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都江堰水利工程议论文

2023-12-08 06: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都江堰水利工程议论文

在当时李冰治水时采用“深陶滩、低围堰”就是很好的治水方法值得借鉴。利用马槎将水分流就是现在的闸门分流。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意义

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都江堰的修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古代先贤在建设都江堰工程时,遵循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个伟大工程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这些照亮人类前行道路的生态智慧启示包括:天人合一、 师法自然、协同共生,等等。事实上,先秦的师法自然思想为李冰建设都江堰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的修筑及其运行管理,都遵循着自然运行的生态法则,都是本着人与自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的,是人与自然签订的一个长期契约。从当代生态学原理角度,体会隐含在伟大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智慧,可以发现其生态学思想体现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值得管理者、学术界和工程界反省和深思。要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任何工程的永久可持续,我们应该学习古代先哲的生态智慧,携手共创新的生态智慧时代。

都江堰的来历作文100字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的岷江上,是秦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一大早,我们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都江堰。当我们到达时,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的都江堰另有一番美景,江面上水雾蒙蒙,就像一位披着纱巾的少女。一进大门,沿着石板路往里走,路的两边立着各个时期修建、维护都江堰的功臣的雕像,有李冰、李二郎、诸葛亮。。。。。。走进陈列室,这里陈列着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都江堰的各种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并介绍了都江堰的三大神奇的三大工程: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走出陈列室,远远的就听见轰隆隆的水流声,顺着台阶登上亭子,就看到了“宝瓶口”。“宝瓶口”呈倒梯形,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则”,它是李冰带领广大民众用了8年时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从坚硬的岩石上凿开一个大口子,修建而成。它使从上游流下多余的水从这里分流,减少了水灾的发生。从上面往下看,它就像一个花瓶的口,因此就叫“宝瓶口”。
  出了“宝瓶口”,经过一座桥,我们就到了“飞沙堰”,在古代“飞沙堰”是用笼篼卵石堆砌而成,现在已用混凝土筑成,它主要功能是把从上游冲下来的沙石排走,它能排走的石头最大能达到一吨左右,起到防洪排沙减灾的作用。再往前走,就到了“鱼嘴”,“鱼嘴”是三大工程之首,它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一样,它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它把滔滔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站在“鱼嘴”的前端,远远望去,汹涌的江水一泻而下,经过“鱼嘴”的分流后,水流就变得平稳和缓慢了。到这里,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全部游览完了。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既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需要,又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
  看着这么壮观巨大的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两千多年前,全靠人们的双手建造,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下午,我恋恋不舍离开了都江堰,路上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真不愧为一个有着灿烂文化遗产的伟大民族!
在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7月20日的早晨,我们一家满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震后的都江堰,那里让我感受到了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有多么大,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有多么大,但这些都压不垮我们四川人民的。
我在车上看见好多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裂缝,甚至有些房子都倒塌了,变成了废墟,人们在忙着清理废墟,我还看见不少人还住在帐篷里,人们脸上少了很多笑容。我还听一位买面的老板说:“石油街那里震得惨不忍睹,当时房子得摇晃声、倒塌声,人们的呼救声、哭喊声、呻吟声……混成一片。”我可以想象地震当时的情形,我心里好难受,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生在成都的幸运。
不过还好的是都江堰古代水利遗址受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还可以让游客领略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还有那里的灾民已经开始了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都江堰又将变成一座美丽的最佳旅游城市。
您们好!
我是小导游——李隆方舟。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世界水利名都——都江堰。
在距天府明珠——成都约四十八公里的地方,座落着一座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古城——我的家乡都江堰市。在都江堰市的城西,有座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多年以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飞沙溢洪道三个主要部份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当二千五百年前人们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在岷江河的江心填筑土石,筑成分水堤,堤的前端是椭圆形的“鱼嘴”形状,人们叫它“鱼嘴”,江流流过将奔腾而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左边是内江,右边是外江。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外江为原始河床。在分水堤的中段,人们有竹笼装石干砌卵石“杩槎”、“羊圈”为堰,修建了“飞沙堰”,在夏季让多余的洪水和大量泥沙自动排外江,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内江的流量,即保证了灌溉,又避免了水患和泥沙的危害。
飞沙堰的下游是宝瓶口,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当时那里是一座山,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李冰父子带领人们靠用火柴将坚硬的子母砾岩烧烫,然后冷水浇泼,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一点点松散,分裂剥落,经过长期的凿掘,才打了引水通道“宝瓶口”。使玉垒山山脚的末端与母体分离,形成了著名的“离堆”。有了宝瓶口,玉垒山被一分为二,其间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通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上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正是由于飞沙堰下宝瓶口的相互结合,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浇灌又安然无恙。
飞沙溢洪道的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巧妙地利用虎头岩等的顶拖作用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以及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从此不再受洪水之灾,而且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使之成为了稻谷飘香的天府之国。
2000多年前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宏大,技术高超,是中华民族卓越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璀灿明珠。我只有认真学习,不断积累科学知识,接过李冰古老的水文化旗帜,去创造,去开拓!
女士们、先生们,刚才简单地介绍了三大主体工程,现在请大家随我前往天然氧吧——“都江堰”去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