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雾都孤儿论文幽默艺术

2023-12-12 04: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雾都孤儿论文幽默艺术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 以独特的幽默艺术和入木三分的刻画功力享誉世界文坛。《雾都孤儿》是他的代表作, 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刮起了一股幽默之风。在这部小说中, 狄更斯运用油墨艺术记录当时儿童的真实生活, 再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已久的贫民问题, 表达了深刻的反思, 充满了浓厚的批判色彩。本文重点分析了狄更斯《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 并对作者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探讨, 希望能够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

  关键词:狄更斯; 《雾都孤儿》; 幽默艺术;

  On Dickens' Humorous Art from Orphan of Whew City

  Zhang Wen-long

  Wux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Abstract:

  Dickens is a famous writer of the 19 th-century English-famous critical realism novel, with a unique humorous art and a three-point scoring effort to enjoy the world's literary world. Orphan of Whew City is his masterpiec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literature, the wind blew up a sense of humor. In this novel, Dickens used the ink art to record the real life of the children at the time, and reproduced the long-lived problems of the poor people in the British society, expressing deep reflection and full of critical col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Dickens Oliver Twist of the art of humor and the humor of the unique performance way, we hope to be able to help the reader.

  Keyword:

  Dickens; Orphan of Whew City; art of humor;

  一、幽默艺术的概述

  在现代汉语中“幽默”是一个舶来品, 是由英语“humour”直接音译过来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辞海》中的“幽默”不仅仅是孤立的词语, 还是一种艺术, “通过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达到愉快、情趣盎然的言语效果。提到幽默, 我们常常会想到讽刺一词, 这二者是有所不同的。在一个相同的滑稽因素中, 情感成分的比重增加, 理智成分减少, 这便是幽默;反之, 讽刺意味比较浓。了解这一点, 对于把握狄更斯小说的幽默艺术是十分有帮助的, 在他的前期小说中大多是善意、俏皮的幽默, 充满了轻松调侃的味道;后期小说中以黑色、揭露的幽默居多, 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意味。明显, 《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属于后者, 他的幽默是自然的, 是夸张的, 也是犀利的, 通过他的幽默艺术, 表达了对当时英国资本社会虚伪与黑暗的揭露和抨击。

  二、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一) 自然的幽默

  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中真实再现了19世纪英国现实的社会, 如对妓女、流氓、窃贼等描述符合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所作所为, 是小说自然主义写作手法的表现。由此可见, 狄更斯在进行小说创作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观察, 运用最自然、真实的语言描述社会底层, 给人一种自然真实的幽默, 博得读者一笑的同时, 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1. 对反面人物的幽默描写。

  济贫院的老太太想尽一切办法地去霸占原本属于孤儿院的资金;棺材店的老板、老板娘为了减少开支, 让学徒多挣钱, 想方设法的让他少吃饭、多干活;在奥利弗请求为自己粥水失败后, 旁观的人认为奥利佛会因此受到残酷的惩罚甚至被绞死等。狄更斯通过写实的手法, 虽然笔墨不多, 却生动地勾勒出这些市井小民为了金钱和贪婪竟然不惜以他人的死活为代价的丑恶嘴脸。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到可笑, 读者在冷笑的同时, 也感受到他们的冷漠、贪婪、傲慢、无情, 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的冷酷无情。

  2. 对正面人物的幽默描写。

  与窃贼、妓女、流氓灯这些反面人物相比, 主人公奥利弗无论是性格还是言行举止, 都显得与众不同。虽然他从小生活在济贫院, 在棺材店当学徒, 误入贼窝, 经过百般周折, 历经了磨难, 奥利弗的内心仍然保持着可贵的正直、善良等可贵的品质。狄更斯在小说中描写主人公奥利弗在深陷贼窝后, 在掌握一种偷窃技巧后忍不住开怀大笑, 其天真乐观的心态一览无余, 内心丝毫没有被污染。通过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对比, 突出了奥利弗内心的纯洁, 反衬出其他人行为的可笑。试想, 一个从小并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却有着高尚的道德, 而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行为却如此龌龊, 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很明显狄更斯运用了幽默艺术, 对奥利弗及儿童寄托了美好的希望。

  (二) 夸张的幽默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是十分重要的文学创作手法,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充分地运用这两种写作手法。其中, 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之一是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夸张描写, 并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具体来说, 小说从情节设计、语言表达与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浪漫主义幽默描写。

  1. 情节设计的浪漫主义幽默。

  狄更斯在情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巧合, 体现了幽默性的特点。如主人公奥利弗第一次盗窃的对象是他父亲多年的好朋友布朗罗;奥利弗第二次在被赛克斯劫持的情况下去偷窃的对象是自己的亲姨妈露丝·梅莱家。这样夸张、巧合的情节设计既保证情节的顺利开展, 也让人们直观地认识、感受到19世纪英国社会的混乱充斥着讽刺与幽默, 使读者在冷笑过后深刻地体会到奥利弗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下还能保持自己纯真、善良与正直的可贵。

  2. 语言表达的浪漫主义幽默。

  正话反说或是过度反应等夸张的语言运用在小说《雾都孤儿》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比如奥利弗从小就是孤儿, 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可狄更斯并没有直接描述主人公的身世如何凄惨, 而是这样写道:“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幸亏周围不都是知冷着热的老太太、嘘寒问暖的阿姨、有经验的保姆和专业的大夫, 否则他必定会整死的。”狄更斯正是通过这种独有的黑色幽默揭露了奥利弗恶劣的环境和凄惨的生活。他在福利院饥饿难耐, 向厨师表示想要再来一碗的时候, 对厨师及其助手的描写使用了过度反应, 厨师“立马愣住, 脸色发青”, 厨师助手“震惊得忘记了动作”, 折射出福利院工作人员对孤儿的冷漠, 具有幽默讽刺意味,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3. 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幽默。

  在人物形象方面, 作者狄更斯也进行了浪漫主义的刻画与夸张的处理。比如格林维格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忘带上一句口头禅:“我要把我自己的脑袋吃掉”作结尾;班布尔在干活的时候总是喜欢戴着一顶三角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似乎看到了滑稽可笑的人物, 丑态毕现。这样, 狄更斯通过夸张的幽默艺术手法, 真实地揭露了那些贵族绅士在衣冠楚楚的背后无尽的贪婪、自私、凶残、冷漠, 可谓丑态毕露。

  (三) 犀利的幽默

  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中, 较多地运用了“犀利”的幽默, 在描写反面人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在小说结尾处, 盗窃团伙的首领也是杀人犯费金接受了应有的惩罚。在这段一描写中, 狄更斯通过细节描写, 融合想象力, 细腻地刻画了令人发笑的滑稽心理。“他从天花板看到地板, 看见无数重重叠叠的眼睛注视着自己。当他听到他的罪行报告时, 又向律师投去了恳求的目光, 希望是律师能为自己辩护几句。这时, 他好像在围观他的人群中, 看到了有的人在吃东西, 有的人在用手帕扇着风, 还有一位青年在以他为模特画素描。他想伸过头去看看这位青年到底画得像不像......他看到有个人进去又出来, 他想:应该是去吃饭了吧, 也不知道是在吃什么。他又看到栏杆上的铁刺, 心想这应该很容易折断吧。当他又听到自己将被判处绞刑, 便喃喃自语:自己的岁数大了, 大了, 然后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这段话看似啰嗦, 其实是对杀人犯费金在审判台上的彷徨无助, 恐惧绝望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细腻、深刻的描写, 颇具幽默讽刺意味。“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反面人物费金终于得到应有的恶报, 这与读者产生了道德上的认同。狄更斯在这里所运用的幽默艺术是犀利的, 针对的是一群人, 是英国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力地抨击了整个社会的丑恶乱象。

  三、结语

  总之,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运用了独特的幽默艺术, 再现19世纪英国的黑暗社会, 折射出形形色色的人物。自然、夸张、犀利三种幽默艺术交融相加, 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进行描写, 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内涵与吸引力, 让读者在开怀一笑的同时, 感到深深的沉痛, 引发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也是到今天《雾都孤儿》仍然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雾都孤儿》赏析

《雾都孤儿》是著名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

它描写了19世纪英国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了社会中的丑陋现象。

19世纪40年代,小奥立弗出生在了一个济贫院。在他出生时,母亲就不幸死去,从此奥立弗成为了一个孤儿,开始了在济贫院的生活。

济贫院是什么?

简单地来说,就是福利院。

然而这个福利院又和我们平时知道的充满关爱和温暖的福利院不同,它更为严苛和吝啬。

尤其是在奥立弗9岁这年,济贫院转型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要求受救济者必须要在其中从事苦役劳动。无论是谁也不能例外。

而小小的奥立弗自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和许多孤儿一起,为了讨要一口稀饭,卑躬屈膝,甚至被诅咒、被关小黑屋。

他讨要那口稀饭的举动甚至被视为“造反”,为此理事会倒贴钱将他卖给棺材铺老板当学徒。

在棺材铺里,他被苛刻对待,因为他人侮辱自己的母亲打架、被惩罚。

终于,不甘心这样过的奥立弗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逃往了伦敦。

在路上他遇到了小扒手杰克·达金斯,并在杰克的极力邀请下来到了窃贼首领费金的面前。

从此他留在了贼窟。

一次,他和伙伴上街时,无意中被误会是他偷了布朗罗先生的手绢而被逮捕。

虽布朗罗先生极力想要解救他。但推事范昂先生却一心想为他定罪。

幸亏书店老板及时出面证明他的无辜。

布朗洛先生将生病的奥利弗带回了家。在布朗洛先生及其管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奥利弗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然而好景不长,奥利弗在外出帮布朗洛先生还书和付钱的路上,被盗窃团伙的南希发现。

南希将百般不愿的他带回了贼首费金的新住处。自此奥利弗失去了自由,重新进入了盗窃团伙。

费金花言巧语软硬兼施想让奥立弗同流合污,强迫他参与盗窃,却一一失败。

后来在一次中行动中,将想警告主人而受伤的奥立弗扔下后扬长而去。

好在此后奥立弗的运气否极泰来,一切开始逆转。

他因伤遇到了姨妈罗斯小姐。

虽差点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因为争夺家产而陷害,幸亏得到了南希见义勇为的帮助,最后一切真相大白,坏人得到了惩罚,奥立弗被收养结束了自己苦难的童年生活。

马克思曾经写道:

而在其《英国资产阶级》一文中,他列举的英国小说家中, 狄更斯 就居榜首。

《雾都孤儿》作为狄更斯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文中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的社会面貌。

从出版至今,已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流行。并拍摄了多部电影、动画片等。

奥立弗—— 单纯而善良的孩子,虽身在最黑暗的地方,却坚守心灵的净土。

他成长在苦难中,去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纯真和善良。他出逃前会想到先看望自己在济贫院的旧友。

在第一次被费金等人重新带回贼窟时,担心的是自己拂了布朗洛先生的好意,不能完成他的任务。

更是在身陷贼窟的时候,面对费金和周围人的洗脑,坚守着自己的善良的底线。

他的天真与善良限于淤泥中而不染,让人在看书时,随着书中的情节,对他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南希—— 矛盾的个性体。

她的身上善与恶同步体现,而那恶是因为社会的不公,老费金的熏染。她有自己的爱与坚持,却在生活的磨难中化为了枯萎的花瓣。

她冒充奥立弗的姐姐,将奥立弗带回贼窟。却又在下一秒挺身而出制止老费金殴打,护住即将被狗咬的奥立弗。

她与强盗赛克斯、贼首费金朋比为奸。

但得知奥立弗悲惨的身世以及蒙克斯等人针对奥立弗的阴谋时,冒着危险,将一切告之了罗斯小姐,才让奥利佛的生活有了走向光明的可能。

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奥立弗后来的故事。

她作恶却又善良,怯懦而又勇敢。她是那种向往光明却不得不身处黑暗,那种如在蛛网上一般挣脱不出的矛盾与纠结。

1.作者善用幽默的语气说着讽刺的话语,让读者在笑过后产生不一样的思索。

如:

济贫院要奥立弗做拆旧麻绳的简单工作,却恩赐一样告诉他是“受教育,学一门有用的手艺。”

奥立弗被苛待后抽泣着睡着是“活现了仁慈为怀的英国法律,毕竟法律是允许穷人睡觉的。”

奥立弗因为要求都一点粥成了一名重要的犯人,被单独关在黑房子。

……

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细品中我们能咂摸出不一样的滋味。

2.作者善于玩弄人心,在温情中给予希望,却又用冲突让希望依附在毁灭上,最后又在毁灭中求得新生。

奥立弗第一次遇到布朗罗先生时,先生表示:

正是他的这份信任,让奥立弗对生活有了希望。

然而,布朗罗先生在将奥立弗的事情告诉朋友后,朋友不信。

两人让奥立弗将书和钱送还给书店老板,这也是导致后来奥利弗被抓回盗贼团伙的事件之一。

并且在原审理奥利弗的干事来后,布朗罗先生表示:

除此处情节外,文中还有多个地方都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希望到失望之间巧妙地设置情节,构建框架,让读者在欲罢不能的猜测中有往下继续阅读的冲动。

奥利弗是可怜的,从小失去了母亲,得自己照顾自己。

奥利弗又是幸运的,在他的身旁,总有一两个”小人物“给他生的希望,美好的力量。

书中有一部分让我有一点别捏:关于费金的描写是以一个犹太人的形象出现。这让我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但细细一想似乎又释然,外国文学作品中,犹太人的身上已经被钉上了某种标签,作品中的他们似乎都与贫穷、邪恶联系在了一起,这算不算刻板印象了呢?

书中故事主线情节不算复杂,但作者描写出彩,反转多,能以小见大。

故事的背后蕴藏的道理、反应的社会状态很有品读和研究的价值,是人们深入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一个好途径。

齐帆齐写作训练营第八期 

《雾都孤儿》对小说的文学解读及评论赏析

在所有外国小说家中我最熟悉的一个不是写出《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不是写出《老人与海》的海名威,甚至也不是《简.爱》的作者夏落蒂。我读的最早的一部外国长篇就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那大约是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英语,所以版本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英语书虫丛书。也正是这个原因,当时对作者的名字都没有记住,但是小说描写的情节和叙述的故事还是吸引了我,那个时候在我的面前居然展开了一副英伦特有的画面,里面有各式各样的人物,主人公奥里佛就在这些人物中开始自己的生活,当然那个时候我无法理解很多东西,思维被浓重的雾气包裹着,一如伦敦特有的大雾天气。
直到上高中时候,看了狄更斯的《双城记》,才又重新唤起了对这位作家的印象。也是在这个时候知道了他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在古典作家中,成就仅仅次于莎士比亚。而且《雾都孤儿》还有一个中文译名,叫做《奥里佛.退斯特》,原名《奥立弗·退斯特历险记》,中国最早的译本是林琴南的《贼史》,这部小说是他15部长篇中的第二部作品,写于1838年,这个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作者正处于青春年少,事业蒸蒸日上,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把生活看作是善与恶之间的斗争,同时认为恶是个别现象,并且最终会被善所征服。《雾都孤儿》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在小说中,正面主人公一般都会得到好的结局,小说的基调基本上也是乐观的。从《雾都孤儿》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的创作受流浪汉小说的影响比较突出,他自己的创作风格虽已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成熟。《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生活。作者在创作上爱憎分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也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他笔下的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整个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称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讽刺、幽默和夸张的手法,他笔下的人物风貌和语言风格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狄更斯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革新家,他在《雾都孤儿》中描写了一系列中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这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空前的。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杜会面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认识价值,并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他反映生活广泛、多样,开掘深而有力。他不采用说教或概念化的方式表现他的倾向性,而往往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激发读者的愤慨、憎恨。同情和热爱。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他善于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描写特征,用他们习惯的动作、姿势和用语等揭示他们的内心生活和思想面貌。他还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生动的人民的语言,以人物特有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
现在讨论一下E.M.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说面面观》中对狄更斯人物塑造的贬低。据他说,狄更斯只会塑造“扁形人物”,而不会塑造“浑圆人物”,在小说艺术上属于“较低层次”。事实真是这样吗?读了这本书后,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费根和奥立弗。这两个人都同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都是贫困潦倒,但是内心却截然不同。费根是个老奸巨滑的盗贼头目。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养了许多手下。这个老恶鬼为了钱抛弃一切道德观念,什么坏事都做的出。他和蒙克斯进行了一项可耻的交易,帮助蒙克斯复仇,然后他就能得到很多的钱。复仇的方法就是让奥立弗成为一个贼。他为了钱居然干这种事,简直没有人性。此外,他专门培养盗贼,增添更多的社会败类。我对费根的看法可以用一句老话来概括: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但人的道路却是可以选择的。这决不是空话,他也许像奥立弗一样出生在济贫院里,出身低微,但是他完全可以像奥立弗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一种坚韧、诚实的品质,靠自己的力气来挣钱。可是他却用了这样卑鄙的手段来赚钱,不得不令人蔑视。当然,造成费根走上偷窃道路的不只是由于他个人的品行,还与社会因素有着很大关系。当时的社会对穷人持有的只是一种漠不关心和假慈悲甚至瞧不起的态度。这种态度无疑是对穷人很大的压迫。像奥立弗那样意志坚韧的的人毕竟不多,在既不用受打骂又不用出力又不饿肚子的诱惑下,很多穷人选择了费根那样的道路。这与当时社会法律治穷人于不顾的伪善面目是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奥立弗就截然相反了。他虽然被费根试图教育成一个小偷,但是他始终没有让费根成功。他的身上具有与生俱来的,许多富人都不可能具有的美好品质。诚实、善良、坚强、知恩必报……美的品质并不是能被外表掩盖的。这也许就是布朗娄先生等等好心的富人帮助他的原因吧。最后,他虽然经历了长久的盗贼生活,但是他的心灵却一点儿也没被污染。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费根最后落得个惨死绞架的下场,而小奥立弗却被善良的布朗娄先生认为干儿子,读书识字,并找回了自己的身世和亲人。他们的形象丰富又深刻,不仅不是扁平的而且达到了很高的意艺术成就。
现在简单谈谈小说的艺术创作特色:,(一)个性化的语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种手段。书中的流氓、盗贼、妓女的语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还用了行业的黑话。然而,狄更斯决不作自然主义的再现,而是进行加工、提炼和选择,避免使用污秽、下流的话语。主人公奥立弗语言规范、谈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窃为何物。(二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奥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莱家。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三)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细把握。书中贼首、老犹太费金受审的一场始终从费金的心理视角出发。他从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见重重叠叠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他听到对他罪行的陈述报告,他把恳求的目光转向律师,希望能为他辩护几句。人群中有人在吃东西,有人用手绢扇风,还有一名青年画家在画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过脖子去看一看…
在《雾都孤儿》中我们好象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影子,但是却可以通过主人公奥里佛的经历联想到作者童年的遭遇。狄更斯在他的自传中告诉我们,小说中那个读者皆曰可杀的贼首费金得名于作者少年时代当童工的鞋油作坊里一位对他十分关照的同伴鲍勃·费金,“他比我年长好几岁,个儿也高得多。”作者的创作材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现实,同时又进行了艺术性的成功改造,他的创作我认为可以用“艺术性的现实主义”来概括。
《雾都孤儿》问世一百多年来,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最喜爱的经典作品。小说中那个愚蠢、贪婪、冷酷的教区干事“邦布尔”在英语中已成了骄横小官吏的代名词,并由此衍生出“妄自尊大,小官吏习性”等词义。邦布尔先生婚后训斥老婆,“哭能够舒张肺部,冲洗面孔,锻炼眼睛,并且平息火气。”这句话收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新版《哥伦比亚名言辞典》。小说《雾都孤儿》后来改编成了多种电影、动画片、连环画,搬上了荧屏、舞台。在中国,《雾都孤儿》大概可以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读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了。“奥立弗要求添粥”一节编入了我国出版的多种英语教科书。进入九十年代,喜爱狄更斯的广大观众又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在美国推出的一部动画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由小动物担任。
想起初中时代的那个自己,也曾有冲动想要亲身体验一下奥里佛的种种惊险经历,不过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了,作为一部经典,一部我最先阅读的外国名著,即使他并不是作者最好的作品,《雾都孤儿》在我心目中也永远是唯一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