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个人品德论文1000字

2023-12-09 10: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个人品德论文1000字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教育影响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过程。可是有些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忽视了品德形成是个长期反复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过程,只重讲授不重内化,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培养了些“纯道德”的学生。那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呢?
  一、灵活整合教材,加强课程与生活的统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新的教材观指出: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基于“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的基本理念,教学前我往往会先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科书的内容就要有所取舍。如:在四年级下册《擦亮眼睛》一课中,教材中安排了“斩妖见血”“古人算命”“电脑算命”等内容,从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达到“揭穿迷信,相信科学”的目的。可对城区的孩子,“斩妖见血”“古人算命”离孩子们相对比较遥远,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从“电脑算命”、“星宿算命”等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进行;而在一些相对落后的乡村,现代科技还不够普及,“电脑算命”显然就不合适,可以略去不讲,通过学生身边的一些例子,告诉学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答到骗人的目的。
  二、创新开展活动,挖掘品德形成内驱动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素质教育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
  1.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了学生自觉行动意向,使他们产生强大内驱力,自觉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行为实验去主动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坚定道德意志,也就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学习主体性。空洞地说教,不易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活动由于生动有趣、参与性强,深得学生的喜爱,更有利于兴趣的激发。
  2.增强互动
  传统的灌输教学对于一些道德理念,他不去考虑学生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机器,因此学生学习有着被动性,不利于学生品德形成。而交流互动却是依据学生认识过程特点,把学生看作学习主人,在交流中感悟。在教学中,有时我会借鉴“人生AB剧”的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假设一个故事情节(没有结局),设定两种做法,让学生选择,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选择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在阐述理由时,各人的观点、看法、疑问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在辩论中更正。俗语说:“理不辩不明,法越辩越清”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道德观念才会自然流露,是非善恶才会清楚明了,学生在思维火花碰撞中增强了辨别是非能力。我相信这种道德观念形成留给学生印象才会更深刻、更持久。
  3.重视实践
  在品德课中,晓之以理是品德课的灵魂,动之以情是品德课的催化剂,导之以行是品德课出发点、落脚点。为让学生的道德落到实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道德观念指引下,用行动去认识、验证、加深道德理念。实践不只是在联系实际上指导行为,更重要是把导行确确实实落在学生身上。在我们学校就特别注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品德养成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开展了“凤城漫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六年内,走遍家乡的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校开展“文明小乘客”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教会学生尊老爱幼,做一个文明的乘车人,将文明之花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立《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生德行养成研究》课题组,带领学生研究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挖掘传统节日里的德育因素,指导学生做一个有中国心的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真正让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没有离开生活的“纯道德”,家庭更能反映学生的原始状态。所以,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持下才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我们学校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教学开放日等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拓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途径。我们的班主任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了通过传统的家访对家长进行教育的指导外,还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时指导家教工作。我校许多老师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博客,约定一个时间,共同上线,谈困惑,聊想法,实现了与家长的实时互动、现场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学生品德形成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使品德形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制变成自觉,最终使道德行为落到实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体验中探究和解决问题,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以道德为话题的议论性作文1000字以上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什么才是有道德的人?”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你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时刻谨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拾金不昧是做人应有的品质,做事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自然,道德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实的。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只有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了,才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古往今来,“德”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品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会拥有更大的动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出无尽的财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渐对物质有了更大的要求。然而往往是在物质的追求中,人们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思想上的上进心。现在的社会,随处可见低俗的行为,损人利己,乱扔垃圾屡见不鲜。这个世界是一个集体,不只是有你自己一个人,难道人们能因为这些利益而丢掉做人应有的品质吗?进而也不只是这样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世界将铭记这个悲伤的时刻。几秒之间,数以万记的生命消失与世上。但是灾难无情人有情,从最高领导人到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共同筑就血脉之墙,生死不离。
  5.12事件,感触了所有人的心灵的经过,在此时此刻,难道人们还愿意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苟活下去吗?不,他们都很明白,大家都是一家人,都应该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配有他们!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护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下来了,而他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他就是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谭千秋。汶川地震袭来时,东汽中学的教学楼轰然坍塌。就在地震的那一瞬间,他毅然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四条弱小的生命。这足以令人动容不是吗?它让我不禁落泪,但泪水是弱者的表现。他知道这么做很危险,他知道这么做将令自己失去生命,但他无私的张开了双臂。你是否已有感触,你是否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你是否一直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褪下现实的面具,闭上眼,去细细聆听,聆听真实的自己……
  现在的社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缺少的是有道德,有高尚品质的人。现在开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洗脱,使我们的人生得以升华!

《如何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论文1500字

  第一,人生价值正位。
  现在大家都关心自己的人身价值怎么样实现,那么人生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人身价值的正位就是应该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上。我们既不否定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社会价值,所以正确的正位,就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善于把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善于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体现自我价值。
  第二,维系道德良心。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四个心”入手,从培养“四个心”入手,这“四个心”就是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羞耻心。我们日常生活常常提到某某人挺有良心的,或者某某人挺没有良心的,良心被狗咬了。什么是良心呢?良心就是仁爱心、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这四心的结晶。良心对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养成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三,优良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怎么养成的呢?从许多经验来看就是要不断实践,你要做善事你要不断做,你不乱扔垃圾你不断实践,把认识落实到行为,行为沉淀为习惯,习惯升华为信念。我们在养成道德素质时要注意养成一些优良的行为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主宰人生。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威廉斯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相关阅读:
  古人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那么如何才能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呢?
  1、反身内省,靠自己的努力达到道德的完善,不依赖别人。“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件事,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讲信用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强调高度自觉,严于律己,这是修养道德最普遍的办法。
  2、存心养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拥有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诱惑而丧失。
  3、主敬。时时刻刻收敛身心,无论有事没事,都慎重小心修养的功夫。
  4、重学。“三人行,必有我师”,重视道德知识学习。
  5、力行。儒家重视学习,更重视力行。“学而不行,不异于不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