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1933年经济大危机论文

2023-12-11 07: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933年经济大危机论文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 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 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 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 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 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 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 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 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 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 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 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 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 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 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 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五十万幢(1925年约有一百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 业也急剧衰落。
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 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 升。
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 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二十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
二十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未,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评论:

美国19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由于繁荣,所以消费需求是旺盛的。正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的旺盛,刺激了投资,并且借着旺盛需求的东风,生产者的投资与 产品促销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出现了规模惊人的广告促销与分期付款赊销行为,这种使消费者“先花未来钱”的做法潜存着非常大的风险,一个是它刺激抬 升了资本投资的规模,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能否最终付清赊销款。如果不能付清款项,那么投资就不能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 机。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分期付款赊销的广告促销等手段进一步造成了旺盛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必然刺激投资的迅速增长。而当这种消费需求最终衰弱下来时,这 些被消费需求抬举进场的资本,就必然陷于危机的困境。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旺盛的消费行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投资行为,也不就可能产生1929年的危 机。
市场经济的每次危机,都是这样,由高度的消费旺盛而引起,没有这种消费旺盛,就没有资本投入,也就没有危机可言。
资本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资本的这种目的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出来,这个外在条件,就是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因 此,当社会经济以消费为目的而形成一个热潮时,资本则在这个热潮中实施着自己的目的---利润积累。在此,消费为社会整体的目的,而逐利则是资本方面的目 的---这是局部目的。

这个道理应该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教训:消费需求切不可人为抬升得太过头。比如,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切不可搞过头。凡是超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 而扩大的消费需求,必定包含着危机的因素,因为这种消费需求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这样,在它的刺激下所形成的更大的投资就有可能变成危机的因素。就象 美国1920年代,通过信贷消费所刺激起一个庞大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大危机、大萧条的因素。

求助 <世界经济危机>论文 谢谢

World Economic Crisis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在此期间,社会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人们醉心于利润丰厚的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大幅度哄抬,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首先是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
1929年上半年,纽约股市经过不断哄抬,持续上扬,呈现一片“繁荣”。10月23日,股价开始急剧下跌。次日,在一些银行巨头的干预下,股市行情有所回升。美国总统胡佛声称:美国经济“形势很好,欣欣向荣”。但是,好景不长,29日,股市出现了灾难性的风暴,一天之内抛售了1600多万股,一些主要股票的价格下跌了40%,转眼问,许多人破产。到 l1月,纽约股市的各种股票损失达260多亿美元。
据统计,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至1700万人;此外,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当时,穷人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而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来势之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等等,以至于“大萧条”、“大恐慌”成了这次危机专用的代名词。
当时,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很快引发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30年,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发生经济危机;接着,英、日等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1932年,法国经济也开始萧条。各国不得不相继宣布放弃金本位。
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l/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和德国的受破坏程度最大。美国的进出口额下降了70%,英、法、德、日也都减少了一大半。
美、英、法、德共有30万家企业倒闭,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竟达到3000万以上。许多昔日机器轰鸣的工厂区,变得死气沉沉,野草丛生,成为所谓的机器“墓地”。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但垄断资本家为了维持他们的利润,稳定商品价格,却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的玉米、小麦、棉花、牛奶等产品,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倾人河流、大海。1933年以后,这场经济危机的高潮才过去,但各国经济的恢复仍是步履艰难。
1929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各国的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1932年春夏之际,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0万美国退伍军人聚集华盛顿,在郊外扎营,要求发放福利金。军警奉命前往驱散退伍军人,并烧毁其营地。双方发生冲突,退伍军人死伤50多人。
其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经济危机期问,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推行倾销战术,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以保护本国的经济。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近90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
由此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第二年底,先后有七八十个国家采取了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关税。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2、 汽车业

相对于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危机即将体现,表现在汽车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许这才是关注的重点。
参考资料:blog:

在这里简单提以下我的看法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这次,由次贷风波,再到金融风暴,最后才发展成的经济危机,较之以往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生成原因不同,其发展趋势和影响也不尽相同,经济业普遍认为,这场经济危机在中国的影响,以明年上半年为最重,以明年下半年渐轻。当然,这是在国家政策没有大方向偏差的情况下。 经济危机的冬天来得很猛,冷得可能超出我们想像。但除了其本身的破坏外,它更影响了人们的信心,对投资和消费的信心,对自己生活和事业的信心,甚至是对一个国家的信心。而这个信心,就是我们渡过这场寒冬的最有力的武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启示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波及全球、毁灭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几乎终结了资本主义制度,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远因。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 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 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 “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 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 “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恐慌,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它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

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

经历了大萧条的人们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工人从20年代的麻木状态中清醒过来,发动了富有战斗性的罢工。在资本主义制度正当性和合法性几乎荡然无存的时候,自由主义者被苏联的繁荣吸引,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而保守主义者由于惧怕布尔什维克主义,日益转向法西斯主义。

尽管西方国家想尽办法救亡,包括罗斯福新政,但危机却迟迟未能终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场危机才告终结。

现在全球再次面临“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回顾1929年这场危机,颇有意义。

首先,资本的贪婪历经几百年以及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后,仍然没有收敛,继续疯狂兴风作浪,危害全球。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也许这就是资本主义肌体的癌症,直至共同毁灭。

其次,社会的监管仍然漏洞巨大,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曾被视为保持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功臣、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终于公开承认自己所犯监管方面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第三,危机将可能是长期性的,而非短期所能解决。目前看,尽管美国动用了一万亿美元,欧洲动用了两万亿欧元,但金融危机仍然继续发展,西方各主要国家的股市在短暂回升后,继续大幅下降。人们的信心危机进一步加深,目前英国每五分钟就有一人破产,正在形成大的社会动荡前期。

第四,如果危机加重,造成全面而重大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有极左或极右的政治制度形式出现。2002年,法国极右政党借助法国不佳经济形势,居然进入大选第二轮,震撼世界,就是一例。

第五、资本主义如果最终解决不了问题,仍然有诉诸战争的可能性。并以此来终结危机。纵观历史,迄今为止,现代国家克服经济衰退与危机的手段有三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新技术革命带动新一轮经济起飞;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拉动消费与生产、控制资源和交通,并激发民众走出低谷的心理潜能。第一种手段需要在国家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不发达,劳动力质量不差又价格低廉,政府的控制力较强等前提下进行(象当年的美国和今日的中国)。但是今天的美国已经没有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那样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了。而美国前些年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冷却降温,经济发展无法通过新技术改革找到新的增长亮点。对于美国来说,只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显然,这场百年来的第二次大洗牌带给人类是什么样的命运,仍在未定之天。但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何以一百年来,欧洲做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却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何以美国这一西方文明的发扬广大者,发生了两次导致全球的经济危机?甚至亚洲的日本,向西方学习后,居然成为亚洲的战争策源地,而这个过程一直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欧洲在贡献了民主之后,何以又贡献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冷战一结束,何以英国就率先吹起冷战的号角并把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扩大到全球?

这场危机不仅是要再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更是全球反思西方文明命运的时刻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