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影视作品中的化学知识论文

2023-12-08 22: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影视作品中的化学知识论文

电影电视剧中的众多化学实验镜头让不少化学工作者们甚是抓狂,编剧们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导致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化学知识,比如实验室的瓶子一定是五颜六色的;做实验必须冒泡泡或者冒烟;任何东西放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物质;莫名其妙的反应装置(一大堆连在一起还没连全的反应仪器在电影中随处可见);科学家研发出一个能腐蚀一切的并且他能找个容器装他的物质……

一、 王水是万能的东西

王水可能在编剧们眼里总是个万能的东西,因为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化学老师就反复强调,最强的不是硫酸,不是盐酸,也不是硝酸,是王水!所以,王水在众多影视剧中充当了及其重要的角色,而这以电影《黄金大劫案》为典型代表——“王水化黄金”。剧中高潮是一辆满载王水的车子冲向金库,8吨黄金迅速化为溶液,顺着下水道哗啦啦流进了河里,挫败了日本人的阴谋。

三点质疑:所谓王水,通常指的就是用盐酸和硝酸按照3:1的比例(体积比)混合起来的物质,那么问题来了,在抗战时期物资如此缺乏的时候这两样东西都不好买吧?而且要溶解8吨黄金得需要多少盐酸与硝酸啊?

一般认为,王水溶解黄金,实际上形成了AuCl4的配合物,从化学计量比看,每溶掉1克黄金大约需要1.72毫升盐酸和0.57毫升硝酸,也就是大概2.86克王水。因此,溶掉这8吨黄金,从理论上说22.9吨王水就够啦。考虑到还有一些王水会被金库的墙壁、地板给消耗掉,大侠们准备个25吨王水是比较保险的。而二战期间硝酸被各国视为战略物资,个人要购买这么多硝酸一定会被怀疑,总不能说:“哦,我买来洗厕所吧?!”

除了不好买,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如何防护。主角们在倒王水时,千万别忘记带上防毒面具,再不济也得搞个加厚、浸泡过减水的口罩备着。因为从盐酸、硝酸刚倒出来的那一瞬间开始,附近就会形成浓密的酸雾,周围根本呆不住人。当两者混合成王水,再去溶解黄金时,还会附带生成一氧化氮,再迅速变成二氧化氮,这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毒性很大的气体,呈红棕色的雾状,人体吸入之后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轻者咳嗽不止,重则可能导致水肿,那可是要命的事。

最后就是王水反应速度的问题,因为王水对黄金的溶解速度并不算快,即便在煮沸的情况下,王水也需要十到二十分钟才能充分溶解黄金,在室温下速率就更慢了。加上金砖是一块一块整齐的叠放起来的,真正能接触到王水的表面积很有限,反应速率就更加受限。但是电影中,那王水化了黄金,能化就算了,还这么快!这王水比什么杀伤性武器都牛了。

二、 这不是科幻片

在电影《厨子 戏子 痞子》中,河豚毒素被作为疫苗,河豚毒是神经毒素和疫苗半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要注意他发现两个化学式相同就认为河豚毒素是疫苗,同分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两个基本不可能是一种东西,生物大分子就算一个手性碳原子的不同代谢过程也会完全不同。影片最后的随风扩散的疫苗治愈了整个城池的人……注意,是随风扩散……让我想起了超凡蜘蛛侠结尾的可以对范围内的生物进行基因改造的神奇东西,但是,好歹蜘蛛侠是科幻啊!

三、 神人和神仪器

仪器好神奇啊,随便拿点东西放进去就知道是什么物质……在显微镜下扫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细菌……《犯罪现场调查:纽约》中最受不了的是什么样品都可以打GC-MS,然后就判断出来是什么了……我们自己合成纯度90%的样品都是乱糟糟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吸收峰,你从犯罪现场搞来的样品都没得到纯化,什么都在里面,就分析出来了……

化验个DNA之类的刷刷刷一起就出结果了,实际上采样+仪器分析需要好久的啊,我们化学党的《分析化学》不是白学的啊!

《神探夏洛克》中,虽然很爱卷福,但是做X-RAY扫描不用设定真空么?不带防护镜真的没问题,话说配个溶液做个反应好歹带个手套什么的。实验室里五颜六色的溶液是什么东东?量筒能用来长期装溶液吗?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电视剧也不是真是的,娱乐娱乐就好,没有必要太过于认真。

作者:姚威

审核:李继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刑侦剧中有什么化学知识

1.银针试毒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

银针试毒 银针发黑

在浩如烟海的武侠小说和古装剧中,四川唐门、五毒教、苗疆等等赫赫有名的用毒使毒门派,一直为武侠迷们所津津乐道,说起厉害的毒药来,砒霜和鹤顶红必名列榜首。与之相对应地,我们经常见到银针试毒的桥段,通过银针变黑发现食物或者物品等有毒,那么银针试毒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砒霜和鹤顶红,其实二者的主要成分都是三氧化二砷(As2O3),砒霜为白色粉末,而鹤顶红并不是丹顶鹤头顶的红色丹顶,而是不纯的砒霜。那么问题就转变为了三氧化二砷可以和银反应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为什么银针会变黑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冶炼技术还不成熟,砒霜中实际上含有大量的硫化物。而我们在高中阶段就学习过,硫化物可以与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样黑色的硫化银附着在银的表面,所以银针变黑了!

黑色硫化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所以银针试毒的成功应用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也就是说有时候死去的尸体本身就含有一些硫化物,通过银针变黑判断死者是中毒而亡其实是错误的!

更何况,天下毒药毒物千千万万,并不是都能和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

2.洗澡时加入花瓣,是因为花瓣可以像沐浴露一样起到清洁作用吗?

我们经常可以在古装剧中看到下图这样唯美的画面,一般是女主或女配在洗澡时撒入美丽的花瓣,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徐徐展开。那么洗澡时放入花瓣真的有助于清洁吗?

古装美女洗澡时放入花瓣

我们现代人洗澡都是用沐浴露,洗手有洗手液,这些生活用品之所以能起到清洁作用,是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表面活性剂,一种两亲性的物质,从而实现去污清洁。而在古代,官方记载的洗澡用清洁用品,主要是澡豆和皂荚,并没有花瓣。

表面活性剂去污原理

目前在日化领域因绿色环保而兴起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主要从动植物中提取的,一般包括卵磷脂、胆甾醇、羊毛脂、茶皂素、蛋白质、皂苷类等,一般都是双亲的一些分子,此类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较小,乳化清洁能力也不尽相同,但是并未有花瓣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因此另一种说法是放花瓣是为了提香,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便提出了五香汤,主要成分便是青木香、藿香、沉香、丁香、熏陆香。因此笔者认为武侠小说或者古装剧中的洗澡放入花瓣,其目的不是清洁,而是提香,更重要的是剧情需要。

化学在刑侦中的应用文章,3000字,内容需要是利用化学手段破案的?

摘要 化学原理在侦破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化学为基础的侦破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刑侦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 化学方法 刑侦 分析方法 侦破
阿瑟#柯南道尔是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因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个传奇式的侦探形象而闻名于世。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法庭化学思想。在他的笔下,福尔摩斯是个精通化学的神探。法国的埃德蒙#洛卡德在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启发下,于1910年建立了第一个法庭实验室[1A],从而揭开了把化学应用于法律事务的序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司法部门已经大量地依靠物证鉴定结果作为破案的依据。用化学手段对犯罪现场和侦察过程中获取的犯罪物证成分进行检验,是化学对刑侦工作的重要贡献。化学原理在侦破工作中的重要应用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课题,因为长期以来,刑侦分析技术总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事实上,法庭科学家,特别是法医化学家从事的往往是与化学工作者相类似的工作。虽然他们通常研究的对象和处理的样品不同,但是,他们使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常是一致的。
在犯罪现场遇到的物证种类极其繁多,所需检验的对象也十分复杂。涂料残渣、玻璃碎片、毛发、纤维、药物、射击残余物、易爆品、纵火材料等都可以作为物证鉴定的对象。以往普遍可用的检测方法只能使法庭科学家确定这种可疑物品与已知的证据物品是否类似,以确定二者是否属于同一来源。近年来,新的和改善了的仪器和分析方法能使法庭科学家更准确地达到把物证材料与某种特定的来源联系起来的目的。下面介绍在破案中常用的几种化学仪
器分析方法。
1 扫描电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SEM0)在物证检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对工具痕迹、弹头、弹壳的检验非常有用,对毛发、射击残余物和其他微细物证的鉴定也极为有用。SEM具有高度放大(放大倍数一般为10倍~250000倍)和高度分辨(通过二次成像能够观察到试样表面60埃左右的细节)的特点,可提供物证的形态和表面结构特点的放大图像。SEM和X-射线微量分析仪(EDX)联用可用来鉴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元素。
枪击案中,常常需要判断嫌疑人是否开过枪,与涉嫌枪支是否有关。射击残余物
[1B]
(GRS)的提取
与鉴定不仅能获得这方面的证据,还可以估计射击的距离,有助于判断枪击案的性质(自杀、他杀或事故)。例如手枪射击后,排出的种种残余物,会沉积于射击者的手上、衣服上和被射击的客体上。这些残余物包括起爆剂、发射剂填料及弹头、弹壳、润滑剂等。这些微粒具有GRS特有的形态和基本组成。利用SEM检测GRS,以确定它是否有这些特殊微粒的存在。
凶杀案中常见的凶器有刀、锤、铁棍等金属凶器,用SEM观察伤口肌肉可判断是生前伤或死后
伤,用SEM/EDX还可以从伤口和衣服破口处检验出凶器的金属成分以判断死因和凶器。在电流凶杀案中,死者往往没有伤口,但人体与导体接触的部位
#

以“我心目中的化学”为题写一篇论文

化学教学论作业

我心目中的高中化学课堂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根据高中化学本身具有高度的知识性、严密的逻辑性、深邃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广大中学化学老师寻求新颖、富有吸引力的化学教学方法。

本文综合了笔者从小学到大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并研究学术界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围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构建出自己心目中的高中化学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实现角色转换,加强师生感情交流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的职业称为“教书匠”。这是因为有些教师采用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圈定为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应该围着教师转,并且没有合理把握45分钟,拖课现象屡屡发生,采取题海战术,照本喧科,整节课板书写个不停。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如,老师可经常设计一些典型的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当“老师”,而其余同学则坐在下面当“评委”。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用语: “你说得真不错,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你回答得很对,看来,你不仅思考了,而且思考得很认真”等等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唤醒、激励。这些语句可形成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为学生搭建信心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创新的能力

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于此现象,教师可以采取“自学交流研讨训练”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 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新课程理念下也鼓励教师让学生研究性地学习、实践性地学习或活动中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得活,学得活”,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气氛活跃,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巧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学习中,强化记忆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要求学生机械地、乏味地死记硬背,必会使学生消极对待,甚至厌恶学习,产生不良后果。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的方法等,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化学教学中,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熟悉的背景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是历年来高考热点之一,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该元素被氧化,这种物质是还原剂,可运用口诀“升失氧还原剂”。在讲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可采用顺口溜为:化学式子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须相同;遇到两个已知量,要找不足来计算;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是捷径。在讲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时,可以将原子核比喻成太阳,把核外电子比喻成地球,这样可以形象生动讲解微观的世界。

四、 重视化学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奇特等特点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学生要多动手做探究实验,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做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新奇的体验和感知,通过亲身经历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如在氯化氢溶解性性质的教学中,教师演示红色的喷泉实验,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此时可以提问出很多问题:水为什么会喷射上来?如果把气体换成氯气,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呢?形成喷泉的条件是什么?面对这些新问题,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并且,可以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但“百见不如一做”。学生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对所学的知识领会更深,记忆更牢,用得更活。

五、 创设优越的条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学的原则,不仅要重视语言直观,还要运用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运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电视、录像、VCD、多媒体来为教学服务。采用这些多媒体工具,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枯燥乏味,也可以避免有些有毒试剂对人体也会造成危害,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起常规传统的教学还是会好一些,因为它集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增强了课堂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可以扩大信息时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化学多媒体课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了大量的色彩鲜艳、活泼有趣的动画设计,优美的音像画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参与课件的整理加工和制作,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在动手、动脑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就是我心目中的化学课堂。未来的我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把握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确保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目标。

做人要厚道~~转载请注明:师大NO1

名侦探柯南与化学的论文,至少1500字

根据尸体僵硬程度判断死亡时间,根据死者口中有杏仁味判断氰酸钾中毒,水银引爆器的知识,萨士顿三原则,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