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经济大危机评价的论文

2023-12-09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经济大危机评价的论文

关于危机的优秀 议论文 篇一

电影《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了当今世界上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 文化 危机。当他人在面对这些危机惶恐时,我却不以为然,甚至我还要开怀大笑,因为,我坚信,危机即是转机。

危机即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绝望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一个时代”。没错,我们看待这些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在看到表面之后,更要看到其中说影射出来的东西。

危机即是转机,正是因为有了危机,在这个物竞天择的世界里,万物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有了来自各方面的危机,才能找到自己的弱点,从而为了弥补而进化,自然界中的仙人掌便是如此,他们也有宽大的叶子,但是在遭遇了干旱之后,他们将自己的叶子变为针一般的粗细,减少水分的蒸发,以便更好的生存下去。人也是如此,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我们的先人才一步步的去创造,去突破智慧的巅峰,从而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危机即是转机,正是因为有了危机,在这个道德逐渐沦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才有了一双更为明亮的眼睛去辨别是非,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去改变自己的陋习,同时让这个社会进步,因为在人与人之间强烈的对比下,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古人有云:“以水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正品行。”

危机即是转机。正是因为有了危机,在这个世界政局不稳定的年代,我们的领导人才能回忆过去的苦难,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曾记否,正是有了鸦片攻破中国大门,才有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正是那卢沟桥边的一声枪响,才激起了人民抗争的信念,正是日军南京大屠杀所犯下的罪行,才唤醒了炎黄子孙沉睡千年的热血,从那时开始,我们便知,落后就要挨打,由此,一辈又一辈学者将自己的热血挥洒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所以才有现在的中国。

危机不仅仅是一种灾难,更像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度过了这次考验,便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我坚信危机就是转机。

关于危机的优秀议论文篇二

据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接见国民党“大使”,讨论“古巴危机”问题,顺便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国民党“大使”说:“在汉语里,危机是两个词,危险和机会各出一个词加起来,即危险就意味着机会。

”肯尼迪拍案叫绝,说“中华的文化太伟大了,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变成一个东西”。后来,他把古巴导弹危机处理好了,提高了自身的威望。“危机不是坏事”的说法,也得以流传开。

危机之所以有时能转化为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被“逼上了梁山”,置之死地而后生。人们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远不如在危机的情况下更能发奋。刺刀架在脖子上,全身的神经都会紧张起来,如果连命都豁出去了,倒很有可能拼死一搏而逃生。人们常说要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困难、压力和挑战,“奋”是不容易发出来的。当然,也有“乘人之危,伺机而动”的,尽管这有些“机会主义”之嫌,但在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中,同样不失为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有效办法。

说起“危机就是转机”,倒想起反其道而行之的另一句话,那就是预言家托夫勒所说的“转机就是危机”。仔细玩味此言,也不无道理,而且历史与现实中也不乏其例。1929年以美国股票崩盘为引子,造成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危机之中,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在德国得势,墨索里尼用法西斯主义巩固了自己的独裁,日本天皇靠军国主义启动了帝国的侵略机器。这些在危机之中快速崛起的法西斯强盗,给世界带来了罄竹难书的灾难。还拿战争与和平来讲,有人说战争是一种威胁,其实和平同样也是一种威胁。面对战争爆发或即将爆发这样的严重危机,全国上下都能奋发而起、同仇敌忾;而一旦转入和平时期,随着人们生活的安定、安逸,也就往往失去战争年代那种“精气神”,于是新的更大的危险也就不请自来。换而言之,一场危机的转机,就为下场危机埋下了隐患,就意味着另一场危机的开始,这不是“转机就是危机”又是什么?

我们感叹古人造词的良苦用心,也赞赏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良好愿望,但“危险”与“机会”毕竟在时空方面存在着差异性,那种认为“危险”来了就等于“机会”到了的想法显然有些片面,说到底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 经验 告诉人们,一个缺少忧患意识的民族,不可能走得很远;一个缺少自悔意识的民族,很难有美好的明天;一个缺少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更不可能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危”与“机”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真正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不仅需要智慧,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同样需要自悔意识和忧患意识。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危机,爆发突然,叫人猝不及防,必须“吃一堑,长一智”。但我们有些人却偏偏是“好了伤疤忘了痛”。30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教训,我们吸取了多少?值得 反思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劫难归咎于天灾,完全不可预测、不可抗逆。我们不能满足于与唐山大地震的简单比较,历史在进步,而进步慢了就等于是退步。没有质疑和反思,无以进步,而且还可能不断重复惨痛的教训。

谁都不希望危机临头,但总有避不过的灾、躲不过的难。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甚至每个人来说,既应当为赢取成功做努力,也得为应对危机做准备。这种准备可能是残酷的,也可能毕生都不会发生,但却是必要的。项羽就是没有打败仗的准备,才觉得愧对江东父老而自刎的;李自成也是没有为失败做准备,才进京三个月,便在清军的反扑下一败涂地。人人都希望幸运之神垂青自己,人人都幻想厄运中会出现奇迹,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倘若平时没有准备,一旦危机降临,悲剧就会发生,危机就不可能成为转机。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破不立”,不破掉原来的旧的传统,新的制度也建立不起来,“破”了之后“立”必须跟上。经济学中有一个原理,叫做“创造性破坏”,即只有破坏原有经济机制,方有可能创造新的经济机制,否则就难有大的发展。危机是矛盾和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发,而避免危机再次发生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有一套新的更加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保证。如果一场危机被成功化解后,只是疼痛一阵、振作几天,只是评功摆好、庆贺一番,缺乏战略思维、长远考虑,不去探求治本之策,那么下次危机的来临也就不远了。 。。

关于危机的优秀议论文篇三

“危机”与“机会”,只相差一个字,但深层含义却相距千里。不过,如我们能在危机中寻找到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将精力集中与危险和困难,我想,结果应该是会大不一样的。

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曹操兵力薄弱,对于与兵力雄厚的袁绍作战,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袁绍坐拥百万兵马,肯定是胜券在握。然而,他们作战之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兵力雄厚的袁绍最终败给了兵力薄弱的曹操,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曹操的谋臣比袁绍的好,难道说袁绍身边就没有优秀的谋臣吗?不可能,若是没有优秀的谋臣,他也不可能有机会在乱世之中争得一席之地。那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曹操自知兵力硬拼是肯定打不过袁绍的,那就只有找机会来险中求胜啊!最后找到了袁绍军队的弱点,一举打败袁绍。

还有许多当时著名的战例,如“赤壁之战”,不也是百万雄师对阵薄弱军队,后以失败告终吗?那确实是谋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找到机会让刘备一举击败曹操。

其实,不只在古代才有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现代一样也有。

如今的美国正经历经济大危机,许多集团、企业也都在这次大危机中宣布破产,如在美国华尔街的莱克兄弟银行也在九月十四日宣布破产。像他们就只是一味地见精力集中于这次危机当中,却没有换个角度想想,这次危机带来的仅仅只是不好的影响吗?难道就不能从这次危机中寻找机会,发现机会吗?

当然,其中肯定有一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就在这次危机中寻找到了机会,使他们的企业更加壮大。在看新闻时,我曾听到有一个人在记者采访是说:“这次经济危机,对我的公司毫无影响。相反,它会给我的公司带来利益,使我的公司发展得更好,更强大!”

是啊!机会总是藏在危机之中,需要我们的发现。正如“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我把“世界”和“美”更换为“危机”和“机会”。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多多发现机会。

关于危机的优秀议论文篇四

目前,我们有些人确实多了几分“安全感”,而少了几分“危机感”。产生这种过分“安全感”的原因,虽然在干我们有些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同世界的差距,没有充分意识到今天经济建设的紧迫性,但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长期吃国家“大锅饭”,干与不干都有饭吃,干好干坏都照样能领到薪水的制度所致。

中华民族若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赶上、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就要脚踏实地、拼搏进取,这就需要人们少一些“安全感”、多一些“危机感”。过分的“安全感”往往是危险的开始。

众所周知,清王朝统治者由于“安全感”十足总以“大清帝国”自居,不思进取,不求发展,结果不仅没安全起来,反而愈来愈危机,处处挨打,最后丧权辱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终至于走向灭亡。而“危机感”则往往能够刺激人们的奋斗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德国非常破败、萧条,然而,由于日本人、德国人深深感到本国同世界的巨大差距,怀着强烈的“危机感”为了大和民族、日尔曼民族的再度兴起,努力苦干、拼搏奋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强国,一跃赶上并超过了原先比它先进的英、法等国。过分“安全感”往往使人不思进取,意志消退;而有些“危机感”常常能够使人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有必要变“安全感”为“危机感”,使人们不要一味地“无忧无虑”下去,而要以革命加拼命的奋斗精神,以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拼博劲头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强盛。怎样才能使人们从过分的“安全感”中过渡到具有几分“危机感”呢?当前,三项制度的改革就是很好的 措施 。

诚然,在改革中将有一部分人失去“安全保证”,担心干不好工作没有“饭”吃,担心自己将要吃苦受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而被淘汰。这些担心也不无必要。但是,如果不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就必然受到影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在我国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才能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安全”起来。

中华民族历来是不甘落后的民族。但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几分“危机感”",减几分“安全感”,在自己的土地上,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使中华民族真正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000字左右经济危机的论文

这次经济危机起因、预防与解决方案

一、 经济危机的起源、发展

(一)、能源在国际供求关系中形成的紧张新局面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发展,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形势紧张起来。

1、 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能源类商品供求紧张局面

2、 钢铁、石灰等基本生产材料供不应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类的需求,拥有充足的能源,是发展经济的必要动力保证

3、运输业的空前繁荣

巨大物资的转移依托于运输业的广泛深入发展,使世界加大对能源的需求成为现实,无论是海上运输业、陆地运输业还是航空运输业的工作量与强度日益紧张起来

(二)、在恶意炒作下,泡沫的急剧发展

由于这样的现状,世界各大投资与投机商紧张的忙碌于各行各业发展预期的计算、目前实现盈利状况的计算中,忙碌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调研中,忙碌于计算自身的赢余如何分配与有效利用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上的飞跃,最终,各经济领域无论是投资和投机无法等到取得实际调研结果,被迫凭借对经济的预期进入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

1、石油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不稳定供求关系影响

(1)、石油是世界交易最活跃的商品,世界上各类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各种各样的纷繁复杂的机构乃至很多国家对石油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炒作嫌疑。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暴炒原油价格的投机。

(2)、从发展中国家来看,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这样导致发展中国家大量囤积石油,以备未来发展之需。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大量囤积石油,原本已不稳定的石油供需格局被严重打乱,价格与日俱增。

(3)、世界部分发达国家预期到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这一需求形势,为了保证本国民族产业的稳定发展,囤积了大量石油,在各类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进一步积极参与中,早已把石油价格炒到一个相对的高位,但随着预期的逐步实现与库存是持续消耗、国内的需求状况和石油价格逐步走高,还会大量跟进买入石油,所以价格越涨越高。

(4)这一时期,恰好世界上提出能源枯竭论,成为石油价格暴涨的理论依据,到达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位。这其中,国际汇率变化对石油价格波动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形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不一一阐述了。

但事情总会有尽头的时侯,当各国都囤积了大量石油之时,生产方还未弄清楚这样暴涨是什么原因?由市场规律调节着石油价格已开始逐步走低,随着世界各国不再大量囤积石油,现实中对石油需求有没有预期那样高,石油价格逐步走向低谷。目前,石油价格在日趋平稳。

2、起源于世界对能源类商品的需求,运输业首当其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投资银行、投资机构纷纷投身于炒波罗的海指数(海洋运输指数)中,随着波罗的海指数的日益攀升,各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行业利用手中闲余资金盲目的投身于这一行列中,致使指数空前高涨,形成了巨额收益空间,也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各类投资银行与投资机构纷纷撤出离场,巨大泡沫迅速破裂。

(三)、能源价格急剧变化背后的实体经济链条又发生着怎样变化呢?

1、高级金融衍生品种的破裂——次贷危机

世界各国实体经济中类似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这样状况大量存在。

(1)、次贷危机的根本运行规律我国已经通过各种媒体为大众进行解读了。大家都已经了解这个问题的发生、发展情况了。随着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愈演愈烈,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其起源于发展滞缓的房地产行业对盈利的奢求,以维持日渐放缓的成长性。(一部分为引用)

(2)、建造不稳定的经济格局,在无任何保证的情况下出售贷款

两家公司为美国房贷市场提供稳定和流动的资金,他们不直接把贷款借给购屋人。相反,他们从银行和其他放贷者那儿购买按揭合同,给银行或放贷者腾出更多的现金再贷给买房人士,或延长更多的贷款;然后他们把从银行买来的按揭合同加以包装,变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再把“包装品”转手出售给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或个人投资者。使泡沫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极致,本身为公司贷款,又是下游的消费贷款——双重泡沫经济效应(以后称之为双重泡沫)(见附1)。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甚至出现拖欠、断供,法拍屋的金额不值其控股的房贷按揭,使这两家公司受到严重打击,这种经济模式给世界各国经济正常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

2、投资与投机及恶意炒作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投资与投机及恶意炒作之间的矛盾在原经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状况下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局势,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对各类物资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一相对平衡的局势被打破。投机领域日益活跃,各经济领域无处不充斥着投机取巧,以迅速获取最大投机收益,时间就是金钱,已经没有人研究去怎样投资了,有些人这时候提出了“劳动价值批判论”,由于利益的驱使,各经济领域原本正常发展的局势被打乱,一些企业主管财务的人员不来企业上班了,搞经济研究的不去研究经济规律了,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去认真管理了,大商小贩也纷纷加入,各类人群在共同的目标下进入了股市、期货、能源、贵金属等各种可交易的金融领域进行大量而频繁的交易,以套取大量现金。人类似乎从此不再需要去改造社会了,不再用劳动去创造财富了,开始重视投机、炒作,使原本就不平稳的各类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各种价格飞速增长;实体经济领域由于缺少资金注入,各类物价高涨,甚至劳动力大量流出,各类企业举步维艰,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在飞速的流出,实体经济正逐步走向衰退,种种矛盾日益激化。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暴炒、恶意投机中。

3、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各个国家经济独立发展不相称

投资银行与投资基金从规范经营上可以视为是规范发展的,是在一定规范、规章、制度指导下进行合法、合规的生产经营。

其优点是可以使发展薄弱的经济体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呈现平衡共同发展的态势。

由于人类所构建的“平衡发展”态势并不稳定,社会是不停歇的发展着的,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创造价值与财富。所以,怎样有效控制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乃至于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全球化全民参预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背后的资金量与现金流成为全球化经济危机的隐形杀手,这一课题就突现出来。

如何规范全球化金融市场,这个已经脱离本国经济领域的问题,有待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与政治家共同面对与探讨解决方案——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经济格局如何有效控制其发展趋势。

不管怎样,这个问题需要今后逐步解决,我们看到这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危机冲击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甚至是区域性国家经济共同体,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上各经济体的单独发展不相称。

4、实体经济产业链条的断裂

(1)、由于石油等能源类商品价格高涨,吞没了相关产业的巨大利润,使其无法继续正常运转,无法产出价值,从而带来了相继停业、亏损、破产与倒闭。

(2)、资金链的断裂。正常生产经营制造出来的利润比不上投机、炒作带来的利润大,必然形成轻生产,重投机这一趋势,甚至有人提出“劳动价值批判论”这样的论调。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保证正常运营的资金大量撤出,使一部分企业只能保证基本运转,无发展可言。伴随着这个巨大泡沫的破裂,给社会各阶层的资金造成巨额亏损,企业资金由于错误投机无法回流进行生产经营,现实世界中的大量企业都面临着营运资金短缺这个难题。由于各类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货物积压,销路不畅,企业周转不灵,开始形成员工失业局面。

(3)、失业队伍迅速扩大,失业比例迅速上升形成消费指数迅速下降。

由于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人心惶恐,有工作的担心会失业,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社会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信心保证与资金保证,消费能力迅速减弱,消费市场迅速退缩,社会上形成无法持续消费的现状,企业在市场中收回资金愈难,面临更加困难的处境,失业人数将持续上升,形成恶性循环。

正是由于这样经济一步一步走向危机,并且愈演愈裂,最终,造成世界性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1、企业不能正常运转停产、关闭、破产… …

2、社会上除政府维持一部分部门正常运转,社会上其他很多行业失去了原有功能。

3、百姓大量失业,缺少收入保证,治安状况恶化,社会不稳定。

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多重打击十分严重,发达国家尤为突出,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经济将会持续衰退3-5年。

关于经济危机的论文怎么写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新金融危机
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
5.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求一篇文章:关于美国经济危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1500字左右)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如果我国持有的一些美国公司的债券并且该美国公司面临倒闭,不言而喻,这部分借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毕竟有一些债券是无抵押债券,因此,相关部门就该相应地计提相关损失。

我国历年持有国外债券的比率不足国际投资总头寸资产的10%。如果把贷款也考虑其中,这一利率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国际头寸资产中主要还是以外汇为主。分别占头寸总资产比重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综合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对带外汇储备的管理一直保持着谨慎和稳健的投资态度,始终贯彻执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即使有国美大投行的倒闭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元因素的话,我国外汇储备受到美元等贬值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我国外汇绝大多数是外汇形式存在。

同时,国内一部分银行也持有的美国此类公司债务。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汇储备中的债券所占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债务类别等情况以及国内部分银行所持有的美国乃至欧洲国家的债券数额和债券的属性。

另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国外投行的倒闭清算时,毕竟会将其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头寸进行结算,如果我国的金融资产是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抛售势必又加剧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紧张局势,最近港股市场的大跌就应该于此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响不会很大,多为心理上的冲击而已。

目前65家QFII实际规模为106.7亿美元,如果未来雷曼正式破产清算,则对于其所持股票的处理将会对部分个股产生冲击。

如果考虑到QFII所重仓的股票多为优质股票,如果公司基本面未发生变化且遭到QFII大量抛售的话,相信对投资者来说是不错的介入时机,上周中国中铁的走势就说明部分资金本着“人弃我取”投资策略入住中国中铁H股和A股。

●间接影响:

主要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美国次债危机演变成美国的经济危机,而且号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同样会受到严重冲击。而我国虽然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60%,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就是欧元区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如果对外出口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国际需求的大幅下降势必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此趋势。然而,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出口拉动国内投资,从而推动国内GDP高速增长,如果出口出现了问题,那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必定会受到影响,国内经济毫无疑问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表面上看,我国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我国内需还尚未充分激活,未来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但是目前看这一经济发展趋势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原因一:我国产业结构决定我国目前仍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处于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这么一个状态。目前看我国“打工”这块收入-即未来出口这块收入受到冲击显而易见。同时,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弹性比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小幅增长就会拉动我国经济较大幅度增长;反之,西方国家经济小幅回落势必对目前国内经济有较大负面影响。而美国和欧元区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一旦西方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可想而知对中国出口会造成比较大的打击。

原因二:刺激国内内需以拉动我国GDP增长时机未到。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比较低,没有到达随意享受生活的条件,尤其在高通胀时期的经济敏感时期,盲目刺激国内内需更是不明智的;

原因三:国内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

原因四:国内有些行业目前可能面临生产过剩的尴尬局面。即使前期国内货币政策出现松动,也只是缓解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的局面,但未来短期内大幅向市场或者实体经济注入资金的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出台。

综合以上,我们判断,我国经济会在此次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甚至负增长时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虑到国内目前房地产行业低迷现状,相信我国经济回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08年以来至今,国家上半年对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局面制定众多政策,但似乎对房地产行业并未给予重点“关注”。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政府“期盼”已久的房地产价格终于有所回落,属于良性回调并尚在可控范围内;二,从上半年出台的几个针对房市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暧昧”态度,一方面不希望房价大跌,一方面又“不太好意思”出面抑制房价的下跌的政策,只能从给老百姓减负,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停征个体的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等。可以看出政府开始给中国老百姓减负,也就是设法变向地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这一重要环节上。当然,这对稳定我国楼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起到激活我国房地产行业刚性需求,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从而稳定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经济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钢市的影响
就以刚刚发生的金融事件来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统注入超过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然而缓解毕竟只是缓解,危机已经发生,其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却正在扩大化。以房地产为首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下滑,对钢材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萎缩。

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06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07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08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

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钢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打击出口,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必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是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在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的的时候,政府又开始逐渐放宽货币政策。

几乎是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一个被收购,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则出现破产告急,引起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注资同时,国内央行的“加息行动”终于因势而变。9月15日, 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与以往一样,政府政策的调整只是因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动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此次降息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短短半年的时间,政策变化的如此明显,可见中央已经预感到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所以笔者断言,既然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中央需要通过数次上调两率才能一直经济过热的发生,那么也必将需要数次下调,才能度过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对于中国国内钢材的生产、销售和需求来说,“两率”的下调无疑是一件利好。但由于下游房产、家电、机械制造等等钢材需求行业的萎靡,“两率”的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近期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内无论是开发商、炒房客,还是购房百姓,都会对房产投资再三审慎。那些整天嚷嚷着救市的开发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继续追加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

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但毕竟目前中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可以预见到,如果目前国际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真的演变成1923年的“大萧条”,那些以出口为主中国企业必将受到沉重打击。

我们都知道,钢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个主要行业的萎缩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笔者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航运业整体为周期性行业,近些年航运市场高点使得船东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订单,即使不考虑需求下降,都足以让航运业进入下行周期,而基于中金宏观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未来更加看淡,我们认为航运市场的盛宴已经过去,08年将为周期的顶点。干散货市场:由于订单量巨大,将面临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预计09-10年平均BDI为5000和3000点。油轮市场:未来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会有所反弹,成品油轮运价下行幅度将略好于原油轮。集运市场:在09年将继续低迷,2010年是否能够走出低谷尚取决于欧美经济走势。给予航运股整体“跑输大盘”评级,未来建议“回避强周期,区间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节性旺季带来股价反弹将是出货机会。我们将中国远洋、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盈利预测不同程度下调,同时将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评级从“推荐”下调至“审慎推荐”,中国远洋和长航油运评级分别从“推荐”和“审慎推荐”下调至“中性”。
删一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