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湖南文理学院毕业论文

2023-12-08 20: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湖南文理学院毕业论文

专家解析自考毕业论文写作要点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将至,对于即将通过所有课程毕业的本科考生来说,自考本科段结业后要写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才能拿到学历证书。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湖南文理学院自考专升本指导老师有以下几点毕业论文写作要点可供考生借鉴;

1.论文写作,惟“新”是求:

可以说,“新”是一切学术论文的生命!“新”,就是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发现”;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有创造、有新意,其文则“生”;无创造、无新意,其文必“亡”。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既是此理。

2.选题要“准”:

不大、不小,不空、不涩。太大,掮不动;太小,使不上劲。题“空泛”了,容易“为写而写”;题太“涩”,很难一气呵成。所谓“论题选得好,即成功了一半”,即是此意。

3.新和“独特”有关:

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人转我弃——重新开辟新天地!以“论文”而论,“新”亦有多种:“通说”的否定:“前说”的补充:“异说”的辨证:“成说”的质疑;发现新“材料”;提出新“观点”;填补研究“空白”;论述有新“角度”;研究有新“方法”等等。这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长,有“新”则“行”!

4.会“比较”,凸“个性”:

比较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说,事物的“特点”或“个性”(如某一作家、作品),其实就是通过“纵”的(历时行)和“横”的(共时性)比较当中分析得出来的。所谓“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亦正是此意。多比较,善分析,大益。写论文尤其如此。

5.论文格式:

题目(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可有一副题);作者;提要(为中文内容提要,200字左右,文字要概括,力避主观评论和价值判断,一般还须译成英文);关键词(一般为3-7个,中间以“;”隔开);正文(包括分节等);参考文献;注释等。

6.举“纲”张“目”,顺“理”成“章”:

写论文,“间架”第一。“纲”即总论点:“目”即分论点。大、小“论点”都张开了,“间架”即成;然后,顺“理”(论点)而论(分析、论证),自然成“章”(段或部分)。刘勰说:“论如斫薪,贵能破理。”斫薪是劈柴,破“理”是顺着事物内在纹理去劈,这说得是很对的。

7.要学会查找、使用各种工具书:

要尽可能地引用第一手资料。论文“参考文献”要全面标出,除表明笔者治学严谨外,也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论文“注释”要准确、完整、规范(毕业论文的注释最好用尾注)。

如有任何的疑问可点击QQ咨询在线指导老师!了解更多2016年湖南文理学院自考报名时间、自考资讯、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湖南文理学院自考网!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大小写

1. 英语毕业论文论文组成部分

※ 封面(Cover)

※ 标题页(Title Page)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目录(Contents)

※ 论文正文(Body)

※ 注释(Notes)

※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 致谢(Acknowledgements)

2. 封面

封面从湖南文理学院统一格式。

3. 标题页

单独起页。本页的内容全部居中,从上至下分别为:(1)英文标题(字母全部大写,三号黑体,其余用四号),(2)by+作者姓名汉语拼音,(3)导师姓名汉语拼音,(4)论文答辩年月
4. 中文摘要

即英文摘要之汉译。中文摘要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学位论文中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练。

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摘要内容后下换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空一格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5. 英文摘要

单独起页。在起始页第二行居中位置注明Abstract字样,往下至行文第一行之间空一个double space。摘要内容须能反映论文的主题思想。摘要内容书写完毕以后,往下空出一个double space的位置标注Key words:字样,随后给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3-5个。各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居中打印Abstract(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及关键词(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摘要内容后下换行打印Key words,空二个字符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6. 目录

单独起页。在启始页第二行居中位置注Contents字样,往下空一个double space。靠左位置分条目(依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论文的如下各个部分:论文的各个章节标题、Notes、Bibliography、Acknowledgements,靠右注明相应的起始页码数。所有条目的措辞、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与其在文章中的严格一致。列出论文的大标题、一级和二级节标题,逐项标明页码,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点出各部分主要内容。
7. 论文正文

● 大章

每章(含Introduction、Conclusion)须另起页。在起始页第二行居中的位置注明Chapter字样,空一格后用阿拉伯数字标明本章序数,如Chapter 1;Chapter 5。该章标题位于下一行居中位置,第一个单词和所有实意词的首字母大写。标题往下到节标题或行文之间空一个double space。

● 节(小节)

节(小节)标题单独占一行,用1.1、1.2、1.3……的格式编码层次,左顶格。节与节之间空一个double space。

● 例句

例句较多时,须统一使用(1)、(2)(3)……编号。

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Times New Roman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以四号Times New Roman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四号Times New Roman左起打印。换行后空二格打印论文正文。正文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

8. 注释

● 尾注

详细注释使用尾注形式。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尾注须单独起页,在起始页第二行居中位置注明Notes字样。所有尾注统一用1、2、3……格式编号。

● 夹注

行文中无需特别说明的引文或文献指引使用夹注形式。常用格式为:

直接引文:“作者姓(著作年代:原文页码)”,如:Chomsky (1981:7) explains that “universal grammar may be thought of as some system of principles, common to the species and available to each individual prior to experience.”

转述:“作者姓(著作年代)”,如:In Chomsky (1981),the feature composition of PRO is argued to be [+anaphor,+pronominal].

提及:“作者姓(著作年代)”,如:For discuss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verbs in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see Aarts & Aarts(1982),Huddleston (1984)and Quirk et al (1985).

如果文献原文为中文,则用“作者姓的拼音(汉语姓名、著作年代:原文页码)”格式,如Wang(王力1985:67)holds that “…”。应该注意文献目录中必须有该中文条目,即:
王力,1985,《中国语言学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总之,要使“行文”-“夹注”-“文献”能有机地相互照应。

9. 参考文献

单独起页。在起始页第二行居中位置注明Bibliography字样,往下至第一个文献条目之间空一个double space。所列各条目必须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并且与论文内容相关的论著。

各条目按作者的姓氏(last name)(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外文文献排前,中文文献排后。

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同一作者同一年代的不同论著则在出版年代后用a、b、c……加以区别,如1998a,1998b。

每条文献顶格写,回行时外文空5个字符、中文空2个汉字。

● 外文文献格式

外文书名、博士论文名及期刊名用斜体书写,其中所有的实义词首字母大写;论文篇名用正体书写,仅篇名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除专有的名词以外)一律小写。各类型的具体格式如下:

(1)期刊式一:作者姓,作者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期刊名.期刊期号:论文页码范围。

例:Chomsky,Noam.1980.On Binding. Linguistic Inquiry 11:1-44.

(2)期刊式二:第一作者姓,第一作者名.&第二作者名 第二作者姓(以此类推).出版年代.论文题目.期刊名.期刊期号:论文页码范围.

例:Chomsky, Noam. & Howrad Lasnik.1997. Filters and control. Linguistic Inquiry 8: 425-504.

(3)专著式:作者姓,作者名.出版年代.专著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名:出版社.

例:Chomsky,Noam.1986a. Barriers.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Chomsky,Noam. 1986b.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 New York : Praeger.

(4)编著论文式:作者姓,作者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In编者姓名(ed.)(两人以上用eds.)文集名,论文页码范围,出版社所在城市名:出版社.

例:Chomsky, Noam.1993.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In Kenneth Hale & Samuel Jay Keyser (eds.) 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1-52.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0. 致谢

单独起页。在起始页第二行居中位置注明Acknowledgements(三号Times New Roman)字样,往下至行文第一行之间空一个double space。本部分内容为对自己在论文写作中提供过实质性帮助的人表达谢意。内容要简明、得体。

11. 页面标示

封面与标题页不计页面数;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用小写罗马数字(i 、ii、 iii、 iv、 v、 vi…… )标示页面数,居于页面底部中间位置;从正文开始一直到附录部分的最后一页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2、3……)标示,居于页面底部中间位置。致谢不标示页面数。
12.打印和装订要求:
装订次序:

● 封面

● 标题页

● 毕业论文任务书

●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目录(Contents)

● 论文正文(Body)

● 注释(Notes)

●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 致谢(Acknowledgements)

● 封底

(附:标题页)

THE SYNTAX OF NOUN PHRASES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By

Supervisor:

May 2008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谁有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论坛或者程序?程序若采纳将奖励500百度积分!!!

你怎么奖励500积分?

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摘 要: 教育硕士是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新兴的专业学位.山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从1997年开始招收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硕士,目前已有4届学员和1届毕业生.这个学位点设立的目的就是高扬为基层教育服务的旗帜,培养优秀管理者和学者型的教师,学位设立的目标有别于"学术性"硕士.我们认为,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应突出以下特点:

1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调查

1.1 问卷编制

本研究在查阅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模式、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阅和借鉴了2008年全国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制的《关于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金玲的《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余云珠的《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研究》后,编制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初版)》,在征求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部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导师、在读教育管理硕士和对问卷进行试测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初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1.2 样本选择及调查实施

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南大学(985名校)、湖南师范大学(211高校)、湖南科技大学(普通一本)、湖南文理学院(普通二本)四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在读教育管理硕士、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及长沙市部分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8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获得有效问卷2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4%,符合统计学要求。其中有效调查样本的情况详见表1。

表1 教育管理硕士调查样本情况分布表

1.3 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抽取了前述四所具有代表性湖南省高校的50名教育管理硕士导师、150名教育管理硕士生和50名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运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策。

2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硕士培养制度。但仍存在着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认识不足、课程设置和进度安排不合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机制运行不完善等问题。

2.1.1 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教育自古以来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学而优则仕”,在我们所推崇的孔孟之道中,重学术轻技艺的思想更是盛行,中国教育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首先,在读教育管理硕士自身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认识不足。本研究在对在读教育管理硕士决定报考教育管理硕士原因的情况统计中,有约78%的在读教育管理硕士是因为“考不上学术型的,没有办法”,有约14%的学生是因为“其他”原因,仅有约8%的学生是因为“对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很感兴趣”,可见我国高校毕业生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足。

其次,硕士生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湖南省前述四所高校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重视程度的调查情况来看,有约14%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和学术型教育学硕士“一样重视”,约15%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略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约50%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约11%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可见近六成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是“低于”或“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从而体现了我国大学在追求高标准、高要求、高目标的过程中,普遍认为有上层次、上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搞科研,攻占“高、精、尖”领域的制高点,忽视了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1.2 课程设置不合理,强调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学习的趋势,这一点在本研究的表2 教育管理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调查中得到了印证。

表2 教育管理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认为通过教育管理硕士阶段学习,个人实践能力有“显著提升”的仅占总人数的约22%,而认为个人实践能力提升不高或“没有提升”的占总人数的78%,这间接反映了我国教育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对教育管理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

2.1.3 教育管理硕士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教育管理硕士招生录取工作普遍实行的是联考笔试和专业面试相结合的两阶段考核。其中笔试部分侧重对考生基本素质的考查,而专业面试则更强调从专业的视角考核考生的专业能力、工作状况、专业背景和基本专业技能等,两个阶段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然而从本研究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教育管理硕士招生过程中“笔试定录取”和“复试走过场”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这直接反映了我国教育管理硕士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2.2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问题原因分析

(1)教育支撑环境欠缺导致教育管理硕士地位尴尬。目前,我国各大用人单位尚未意识到教育管理硕士教育对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和长远性,在员工报告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员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行政或经济手段阻止本单位员工报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致绝大部分在职员工放弃了接受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机会,加上高等院校对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收取普遍高于学术型研究生,而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门槛普遍低于学术型研究生,间接地影响着报告人员的积极性。可见,我国当前教育管理硕士的`教育支撑环境仍旧欠缺。而教育支撑环境的欠缺直接导致社会公众对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误解,认为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是第二等级的研究生教育,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地位颇为尴尬。

(2)教育结构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在纵向和横向方面的发展都极端不平衡。从纵向上,对强调应用型专业学位的教育仅开设到硕士研究生层次,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才刚刚起步,缺乏与专业硕士层次的衔接;从横向上看,经济发达地区的专业硕士培养院校较多、生源质量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业硕士培养院校少且生源质量差。专业硕士教育结构的发展部平衡直接导致我国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教育质量不高。

(3)单一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会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满足不同社会背景人员的需求,然而我国当前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单一培养模式仍偏重理论教育,轻视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对不同群体学习需要的刺激性远远不够。

3 提高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效果的建议

(1)转变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定位,着力培养研究实践型人才。本研究认为我国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试研究型教师,即在读专业教育管理硕士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教学实践来提升和完善其工作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能力,促使其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真正培养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学者型”和“专家型”的教师,最终成为教育大家。

(2)加强教育管理硕士重要性宣传,完善教育管理硕士法律法规。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积极引导新闻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体,网站、手机报等电子媒体积极宣传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培养在教育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社会各界提高对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学术型教育管理硕士和专业型教育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的不同,从而正确、客观地看待专业教育管理硕士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政策、法规和战略的设计者,应从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不同区域的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在研究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发展规律和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指导性明确的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管理发展政策。

(3)创新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招生培养机制,形成时代特色的教育管理硕士质量观。由于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培养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社会背景的教师,这就要求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培养单位必须根据社会实际,创新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招生培养机制,形成时代特色的教育管理硕士质量观。在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招生过程中充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的同时,在笔试和复试过程中着重考查考生的个人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在培养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

4 结束语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获得了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针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我国广大教育学者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对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制定教育管理硕士管理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