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型城镇化论文需要什么数据

2023-12-05 2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型城镇化论文需要什么数据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困境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

摘 要:中国自城镇化以来,大量农村人口走出了农村,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残缺,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流动”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理由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瓶颈和关键。

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面对的困境及其成因,另辟蹊径地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以小城镇为过渡的化解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

2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4 260美元,首次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这两个“首次”作用重大,标志着中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中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1]。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不仅是指空间上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的诸多理由成为了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瓶颈,保证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

(一)流动人口的涵义及变迁

对于流动人口,目前中国尚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界定。

在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下,流动人口指的是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因故前往它地滞留暂住并不时回返的人口[2]。

主要包括乡村—城市、城市—城市间流动的人口,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乡村—城市的流动人口。

中国流动人口的结构、流向和利益诉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动态变迁的,其流动状况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

城镇化初期,流动人口的迁移呈现“候鸟式”的.特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的迁移步伐也会趋于平稳。

目前城镇化率已过半,进入攻坚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他们有着较强烈的融入城市意愿,流向主要是大城市,但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事务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比较低、参与渠道比较少。

因此,必须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减少城镇面积的单一、盲目扩张,从增强城镇化待遇和推动人口城镇化方面入手,保障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员的权益,把实现流动人口的城镇化作为下一步城镇化工作的重点。

(二)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困境分析

基于特殊的历史和国情,中国目前社会保障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机制。

城乡之间、城镇中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社会保险在种类、缴费方式、待遇水平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这种社会保障体系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可以概括为缺、乱、损[3]。

“缺”表现为占流动人口总数80%的农村流动人口中,大多数几乎是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城市的高危工作大多由他们从事,社会保障的缺失增加了风险。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是一种低收入、缺少保障的低层次稳定,他们中有55.1%每周没有一天休息日,59.3%每天工作时间在9小时及以上。

在承受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同时,他们的劳动保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1/3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参保比例仅为30.7%、34.9%、29.5%[4]。

“乱”表现为目前各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试验混乱,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指导,各地政策五花八门,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也为日后社会保障全国统筹和各地区之间的接续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针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理由,青岛、天津等地对流动人员实行了无社会保障的超低成本的用工;北京、上海等地实行与本地职工有差别的社会保险制度;而珠海和海南等地实行与本地人口一样的“市民待遇”政策 [5]。

这种政策上的差异导致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状况的地区差异。

据调查,201**年,西藏、宁夏等14个省养老保险参保比在10%以下;建设兵团、内蒙古、安徽等10个省养老保险参保比在10%~20%之间;北京、上海等8个省参保比在20%以上[6]。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这种“乱”象,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损”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权益受损方面。

整体而言,目前中国流动人口处于一种以牺牲权益换取城市工作生活机会的状态。

面对着就业技能低、用工不规范、居住条件差、医疗卫生难保障、子女教育难解决等诸多困境。

教育方面,根据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16~18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中,就读高中的只有29.4%,就读中专/职高的仅有8.9%,不在学的比例高达41.8%,过早的就业使随迁子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

在就业方面,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低,仅有64.4%的流动人口签订了劳动合同,仅有31%的流动人口接受过技能培训;在医疗方面,2012年仅有29.1%的流动人口享受本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1.9%的流动人口家庭租房生活,由政府提供廉租居住的比例极低,只占0.4%,覆盖流动人口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尚未建立[6]。

二、当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的理由分析

相对于流动人口庞大的规模和他们对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巨大作用而言,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十分落后的,这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造成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1.立法落后,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流动人员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国家所有的立法中对流动人员社会保险方面的规定也都是比较笼统的。

不少地方出台了一些法规,但都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法律效力较弱,也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09年底,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制订了社会保障的省级统筹的制度,但由于各省之间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实际执行中还有很多地区仍是县级统筹层次,要实现真正的省级统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不要说实现国家级统筹。

写新型城镇化论文应查阅那些书

新型城镇化俺给你发一份呗.

如何搞好新型城镇化 论文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言 8-9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9-16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9-13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13-16 1.2.1 建设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3-14 1.2.2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4 1.2.3 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4-15 1.2.4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15 1.2.5 建设新农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15-16 2.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16-27 2.1 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16-19 2.1.1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16-17 2.1.2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17-19 2.1.3 农村文化建设成绩显著 19 2.2 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7 2.2.1 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19-23 2.2.2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23-24 2.2.3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24-25 2.2.4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完善 25-27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7-37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 27-29 3.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公共事业进步的关系 29-30 3.3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30-32 3.4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城镇化的关系 32-34 3.5 做好整体规划与体现个性特色的关系 34-35 3.6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35 3.7 搞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的关系 要了给你发送全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