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论文

2023-12-10 12: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论文

一、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对学生有利的一面,肯定网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他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鼓励上网是全社会都在抓的一项工程,鼓励学生上网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其次,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对学生有弊的一面,,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他们往往通宵达旦上网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课,有的到了课堂上也是睡大觉。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跟家长、老师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还总是觉得老师和家长不理解他们的世界。网络在很多学生眼里还只是一种时尚之物,上网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如果说他们如此上网是“玩物丧志”,也许有些过分;但是说他们上网是掩盖在亮丽泡沫下的“不务正业”,恐怕一点也不为过。网络的特殊性对他们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导致了学生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学生的交往面,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又造成了学生社会化的“不足”。网络交流又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和隐匿性,这种随意性和隐匿性,极易导致学生交往的随便和不负责任。他们可以在网上随便的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倾心相谈,可以一切从自我出发;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可以丝毫不用顾忌对方的感受。这种极端自私的交际态度在现实中是根本行不通的。习惯了这种处事方式的学生在现实中就会处处碰壁;但他们却从不认为错在自己,而是觉的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对,难以适应。虚拟时空还直接导致了网络犯罪行为的增多,使学生本身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二、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在现实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很难改变网络特性,因而只有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与引导,使他们正确看待网络。
在我校,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的教师却不到在职教师总数的5%,学生的痴迷,教师的不懂,这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知道的东西教师却不懂,学生迷恋的东西教师却不感兴趣,因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很难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渗透,形不成强大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因而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
教师应该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动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技术,才能与学生共用统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教师高尚的网络道德,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学生的表率,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座、谈话、学校月报、广播站、辩论会、黑板报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三、信息技术课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尽管构筑学生网络道德文明心理防线的手段和方式可能很多,但主渠道应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此我们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切实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超时空性等特点,网络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每一次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网络道德的形成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开展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构筑学生网络道德文明心理防线呢?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我们应严格按照教材体系开展日常教学,决不能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课是次要的,就可以减轻质量、降低要求。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渗透网络道德文明教育,并使这种教育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结合。另外,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把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引人到对学生的教育中,使学生―接触网络,就接受到网络道德素质的教育。
四、学校网络的严格管理
首先学校应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尽管国家已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把“垃圾”的东西过滤出去,尽可能使网上信息都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不良的信息。因而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如可制订《计算机网络使用要求》、《网络道德文明承诺制度》、《学校上网管理制度》等等,使学生上网做到“定时间、定座位、定要求”,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自觉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其次,学校应加快步伐,建立校园网络主阵地,使网络不仅成为学生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而且也成为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的主阵地。如学校可进行个人主页设计大赛,引导许多同学的电脑技术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还可采用新技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坚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如校园网上可建立用户账号管理系统、发布信息管理系统、DBS站管理系统等,用技术进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第四,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文明系统是构筑学生网络道德文明心理防线的重要保障。
五、家长的监督职责
在我校,有些家长极力反对学生上网,认为网上都是些“垃圾”,学生上网就会学坏;而有些家长则是放任自流,学生找借口到网吧查资料,实际却在上网聊天或是看一些不良信息,但在我看来,就学生上网本身而言并没有错,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在校,教师可以监督,但在家,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学生上网时,家长尽量陪着他们(包括在网吧也一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必要时及时与学校联系,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学生对待网络论文

首先选择肯定是减少幼儿接触网络的时间和次数,毕竟他们现在还没有正确的观念,所以要好好引导,最好限制他们的时间。然后正确引导。比如说开启手机的青少年模式,让孩子不要接触不好的网站。最后可以让孩子访问一下绿色的网站,安全的网站。

大学生如何人正确对待网络?

1、调整心态,提高抵制诱惑能力。网络说到底是一种工具,看你怎么用它,因此说到底是自身的问题。迷恋网吧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消遣、休闲,有的心理负担大,寻求心理释放。不管哪一种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心理问题,要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关键就是要充实学生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空间,让学生有忙的地方、时间和内容。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进行教学课堂改革,使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技能化,学有趣味、学有所用、学有致用。

2、大学生要严格自律。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很少想到改变自己。有网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它的危害,并不去设法改变自己。有句谚语说:“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其中所说的关键是学生要有自控力。我们要着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让学生作网络的主人,让网络成为学生手中有用的学习工具。

3、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无节制的上网浪费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我们必须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在上网和工作、学习之间取得平衡。只有通过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才能做到有效率的使用网络资源并使其真正的为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

4、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工作、学习方式,适度娱乐能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能量。然而过度沉溺于网络娱乐资源(如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等)不仅不会让人感受到娱乐带来的快乐反而会玩物丧志。只有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才能真正的从网络上获取轻松,因网络而受益。

5、具备时间观念。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放松自己,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但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控。最好是0.5h-1h之间就站起身,放下手机,活动活动身体,让自己从网络中抽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网络沉迷,也减少了身体上的负担。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道德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4、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教师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在网络环境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应该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科学地利用网络,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使网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通过上网,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更快速、便捷地查找对自己有用的各种信息,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