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摘要洋务运动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崛起的尝试,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其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历来是史学界探讨的热点。
关键词洋务运动;侵略战争;中央集权;清政府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列强不允许中国“自强”
1.资本主义国家构筑侵略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在整个十六、十七世纪,中国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一再取得重大胜利,甚至是一些明朝的残余势力,如郑成功等也战胜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强国的荷兰。中国取得这些胜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拥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全国力量反对外国侵略;二是西方殖民者还处于工厂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与东方封建国家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侵略中国的失败,使西方殖民者意识到,中国太大太强了,要使中国屈服,必须做好侵略准备。为此,在整个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侵略者都在做这项工作——构筑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2.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
洋务运动期间的清政府,可以说无岁不在战争之中。帝国主义国家,用侵略战争的方式,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中国国内挑起战争,进而鼓动它国干涉中国内政,典型的事件是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最终迫使清政府派左宗棠劳师远征,历时数年,前后耗掉协饷五千二百三十万两之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联合侵略,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国内连绵不绝的战争,致使清政府在财政经济上限于破产的
宗旨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观点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其他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意义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作用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过程 办“洋务”30年间,中国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的7个增加到1894年的34个,外国的进口额,也由1864年的5100余万两,激增为1894年的1亿6千余万两。进口货物中,80年代前鸦片占首位,80年代后棉织品跃居第一,鸦片退居第二,但绝对数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货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丝,80年代后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长。中国被迫加速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成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就是中外反动派进一步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也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结果 虽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洋务运动同一个过程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近代经济规律制约的结果,对洋务派来说是事与愿违的。但是,洋务运动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随着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里,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企业的利润,还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归根结底是由于它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自下而上。当时的中国已病入膏肓,统治阶级无力回天,一味学习西方科技,“中体西用”是行不通的,只有彻底变革政治体制,中国才有出路。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是政治制度的失败。 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列强不允许中国“自强”
1.资本主义国家构筑侵略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在整个十六、十七世纪,中国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一再取得重大胜利,甚至是一些明朝的残余势力,如郑成功等也战胜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强国的荷兰。中国取得这些胜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拥有一个统一的****政府能够集中全国力量反对外国侵略;二是西方殖民者还处于工厂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与东方封建国家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侵略中国的失败,使西方殖民者意识到,中国太大太强了,要使中国屈服,必须做好侵略准备。为此,在整个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侵略者都在做这项工作——构筑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2.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
洋务运动期间的清政府,可以说无岁不在战争之中。帝国主义国家,用侵略战争的方式,中断中国的自强之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中国国内挑起战争,进而鼓动它国干涉中国内政,典型的事件是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最终迫使清政府派左宗棠劳师远征,历时数年,前后耗掉协饷五千二百三十万两之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联合侵略,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国内连绵不绝的战争,致使清政府在财政经济上限于破产的境地,是造成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它极大的消耗了清朝的国力,并最终导致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走向失败。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内部原因——****无力控制地方
1.****集权制度对洋务运动开展的重要作用
清代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集权制度就大为削弱,这一巨变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影响颇大,以至于石泉在《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这本书中,开篇便说:“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之基内,在于前此三十年间自强运动之未能大规模积极的进行……太平天国事起后汉人新兴势力崛起,使满清帝国在事实上渐由****集权,变为地方分权,以致不可能形成一领导全国之有利核心,遂使自强工作大受限制”。因为****集权制度的削弱便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实现国家意志。
2.清朝****决策的混乱致有关洋务提议拖延不决
遗憾的是,洋务运动时代的清政府却是一个****集权制度日益衰弱的政府。就****的决策就可窥见一斑,本来清政府的****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此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的主权进一步沦丧,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决策还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影响。清朝的****机构逐渐半殖民地化,清朝****集权的衰弱在****决策中就可窥见一斑。这种决策混乱致使洋务运动中所提的各项主张往往在****就争论不断,一项洋务提议需要争论数年,才能打个折扣来实行,致使白白浪费了许多发展机遇。
3.清朝****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致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就洋务运动期间就地方与****关系而言,由于在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历时十四年,转战十八行省,先后攻克600余个城镇,清朝的统治被极端的削弱。当时不论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均感觉到,发展洋务运动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筹饷,如何练兵,如何开军械局,如何开银行,如何铸铁币皆听各省督抚之各自为某,为者听之,不为者亦听之”,洋务运动在****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由此可见,清代洋务运动与其说是清朝****主持的还不如说是各省督抚的事业。清朝****政府把洋务企业的创办管理、人事任用和经营筹措之权都交给了经办督抚,造成了****对地方控驭能力的进一步削弱和地方财政权利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出现了“近世非疆吏不能治军办事”的罕见局面,致使整个洋务运动的发展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专业规划。可以这样说,洋务运动兴起得益于地方权力的扩大,而制约它并最终导致它失败的也是地方权力的扩大。
洋务运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的宽泛,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方方面面。多数的洋务事业,都不是一省之力能够操办的。但是,满清贵族却故意制造各省以及湘淮等系的矛盾。正因如此,中国和日本相比,同样以国家力量推动近代化的中国始终未能走向富强。在中国,以自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网站
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竟转变成了地方势力的急剧膨胀。上述种种弊端,致使洋务运动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初有成效的基础上,想要进一步发展却困难重重,或者说难以有更大的突破。因为要使洋务运动更进一步的发展,要使国家富强,必然只有一途可行——那就是加强清朝的****集权制度,把各省的重要权利收归****,由****部门来统一安排筹划自强事业。综上所诉,由于清代的洋务运动在天下分离崩析,清朝****集权制度大大削弱的这种背景之下展开,无力发挥国家政权在促进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之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中国的侵略,陷中国于经济破产与领土瓜分的境地。因此洋务运动只能在小有成绩后,迅速地走向衰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已过去百余年,后人对它的评价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总的来说,批评否定者多不胜数,同情支持者寥寥。但我个人认为,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来看,洋务运动根本不存在成功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中国若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也走上像日本那样立宪、变更社会制度的改革之路,中国便能迅速走向富强的想法,简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中国在当时根本不存在洋务成功的两个前提条件:其一,帝国主义阵营的大分裂,以便出现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只有那样中国才有完全独立自主希望。其二,中国****集权体制的重新恢复,以便发挥国家政权在促进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新中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诞生就是这两个前提条件出现的生动体现。可以这样说,洋务运动的失败注定是历史的悲剧,因为它根本不存在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