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论文

2023-12-09 04: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论文

写作思路: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当时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正文:

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

而且指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自身解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进行了介绍,其中唯物史观最受重视。唯物史观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主体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 中国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起源的背景,是在资本主义的初期时代,马克思目睹了资本在牟取利润时的不择手段、对劳动者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马克思看到的是资本主义初期黑暗一面,到处都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血腥,看到的是底层劳动者的苦难。马克思在剖析了资本主义之后,自己创立立了一个社会模式,就是共产主义。分为两步,首先是建立社会主义,然后是共产主义。用什么手段来加速资本主义的衰亡、从而实现他所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呢?他选择了阶级斗争,并为阶级斗争创立了一整套理论。他把希望寄托在欧洲的工人阶级身上,他指望欧洲的“无产阶级”在承受不了资本的压榨和剥削时,运用自己的理论起来革命,起来推翻整个资本主义,从而建立他所构架的新的社会模式,即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然而欧洲的无产阶级并没有接受他的学说,倒是有一小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他的学说,涌现出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二十世纪初,中国自己是没有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可以取代封建意识的,只有西方新兴的、革命的思想体系如资本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等才能抗衡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而共产主义理论是最革命的,而当时的中国又急需一场革命,于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敏锐观察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大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而要实现这种大革命,就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知识分子在长期的历史选择中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的统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结历史可以看出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

1、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

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状况并没有因国民党的执政而改变。国民党取得政权后,既没有兑现它所许诺的“平均地权”,也没实现它所声称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倒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聚敛了大量财富,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对国民党政权的完全失望,使中国的普通民众和知识界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改造旧中国、开辟新道路的政治、经济主张。甚至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赞同,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

2、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要完成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状况。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

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因此,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许多先进分子的共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3、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特性来看,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带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能力;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阶级。

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必然要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这两个阶段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之所以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

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