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ople feared that weakening a 21-year-old ban on the sale of ivory would encourage illegal hunting and hurt elephant populations.
句意:二十一年来,象牙交易一直被明令禁止,人们担心削弱这一禁令会助长非法捕猎,导致大象数量减少。
2、Economis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ussex analysed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a 15-year research project charting the fortunes of a group of thousands of teenagers who attended high schools in the US in the mid-1990s.
句意:来自萨塞克斯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分析了国家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是一个历时15年的课题,它记录了数千名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中学的一组青少年的财产情况。
3、Whether you get along well with your professors or not has a huge effect on your self growth as it is a measure of how well you can respect authority and obey requirements.
句意:你与教授相处是否融洽对你的自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衡量你是否尊重权威和服从要求的标准。
4、Some companies have made the manufacturing of clean and safe products, to some degree, their main selling points and emphasize it in their advertising.
句意:一些公司把生产的卫生的、安全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作他们的卖点,并在广告中强调这一点。
5、The fact that members of one culture do not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s openly as do members of another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do not experience emotions.
句意: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不像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一样直率地表达他们的情感,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这些情感。
6、Perhaps the best sign of how computer and internet use pushes up demand for paper comes from the high-tech industry itself, which sees printing as one of its most promising new market.
句意:或许,表明电脑及因特网使用促进人们对于纸张的需求的最好迹象源于高科技产业本身,印刷业被认为是高科技产业极有前景的新市场之一。
7、The action group has also found acceptable paper made from materials other than wood, such as agricultural waste.
句意:这个行动组也发现一种人们可接受的纸,制成这种纸的原料不是木料,而是农业废料。
8、Newton is shown as a gifted scientist with very human weaknesses who stood at the point in history where magic ended and science began.
句意:牛顿被证明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科学家,他处于一个魔术终结科学开启的历史时期,他也有普通人所特有的弱点。
9、They had no connec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giving them plenty of time to build more than 1000 huge stone figures, called moat, for which the island is most famous.
句意:他们已有一千多年与外界没有联系,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来修建1000多座巨大的石像,被称为莫艾,因为有这个东西这个岛屿极其出名。
10、He had realized that the words:“one of six to eight”under the first picture in the book connected the hare in some way to Katherine of Aragon, the first of Henry VIII’s six wives.
句意:他曾认识到那本书里第一幅图画下面的那些词“一、六、八”在某些方面将这个野兔和阿拉甘的凯撒英,即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当中的第一个妻子,联系起来。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而在高中英语试卷中对语篇的理解,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所占比重最大,但学生普遍觉得对英语语篇的阅读理解较难,更无法准确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失分严重。学生对英语语篇的阅读理解无法达到要求,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长难句分析理解的能力比较欠缺,无法准确理解作者的意思及写作意图。特别是面对高考逐渐淡化对语法的要求,转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的趋势,试卷中所出现的语篇难度增加,长难句增多。从而给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的道路凭添障碍。所以作为英语任课老师,我们要从高一开始就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语篇及语言运用的能力。而其中,加强长难句分析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要提高学生分析长难句的能力,教师需从六个层面分析及指导。
一、长难句的分类
长难句在英语阅读和完型填空中的出现频率很高,但其实无论句子有多长、结构有多复杂,它都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组成的。从结构来说,英语句子中,除了谓语之外,其它的成分均可以由从句或者非谓语动词来充当。从句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从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可能包含、套嵌,也可能并列,平行。从功能来说,英语有三大复合句,即:①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②形容词性从句,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定语从句;③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可以有自己的时态和语态(过去分词除外),也可以跟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构成一个非谓语动词结构。由于非谓语动词和从句的这些特点,使英语句子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延长。
1、带有较多成分的简单句。如:
Having chosen family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women’s magazines,the toothpaste marketer,for instance,must select the exact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stations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women’s magazines to be used. 例如,决定选择家庭电视节目和妇女杂志后,牙膏经销商还必须挑选出要用的确切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台,以及那些具体的妇女杂志。
在这个有30多个词的简单句中,动词-ing形式短语用作时间状语,不定式to be used修饰的不仅是women’s magazine,而且还修饰television programs and stations. exact television同时修饰programs和stations两个词,这在翻译中可以看出来。插入语for instance把主语和谓语分隔开了。
2、含有多个简单句的并列句。如:
In the 1970s he was a surgeon at Yale,had a wonderful wife and five beautiful children,but he was terribly unhappy.在20世纪70年代,他在耶鲁当外科医生,有位出色的太太和5个漂亮的孩子,但他那时过得却很不开心。
在第二个并列句中,即在had前面省略了and he.
Discrimination(歧视) isn’t their only concern;almost everyone testing positive for the Huntington’s gene(基因) develops symptoms(症状) during middle age, and doctors can do nothing to help. 担心受到歧视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忧虑,几乎所有遗传性亨廷顿病基因检测呈阳性的人在中年时症状都会显现出来,而医生对此却无能为力。
三个分句均为简单句,分别用分号和and连接。
3、含有多个从句的复合句。如:
I can’t live in fear of the possibility that as the earth’s population grows and we use more and more of our nonrenewable(不能再生的) resources,our children may have to lead poorer lives.我不能总是生活在对这种可能性的忧虑中:由于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我们正在消耗掉越来越多的非再生资源,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得不过着更加贫穷的生活。
在possibility后由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中还含有一并列结构的时间状语从句:as…resources.
However,those of us who are parents of children in this age group know that such offers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that many liberal-arts students(文科生) graduate with the belief that the prospective(预期的) workplace may not have a place for them. 然而,我们这些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们都知道,这样的机会少得可怜;我们也知道,许多文科毕业生认为未来的就业市场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本句的主谓语是:those of us know。know有两个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其中第二个省略了know。在主句中还有一个定语从句修饰those of us,在第二个宾语从句中还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belief。
4、含有多个插入成分的句子。如:
His journey to the e-mail hell began innocently(无知地) enough when, as chairman of 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a software company,he first heard how quickly his employees had accepted their new
electronic-mail system.他在电子邮件的地狱之旅是糊里糊涂开始的。作为国
际计算机联合公司这家软件公司的董事长,他当时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的雇员们是多么快地就接受了他们公司的新的电子邮件系统。
as chairman of 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是he的同位语,a software company是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的同位语,他们将从属连词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主语分隔开了。
5、并列复合句。如:
I have known changes for the better and changes for the worse,but I have never questioned the fact that whether I liked it or not,change was unavoidable.我经历过好的变化,也经历过坏的变化,但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一个事实,即不管我喜欢与否,变化总是不可避免的。
在but后的那个并列的分句中有一个同位语从句,其中还含有一个让步状语从句。
They also found that the bus conductor had a major role in preventing vandalism(故意破坏行为),and at the times he went up the stairs to the upper deck to collect fares,vandalism did not often occur.他们还发现公交车售票员在防止发生故意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售票员到双层公交车的上层收费时,破坏行为就不常发生。
在前一个并列分句中有一个宾语从句,在后一个并列的分句中有一个修饰times的定语从句,这个定语从句前省略了关系词that或when.
二、长难句的分析方法:去枝叶,留主干。
所有事物都有其解决的方法与技巧,分析长难句也不例外。前面提到过,英文的一个句子,除了谓语之外,其余成分均可以由从句或是非谓语动词来替代。换句话说,一个英文句子中,谓语动词始终是关键,是句子主干中的重中之重。找准谓语动词,句子为?主谓宾?结构,谓语之前的为主语,谓语之后为宾语。如若句子重心为系动词,句子则为?主系表?结构,系动词之后为表语。无论其余成分是由从句还是非谓语动词来替代,我们都把其看做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去枝叶,留主干。
1) 找出全句的谓语动词或者系动词,根据其确定主语和宾语或者表语,即句子的主干。
2) 根据引导词划出句子中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
3) 划出所有介词短语(位于be动词后的除外);
4) 名词性从句看作一个整体,找出句中所有的谓语结构、非谓语结构及介词短语,并判断该从句属于名词性从句中的哪一种;
5) 非谓语动词结构看作一个整体;
6) 分析从句的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的内部结构。
三、长难句分析的注意事项
在分析句子成分时,还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是否有同位语和插入语。
2、是否有省略、倒装和分隔等现象。
3、替代词的所指对象。
4、判断并列成分的层次。
5、句首的并列连词and、or、but、for通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要将他们归入后文的句法分析。
6、在从句多的句子中,从句中又包含从句的现象。
7、非限定动词短语在句中作次要成分(定语和状语)时又带着自己较长的从属成分,尤其是状语从句或宾语从句时的结构分析。
8、在有多个从句的复合句和并列句中,状语(单个词、短语或从句)究竟是全句的修饰语还是某个从句或词语的修饰语。
四、长难句分析实例
1、Such tasks are generally important in their outcome,which only adds to the pressure to do good job,and yet their very complexity makes it difficult to know just where or how to begin.这些任务的结果通常都很重要,这为做好工作增加了压力,然而这些任务的复杂性使人很难知道该从何处开始和怎样开始。
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在第一个并列分句中,有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但它不修饰outcome,而是修饰前面的整个分句。后一并列分句中有一个复合宾语结构,用it作形式宾语,实际宾语为带有连接副词的不定式短语。
2、Today it is not unusual for a student,even if he works part time at college and full time during the summer,to have $5,000 in loans(贷款) after four years—loans that he must start to repay within one year after graduation.一个学生即使在上课期间做兼职工作,在暑假期间做全职工作,四年下来他仍会欠下5,000美元学费贷款,而这笔钱必须在毕业后一年内开始偿还。这样的事现在已经是很平常了。
分析本句应抓住其关键结构:it is not unusual for a student to have $5,000 in loans after four years。it是形式主语,实际主语为由for引出逻辑主语的不定式结构for a student to have $5,000 in loans after four years。这里应注意not unusual是双重否定,实际表示肯定含义。让步状语从句even if he works part time at college and full time during the summer被插在不定式结构中。破折号引出带形容词从句的同位语。由于for到句末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因此翻译中将他们连在一起,而把it is not unusual分译。
3、What emerges(浮现) is a picture of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emphasis is on managing the technology as it spies on people doing their jobs,rather than promoting quality service to customers and providing a fair workplace.这就勾画出了这样一种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只重视科技手段对员工工作的监视作用,而不考虑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提高公平的工作场所。
本句的主谓结构是What emerges is a picture,主语What emerges本身即为一个从句。在说明picture的介词短语中还有一个定语从句修饰
environment,在这个定语从句中又有一个as引导的状语从句修饰managing,介词on后有三个动词-ing形式短语作其宾语,分别为:managing,promoting和providing。
了解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李秀文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人士在问候语、饮食、时空、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避免文化冲突,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同。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矛盾。因此,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二、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差异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差异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2.1.问候语的差异
朋友们间通常会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英语常常用的问候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 (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 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却很少用,我们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问候的常见方式。其实并非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了饭。然而在英语中,这种问候语就不是在打招呼了,而表示邀请对方一块进餐的意思。汉语中另一个常见的问候语是“你到哪儿去?”或是“你干什么去?”,我们可以随便给个回答,并非真是想了解问候人到哪儿去或做什么事去。如这样去问西方人,他们往往会不高兴的,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干涉了他们的私事。所以,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误会。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英语问候的差异是尤其重要的。
2.2赞扬与祝贺的差异
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 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 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 答:"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 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 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又如: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哪里)、Where(哪里)。" 幸亏这位美国人懂 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 (到 处)." 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 , 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2.3时空方面的差异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中国的上班时间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而美国则是9:00—12:00;下午1:00—4:00,中国人中午有午休的习惯,因此中午是时间稍长一些,所以,如果我们在中午一点钟接到电话,也许会推断那准是件紧急的事。可是对于西方人来讲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推断。
空间方面,美国人类雪茄E. T. Hall认为,在相互交际时,人们对空间领域有一定要求。“体距语”是交际者用空间距离传递的信息。根据人际间亲昵和疏远程度,在交际距离上有不同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1.亲昵距离:0到105英尺;2.个人距离:1.5到4英尺;3.社会距离:4到12英尺;4.公共距离:12到25英尺;5.远距离:25英尺以上。在外国,亲昵距离除适合于父母、子女、夫妻之间外,同性朋友交往时也很少保持这样的距离,不然,会使双方感到非常不安。但在中国文化中,尤其在通常青年朋友交往时,常常会出现亲昵距离――手拖手得散步,相互搂抱以表示亲热等。
2.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2.5社会语言的差异
Peter grudg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
A、一个常见的英语与汉语之间内涵和词汇之间差别的词是“亲爱的(dear)”,在英语中,dear这个词可用在许多场合下表示对某人的尊敬、羡慕、爱情或是作为称呼别人的一种习惯,不表示任何特殊的感情。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夫妻、情人或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想表达非常亲密的关系时,他们常常用“亲爱的(darling)”来表示。中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趋于含蓄,所以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
B、在中国,peasant(贫农)和laborer(劳工)含有正面的、积极的含义,但对西方国家来说,却有某种反面的、消积的意味。相反,landlord(地主),landlady(房主),boss(老板)对中国人来说有一定的贬义,而在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
2.6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A、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B. 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 )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 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 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3)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甚至是侵犯别人的隐私。
C、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提倡踏踏实实的务实作风,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2.7文化差异具有很强的地区差异性
同样是西方国家,美国跟英国的文化差异之大是人们所熟悉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melting pot)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融合进取是主流,而英国是夕日的帝国老大,崇尚高贵,保守守旧。因而形成很不同的生活风格。这就要求在跟不同国家的人交流和沟通时要注意其文化的差异,不能一刀切。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3.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行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3.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3.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增加语言习得
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有关西方文化的趣味读物,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互联网上有很多文化教材,也可能让学生直接与外国人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结束语
大家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希望老师们能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的最新信息,在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文化背景和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了解文化,尊重他人,地道的交际。
【参考文献】
[1]任雪萍“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礼仪的差异[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21-123.
[2]邓慧“论中西方文化对礼仪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8,23-24.
[3]孙爱珍“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7-18.
[4]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121-123
[5]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279-282
[6]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0-92
[7]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