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幼儿园教师论文如何教育个别孩子

2023-12-09 04: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园教师论文如何教育个别孩子

在幼儿园中,不乏个性倔强的幼儿,这些独生子女们家里人爱着、护着、宠着,凡事千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我要怎样就怎样”的行为特点。这类孩子的特征尤为明显,这些幼儿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示中、逻辑中,更重要的在儿童的外部行为中也比比皆是。孩子虽小,但都有个性,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对待个性倔强的幼儿,作为教师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幼儿去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
(一)冷处理激励法
冷处理就是当幼儿不良个性发生时,将他置于一边,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个性就可能消退。班中有个叫可可的小朋友,由于其家庭背景的特殊,使他形成了个性倔强的性格。在一次区角活动中,由于他选择的区角人已经满了,我希望他去别的区角玩,过一会儿再回来,他执意不去,无论老师讲什么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还不停地哭闹着。出现这种状况时,我就选择采取冷处理,不去理睬他,然后捕捉幼儿的兴趣及爱好,过了一会儿拿出他喜欢玩的玩具,让小伙伴们一起来,让他只能眼看着,不能玩。然后告诉他不让玩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到他主动认错,让他讲出错在那里,之后给予表扬、鼓励,让他懂得倔强是达不到目的的,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故事激励法
通过讲故事有助于促进幼儿改善他们的行为。为了帮助幼儿形成一种新的行为习惯,有时不能只给予表扬和鼓励,还要捕捉幼儿的爱好与兴趣。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了。通过给他们讲故事,使他们悟出道理。在为幼儿讲故事时,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邀请幼儿参与讨论,帮助幼儿找出重要关键处。例如:亮亮很聪明,个性比较倔强好动。在家里,祖辈们很宠爱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任何的束缚。来幼儿园后,幼儿园的一些常规他不愿遵守,因此,每天早晨入园时总闹情绪,固执地他连饭都不吃。可他特别爱听故事,针对他的这个特点,我就自编了一个与他类似的故事,并提问:故事中小兔子的妈妈会对他怎样说?当小兔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猜猜它会怎么做?你认为小兔子做的对吗?为什么不对?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步步引导,让他说说自己错的原因。
(三)引导激励法
简而言之,引导激励就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与幼儿谈论有关他的行为不能接受的原因,然后通过讲道理来改善孩子的个性行为。如班上的成成小朋友接受能力特别强,反应又很灵敏。而且讲故事绘声绘色,可是他又是一个个性极其倔强的孩子。有一天晚上,其奶奶来接他,成成一见高兴地在地上爬了起来。奶奶让他好好走路,他生气地使劲捶起桌子来,当奶奶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他就转移目标,把气发泄在奶奶身上,捶打其奶奶,然后又在地上爬起来,一意孤行,执意要干下去。
面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对待,客观的分析。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都发生过哪些类似倔强的事情,查找幼儿发生倔强的原因。然后耐心、细致地为幼儿讲明道理。如与成成谈话:刚才他都做了些
什么事,之后大人可引导他说:地太脏了,在地上爬,会弄脏衣服,奶奶多辛苦呀,在家里做很多家务事,还要给你洗衣服,做饭,你打奶奶更不对了,老师相信你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快向奶奶道歉……这样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
(四)定时分心法
定时分心法就是通过使用定时间来帮助幼儿学习轮流玩玩具,给每个幼儿公平的机会。
文文是个活泼、顽皮的孩子,勤于思考。教育活动中积极回答问题,但每次玩玩具时总是与同伴争抢玩具,什么都是“我是第一”。当我引导他同伴间要互相谦让时,他就气急败坏,把玩具狠狠地往地上一扔,坐在地上不再玩任何东西。我就采用了定时分心法。我和文文还有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坐下来,让他练习正确的行为-——轮流玩玩具。每次限时5分钟,一个孩子先开始玩,时间一到,先玩的孩子必须马上停止,并将玩具移交给另一个孩子。同样,也限时5分钟,第二个孩子开始玩,这样让幼儿知道同伴间要互相合作。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个性倔强的幼儿。要有一双慧眼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引导、表扬,而对存在的问题则应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应对,并相信他们会改正的,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如何教育孩子的论文(2)

  如何教育孩子的论文篇二
  给孩子爱的教育

  摘要: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心 教育 。使子女只知道受宠,不知道爱人。要了解是什么给孩子带来快乐,仅仅是别人给了他什么东西,还是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给别人做了什么事,如果享受他人创造的幸福是快乐的唯一源泉,那就非常不好,他将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是呀,如果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本文论述了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关键词:爱心;教育;榜样;日常活动

  一、教师为孩子做出“爱心”榜样

  教育孩子充满爱心,教师应以身传教,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爱心,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一点小小的善举会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我班的王寒小朋友,父母起早摸黑忙着做生意,一大早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她的头发常乱蓬蓬,指甲黑乎乎的,穿着里长外短,再加上性格较内向,所以孩子们不大愿意找她玩,我发现她很孤独,虽然竭力鼓励小朋友和王寒一起玩,但收效甚微。有一回,无意中竟听到:“我们叫李倩也别和她玩,她身上很难闻。”我的心随之一震。于是,我找家长谈心,王寒妈妈答应一定要抽出时间关心照顾好孩子,有时我也帮王寒梳梳头发、剪指甲、主动问早,亲切地拉拉她的手,抚摸一下她的头,和她一起跳舞做游戏等等。渐渐地,王寒开朗了,也漂亮了,孩子们看到我和王寒那么亲昵,很乐意找她做朋友了。真可谓,身教重于言教。还有一件事感受很深,那是去年的秋天,天气渐渐转冷,班里有几位孩子不幸感冒了,午睡时咳嗽声不断,我听在耳里,疼在心里,悄悄出去买了润喉糖,让他们含在嘴里,轻轻地拍拍他们。过了一个月左右,我也有点感冒,上课时憋不住咳了几声,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杨艳、佳佳拿了润喉糖直往我嘴里塞,用“小大人”似的口气对我说:“刘老师,别咽下去,多吃几粒喉咙就不痒了。”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我只是做了我所应该做的;而孩子们却给了我如此宝贵的真情,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拥有了一个爱心的世界。

  二、利用 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许多幼儿喜欢的文学 艺术 作品,像歌剧《小熊请客》, 故事 《七色花》《小狐狸的鬼主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等,都蕴含着美好情操的主题,给人以爱的思考,给人以快乐。譬如故事《七色花》,大意是“一位小女孩珍妮得到了七色花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念着咒语一朵朵地扔出去,但最后一朵思量再三扔出,看到威嘉能站起来和她一起玩,心里非常高兴。”我让孩子们讨论“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萌发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假若你也有七色花中一片花瓣,你想用它做什么事呢?”孩子们的爱心让我感动,有的说:“假若我有一片神奇的花瓣,我要让所有的盲人都能看见东西。”有的说,“……我要让全世界的人生活快乐。”有的说:“我要造一架最新式的飞机带全班小朋友和老师们到天上去玩。”每讲完故事,再结合身边的事考考孩子,帮助他们分清是非、辨别真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效仿故事中的 语言说话、做事。成人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孩子逐步理解这样做会给人带来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那么这种爱的情感,是否能迁移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中?

  三、把爱心 教育 贯穿在日常活动中

  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教室里经常椅子倒了没人扶,玩具撒了没人捡,通过一些自编的小故事,把玩具、桌椅等物品编在故事中,利用它们的对话,表现出它们对孩子的不满。通过这个活动,有的孩子能主动捡起掉在地上的积木,有的能自觉扶起倒在地上的小椅子,有的看到别人摔倒了会立刻去搀扶他,有的小朋友来园时有点不高兴,其余小朋友会安慰他、陪他玩……经过一段时间爱心教育,孩子们已经懂得了去关心、帮助别人,其实他们已经拥有了一颗爱心。

  四、在家庭里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父母是第一位教师,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父母首先要作榜样,经常想到别人。因为孩子学会有爱心并不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长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既接受了爱,又善于给予爱,这对于养成孩子完善的人格是极有好处的。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身作则,善待长辈、关心帮助别人、爱护公物,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爱心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变得更自信更快乐,对幼儿一生的健康 发展 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到丰硕的果实。

  
看了“如何教育孩子的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征文 如何教育孩子的作文

2. 家长教育孩子的论文

3. 如何教育孩子的短文

4. 教育子女心得文章

5.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短文章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论文

 
如何教育孩子的论文
一、建立档案,详细掌握学生情况

  每个新学期开学,班主任都应对学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家庭情况。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家庭情况更加要清楚掌握,然后把“留守孩子”的各种情况建立档案。档案应详细记载学生的思想、学习、在家居住情况,以及学生父母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方便能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共同教育学生。
  二、建立教育网络,形成群教。
  “留守孩子”父母外出,家中无人看管,或只有年老的爷爷奶奶管理,但因管理不力,以导致孩子长期处于自由状态。中学生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思想又不成熟,由于无人约束管理,极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坏。无心向学,经常缺课,夜不归家,聚众闹事,有的甚至偷东西,面对“留守孩子”的这些表现,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教育好“留守孩子”呢?
  1、建立电话网络,随时与家长联系,教育学生。现时,通讯电话已比较普及,较多农村的家庭都装有电话(或邻居装有电话),而外出做工的家长亦有手提电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条件,家长在外,可以随时与孩子谈话,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为此,我对“留守孩子”的家长都提出要求,每周定期打电话回家与孩子谈话,班主任也时常与学生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反映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课外也应常打电话到学生家里,在电话中监督学生。这样,家长就可以出外做工与教育孩子两不误,教师又可以在课外更多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2、建立人际网络,监管学生的不良行为。农村都是聚族而居的,邻居就是亲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邻居监督,教育“留守孩子”。我班学生李金朗,家住圩镇,父母都出外打工,只有几弟妹在家生活,由于无人看管,每天晚上吃饭后就和一些不读书的人出去玩,经常逃学,无心读书,思想纪律也变得很差,他父亲也常打电话回家,要求他必须认真读书,但他只是随意表面答应。我在学校也与他谈心,他也表面上答应,但回到家里,却又不能约束自己。为此,我到他家里了解情况,他的邻居也反映他每天晚上都不在家学习,而是和一些人出去玩,很夜也不见回来,有时甚至带一些人回来玩到天亮。听到这种情形,就跟他的邻居谈话,这是李金朗的堂伯,李金朗有时也听他堂伯的话。为此,我就恳请这位邻居,希望平时能提醒李金朗,把李金朗的情况及时告诉我,经过反复多次的教育,这同学改变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思想、学习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3、建立教师网络,齐心协力教育学生。教育好学生,单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留守孩子”的思想工作更加复杂。班主任必须与各科任多加联系,甚至与学生以前的老师联系,共同教育,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我班有一个女学生,读八年级时,她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虽然父母在外打工,但她能在家里照顾好、带好弟妹,做一个小家长。但上了九年级后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无心向学,上课无精打采,经常缺交作业。后来经从学生方面了解到,这个女同学在暑假期间,由于受一些社会青年的影响,产生了与社会青年谈恋爱的现象。于是我与各科任多次找她谈心,也不能改变过来。她的父母也专门回家看着她,但效果也不好。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读八年级时,很听班主任年轻女教师的话,对班主任很尊敬,于是我就找到这位女教师,向她反映了这个女学生的情况,请求她帮忙做这个女生的思想工作。女教师很乐意,认为也是她的工作。通过这位女教师几次与学生谈话,这个女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也专心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三名的良好成绩,女生的父母也放心地再一次出外做工了。
  三、扬长避短,发挥才能
  环境造人,“留守孩子”由于父母都不在家,有很多工作是靠他们自己独立做的,这也是很自然地锻炼了他们的独立管理能力。“留守孩子”自控能力虽然差,但并非不能控制,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引导。让他们扬长避短,发挥才能。班主任可让有管理能力的“留守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我班一个学生小温,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孩子”,每天放学后打球,在饭店吃饭后才回家,独立能力比较强,但上课经常迟到,学习比较散慢。为此,我就安排他做班里的体育委员,之后,他的迟到、旷课等散慢现象逐渐减少了。他敢于管同学,工作也做得很好,在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体操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个学生的思想、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幼儿园老师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1、鼓励幼儿创新精神,提高幼儿参与意识。

2、幼儿一日生活应丰富多彩。

3、夏季室温过高,最好每班配备降温设备,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4、要重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5、要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6、幼儿园要强化普通话训练。

7、对孩子要加强品德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8、幼儿园应要求教师化淡妆,每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待孩子。

9、教师要爱孩子,应该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教师像“妈妈”一样。

10、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1、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2、各种兴趣班应是幼儿园日常教育的内容,不应该向家长额外收费。

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

导语: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极度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幼儿教育要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要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且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教育幼儿

一、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具体事物感兴趣,易理解形象,记忆力较强。因此,应注意在幼儿整个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们作为老师要去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具有愿意表达的情感。然而在以往的活动中,幼儿只有在上课时才能举手发言, 一些活动中都不允许幼儿随便说话。孩子们互相交谈议论、练习说话的机会,无形中被剥夺了,这就限制了幼儿语言的正常发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给幼儿交谈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相互交谈,议论,使幼儿口语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让孩子多观察,给孩子提供相互交谈、议论的机会。如:某一天,孩子离园时下起了大雪,教师可以布置孩子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雪是什么样?看见了什么等问题,第二天孩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有寄宿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早晨整理床铺或者打扫清洁卫生时,教给孩子相应的词汇。如:“劳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慌不忙”等。

二、努力成为幼儿的引导者

以前的幼儿园课程受中小学课程的影响,深深地打着“授受式”学科形态的烙印。这样的课程形态把幼儿置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的状态,从而严重地压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人们普遍提倡构建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化课程实质也就是活动化课程,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幼儿才是活动中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活动室还给幼儿,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孩子,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幼儿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权,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三、防止攻击性行为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有时甚至出现打、咬现象,这是难免的。有个别孩子,则经常出现这种“张口咬”、“动手打”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常常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攻击性行为”。对于一个2-6岁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里发生所谓的“攻击性”又很正常,因为他很多东西根本懂不起。

不管怎样,我们作为老师都要好好地进行管理和教育。“攻击性”往往是因厌恶某件事、物或自己的意愿未得到满足而激发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甚至老师或者家长的一些不恰当的教育反馈方式,会强化攻击性行为的滋生。但是,在家里作为家长、在学校里我们作为老师就要预防和纠正“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都要以身作则,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言语与行为,不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过错,尤其面对孩子反抗哭闹时,要控制自身的情绪,不要让高压管教升级。

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禁止让孩子观看武打电视、暴力游戏等。同时,不要对攻击性行为妥协,鼓励亲善行为,教给孩子应对“厌恶感”的有效方法,及时地制止攻击性行为,至少不能让攻击性行为得逞。首先可以选择冷处理,譬如先不理他,让孩子平静下来,再给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攻击是不对的;其次,如果让孩子掌握一些有效地应对“厌恶感”的办法,就可能会放弃攻击性行为,毕竟攻击存在着被攻击的危险。

四、进行适当地挫折教育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倒,小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擦消毒水,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困难,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户外活动走“独木桥”或“梅花桩”时妞妞会说:“老师我害怕,我不想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豆豆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在节假日时可以多带孩子外出郊游或爬山等,慢慢锻炼他们的体力和耐力。在家里可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比如在妈妈收拾屋子的时候可以说“你看要整理好这么多东西,你来当家务小帮手,帮妈妈把房间弄干净好吗?”或是从超市购物出来可以说“你看妈妈买了那么多,你帮妈妈提好吗?”当孩子这样做了后再予以肯定和感谢,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勇敢。

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要根据最新幼儿教育大纲进行幼儿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幼儿艺术教育活动

我们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这四个方面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戏剧从整体来说是最能体现孩子的综合发展,孩子通过对戏剧内容的了解、角色的分配、道具制作、表演和舞蹈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下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戏剧表演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我们鼓励儿童去说、去表演和舞蹈,包括在舞台上怎么去面对观众,(处理)舞台的场景。所以戏剧是最 能体现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没有把戏剧像有的幼儿园专门作舞台表演,而是把戏剧表演的这种形式纳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 比如,通过实践小小音乐剧,孩子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共同来编和他们生活紧蜜联系的儿童剧本,拿到孩子当中去表演。孩子从角色的分配,协作来共同完成一件事, 实际上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人文的发展的提高。 在里面还有孩子的台词;孩子的身段表演;孩子在舞台上的表演是一种艺术能力的在现。所以我们感觉艺术教育中心的戏剧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孩子这方面的发展的。 因此我们现在也把它作为艺术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手段纳入到艺术教育活动当中去,纳入孩子的一日活动当中去。

一、为了实现孩子理想的发展

当我们带着这些实际问题翻开杨立梅教授所著的《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实施策略》一书时,仿佛看到、听到杨教授在和我们亲切的交谈,给我们以极大的 启发。她以多年深入幼儿园的实践探索以及对幼儿音乐理论的潜心研究为基础,编写出的这本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于提高当前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素养,提高 教育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巨大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但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特别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如何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来,更 好地促进孩子理想的发展,一直是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主要问题。杨教授从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幼 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实施策略凝结着杨教授多年的`研究和创 造,她能够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启迪教师的教育智慧、诱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感谢杨立梅教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做出的贡献,要把这些珍贵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为了

实现孩子理想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创造。

二、健康婴儿的声音感觉特点和潜质

未出世时,婴儿的听觉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可以说听觉是胎儿第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高级感官。因为母亲机体所产生的各种声音,如呼吸、心跳、肠鸣、 水声、运动发出的声响等等,都是对胎儿重要的声音刺激源,母亲亲切的话语和哼唱更能吸引胎儿并让他感到舒适,这些都会促使胎儿开始形成和发展听觉。

儿童先天就具有对音乐的感觉,歌唱和律动是所有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从对音乐的反应来看,婴儿就对环境中的声音感兴趣,他们会专注于一切具有鲜 明刺激的事物。逐渐地他们能够跟随着音乐做出运动的反应,他们会运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喜欢咿咿呀呀地发音、模仿,这是在学说话,也是在学习歌唱。

如果在这个时候能为婴儿提供一个充满亲情,丰富、活跃的音乐环境,以适合他们的音乐和活动来激励小婴儿的参与和运动反应,他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潜 质就能够被及早地唤醒,并且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虽然我们说每个儿童都具有先天的声音感觉,但那还不是音乐的能力,音乐的能力是需要在 音乐的环境中,通过后天的认真培养才能够逐渐发展起来的。

三、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兴趣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婴儿就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色彩丰富的音响、鲜明突出的节奏、动听的音调都会使他们情绪激 动、表情愉快。因为音响是一种具有鲜明刺激的外界信息,对感官具有强烈作用。音乐是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它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强化了人的注意。 特别是音乐的节奏,它和人的全部机能(比如呼吸、脉搏、走、跑等)都有联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音乐和人的情感、情绪更有 着密切关系,感受音乐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潜能。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在音乐活动中、在自由舒畅的情感中体验和学习,对幼儿性 格、人格的养成、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和谐愉快的环境里,音乐能够帮助孩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使孩子们获得一个快乐的童年。这里所说的“培养兴趣”还 不仅仅是指对于音乐的兴趣,同时还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事物的兴趣和渴望,欣赏和接纳的态度,这份快乐和兴趣将为“人之初”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