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克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虽然熟,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感觉还是深奥的,不太懂。在多数人眼中马克思是远离世俗小民的高大上人物。假如被问到马克思的初心是什么,相信许多人会两眼茫然。
最近电影院在热映《青年马克思》。这是一部译制片,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拍摄的。这部电影没有对观众讲大道理,进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场景再现,还原了19世纪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马克思的爱情、马克思生活的窘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识相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追求、马克思流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等等。它是一部贴近观众心灵、情感的剧情片,用生活片段和细节反映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信仰及奋斗历程,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感动观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观众热血沸腾、为他们的信仰和初心感动不已。
19世纪中叶,资本家用种种手段攫取财富,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等,无产阶级饱受剥削,生活贫困潦倒。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产业工人,但他们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担任《莱茵报》主编兼自由撰稿人的马克思凭着犀利的笔杆子,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1843年,进步的《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开始了流亡者的生活,他失去了国籍,失去了职业。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劳动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通过重现马克思的生活场景告诉观众他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奋斗的出发点就是维护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让劳动者不被剥削,不受压迫,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马克思的初心。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幸福的代言书。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反映。
时间过了2个世纪,马克思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当前的我国社会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社会矛盾,马克思的有些理论可能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社会了,可我们的初心还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愿望和理想,都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幸福。马克思的初心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领航灯。
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有些痛苦就会淡忘,有些信仰就会漂浮。我们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可有些地方还是与初心有点距离。比如说贫富差距,在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与一线员工的工资差距不是三五倍,而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贫富差距有点大了。
在“七一”前夕,再接受马克思主义初心教育是有必要的。去观看《青年马克思》吧,与伟人的灵魂来一次亲密接触,让马克思主义初心引领我们朝着信仰的方向前进。
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的《青年马克思》的观影活动。115分钟的电影,节选了1843年至1848年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
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同时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以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
十九世纪君主专制下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一宗林木盗窃案,一群为了生计的穷人前往森林捡拾枯树枝,而法律规定森林属于资本家,捡拾树枝的行为属于盗窃,从而导致了一场屠杀,老人妇女儿童就这样死在了资本家爪牙们的屠刀之下,死在了资本家的权利之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
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
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这个日新月异而又暗流涌动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清形势,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世界奉献微薄之力。
不知道最后放的纪录片什么意思,是为了平衡一下吗?
不过其他部分还是不错的。
我是不懂电影,单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说一下。
早期的马克思是一个哲人,自由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但是当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我们知道,一切问题的焦点都在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电影正是展现了这个过程。
开篇是非常棒的,林木盗窃案,它好就好在一下子就暴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视角。林木盗窃案问题在于,习惯了中世纪传统的农民并不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不再是只关心政治统治,战争和荣誉的封建领主,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地主。罗马法赋予资产阶级明晰的,绝对的财产观念。产权既然归我,你就不能动分毫。既然我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权力,王朝也需要为我说话。
紧接着是欧门-恩格斯工厂,工人阶级破坏机器的反抗和资本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私有制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产,但是私有制依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私有制决定了无产者-私有制的局外人,只在纯粹理论上拥有和私有者同样的权利-随时有可能被从生产资料旁边拉开,抛到街上去。
私有制是一切商品交换的基础。
私有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如果不谈这个,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毫无意义。
因此,电影一开始就击中了全部问题的核心,只是不清楚这是有心还是无意。
接下去就是一段在多数人看起来可能很平淡乏味,但的确可以看到马克思思想轨迹转移的过程,从一个批评家转为革命家,从一个哲学转变为经济学家(但绝不是研究大家该怎么赚钱的那种经济学家,直到今天,资产阶级经济学依然在按自己的庸俗标准去衡量马克思)。
电影在细节上力图充填更多内容,燕妮和恩格斯的女伴,一个是有伟大精神的贵族,一个是觉醒的无产阶级。鲍威尔,巴枯宁,魏特林,蒲鲁东。一整幅历史画卷,同时马克思在与这些人决裂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旧思想的告别。不过遗憾的是对每一种思想电影介绍都很不到位。
最重要的当然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友谊,就我个人看来,恩格斯的确缺乏马克思那种卓越的天才,但是在1845-1848年这段时间,恩格斯却由于自身经历具有比马克思更高的认识,可以说这时候,他是马克思的引路人,当然,同时也是互补。
前几天,跟我的一位同学去看了这部《青年马克思》的电影,因为我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学马克思的,所以,对于马克思算是比一般人了解一点了。
但是,去到电影院,却发现除了我跟我同学之外,就只有一个人在电影院坐着,我们三个人包场了。在我看来,马克思真的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好多人好像对他不是蛮感兴趣,也不是蛮了解他的。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是1818年5月5日生的呀。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德国及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创作了这部影片。
电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从相遇开始一直到他们最终创立《共产党宣言》,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主要写的是马克思24岁之后一段时间的故事。
马克思24岁时,由于没有当成大学教授,只能去《莱茵报》当主编,可是他的观点才激烈了,受到当朝政府的抵押,最终《莱茵报》各个成员都解散了。
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其父亲是大资本家,使用的管理工人的方式就是去剥削、压榨工人。恩格斯非常不同意他父亲的这种管理工人的方式,并与一位很有个性的在其父亲工厂工作的反动派女性相恋了。恩格斯会经常去探访工人的情况。
没有工作的马克思境况非常窘迫。他的妻子燕妮与他非常相爱。燕妮出身于大户人家,长得非常漂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过在她的骨子里不喜欢大户人家中被束缚的生活,还是非常崇拜马克思的,觉得他是位非常有思想的人。燕妮为马克思生了几个女儿,这位马克思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后来,他遇到了恩格斯。恩格斯可以说是位非常好的朋友。他本来是不喜欢从事他父亲给他的所谓资本家的工作的。但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他竟然还是当了很多年的资本家,只是帮助马克思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在他们为工人发言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当时工人运动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两个战线都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大,就足以推翻当时的反动政府,然后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必须要为工人树立一个纲领,让他们能够内心非常服从地去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纲领自然就是《共产党宣言》。
整个影片看下来,可能就是觉得在很平淡的描写马克思的传记。但是这部影片也能够引发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一些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这些人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其实马克思的很多著作的思想在其三十岁之前都已经基本形成了,无疑他们都很聪明。但是他们为工人阶级发声,写出了非常多的在哲学界、经济界、社会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是颠覆性的,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去学习的。就像马克思的墓志铭所写的,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都是在解决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而马克思则解决了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这无疑是非常具有创见性的。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院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学生会组织干部,干事作为代表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学生。为了真理付出自己的一切。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文章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6篇出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观看了《青年马克思》影片,115分钟,为我们能讲诉了1843年《莱茵报》被查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短暂青春故事。
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莱茵省的林木盗窃案。莱茵省的穷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前往森林捡拾树枝,而莱茵省议会认定树枝属于国有财产,颁布了相关议会法令,穷人捡拾树枝的行为被判定为偷窃。众多老人妇女儿童死在贵族的权利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紧接着《莱茵报》在科隆被查封,言论自由被普鲁士君主钳制,马克思被驱逐出境,被卢格带往巴黎,创办了《德法年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纺织厂目睹了工人的反抗,为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深入贫民窟,并爱上了女工玛丽,开始了解的贫富双重状态,完成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
影片刚开始是双线叙述,从马克思恩格斯见面开始并线。在卢格的家中,恩格斯与马克思再次相逢,被生活所困、脾气暴躁的马克思与贵族出生、沉静如水的恩格斯在争锋相对后志趣相投,畅饮到深夜,并对蒲鲁东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批判,燕妮取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以看出这位出身于德国贵族"特里尔舞会皇后"的非凡之处。电影中后续的点滴也说明马克思的成功,与背后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的另一半玛丽,是工人活动家,刚开始做为恩格斯家的纺织工人抗议资本主义,后续帮助恩格斯了解工人阶级状况,引荐恩格斯和马克思与正义者联盟的领袖见面,对后续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的实现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是马克思驱逐出巴黎的逃难地,在这里因为自己潦草无法获得工作时的失落,体现出贫困无法支撑妻儿生活的无奈,在收到恩格斯的救济时对付完上门讨债的人后的喜悦,使恩格斯的形象更加普通化、立体化。
知识界永远都会有争论,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激烈争执,《贫穷的哲学》和《哲学的贫穷》,透漏着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以及对于自我观点的勇敢表达。在恩格斯在酒吧中提议马克思去读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如李嘉图等,也是为最终《资本论》在1968年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影片最终以1848年油灯下创作《共产党宣言》为结尾,整个影片讲述了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和伟大友情,他们的革命友情创造了历史,启发了人类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为当代青年我们从马克思成才中学习: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追求纯粹爱情的精神、立足解决问题的精神、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的精神:
1、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
2、缔结真挚友谊的精神。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
3、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
4、融入人民群众的精神。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如今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
5、马克思的求学经历说明,年轻人中有一种“坏”,就是怀揣理想,但是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理想一时难以实现,又想不通而形成的叛逆与发泄。青年马克思就是探索中的叛逆。马克思看似是个“坏”小子,看似叛逆颓废,但是他不忘初心,从未放逐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他一旦寻找到探索知识的正确道路,就开始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领航,散发出人生灿烂的光芒。思考让马克思的青春叛逆闪闪发光。
青年马克思始终激情澎湃,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他只信奉真理,始终在为真理而辩。但是辩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道理越辩越清,目的是为了知道工人运动,指导无产阶级认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要么发动革命不惜一战,要么忍受屈辱等待死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这句话不是马克思说的,但是它所包含的道理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工人阶级兄弟们,通过《共产党宣言》深刻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了自身的阶级构成,了解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敌对的双方,只有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腐朽的剥削阶级,人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投身实践,立足人民,依靠人民,发动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历史的进步。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跟我的一位同学去看了这部《青年马克思》的电影,因为我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学马克思的,所以,对于马克思算是比一般人了解一点了。
但是,去到电影院,却发现除了我跟我同学之外,就只有一个人在电影院坐着,我们三个人包场了。在我看来,马克思真的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好多人好像对他不是蛮感兴趣,也不是蛮了解他的。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是1818年5月5日生的呀。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德国及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创作了这部影片。
电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从相遇开始一直到他们最终创立《共产党宣言》,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主要写的是马克思24岁之后一段时间的故事。
马克思24岁时,由于没有当成大学教授,只能去《莱茵报》当主编,可是他的观点才激烈了,受到当朝政府的抵押,最终《莱茵报》各个成员都解散了。
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其父亲是大资本家,使用的管理工人的方式就是去剥削、压榨工人。恩格斯非常不同意他父亲的这种管理工人的方式,并与一位很有个性的在其父亲工厂工作的反动派女性相恋了。恩格斯会经常去探访工人的情况。
没有工作的马克思境况非常窘迫。他的妻子燕妮与他非常相爱。燕妮出身于大户人家,长得非常漂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过在她的骨子里不喜欢大户人家中被束缚的生活,还是非常崇拜马克思的,觉得他是位非常有思想的人。燕妮为马克思生了几个女儿,这位马克思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后来,他遇到了恩格斯。恩格斯可以说是位非常好的朋友。他本来是不喜欢从事他父亲给他的所谓资本家的工作的。但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他竟然还是当了很多年的资本家,只是帮助马克思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在他们为工人发言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当时工人运动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两个战线都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大,就足以推翻当时的反动政府,然后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必须要为工人树立一个纲领,让他们能够内心非常服从地去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纲领自然就是《共产党宣言》。
整个影片看下来,可能就是觉得在很平淡的描写马克思的传记。但是这部影片也能够引发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一些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这些人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其实马克思的很多著作的思想在其三十岁之前都已经基本形成了,无疑他们都很聪明。但是他们为工人阶级发声,写出了非常多的在哲学界、经济界、社会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是颠覆性的,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去学习的。就像马克思的墓志铭所写的,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都是在解决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而马克思则解决了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这无疑是非常具有创见性的。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院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学生会组织干部,干事作为代表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学生。为了真理付出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虽然熟,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感觉还是深奥的,不太懂。在多数人眼中马克思是远离世俗小民的高大上人物。假如被问到马克思的初心是什么,相信许多人会两眼茫然。
最近电影院在热映《青年马克思》。这是一部译制片,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拍摄的。这部电影没有对观众讲大道理,进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场景再现,还原了19世纪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马克思的爱情、马克思生活的窘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识相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追求、马克思流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等等。它是一部贴近观众心灵、情感的剧情片,用生活片段和细节反映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信仰及奋斗历程,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感动观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观众热血沸腾、为他们的信仰和初心感动不已。
19世纪中叶,资本家用种种手段攫取财富,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等,无产阶级饱受剥削,生活贫困潦倒。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产业工人,但他们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担任《莱茵报》主编兼自由撰稿人的马克思凭着犀利的笔杆子,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1843年,进步的《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开始了流亡者的生活,他失去了国籍,失去了职业。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劳动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通过重现马克思的生活场景告诉观众他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奋斗的出发点就是维护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让劳动者不被剥削,不受压迫,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马克思的初心。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幸福的代言书。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反映。
时间过了2个世纪,马克思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当前的我国社会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社会矛盾,马克思的有些理论可能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社会了,可我们的初心还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愿望和理想,都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幸福。马克思的初心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领航灯。
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有些痛苦就会淡忘,有些信仰就会漂浮。我们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可有些地方还是与初心有点距离。比如说贫富差距,在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与一线员工的工资差距不是三五倍,而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贫富差距有点大了。
在“七一”前夕,再接受马克思主义初心教育是有必要的。去观看《青年马克思》吧,与伟人的灵魂来一次亲密接触,让马克思主义初心引领我们朝着信仰的方向前进。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不知道最后放的纪录片什么意思,是为了平衡一下吗?
不过其他部分还是不错的。
我是不懂电影,单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说一下。
早期的马克思是一个哲人,自由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但是当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我们知道,一切问题的焦点都在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电影正是展现了这个过程。
开篇是非常棒的,林木盗窃案,它好就好在一下子就暴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视角。林木盗窃案问题在于,习惯了中世纪传统的农民并不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不再是只关心政治统治,战争和荣誉的封建领主,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地主。罗马法赋予资产阶级明晰的,绝对的财产观念。产权既然归我,你就不能动分毫。既然我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权力,王朝也需要为我说话。
紧接着是欧门-恩格斯工厂,工人阶级破坏机器的反抗和资本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私有制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产,但是私有制依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私有制决定了无产者-私有制的局外人,只在纯粹理论上拥有和私有者同样的权利-随时有可能被从生产资料旁边拉开,抛到街上去。
私有制是一切商品交换的基础。
私有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如果不谈这个,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毫无意义。
因此,电影一开始就击中了全部问题的核心,只是不清楚这是有心还是无意。
接下去就是一段在多数人看起来可能很平淡乏味,但的确可以看到马克思思想轨迹转移的过程,从一个批评家转为革命家,从一个哲学转变为经济学家(但绝不是研究大家该怎么赚钱的那种经济学家,直到今天,资产阶级经济学依然在按自己的庸俗标准去衡量马克思)。
电影在细节上力图充填更多内容,燕妮和恩格斯的女伴,一个是有伟大精神的贵族,一个是觉醒的无产阶级。鲍威尔,巴枯宁,魏特林,蒲鲁东。。。。一整幅历史画卷,同时马克思在与这些人决裂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旧思想的告别。不过遗憾的是对每一种思想电影介绍都很不到位。
最重要的当然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友谊,就我个人看来,恩格斯的确缺乏马克思那种卓越的天才,但是在1845-1848年这段时间,恩格斯却由于自身经历具有比马克思更高的认识,可以说这时候,他是马克思的引路人,当然,同时也是互补。
影片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的相遇开始讲起,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和共产党宣言的写作。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没有、也不可能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关键是如何于枯燥窘迫的生活中表现人物澎湃高亢热血沸腾的内心。二人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简短的谈话如破冰之刃打破原先对对方的偏见,深夜畅谈,举杯相庆,踌躇满志,敬那真正思考的灵魂。
在纷乱时局中被驱逐,起纷争,受轻视,但当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鲜红旗帜被挂起,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响起,spectre这个词被推敲,还是能感受到一个不屈的、志在改变世界的灵魂。
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单纯去煽动,不用激情去煽动**,也不用感情去煽动眼泪,而是用哲学用经济学用思想去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马克思的这个体系也改变了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方式。他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崇尚博爱的世俗化的基督教理想世界,而是直面问题,迎着最尖锐的矛盾奋勇而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思想纲领和理论武器。
也许是马克思的照片被放得太大,被挂得太高,被印在课本上次数太多,我们小时候把他神话,长大后又努力通过贬低他、回避他来彰显自我,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他是一个人,一个带领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对抗资产阶级和贵族的human or humanist,意识到这一点后再来看马克思及恩格斯,会清醒冷峻很多。
另外,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大意是说以举国之力崇拜一个崇尚暴力的人是畸形的。不考虑彼时彼刻的社会形势和工人生存状况,不考虑工人运动的复杂性,而仅仅给马恩扣上“崇尚暴力”这个大帽子,和魏特琳一味宣扬博爱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吧。
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的《青年马克思》的观影活动。115分钟的电影,节选了1843年至1848年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
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同时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以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
十九世纪君主专制下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一宗林木盗窃案,一群为了生计的穷人前往森林捡拾枯树枝,而法律规定森林属于资本家,捡拾树枝的行为属于盗窃,从而导致了一场屠杀,老人妇女儿童就这样死在了资本家爪牙们的屠刀之下,死在了资本家的权利之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
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
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这个日新月异而又暗流涌动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清形势,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世界奉献微薄之力。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观看了《青年马克思》影片,115分钟,为我们能讲诉了1843年《莱茵报》被查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短暂青春故事。
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莱茵省的林木盗窃案。莱茵省的穷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前往森林捡拾树枝,而莱茵省议会认定树枝属于国有财产,颁布了相关议会法令,穷人捡拾树枝的行为被判定为偷窃。众多老人妇女儿童死在贵族的权利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紧接着《莱茵报》在科隆被查封,言论自由被普鲁士君主钳制,马克思被驱逐出境,被卢格带往巴黎,创办了《德法年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纺织厂目睹了工人的反抗,为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深入贫民窟,并爱上了女工玛丽,开始了解的贫富双重状态,完成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
影片刚开始是双线叙述,从马克思恩格斯见面开始并线。在卢格的家中,恩格斯与马克思再次相逢,被生活所困、脾气暴躁的马克思与贵族出生、沉静如水的恩格斯在争锋相对后志趣相投,畅饮到深夜,并对蒲鲁东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批判,燕妮取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以看出这位出身于德国贵族"特里尔舞会皇后"的非凡之处。电影中后续的点滴也说明马克思的成功,与背后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的另一半玛丽,是工人活动家,刚开始做为恩格斯家的纺织工人抗议资本主义,后续帮助恩格斯了解工人阶级状况,引荐恩格斯和马克思与正义者联盟的领袖见面,对后续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的实现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是马克思驱逐出巴黎的逃难地,在这里因为自己潦草无法获得工作时的失落,体现出贫困无法支撑妻儿生活的无奈,在收到恩格斯的救济时对付完上门讨债的人后的喜悦,使恩格斯的形象更加普通化、立体化。
知识界永远都会有争论,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激烈争执,《贫穷的哲学》和《哲学的贫穷》,透漏着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以及对于自我观点的勇敢表达。在恩格斯在酒吧中提议马克思去读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如李嘉图等,也是为最终《资本论》在1968年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影片最终以1848年油灯下创作《共产党宣言》为结尾,整个影片讲述了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和伟大友情,他们的革命友情创造了历史,启发了人类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