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3-12-09 23: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学科论文

心理卫生专家指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使命。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越来越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从教30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知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工作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通过日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整体性监控和诊断,有的放失地进行健康教育。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是趋向成熟的朦胧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在加速成长和发展,对一切都似懂非懂,而且自认为很懂,此刻心理健康指导尤为重要。但是,学生不愿轻易将心理的困惑和矛盾展示出来。因此,这阶段提倡学生写日记,把自己的想法反映在日记中。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次大的活动,在其心中引发的不同反应。调查研究学生当时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调整,避免产生不良后果,使班级健康有序地发展。例如:有的学生自私狭隘不愿帮助别人,有的自傲,总该挖苦别人。对这样两种心态的人,分组时把他们分成一组,使之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增进了解,互相认识对方的优点,融洽之间的关系。安排座位时,有意把个性心理特征类型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开朗的学生影响内向的学生,并通过一些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了解,从而使团结乐观的心理取代消沉压抑的心理。全体学生的心态情绪得以健康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得以增强。可见通过日记发现学生的心理矛盾,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卫生教育,要注意点面结合。

对班级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失常学生,要及时地疏导、教育,防止个别不健康的情绪扩散到整体,保证全体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当发现个别学生心理反常时,班主任要及时地帮助改善。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努力提高理想、道德、法制意识水平。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三、在班级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班级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从以下四项工作做起:(1)心理辅导;(2)心理咨询;(3)心理诊断;(4)心理治疗。每两周要求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防止班级事件的发生 。

四、努力创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我是从四年级接的这个班。本班学生普遍的缺点是课堂回答问题时声音较小,不敢举手发言,表达能力较差。征求学生意见之后,班级重新选干部,这次是竞选。意在利用这个机会给每位学生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发表演讲,然后民主评议。鼓励学生克服紧张恐惧心理,着力创建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班主任是营造班级氛围的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同学们积极准备,竞选自己理想的职务,结果非常好。既选出了有力的班级干部,又使每个人得到了锻炼。从此之后,大部分学生变得积极开朗了,课堂上踊跃发言,畅所欲言 。

五、鼓励学生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诉衷肠,对于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小学生初涉人生,自然会遇到许多学习、生活中的烦恼,若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烦恼也可以找朋友倾诉。因此,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交友方式。班主任通过组织有特色的课外活动,教给学生寻找朋友,建立友谊的方法。有了亲密的朋友,可以避免学生形成孤僻的心理特点。

六、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

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的控制力较差,常常喜怒形于色,而且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迁就过多,容易形成冲动、自私的特点,患得患失,稍有不如意就会觉得委屈了自己,这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况。

总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为学生优化环境,教会学生自我调控,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论文

班主任工作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围,教书育人,为社会造就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分析引发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近年来,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各地高职院校开始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并制定了适应本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尽管如此,心理危机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机制还不完善,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善、有效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1引发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虽然引发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又具有其特有的独特性,但深入分析形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基本是由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

1.1所处环境的改变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冲突

高中时代的学生基本在家里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进入大学后,会蓦然发现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要自己安排生活,不能依靠外力,还要靠自己去处理和面对许多问题,比如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起居等问题,这样,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外,在大学里,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也不再单一,不仅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还包含更多的综合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其他多种因素,而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1.2高职院校对心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及其管理者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只要不出问题即可,因此,各学校在这方面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心理咨询师配备和培训也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成为摆设。

1.3高职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部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欠佳,他们有较强的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敏感脆弱,少言寡语,要么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相互歧视。中、高考失利,使他们自暴自弃,放弃主动学习,消极孤僻;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淡化。

1.4家庭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

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或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过分溺爱、家长重智轻德、家庭矛盾、家庭危机、家教简单粗暴,等等。

2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

2.1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主体应包括所有与其密切接触的各方面人员。可以建立一个由学院、辅导员、班级和寝室组成的心理问题干预体系。

2.2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的传输机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就需要及时把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定的传输机制反映给相关部门,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方式,即由寝室长把发现的问题信息传给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再传给学院辅导员,最后辅导员把信息传递给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由心理健康中心做出相应的专业鉴别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处置措施。

2.3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机制

针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要做出相应的专业鉴别评估,明确具体情况是属于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心理疾病问题,然后再采取恰当的处置措施,以保证学生心理问题在发生初期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3.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宣传工作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单独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或将其他相关课程加入心理教育课中,定期举办专题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通过学校广播、校园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开设普及心理学知识的栏目,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广度,增加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建设心理健康网站、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利用心理DV的拍摄、校园心理话剧,等等,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2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与监控工作体系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和监控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咨询与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失恋学生、痴迷网络学生、违纪学生、性格异常和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或群体,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心理援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应当时时、处处留心,要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宋维真,周东明.心理健康测查表(PHI)使用指导书[C].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3.

[2]樊晓光,周东明.青岛大学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04):68-70.

[3]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探索,2006,(05):83.

[4]陈香,贾巨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5,(06):114-115.

[5]张绍波,傅文第.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03):140-141.

[6]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201-202.

[7]陈运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2):110-111.

[8]曹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的冷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0):136-137.

[9]吴先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121.

[10]朱雨兰.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5,(05):185.

摘要:这可能是因为高中教师的收入比小学教师高,高中教师的教育对象相对比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而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小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安全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教师还多是女性,而女性不只有工作中的压力,还要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这都会加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9月9日,在与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但是,研究表明,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王金道的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中学教师次之,小学教师最低。菏泽地处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升学压力较大,卢和丽等研究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教师、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就以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从菏泽市三所高中、两所初中、四所小学随机抽取300名被试,回收问卷268份,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85.67%。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国内成人群体心理状况调查使用的最多的工具,有90个项目,包含9个因子和一个其它因子,采用1-5的5级评分制。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84,各因子问卷的信度系数介于0.803~0.918之间。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三、统计结果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分析。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总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化(t=9.388,p<0.001)、强迫症状(t=7.860,p<0.001)、抑郁(t=5.681,p<0.001)、焦虑(t=6.534,p<0.001)、敌对(t=5.791,p<0.001)、恐怖(t=5.667,p<0.001)、偏执(t=4.075,p<0.001)等因子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精神病因子(t=2.460,p<0.05)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人际关系敏感(t=1.486,p>0.05)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总体来看,与全国常模相比,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由T检验可知,女教师和男教师除了在偏执(t=-1.966,p>0.05)和精神病性(t=-1.413,p>0.05)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七个因子和总均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教师和男教师在恐怖(t=-4.461,p<0.001)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强迫(t=-2.902,p<0.01)、抑郁(t=-3.204,p<0.01)、焦虑(t=-3.232,p<0.01)、敌对(t=-3.528,p<0.01)因子和总均分(t=-2.958,p<0.01)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化(t=-2.281,p<0.05)和人际关系敏感(t=--2.094,p<0.05)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可见,总体来看,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3.不同学段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分析。由F检验可知,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除了在抑郁因子(F=2.862,p>0.05)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总均分及其他八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躯体化(F=10.584,p<0.001)、恐怖(F=9.992,p<0.001)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总均分(F=6.320,p<0.01)和强迫症状(F=6.054,p<0.01)、焦虑(F=5.618,p<0.01)、敌对(F=5.325,p<0.01)等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人际关系敏感(F=3.380,p<0.05)、偏执(F=4.211,p<0.05)、精神病性(F=3.931,p<0.05)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分析发现,小学和初中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小学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上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在恐怖因子上得分小学教师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可见,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四、分析与讨论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菏泽市中小学教师在SCL-90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除在人际关系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各因子及总均分上都有显著差异,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全国常模,这一研究结果与王殿春的研究结果一致。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常模是1987年制定的,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进入21世纪的所有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可能变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及工作评价的特殊性,确实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成人的其他群体要差。

2.教师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本研究发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差,与滕春燕、边玉芳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女教师的压力比较大有关,女教师不但要在学校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和家人,所以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男教师更差。

3.不同学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王金道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最大,其次为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心理问题最小。这可能是因为高中教师的收入比小学教师高,高中教师的教育对象相对比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而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小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安全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教师还多是女性,而女性不只有工作中的压力,还要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这都会加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我们心理健康辅导的重点应该是小学女教师。

参考文献

1、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俞国良; 董妍教育研究2012-06-15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光阴似箭,一转眼半个学期就快过去了。回顾这半个学期的工作,总的感受是一个“累”字,没想到做教师这么累,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更累。能够说班主任工作千丝万缕、繁琐罗嗦,作为一名新的教师兼班主任,从学期一开始我就踏踏实实地在自我的岗位上工作,深怕自我不能胜任这个职位,但同时也充满信心。能够说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了解了班主任工作,并在其他班主任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忙下取得了必须的效果。概括来说本学期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在思想上的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生活,以及如何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根本的认识和转变。

2、加强对班级卫生、纪律的管理和监督。看一个学生是否是好学生不单单看他的成绩,而要从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个方面加以综合的研究。如果一个学生情愿让自我生活在一个像垃圾堆一样的环境里而不愿多花两分钟时间去做一下打扫;如果一个学生对自我的言行举止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学生而熟视无睹,那么,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再好也称不上是好学生。所以,我经常到教室对他们进行突击检查,也所以发现很多问题,但这样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组建强有力的班委团体。学生是班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我觉得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本事。班长定期地组织班委成员召开会议,部署班级工作。同时进行职责分工,让每个班委成员都加强到班级管理中去,做到人人负责,互相监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同时加强学生管理班级的本事,构成一个强有利的班团体,使班级开始朝向良性循环发展。并不时地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但由于个方面的原因,包括个别学生过于胆小,明哲保身,以及我经验的不足,未能做好每个细节工作。

4、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也是班级的组成部分,初一是整个初中的刚刚起步阶段,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学生因一时的学习成绩差而放弃对他的期望。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优点,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对他们在思想上进行耐心的教育。异常是几个比较懒散的学生,如吴国建,滕金龙,胡罗斌等学生,他们不是不会学习而是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认真的去学。我相信只要不屑努力他们照样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能够把学习学好。

5、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而应当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奖励,这样不仅仅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够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加品德分,对为班级争光的同学进行必须的物质奖励等。由于经验不足,这方面应当说还做的不是很到位,也没有固定的书面制度出台,期望在下学期能做的更好。

6、主动联系和协调各课任教师,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加上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加强与各任课教师的联系,致使对班级的同学的情景了解不到位。异常是班上的调皮生胡罗斌,经常在上课捣乱,以致个别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耽误上课进度。所以,对这其进行谈话、批评、教育,并及时跟踪了解他们的的表现,应当说也取得了必须的效果。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平时一发生什么问题就及时联系家长,了解学生放假回家后的表现,做到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进取做好合力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这学期下来更多的不是成绩,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好的班级管理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作为班主任则要做到细心、耐心、虚心、忍心、爱心和良心,去竭力培育,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总之,勤能补拙,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质量,时间就是生命!

所以此刻高一二班原有学生56人,有一人休学,无流生,收费中饭费学费也收齐。学生也无重大违纪事件,当然三项竞赛不是很如意,这也是今后要加强,努力方向。

紧紧张张的一学期又将结束,让我深深的感到当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真是不简单。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并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我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行为习惯训练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予以他们更多的关怀,鼓起他们学习的劲头,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体中。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我所应对的又是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强的一年级学生,所以一个学期下来给我最烈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中既要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要有微观的个性发展;要有强烈的前瞻性;工作更要细致的落实到位,仅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班上健康全面发展。作为一年级班主任,我针对我们班活泼好动的特点,做了如下的工作:

1、培养习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班会课、思品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此刻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礼貌、讲礼貌的好习惯。

2、关心孩子

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低年级的孩子对教师异常热情,经常会围着教师转,我也会把孩子叫到身边,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这几天天气冷,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问问他们这漂亮衣服是谁买的等等;还告诉他们这几天提高了!今日和同学吵架是不应当的……在这种简便的聊天氛围下,把握好时机的,自然而然地提出对他们的一些要求,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表扬孩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的效果是十分好的。平时,我会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们:“你又提高了”,“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课堂上经常对他们说:“你真棒”!“你学得真快”!“你说的真好”!……当我和家长交流时,经常听他们说起,孩子们回家说教师又表扬他什么了,又奖励了他几颗小红星,一脸兴奋,然后那几天在家表现就会异常好。

4、家校联系。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缺乏自控本事,很多地方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监督,是引导孩子养成习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每一天放学后我就利用家校路路通给家长发信息,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遇到特殊情景主动跟家长打电话。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叫张思语,十分的聪明、可爱,可就是集中不了心思学习,管制不住自我,一节课几乎没有几分钟在听,经常与同学打架,吵闹,刚开始,我就立刻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里的情景,并汇报他在学校的`表现,有时还请他的父母到学校来谈谈,讨论方法怎样来教育好他,这位同学一个星期还表现得不错。

但还是没有持久的坚持好,一下子,又有别的班级的教师,同学来投诉了,我真的好头痛,怎样办呢?我去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找他谈心,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多表扬他,并让他做卫生监督委员,这样一来,他有了明显的改变了,学习进取了,劳动也带了好头,班里的同学都很听他的话,能大胆的管理好班级,自我也不再经常去与同学打架了,同学也慢慢地开始喜欢与他一齐玩了。从今以后,他真的有了很大的转变了,我感到很欣慰。

总之,只要我心中有孩子,真诚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付出,哪怕是再差的班级总会得到转变的时候。

我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起来。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于20xx年3月成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建设心理健康工作室,浓厚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关注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创设和谐校园。

二、重视心育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重视心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心理教育学历进修。20学年,我校积极选送兰冬英老师参加省、市心理健康培训班进行专业化学习,使兰老师逐渐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带领全校老师步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要持证上岗,我校老师积极参与,现我校持有C证的老师有5名,有3名教师报今年省B级证书,在今年报考C证的老师有20名,报考两门专业学科考试的老师有3名。学校引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由班主任到心育导师的角色转变。

三、心育骨干教师引领

zz老师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负责人,负责具体活动设计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的设想,组织和指导班主任、心育组成员开展。在她的带领下,我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及班级心育角布置得有声有色。教师培训积极跟上,组织全体老师参与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由兰冬英老师主讲和上观摩课的形式,指导班主任老师开展了开心果例会活动和团体辅导活动。此外,教师们还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兰冬英老师“东东蓝的博客”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巧、班级辅导设计、考前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内容,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辅导。

四、开展心育特色活动

开心果例会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旨在培养和调节学生心理健康的新型活动——“开心果例会”。“开心果例会”是一种以谈话、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小型聚会,每周三的班队课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同时获得心理调节的方法与技巧。在快乐例会上,学生可以大胆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和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快乐与苦恼,他们相互激励,共同收获快乐。通过教师撰写的开心果例会活动案例及反思中,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从中获得了快乐,教师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效果也不错。

五、20学年获得成果:

1、zz老师:20.12参加县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让我们手拉手》获得县二等奖。20.12教学案例《我是最弱小的吗》获得市三等奖。20xx.3论文《浅探小学生说谎的成因及其策略》获得县二等奖。

2、zz老师:20.12论文《小步子多台阶轻装前进》获得市二等奖。

3、zz老师:20xx.3论文《走出自卑活出自信》获得县三等奖。

4、zz老师:20xx.3论文《用表演培植成功的果实》获得县三等奖。

六、下阶段展望

由于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有些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但我们有信心在下一阶段能够做得更好。下一阶段我们将努力做到班主任角色向心育导师角色转换,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制度,并把开心果例会活动作为一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继续开展开心果例会活动,创愉悦和谐的校园氛围,扎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期两天的班主任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三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实践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有责任心班主任

教师肩负着即教书又育人的重任。首先,班主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雄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班主任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命感。这样就会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就会有甘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使我认识到做为学生老师的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二、班主任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它通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班级的学风,班风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和评价。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得热爱这份工作,用心去体会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三、要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班主任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乃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立丰遐老师尤其提到了这一点。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总的来说,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四、做正确评价,鼓励学生的班主任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待中等生不冷漠,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五、作为班主任要讲智慧,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教育必须有爱,教育也需要技术。没有爱的技术是危险的,而无技术的爱是无力的。教育要真正起到作用,教师的智慧,独特的工作方法,宝贵的工作经验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好的教育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教师要因材施教,遇到突发事件,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讲求方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方法。其根本的原则就是既能处理好问题,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

总的来说,要将这次班主任培训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于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去,为了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而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对自己的班主任管理要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进行创新。争取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点点滴滴,真是有喜有忧。孩子们的每一点提高都倾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心血,当然更离不开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本学期来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仅有反复的,不断地学习进取,才能更加提高。在这一个学期里,为了让自我的思想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教师一齐学习了《纲要》。并在生活中实践:根据幼儿不一样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来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提倡以鼓励表扬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提高依法从教的水平,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严格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二、保教工作

经过一学期的活动,许多小朋友在上课时都能集中注意力了,孩子们也养成了良好的活动常规与动手本事,想象力、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还需加强。,很多小朋友刚开始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表现比较被动,并且人数比较多,在合作中常常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所以,在每一次的活中,我们都尽量设计一些活动让幼儿多操作,增加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并让幼儿明白互相协作的关系。让他们凡事自我尝试动手,在行动中体验动手的欢乐,改变他们的依靠思想。并给幼儿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让他们去完成,使幼儿能够更有信心,更进取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

三、家园工作

家长工作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和每个孩子的家长由陌生人成为了朋友,为了让家长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还经过多种形式:家访、电访、写成长档案、晨间午间接待时的谈话等。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景,主动和家长们沟通,细心地回答他们的疑惑。并结合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道商讨贴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让家长更加放心地把他们的孩子放在我们幼儿园,我们班学习,生活。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协调性和合作性还需要加强。所以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实践和总结,努力把每一节课都当成锻炼自我的课堂,学会捕捉教学契机,提高自我驾驭课堂的本事和遇事的应变本事。我将在新的学期里继续多学,多思、多试,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所学校特别是作为处于素质教育前沿阵地的深圳市小学,如何实施和开展这项工作并取得成效,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需要长时间面对,摸索并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学校教学方面的负责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念,下面,就以学校实际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人人参与其中的教育氛围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泰宁小学目前已经申请了《特区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班级水平辅导方式探索》课题,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从理论上丰富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与素养。学校一方面选择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考核培训,一方面利用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支少而精,工作能力强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员,更是积极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任课教师则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二、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设心理辅
  导课的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将对学生心理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
  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及时的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意见。重点针对学生当中存在的学业与升学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成长问题等进行专题辅导。
  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遇到烦恼的时候开始学会寻求老师的帮助。很多的在学业处于迷雾中的学生开始努力审视自身,认识自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观念开始形成:那就是健康的心理也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心理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辅导课“与烦恼说再见”、“男生女生交往课”“负面情绪的环节与消除”等,或讨论,或活动,让学生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让心理活动课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的困惑与疑问。
  除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的开设,还要联合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校、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多方面共同推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2、渗透到团队活动中。
  要求学校团队活动结合心理辅导。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少先队大队干部轮换选举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心理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训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课堂教学评比原则中。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定期举办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
  四、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是我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推进的重点之一。它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比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不怕失败,学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予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长期的摸索,如果不能选择恰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渗透”的自然性。即要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在渗透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让学生感到非常自然,而不能让学生感到生拉硬扯,好像在贴标签。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的某些健康优美的文章内容可以自然地用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在数学、自然、科学等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2、“渗透”的针对性。即在学科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辅导目标之间要找到最佳结合点,注意教学内容的哪一点适合心理健康辅导的哪一方面,以增强心理健康辅导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渗透”的计划性。即要有意识地选取教材内容、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而不是“随机取材”,以避免心理健康辅导因缺乏系统性而造成某一方面被过多强调,另一方面则可能被忽视。
  当找到了适当的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把握住了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对象,还应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拓宽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显示:对于青少年来讲,新奇丰富的内容便能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教学的内容远非限于课本,因为教材中的课文只是“例子”。既然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为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名家名篇,或选取一些报刊上贴近生活的热门话题,将它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天地是何等广阔,语文蕴含的知识是何等深邃,语文所呈现的形象又是何等奇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一篇篇文章成为愉悦身心的好教材。
  2、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成长的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成分更丰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关键是教师做“教练”、“导演”,让学生做“演员”。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在课堂中实现自我塑造。欢迎质疑,欢迎对教材提出不同的见解,欢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观点;允许提出错误观点,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这样,在课堂中便能形成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学生思想的泉水便会无拘无束地奔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有思想碰撞,就会在质疑、论辩与阐释中获得真知灼见。
  3、设计精当的“小插曲”
  心理学研究还显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延续是受时间的限制的。想要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应抓住时机给予积极的“刺激”。一般来说,在同一个层面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据此,我在每一课堂中设计2-3次的“刺激”,以形成课堂气氛的小高潮。比如利用某个滑稽的演示动作或者其句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忍俊不禁,开怀畅笑,其教学效果是较为令人满意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