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知日杂志招聘

2023-12-07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知日杂志招聘

13期。
《知日·奈良美智》(创刊)
《知日·制服》
《知日·美术馆》
《知日·书之国》
《知日·猫》
《知日·铁道》
《知日·明治维新》
《知日·妖怪》
《知日·森女》
《知日·日本禅》
《知日·犬》
《知日·断舍离》
《知日·暴走》(最新)

知日杂志哪几期值得买

知日杂志每一期都值得购买浏览。
从创刊到现在,知日已发行了十五本特集。
每本以介绍一个主题文化的特集形式为读者展现来自熟悉而又陌生的东方邻国的文化。

我非常喜欢日本,谁能推荐一些有关日本的书籍,特别是现实生活的,或者推荐些渠道可以了解日本,有关日本

《知日》我喜欢的一款杂志
《知日》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介绍日本文化、艺术的创意生活类丛书,提供有创意和价值感的日本文化料理。《知日》于2011年1月4日在中国创刊。这是中国第一本专门以日本为主题的普通双月刊杂志(已于2013年改版为月刊)。创刊号将发行3万册,每册售价人民币35元。《知日》特集为「知日」的纸质出版物,每月一本,专为兼具新知探索和思考力的华文年轻一代服务,我们期望可以提供最有创意、最具价值感的日本文化阅读。截至2014年1月,《知日》特集已经出版至第17弹!

秋意正浓,去看一看霓虹国的风光---萧闲11月书单

本月的阅读主题定为日本历史文化。

由于对日本只是停留在感兴趣的阶段,还谈不上想去深入研究,所以本月选择的相关书籍以贴近大众的通俗类读物为主。

1、日本小史--从石器时代到超级强权的崛起(肯尼斯·韩歇尔)

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最好对于整体脉络先有个初步了解,搭建起基本的知识框架。这样可以避免读到一堆零碎的知识点,最后却散落一地,无法规整到一起。

《日本小史》就是这样一本梳理日本历史脉络的入门读物,在不大的篇幅里讲述了日本从石器时代到世界强权的历程。作者是英国的日本史教授,相对而言立场还是比较中立的。而书中每一章节的最后都有章节综述和摘要列表,非常有助于入门者把握知识要点。整体而言,这本书虽然算不上很有趣,但胜在简洁清晰。

2、大人的日本史(涂丰恩)

20万字,30个故事,日本近世400年。

作者涂恩丰是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候选人,同时也是网站“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的创办人。我非常认同他在前言里说的一段话: 对日本历史的专家而言,它或许不够深入,太过简略;但这本书所预设的,是写给刚刚入门,对这段历史认识不多,却有着好奇心的读者。我期待读者在看过这本小书后,能够对日本近代历史的轮廓有个粗浅的印象、大致的理解。如果有人能够被其中的几个故事打动,产生一些兴趣,把这本书就已经达到它的目的了 。深刻且详细的学术专著其实并不难找,可有几个普通人想要去看呢?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有趣且靠谱的通俗读物。

这是一部“简史”,用20万字从关原之战说到3.11大地震,作者必须将故事将的清晰直白、简单明了;这也是一部“繁史”,作者力图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现出多元化的历史风貌---除了帝王将相、商业巨子外,他还向我们讲诉了北海道与琉球原住民的故事,谈及了朝鲜、台湾和东北在被日本殖民后的种种。

作者说:“这本书,是写给希望开启对于历史不同想象的读者”,我觉得他做到了。

3、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苏静)

这是一套关于日本的百科全书,用出版方自己的话来说,这是“ 一堂给中国年轻人入门日本的人文通识课 ”。从天皇家史到首相更迭,从松下索尼丰田到AKB48杰尼斯男团,应该说囊括了日本的方方面面。由于成书时间较近(第一卷出版于2014年),加上受众指向性明确,所以整套书的行文风格还是比较贴合如今年轻人的口味的。

我个人挺喜欢苏静领衔的知日团队的,真的是很用心的在做日本文化推广。除了这套丛书外,还有定期出版的“知日”mook。每期一个主题,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选择的找来看。

4、“ 神国 ”日本--荒唐的决战生活(早川忠典)

目前关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海外战场以及中国民众的抗日斗争的相关书籍非常多,但当日本军人在海外践踏他人国土、屠杀无辜民众的时候,日本国内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当时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让整个国家都卷入战争的?当时的日本民众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相对来说这些都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而《“神国”日本--荒唐的决战生活》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全书在大量实物照片的基础上,对战争时期政府、军队以及知识分子提出的众多的“荒唐”言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舆论平台都在为战争造势:报纸、杂志、教科书、歌曲、征文......甚至对于民众礼仪规范、日常穿着都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就是为了让全民统一意志为战争服务。这些在今天看来无比“荒唐”的宣传手段,在当时确实影响到了许多人。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不少遗存的痕迹,绝不仅仅在日本。

摘录一则战时日本的宣传语录:

5、从幕末到明治(佐佐木克)

对于很多人来说,日本历史中最有意思的应该就是战国和幕末,这本书写的就是从幕末到明治维新之间这一段的历史。作者跳出以往幕末史以“倒幕”为中心的惯例,从现代化国家建筑的角度,梳理了从幕末到明治近四十年历史,而举国一致“”和“条约修改”两个关键词是贯彻全书的主线。

这本书让我之前的一些固有看法发生了改变,比如对“攘夷”的理解,对德川庆喜的评价等。书中的说法当然不会全无问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阅读去判断,但至少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

6、太宰治的脸(李长声)

李长声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向国内介绍日本文化,是众所周知的“知日”派。他这么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散文的写作,从来没有什么长篇大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冷冷看,闲闲说,也请你轻轻松松读。

三联书店为李长声出版5卷本的“长声闲话”,每卷主题各有侧重。这本《太宰治的脸》看名字就知道,主题是文学,日本文学。私小说、推理小说、官能小说、武士小说、恐怖小说....无所不说;村上春树、松本清张、永井荷风、三岛由纪夫、东野圭吾....人人有份。

7、静观日本(徐静波)

徐静波是长年生活在日本的媒体人,对于日本社会的认识非常深入,甚至可以说他对日本的了解要远超于对中国的了解。据熟悉他的读者说,他的日文水平也要比中文水平好得多。

这本《静观日本》是他的一本时评合集,分中日关系、日本文化、日本政治和日本经济四个部分。时评合集大多有一个通病,就是某些篇章有明显的时效性,现在看来未免有些过时了,该书也不能免俗。但全书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分析比较到位而且立场也算客观。作者由于具有中日两国的背景,也时时不忘将日本的情况与中国进行比较,所以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8、别说你会吃日料(碗丸/中午十三点)

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吃日料,但对于日料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味和民族特色倒是挺感兴趣。这本书算是一本“日料小百科”,从寿司、天妇罗、日式烧烤、寿喜烧等各种菜式,到三文鱼、金枪鱼、香鱼、毛蟹、和牛等各种食材,再到昆布、木鱼花、酱油、清酒等各类配搭和调味品,以及各种日料用餐礼仪,内容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了。

有人说这本书是“面面俱到却又点到为止”,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其实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这样的“点到为止”正是“恰好好处”,毕竟有志于做美食家的人还是极少数的。

9、日本小时光(靡涯)

东京、京都、九州---关于日本的旅行文字,但内容实在太过单薄了,也就是蚂蜂窝上某些游记的水准吧。

10、林竹闯关西(林竹)

一个喜欢吃肉的姑娘的关西之旅--京都、大阪、奈良、神户,完全没有啥文艺小清新的味道,就是赏赏风景看看热闹找找吃的,简单而有趣。全书主体是手绘,我真的很佩服这种能将旅行日常画出来的姑娘,那种圆滚滚的人物风格很讨喜。

书中文字都很简单,还是附上几张书中的手绘吧

11、京都第五年(苏枕书)

一本只有2.4万字的小书,豆瓣阅读征文的非虚构组首奖。一个女留学生在京都五年来的日常,就像作者形容《枕草子》的风格一样,清浅细碎。虽然文字读起来挺舒服,但和我之前预想的不大一样,除了最后一章“爬山”外,其实全篇并没有体现出太多京都的风貌。

12、咖啡未冷时(川口俊和)

如果一家咖啡馆能让你回到过去,你愿意去光顾吗?估计咖啡馆会被挤爆吧。

且慢,穿越到过去可没那么简单:首先,你绝对无法改变现实;其次,你只有一杯咖啡从热变冷那么长的时间;第三,你不能离开固定的位置;第四,如果你想见的人在那个时间点没在咖啡馆里出现,那你就见不到他......

太多太多的限制,导致这家咖啡馆的生意并没有很好。

书中讲了四个故事,恋人、夫妻、姐妹和母女,其实他们都没能改变不美好的现实,但穿越之后却能够用完全不一样的心情面对人生,这就是本书的主题。这难免让人想起《求婚大作战》,健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可依然没能改变礼要嫁给别人的现实,那这些穿越都是没有意义的吗?当然不是,一方面健给过去的礼带去了许多笑容,更重要的是,他明确了自己的心意。与其寄望于改变过去,不如从现在起做不一样的自己。

13、华丽人生(伊坂幸太郎)

看到有人将这本书成为伊坂幸太郎的“三大杰作”之一(另外两本是《奥杜邦的祈祷》和《金色梦乡》),所以特地找过来看,结果略失望。

因为一件莫名其妙的碎尸案,五个本来完全不相关的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交错。作者很巧妙的将五个人数天内的遭遇打乱后重新拼接组合,时间线的错乱颇让人有几分惊艳感,算是“叙事性诡计”的一种吧。虽然全书似乎蕴含着找寻人生意义的宏大主题,但从故事本身来说并不算精彩,而且无论情节还是人设都是太多不合情理之处。我只能说,伊坂幸太郎在国内的名气远不如东野圭吾不是没有原因的。

关于本月主题阅读的几点说明:

1、本月选择的书籍中没有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日本四书”(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戴季陶的《日本论》、蒋百里的《日本人》),部分原因是这些书过去都看过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书成书时间太早,内容未免有些陈旧,有很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对于只是想简单了解日本的读者来说,完全没必要选择这样的“经典读物”。

2、在目前的通俗日本史领域,有两位挺出名的作家的书我没有选:茂吕美耶和樱雪丸。对于茂吕美耶的“日本”系列和“字解日本“系列我还是挺感兴趣的,可是实在没时间了,只能留待下次。樱雪丸的书我倒是选了最出名的那本《史上最强日本史》,可看了几章后实在受不了就弃了,文笔和讲故事的能力真是不敢恭维。

3、日本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日剧、动漫、电影、NHK纪录片等都有非常好的作品,倒没必要拘泥于看书这个途径。

本月在主题阅读之外,还“自由猎杀”了10本书:

1、《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熊逸 )

我是因为熊逸身份的神秘才关注到这个人的。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在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出了那么多本书的人居然可以把真实身份掩盖的这么好。貌似如今身份已经公开了,苏缨真的是他的马甲?两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一样啊,如果是真的话,就只能说的确是高手。

这本书是解读《坛经》的,作者上来就说的很清楚: 这样一本书显然并不适合虔信的佛教徒,而仅仅适合于那些对于佛教世界怀有单纯好奇心以及对佛学义理怀有纯粹智识趣味的读者。 所以在解读《坛经》、介绍禅宗历史的同时,作者也从智识角度顺手将那些明显自相矛盾或后人编造的历史或义理逐个挑了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脑补,总觉得全书从头到尾都有着几分讥讽的意味在。

大家都说惠能“本来无一物”的偈子要胜于神秀,可究竟胜在什么地方呢?大家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在动”的说法非常妙,可究竟妙在哪里?确定不是在抖机灵吗?关于这些熊逸都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以及佛法义理做了详细解释,颇让人有几分“原来如此啊”的感叹。

其实佛教义理还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熊逸的厉害之处在于很擅长运用生活之中日常比附说明,虽说有点不伦不类,但对于理解那些概念还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对《红楼梦》不大感冒,所以我一直未曾看过大名鼎鼎的《蒋勋说红楼》。不过蒋勋关于艺术的不少作品都涉猎过,其中以《美的沉思》为最佳,而《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和“蒋勋艺术美学系列”则是非常不错的西方艺术史入门读物。

“蒋勋艺术美学系列”共八本,之前已看过五本,这个月将剩下的三本(米开朗基罗、梵高、高更)给看了。蒋勋的文笔一贯清丽流畅,而我更在意的是书中的插图(这对艺术类图书来说很重要),真的是十分精致。比如说《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中的大卫像,不仅有前、后、左、右四个角度的大图,而且还有头部和右手的特写,最大程度上让读者感受到了这尊雕像的特点。

2、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3、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4、蒋勋破解高更之美

(不管看了多少解读,都觉得高更的画不好看啊)

5、自控力

我个人对这类书其实真的兴趣不大,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因为看了几本书就改变自己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所谓的“懂得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由于陈姑娘的领导推荐了,她自己不乐意看,那我只能先看完再说给她听。

整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一点,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在每一章节都设所谓的“意志力实验”,让读者有可以练习的机会。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意志力不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事情,和生理结构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得进行锻炼。

但书中也有不少似乎而非的说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按时吃饭、适当锻炼、保证足够的睡眠,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自控力。可问题是,这些事情本身就是自控力的体现啊,很多人不就是完全做不到这几点才觉得自己没有自控力吗?

6、香奈儿传(埃德蒙-夏尔-鲁)

我对时尚并不太懂,但香奈儿这个名字还是知道的。这本书是典型的插图传记,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对于香奈儿时代的时尚流变有着非常直观的展现。但书中对于香奈儿成长和崛起的描写还挺单薄的,感觉看完整本书后对于香奈儿本人的了解还是比较模糊。而且书中还有不少关于香奈儿同时代人的描写,可能是想通过香奈儿的交际网络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可这种描写往往显得主次不清,与香奈儿的交往写的少,关于他们本人却是着墨很多,与本书的主题完全不相干。

7、宇宙超度指南(李诞)

空舟澈丹师徒,乘坐自己的小飞船,从一处到另一处,超度各式各样的死者,这是他们在宇宙中经营的生意。他们的飞船,叫奈何船,他们的顾客,称他们为度魂僧。

这是一本很有“白烂”风格的故事集,被超度的对象各种各样:机器人、克隆人、大熊猫,乃至于行星。看的过程中会让人想起《银河系漫游指南》,而作者也心有灵犀的让福特同志客串的一把。毒舌师父和耿直徒弟的设定虽然俗套,但确实很有趣,就像古美门和黛一样。

8、寻找时间的人(凯特-汤普森)

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大家每天越来越忙,这应该是很多人都感受到的事情。可究竟是为什么呢?小男孩吉吉发现,原来是因为时间漏掉了,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本来不存在时间流逝的世界。他决定把时间找回来,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

家族的音乐传承、家庭成员间的守护、好友之间的羁绊.....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而爱尔兰神话的背景则更是让整个故事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9、雅骚(贼道三痴)

万历四十年,山阴张氏,有一人穿越而来,名为张原。

穿越小说的套路太多相似,《雅骚》的出色之处在于贼道三痴的文笔确实不错 , 将晚明的末世繁华摹写得很有味道。用网上的话来说就是: 《 菜根谭》的雅,《金瓶梅》的俗; 老僧经商,名妓礼佛; 袁宏道品茶插花抒性灵,李卓吾酿酒参禅续焚书; 董其昌书画双绝,却是乡绅恶霸;张宗子少年纨绔,老来梦回西湖; 雅者见雅,骚者见骚。

男主虽然开了金手指,但还是一场场科考考出来的,所以作者明显对于八股制艺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别的且不提,单是这一块就长了不少见识,想必平时没几个人愿意去看八股文的专题论著吧。

贼道三痴非常重视萨尔浒之战,认识这一战是大明的国运消长之战,因此男主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此战的结果。结果在萨尔浒之战结束后不久,男主刚进入朝堂还没多长时间全书就戛然而止了。虽然作者在最后有一番解释,认为蝴蝶的翅膀已经扇动,后面就无需再赘述了。其实这样的说明很是无力,《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缥缈录》在结束后都有类似的说法,这完全不能改变小说烂尾的事实。由于结尾的原因,这本书在我心目中比《官居一品》还是要差上一大截的。

10、台北故宫(周兵)

这本书是央视纪录片《台北故宫》文字版,主要讲诉了一件件国宝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中的颠沛里流,以及老一辈专家为守护这些国宝的艰辛和不易,配合着纪录片一起看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请问有没有关于日本文化的杂志啊?

刚刚新出了一本《知日》毛丹青主编的,还不错,两个月一期,当当上有卖的,可以去看看,还有一本叫《一番日本语》,这个也是别人给我推荐的,似乎不错。在外语书店应该都能买到。每期都有分日本文化、日语学习(包括能力考和流行词汇等的学习)、娱乐(有动漫和日剧等)、都市风景(料理、时尚、求职、数码等)这几个部分。应该能满足你的需要~如果这个不能满足的话,报亭里的都是些日本娱乐圈的杂志,含金量我觉得比较少。希望可以帮到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