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1929经济危机的影响论文

2023-12-08 23: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929经济危机的影响论文

一、特点:

1、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2、持续时间比较长: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二、影响:

1、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即凯恩斯主义;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3、激起了作为共产主义替代物的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4、使德国、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法西斯主义道路。

5、阿道夫·希特勒、东条英机等独裁者的崛起,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6、为苏联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期。

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

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

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

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

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萧条(1929年至1933年之间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由于2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包含着局限性和不稳固性,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发生后,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致命危机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坏性。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并给世界经济发展留下深刻的教训。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使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危机给各国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灾难,激起了劳动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使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情绪高涨。资本主义国家内罢工运动、群众示威和农民运动重新高涨起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也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转嫁危机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反帝高潮。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内迅速蔓延,法西斯组织相继出现。各国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在经济和政治上普遍加强了国家干预和专横统治,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美、法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争夺,逐渐捐弃前嫌,于1936年秋分别签证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30年代的大危机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发人深省,给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它告诉人们,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 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第三,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从根本上摒弃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和转嫁手段,在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显重要。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是什么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1、通过对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的学习,培养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美、德、日三国资产阶级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客现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异同的分析,培养对比、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
③直接原因: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2)时间:1929年~1933年

(3)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①加深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不同道路。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目的: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三、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权。②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总理,欧洲社会策源地形成。

内外政策:

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

军事上:废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直接原因: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内外政策:

内政:①独裁,如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
②扩军,如军费开支扩大。

外交: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重点难点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20年代~30年代关国经济繁荣、危机的原因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3.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

(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

(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

(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

(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

(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

4.“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

选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了当时时势的需要。

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

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

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问题的分析

A.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

自由主义到凯思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思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这种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多也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C.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有巨大的危害。

(3)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农民及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6.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相同点: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③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不同点: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日本法西斯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赤裸裸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如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即制造“皇姑屯事件”,妄图占领中国东北。接着,制定《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东亚的方针。而广田宏毅内阁通过的《基本国策纲要》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侵略方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