到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要像做启蒙工作一样地去做知耻的教育工作。耻字从耳,“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力度还要加大,要让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与此有悖的思想论点都要扫除干净,诸如“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搞活经济”等谬论都会使腐败分子对自己的作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让这样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败将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理想。
以上我们重点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与“知耻”。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仅此而已,其如大海,选择以上几点开展讨论,仅是瀚海拾贝。也不是说中国文化传统对廉政文化建设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诸思想,只是作者认为这三个思想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以此举一反三,直至对中国优秀传统取得深切体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将其作为封建余孽,批判有余,承传不够。我们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优秀成分复兴光大,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有益资材。假如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这样的新认识,假如我们真觉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果真对廉政文化建设有所助益,那么相信中国廉政文化乃至中国新世纪新文化建设将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
廉洁自律与职业道德
自己能否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仅取决于你们所学到的科技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多少,更取决于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应该在实践中要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保持廉洁,才能把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生价值。
一、廉洁自律是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几乎所有的职业道德规范都包含了廉洁的内容或含义,我认为廉洁是职业道德基本的内容,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成为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家都学习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对公民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其中的“勤俭”与“奉献”,包含了对公民廉洁的要求,“敬业奉献”是对公民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普遍意义。我国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都是根据公民道德规范基本内容,结合本行业的特点所派生的。
2.公务员职业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有八条内容,第五条是: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就是要求公务员要主持正义,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克已奉公。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亲属;严禁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公务员职业道德更加突出了对廉洁自律的要求,这是由公务员具有行政职权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3. 水利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利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负责求实、勤奋创新、依法治水、廉洁诚信、献身水利、造福人民(24个字)。突出了水利行业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水利行业精神。明确提出廉洁诚信的要求,是对水利行业精神进一步具体化。为什么要强调“廉洁诚信”呢?这是由水利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污染的防治、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等等,这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水利事业不仅保障着我国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又关乎到人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惠及子孙万代的事业。近几年来,国家把水利作为基础产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对水利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大。因此,如何用好国家的资金,为国家干好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水利人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第一任务,把解决四大水问题作为关键,把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工作的制高点,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廉洁自律是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
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体现了较高的廉洁标准。
献身就是要求我们水利工作者要热爱水利事业,把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献给水利事业;就是要具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全局精神;就是甘为治水兴国点燃生命之光、燃尽生命之火的蜡烛精神。古代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当今有汪洋湖、高安泽、何贵平、张宇仙等先进人物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是廉洁自律的楷模,是水利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求水利工作者,不畏艰辛,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水利事业牺牲个人的一切、奉献自己的一生。
负责就是要视水利工作为己任,一丝不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弄虚作假、不文过饰非,自觉主动迎接挑战的精神;就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敢于排难夺险的攻关精神。因此,作为水利工作者,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坚持工程建设标准和程序,严格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做到清正廉洁,不徇私枉法,不损公肥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做廉洁奉公的模范。
求实就是要讲求实际、坚持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追求真理,纠正错误,讲求实效。水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水利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水利行业精神的根本所在。
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要求每个工作者都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
三、廉洁自律是为人为政为官的根本
廉洁自律从本质上就是劝告人们要清正廉明,自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处世的灵魂,一个人能否做到廉洁自律,关键是自身职业素质和社会公德的修炼。
从伦理学及道德观来看,廉洁自律是将社会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行为的关键环节。廉洁自律,是使人成为人才的前提,它的目的是使个体的人具有人类中先进人物共有的精神;廉洁自律,是修身正心,使人不断改正缺点和错误,成为靠人格的力量和道德的典范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尊敬。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廉洁自律的楷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从不奢华的领袖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们人格产生的威望和魅力远远超过权力的力量,他们的领导风范,深深地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周恩来去世的时候,联合国下半旗致哀,有些联合国的官员质疑,当联合国秘书长说出三条理由时,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一是在国外没有存款;二是只有一个妻子;三是没有自己的孩子。他的威望来自于人格魅力,而他的人格魅力是靠长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的。还有我们当今的许多英雄人物牛玉儒、任长霞、汪洋湖,还有最近刚报道过的人民的好医生华益尉(胡锦涛总书记到医院去看望他,并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他们都是新时代廉洁自律的楷模。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发人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清廉无私,做品德高尚的人,做留得青白在人间的人。公生明,廉生威。
刚才讲得都是廉洁自律的典范,与之相反的是反面典型人物,我们也经常用一些典型案例作为反面教材,来警示大家。象比较典型的,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当今的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等腐化堕落分子。他们有的为革命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有得也经过艰苦奋斗的工作历程,他们都可以说是才华出众的人,曾经有过他们辉煌的过去。可是后来他们经不起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思想心灵开始逐渐扭曲,由量变到质变到完全蜕变,终究成为我们党的叛徒,人民的敌人。他们在被绳之以法时无不追悔莫及。
四、如何做到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是对海委每一个职工基本的要求,廉洁奉公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标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新形势下,能否经得起金钱、地位和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对每一个公职人员严峻的考验。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就应该忠于职守,勤勉敬业,做到廉洁自律,树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一)加强学习,正确看待反腐败形势
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自身抵抗力)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反腐败的形势。现在有些同志,一谈起反腐败问题,总是摇头叹气,认为是积重难返,并把这种看法作为放松对自己要求的理由。这种消极的情绪必须纠正。看待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用发展的辩证观点,对反腐败形势也是如此。首先我们应该承认腐败现象确实在党内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很严重,反腐败形势和任务十分严峻。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是很大的,采取的反腐倡廉的措施也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是深恶痛绝的,反腐败的热情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并与腐败现象做斗争,为消除腐败尽我们的力量。
(二)克服攀比心理,正确对待物质利益
市场经济的残酷性,大概不是贫富差距,而是人们对于财富永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如果是人们自比钱,比谁富有,那么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因为比来比去,你总不会第一。金钱可以买来一定程度的幸福,可一旦吃穿住的问题解决了,你多赚的每一元的意义就会越来越小。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时兴不比阔气比健康,不比财富比欢乐。古人提倡清淡虚无,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上过高的追求,对金钱和物质利益具有过高的欲望,而且无节制,那是很可怕的。幸福在很多时候与贫富无关,有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却失去了比这更珍贵的东西。人生实际充满了哲理及辩证法,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
(三)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
有的人在廉洁自律上存在这样的心理:只要不出大问题,利用工作之便“沾一点”,“捞一点”没什么关系。这种思想实际是十分有害的,因为,什么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今天捞一点,明天就想捞更多,人的欲望也是在不断增长的。象那些腐败分子,都不是一夜之间就贪污惊人的巨款的,他们也是一步步滑向泥潭的,一直到不能自拔。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廉洁自律要从点滴做起,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四)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优良的光荣传统,我们这一代人要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还没有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而且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相差很远。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半个多世纪前,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告诫全党,不要学李自成,被胜利冲昏头脑,“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五)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
我们讲廉洁自律,主要是自身的道德修养,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就是要依靠单位和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历史经验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就容易犯错误。因此,我们国家公务人员都要自觉接受单位和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自觉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教育,究竟参加组织活动,主动接受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教育,不断纠正错误,改正不足。把单位和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作为自己进步的动力,在自觉接受监督和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
最后,希望大家在进入工作岗位的新起点上,立好志、开好头,起好步,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祝你们今后不断进步,事业有成,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生活的更充实、更幸福、更有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的加以修改。祝顺!
试析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的协调机制
高校作为思想的宝库、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
的中心和社会精神的先导,其地位决定了在高校开
展廉洁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开
展廉洁文化教育有利于净化校园文化,铲除腐败产
生的土壤,有效遏制和清除各种腐败现象;有利于
优化校园环境,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为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为确保高校廉洁
文化教育活动健康、有效地运作,研究高校廉洁文
化教育的协调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不协调因素的表现
当前,廉洁文化教育正在被高校人所理解和重
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育举措正在各高校展开,但
是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难点和困惑,主要体现在以
下方面:
1.狭窄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与丰富的校园文
化内涵不协调
一些高校师生往往将“廉洁文化”等同于“廉政
文化”,认为廉洁教育是政府官员反腐倡廉的问题,
似乎对学校师生来讲“官员生病,百姓吃药”的现
象,因此在认同上产生种种偏差。实际上,廉洁文
化不同于廉政文化,远远超出“官德”文化的范畴,
它是社会及社会成员对廉洁行为和廉洁价值观的
一种普遍的认同、接受和弘扬;它要求社会成员积
极参与文化建设,并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廉
洁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体现在:一是行使
公共权力者的行为思想上,如:克己奉公、秉公办
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薄名利,
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更有共产主义的毫不利
己、专门利人的品格等等;二是表现在高校成员对
廉洁价值的识别、判断、价值取向上。进而帮助人
们自觉形成良好的廉洁文化修养和生活方式;三是
表现在高校人对学校规章、制度与国家制度、法律
的对连接以及其运行效果上,也就是亚文化对于主
流文化的响应。如果单单从廉洁从政的角度去要
求高校人,就显得与身边的校园文化建设渐行渐
远。
2.单一的廉洁文化教育层次与高校复杂的人
员组成不协调
目前高校的廉洁教育的实施,往往追求活动规
模,动辄全校师生参加,似乎显得很重视,但同时是
以牺牲教育效果为代价的。如一些学生与职工一
起观看了腐败案件的分析录像,没有得到应有的警
示作用,反而对一些行贿的细节津津乐道,过早受
到社会阴暗面的影响。
高校是较为复杂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行政管
理呈现出科层机构的纵向结构,同时存在着学术权
威和学术研究的横向结构。在主体对象上存在着
教师队伍、管理人员、学生三大群体。由于目的与
工作的不同,三大群体在生存方式、行为方式的不
尽相同,必须考虑到生存环境的不同,各自实施切
合实际的教育方式。高校人员按工作性质和承担
的任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党政干部(科级以上干
部),二是教师、科研人员和一般职工,三是各类学
生(成教生、本专科生、研究生)。与此相适应,高校
廉洁文化教育亦分为三个层次,对高校党政干部
(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廉洁文化教育,要以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为宗旨,以廉洁勤政为主要内容,以树
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为重点,在党政干
部中形成廉洁奉公、清风正气的文化认识模式和行
为模式;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和一般管理人员肩
负着培养人才、服务学生的目的,要以职业道德为
主要内容,以岗位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重
点,形成廉洁从教、奉公尽职、开拓创新的良好风
气;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对他们进行廉洁文化教
育,要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目的,以“敬廉崇
洁”、“诚信守法”为主要内容,不断引导他们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
3.纪检部门的“单打独斗”与廉洁文化教育整
体推进的要求不协调
廉洁教育的实施主体常常被认为是纪委一个
部门的事情,甚至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廉洁教育实
施的整体合力尚未体现出来。廉洁教育要结合对
大学生进行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
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
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有机融合,
廉洁教育内容在大学生“法律基础”“思想品德”等
思政课程中要进一步体现。目前廉洁教育的实施
往往显得特例独行,没有一定的制度去长期规范,
广大教职工、学生的主动接受的程度还要继续提
高。由于当前很多高校处于多校区运行的管理模
式,还要注意到各校区的文化氛围的差异,注意平
衡不同学院的教育实施的方式。
4.高校内部实施步调滞后与全社会对廉洁文
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协调
在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2003年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
公约》,将廉洁文化纳入“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
公共教育”的内容。在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廉
洁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指出:“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
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
“要把廉洁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着力抓好青
少年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为落
实《实施纲要》和《意见》的精神,教育部在全社会启
动实施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加强青少年廉洁教
育”的活动。当前多数高校已经有意识地在师生中
开展了廉洁文化教育,但是还停留在一种临时性的
活动,如何长久地将廉洁文化教育制度化,并融入
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如何采取形式多样、措施有力、
影响深远的教育举措还值得高校人深思。高校廉
洁文化教育作为社会廉洁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就
是按照党中央对社会廉洁文化教育的总体要求对
高校进行系统的廉洁知识、廉洁精神、廉洁价值观
的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
观和人生观,形成“敬廉崇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模
式。在全校范围的教育活动,要做到必须协调两方
面的运行结构,使得在贯彻落实上做到全员动员。
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协调机制的实施
在高校建立健全廉洁教育协调机制,对于化解
具体实施中存在种种不协调因素显得十分重要。
1.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协调机制的运行
在廉洁教育的实施中,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的贯彻落实为依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
抓共管,思想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其相关部
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
责制的高校领导体制下,党委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
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施是第一责任单位。党委班子
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教育的组织、安排,并将此项
工作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
起考核。各二级党委承担学校的具体工作,切实将
廉洁文化教育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统一的组织领
导体现的是管理职能,能够有效规避一些单位和个
人观望、被动的心理状态,督促各级单位将廉洁教
育与学校中心工作密切配合一起实施。
二是明确工作分工。明确的分工是多部门进
行竞争、合作的基础。党委办公室负责统筹各二级
党委的教育活动,督促各党委加强对学院教师开展
经常性的廉洁教育、组织提醒教育等;纪委办公室
根据新形势,结合学校特点负责制订每学年或每学
期的活动的主要内容,并负责对廉洁教育的实施情
况进行指导、巡视和考核,并重点做好各级领导干
部的廉洁教育工作。宣传部负责将廉洁教育与校
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廉
洁奉公、岗位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不断探索廉洁
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有效方法,促进
大学生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
发展。团委应有意识地把廉洁教育纳入社团活动
中,开展廉洁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报告会、参
观廉政教育图片展。财务处负责廉洁教育专项资
金的列支、保障和落实。
三是实行多部门的联席会制度。针对廉洁教
育的具体实施,高校可以依托多部门参与的联系会
议形式进行开展。由分管廉洁教育的党委副书记
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一般来说,由党委办公
室、纪委办公室、宣传部、团委、财务处组成联席会
议机构,统筹全校的廉洁教育的实施,遇到一个部
门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需要以学校名义进行的活动,
可以利用联席会议进行统一处理,也使学校与社会
部门的合作成为可能。
2.协调机制作用发挥的原则
笔者认为,针对廉洁教育的实施,协调机制要
在明确分工、协调进度、解决冲突三个问题上发挥
作用。明确分工就是职责明确,职能部门承担的任
务要明确,避免相互推诿。纪委在制订廉洁教育的
计划时,同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单位,甚至落实
到具体人员。协调进度就是要形成大学校园的一
个整体合力,从整体上推进工作,不留死角,不拖后
腿,党委办公室可以发挥统筹安排的作用。在各部
门实施中难免遇到冲突或困难,职能部门要切实协
助解决帮助基层单位遇到的实际困难,重大问题可
以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形成决议。协调作
用的发挥,要注重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正面引导的
原则,对于教师或干部的管理群体来说,应该认为
绝大多数是有着“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出发点
的,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的成长时期,应当以正面事例和正面说理来浸润
学生的思想;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廉洁教育
切忌急功近利的误区,要充分体现渐进性和层次
性,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要逐步递进,潜移默
化,在长期的参与和教育中渗透;三是坚持整体协
作的原则。廉洁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
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不仅校内的
组织实施需要协调的体现,而且需要在上级教育行
政管理部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下,将高校
廉洁教育纳入社会廉政文化的总体部署中去。
三、高校廉洁教育协调机制的保障
1.廉洁氛围的营造
当今的高校校园信息发达、人们思想活跃,主
体意识普遍增强,与社会交流途径的增多,教育的
效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合适的内外部环境来保
证。在校园的学习工作中,努力倡导高雅文化,做
到寓教于乐,让师生处处感受到廉洁氛围的熏陶,
使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教
育,并实现自我教育。邀请学生家庭、职工家属配
合学校开展廉洁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师生在学习工
作之余的生活环境中得到舆论的支持。
2.相关制度的保障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的功能是引导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序的活动。要将廉洁教育实
施的认识,提高到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
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高度来认
识。对于学校各级党委的实施廉洁教育的情况,可
以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检查来加以督促。将实
施情况与年终的部门党建考核、领导的责任制落实
考核相结合。加强廉洁教育,要建章立制,制订廉
洁教育的具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要
制定好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保廉制度,如学校与二
级单位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在基本建设中的
“廉政合同”与施工合同相配套的双合同制;制定好
创造和谐工作环境的管理制度,如校务公开制度,
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好对违纪师生的惩戒制度,如
处分条例、办法。通过长期规范的制度约束和管
理,使师生员工习惯成自然,努力营造公正、清正廉
洁、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
3.赢得外部环境的支持
高校廉洁教育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学校组
织动员的基础之上,要主动与上级和属地的检察
院、纪委加强联系,借助司法机关、纪律检查机关的
专业优势,进一步指导学校廉洁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可以探索与司法机关共同开展廉洁教育的新
模式,如建立共建基地,邀请有关专家在学校开展
廉洁教育讲座、组织师生主动参与有关社会活动、
开展廉洁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主动将校园的
廉洁教育纳入社会整体廉政建设的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