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家族的论文

2023-12-05 20: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家族的论文

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传承的为人处世的规则、规矩与风范。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下面是我整合的关于家风的 议论文 优秀 范文 ,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优秀范文1

“校有校规,家规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们就会傻眼了。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儿,都会忘记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_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儿得非常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暗下决心,绝不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如果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她)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 教育 (她)。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家教”吧!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优秀范文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浅显易懂,但是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做就要做一个勤俭节约,讲诚信,而且要孝顺,要相信自己的人。这些都将是我这棵小树的养料,帮助我茁壮成长,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浪费粮食是可耻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铭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物资的人。

妈妈说做人要诚实,要讲诚信,要诚信才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个人连最基本的诚信都不讲,满嘴都是假话,迟早会像狼来了的孩子那样,不会有好下场的。

爸爸从小就给我灌输一种思想,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妈妈总是说要自信一点,要相信自己,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相信自己,你是最勇敢的,你是最棒的,不要总说自己,我不行,我不会,我不能。要告诉自己,我能我行我可以。

还有一些父母给我规定的小规矩。比如说,吃饭时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晚辈就不能动,吃饭时不能吧唧嘴,背要挺直等等。

我们的国家是有很多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只有遵循着自己家的家风,家规。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稳固,和谐繁荣,强大。那么就请行动起来,一起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家,做出贡献吧!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优秀范文3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 文化 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优秀范文4

我的家是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很普通的一个,父母都在当地一家工厂上班,平时也很忙。但却是幸福的,快乐的。面对挫折时,我们不会气馁;面对不足,我们可以知足;面对失误,我们会一起分析原因……

我家的勤劳之风。我出生于农村,小时候就和山坡庄稼打交道,随着小麦,稻子一次次的丰收,我也渐渐长大。现在虽然身在城市,可我那颗乡下勤劳朴实之心还是没变。所以在家里一有时间,我也会受父母的影响,帮助做些家务。我帮妈妈晾衣服,拿着扫把扫地,爸爸则在一旁整理桌上的东西,一家人显得十分默契,最终房间会被我们打扫得一尘不染。

我家的智慧之风。我和爸爸妈妈经常在茶余饭后进行些智力小游戏。比如说一些含动物的四字 成语 啦,描写春天,花朵的四字词语等。这不,游戏又开始了,我脱口而出:“马到成功。”妈妈反应很快:“一马当先。”爸爸也加入了:“老马识途。”我不慌不忙道:“井底之蛙。”妈妈接着说:“亡羊补牢。”爸爸也不假思索:“闻鸡起舞。”又到我了:“龙马精神。”看了这些,你是不是也觉得好玩?你的家庭有智慧之风么?

我家的感恩之风也是名不虚传的,从小爸爸就经常对我说:“一个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顺长辈回报他人。”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这个方面,他们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爷爷奶奶每次来我家时,爸爸总是会给他们添茶倒水,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给 其它 客人添饭还会偶尔给客人们送上几句 祝福语 ,客人们看我这么懂事,不由得连连称赞。

我的家里有着各式各样的风,幽默,乐观,勤劳,感恩……有了它们,我的家才更和谐经,更美丽,更幸福。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优秀范文5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别人看来,家风是一种规矩。小时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爸爸妈妈总是对我说:“儿子,要懂文明,讲礼貌,学会宽容与忍让。”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文明之风。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 故事 ,使我加深了对家风的理解:小华盛顿得到了一把漂亮的斧头,好奇的他想试一试这把斧头到底锋利不锋利,便来到了花园,对着一棵小树下了“毒手”。小树咔嚓一声,被砍断了。正在小华盛顿高兴之际,外出的爸爸回来了。“完了,刚才砍倒的是爸爸心爱的小樱桃树啊!爸爸还要用它做试验哪!”不出所料,爸爸看到了他的树被砍倒,气的怒火冲天:“是谁砍倒了我的树!我要……我要……”看到爸爸这样大发雷霆,诚实的小华盛顿向爸爸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爸爸不但没有打小华盛顿,还把他搂在怀里,原谅了他。从这件小事中,就体现出华盛顿的家风——诚信之风。华盛顿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因为有良好的家风相伴。

文明是我们家的家风,我的父母对这点看的很重,从小就要求我讲文明,懂礼貌。爸爸也总是秉承礼仪之风,遇见同事或长辈,都是自己主动打招呼。听到别人的问候,人们平淡的脸上同时也显现了幸福的笑容。爸爸在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时严格要求我这样做。

首先要懂礼貌,见到叔叔阿姨要问好。是啊,每当你送给他人一个微笑,别人就会同样赠送你一个微笑。一个阿姨夸我懂礼貌,还要求她的儿子向我学习。客人走了要送客,这也是懂礼貌的一种表现。一次我沉迷于手机游戏中,客人走的时候忘记送客人,爸爸训导了我,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我错了。

其次要学会宽容,原本斤斤计较的我在爸爸的影响下,也逐渐学会了宽容。同学之间有种“甩笔”的游戏,经常把墨水甩到衣服上,因为宽容,我没有到办公室向老师告状,而是接受了同学的“对不起”,我也会用“没关系”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再次要学会忍让,以前的我不会忍让,总认为别人侵犯我,我一定要进行反击。一次在游乐场玩耍时,我刚建好了一座“沙堡”,正在我高兴的时候,被一个小妹妹无意踢散了,当时我非常生气,但因为妹妹小,而且是无意的,我没有对小妹妹发火,但没想到小妹妹随即向我脸上扔了一把沙土,我刚要出手打小妹妹,被爸爸一把拉住。回到家爸爸告诉我,男人要学会忍让。如果我把小妹妹打了,别人不理解,肯定会认为我没有教养,没有素质。通过这件事,我理解了忍让是提高自己素养的一种途径。

文明之风就是我的家风,它会在我成长的路上伴我前行。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优秀范文相关 文章 :

★ 家风的议论文作文满分模板

★ 描写家风的优秀作文5篇

★ 家风的议论文高三五篇

★ 高三家风议论文5篇范文

★ 高三家风家训优秀作文范文五篇

★ 家风议论文800字高三作文5篇

★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作文

★ 高三家风议论文800字五篇

★ 作文家风高三范文五篇

★ 高三家风议论文800字5篇

浅析家风对莫氏家族成就的影响论文

浅析家风对莫氏家族成就的影响论文

晚清时期,贵州南有“影山文化”,北有“沙滩文化”,都不离以莫友芝为代表的莫氏家族。莫氏家族能取得这一显赫成就,离不开莫氏良好家风的陶染。

莫氏家风渊源甚远。据莫友芝为其父莫与俦所作《清故授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县知县贵州遵义府教授显考莫公行状》,莫友芝曾祖父莫嘉能经商有道,且在独山当地颇有威望,被公推为乡约。莫嘉能本人识字不多,但却很重视教育,出资延请名师办学授徒。莫友芝祖父莫强入学后,没能考中乡试,便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深得乡里人的崇敬。莫友芝的父亲莫与俦是嘉庆戊午科举人,第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散馆后,莫与俦到四川省盐源县任知县。在盐源县任职期间,莫与俦是尽心尽职,事事以民为念。1804 年,莫友芝的祖父去世,其父莫与俦由四川任上回到老家独山奔丧守孝。服丧期满以后,莫与俦便在家乡设馆授徒,不再出任官职。直到 1821 年,莫与俦自请改任清贫的教职。1823 年,莫与俦被任命为遵义府学教授,为黔北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整整十九年,培养出了郑珍、莫友芝等著名的学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莫友芝订《甲辰家规》,第一条就是“务职业。职业无一定,各尽力于见在所居之位便是。”

这是对后代子孙的要求,也正是对莫氏良好家风的总结。观莫氏先人,无论是从军、从商、从政还是从教,均是尽力于现在所居之位。莫氏多贤母孝子。据莫友芝所作《先大母张太孺人墓表》记载,莫友芝的祖母在教育儿子莫与俦时,用自己种菜作比,指出付出一分努力才能有一份收获,而耕种与读书做学问是同一个道理,有丝毫的荒废与懈怠都难有收获。莫与俦后“肆力典籍,卓为通儒”,与其母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莫与俦去四川做官前,其母又告诫他,希望他多想想百姓的疾苦,要做个好官以报效国家,其他无需多求。莫友芝的父亲莫与俦、母亲李孺人均是至孝之人。莫与俦在离任回乡安葬父亲健行公后,因母亲张太孺人已七十有余,而且常犯胃病,便向朝廷申请为母亲颐养天年,不再外出任职,而且还说:“吾不得视先君终,已蹈生人第一不孝,得多奉太孺人数十年,罪或差减。”于是勤心侍奉母亲十四年,直至母亲去世。莫友芝的母亲李孺人是其父侧室,但对其祖母张太孺人却十分孝顺。据莫友芝《清故例授孺人显妣莫母李孺人行状》,其祖母七十岁以后,胃病不时发作十年有余,他的母亲经常整晚不睡在旁侍奉,祖母每每疼得睡不着,夜里醒来呻吟十余次,而母亲都守在一旁。不单是对长辈孝顺,莫友芝母亲对于非己所生的几个孩子也是疼爱有加,与己出等同而视。除此而外,她对奴仆也宽厚仁慈,而且爱周济穷人。

莫友芝祖辈、父辈均勤劳节俭。据莫友芝《甲辰家规》,当年其父莫与俦与兄弟跟着伯父在翁奇砦读书,打柴挑水做饭,一应事都做,回家还要做耕田放牧等事。莫与俦在遵义学署时,有空闲时还亲自拔除庭院台阶上的杂草。莫友芝的祖母张太孺人,亲自纺纱织布,舂米、做饭、浇园,家里还收拾得桌案上没有一点灰尘。友芝的母亲唐太孺人,李太孺人,莫不是如此勤劳,直至友芝的各位嫂子,也同样秉承祖母遗风。莫与俦没来遵义时,家境尚好,而那时家里读书的`只有莫友芝一人。莫友芝曾想买一套《礼记集注》及《四书集注》,父亲却说:“此二斗米直也,大不易办。”后来在家里和紫泉书院各找到一部别人读过丢弃的旧书,就不再买了。莫友芝当时每年不过用三四枝笔,一二块墨,百来张纸,还觉得不易得到,所以笔写得很秃了还舍不得扔,纸已写得无缝了还在写。据莫友芝《先大母张太孺人墓表》记载,他的祖母张太孺人亲自纺织,做饭洗衣,洒扫庭院,没有一刻闲暇。晚年依然很俭朴,终身着素布衣,但是很整洁。据莫友芝《清故例授孺人显妣莫母李孺人行状》,友芝的母亲李孺人也是整年穿布衣,但很注重衣着整洁。

莫氏家风除传统的孝悌、勤劳、节俭之外,还有一个典型特点:那就是爱书好学、笃志教育。莫嘉能出资延师办学授徒,开创了兔场、独山一带办学读书的良好风气,不仅惠及自家子弟,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健行公莫强设馆授徒,终身从事教育。莫友芝的父亲莫与俦回乡奉养母亲期间,于影山草堂教授生徒及自家子弟,又在八寨厅设馆,八寨原本尚武,从此“争知读书”,风气大变。后来莫与俦又“主讲紫泉书院”。这于偏僻落后的贵州,实属创举。母亲去世之后,莫与俦决定弃政从教,“得教授遵义府”十九年,直至去世,在他的潜心培育下,郑珍、莫友芝终成一代英才,并称“郑莫”,被誉为“西南巨儒”。

莫与俦去世后,其子友芝、庭芝、祥芝和后辈子、侄等前后相继,传莫氏良好家风。莫友芝天资聪颖,三岁即能识字,七岁时因诵元晖“竹外山犹影”之句,便请求父亲将自家兄弟读书的草堂命名为“影山草堂”。莫与俦去世后,莫友芝继其父受聘担任遵义湘川书院、培英书院讲席,长达 17年之久。除此而外,他还致力于钻研祖国历代经、史、子、集、文字、音韵,旁及农技、金石、书画、目录、版本之学,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莫友芝一生爱书,更喜藏书。据其弟莫祥芝《清授文林郎郘亭先生行述》,莫友芝平生好收藏,每看见精本书以及秦汉隋唐金石刻本一定要买下来,因此他所住之处,到处是书,“几榻几无虚处。”黎庶昌为莫友芝作的传中也写到,莫友芝喜欢收集珍本书,得到后就收藏至家,经常通宵达旦阅读,不吃也不睡。 莫友芝到晚年仍不辞辛劳,到处搜集古籍,在他病逝之前尚在扬州、苏州、常州一带访书。莫友芝去世后,他节衣缩食四处奔波所换来的数以万计的价值连城的“影山草堂”藏书留给了后世,遗惠后人。

莫友芝的六弟莫庭芝后来也投身教育,先任思南府学教授,光绪年间又主讲于贵阳学古书院,并购置书籍,赠送受业的举人、拔贡、童生。在兄长莫友芝去世后,莫庭芝搜集整理了友芝遗稿,并继续收集黔人诗词,辑成《黔诗纪略后编》。莫庭芝同时致力于音韵训诂学的研究,遗憾的是庭芝于光绪十五年在贵阳病逝后,著作大都散失,仅存《青田山诗钞》4 卷,《词钞》1 卷。莫友芝的九弟莫祥芝是清末独山庠生。在江南做官期间,莫祥芝一身正气,敢于抑制豪强,凡事秉公执法,虽遭怨谤,仍坚持不懈。莫友芝晚年在江南吴越搜求、整理古籍,精研学术,也得到了九弟莫祥芝的资助支持。莫友芝能完成《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完全得益于莫祥芝帮其发现了《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莫祥芝第三子莫棠一生也酷嗜图书收藏,通版本目录学,家有“铜井文房”、“文渊楼”等,其藏书闻名一时。莫友芝次子莫绳孙,字仲武。清光绪十二年随刘瑞芬出使俄国与法国,任参赞。因刚直不阿受责去职。后致力于整理和刻印祖父与父亲遗著,集成《独山莫氏遗书》六十六卷。

在良好家风的陶染下,莫氏子孙为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尽力于现在所居之位的精神,孝顺的传统,勤劳节俭的作风,好学爱书、尽心教育之品格以及创作遗留下来的大量诗文、书法等作品,珍藏的图书均是后人宝贵的精神及物质财富,其影响将泽被后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