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经济学垄断的论文

2023-12-10 13: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经济学垄断的论文

 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并出售相近但不同质商品的市场现象。垄断竞争是在旧经济中常见的一个特征,同时这一特征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垄断竞争是经济学中比较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并在以下条件下产生:
  1. 市场中具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 消费者具有明确的偏好,商品和服务是“非同质的”,
  3. 自由进入。
  进行垄断性竞争的企业在短期具有垄断性质,而在长期则是零利润和生产能力过剩的。
  值得注意的是,垄断性竞争虽然一直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市场与竞争的话题,但是越来越被宏观经济学家所运用,特别是在1970年代以后注重微观基础的建模风潮下。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企业数量多但规模相对比较小
  (2)产品相似又彼此差别----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别所在,因而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企业进出不受限制 ----与完全垄断市场的差别所在,资源可以在行业间转移
  (4)众多小的购买者

关于经济学的垄断的治理和危害?

垄断的意思:只此一家,不许别人染指.

政治上如果垄断首先带来的就是文化上的垄断,这样的文化只能是万众一词,这样的文化是萧条的,是孤寂的,是无思想的,带来的只能是无活力的民族,压抑的民族,无创新的民族,不进步的民族.这样的文化违背了人们的意愿,压抑了有思想的人,带来的是有思想人们的怨气!带来的是有思想有学识的人外离.这不是一个希望振兴中的民族所希望的.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在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少有的文化繁荣.在有名无实周天子的统治下,各个诸侯国互相争霸,出现了争夺人才的局面.各种学识人才纷纷"出炉",这个时期出现了孔猛学说,庄子老子学说,韩非子学说,出现了张仪,李斯,苏秦等等人才.这个时期的学说人才有符合当时政事的,如韩非子.有不符合当时政事的孔子庄子老子学说.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影响后人深远,可谓百花齐放,也是世界文化的美丽瑰宝,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骄傲!可惜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百花齐放的文化.

经济上的垄断带来的结果是无竞争,无竞争也就无压力,无压力也就无创新,无创新,也就无活力,无长久,无希望.少数垄断体独家掌握着丰富的资源不许别人染指,有限的财富归于他们,而大多数人们只能被其盘剥,少数垄断着少用辛劳或不用辛劳就拥有着大量的财富,使多数辛劳着也想钻营到垄断体里,使垄断体里出现了裙带关系,请客送礼出现了,腐败出现了,而且不能根除.至使大多数人愤而不平,不平带来了怨气与不满,多数人的怨气与不满带来的是社会不稳定.为了财富人们开始不则手段,不则手段则犯罪居高不下.垄断的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相对的公平以不在,这样的财富分配也出现了一个畸形的拜金社会,它扭曲了人们的心灵.道德也不付存在,只能是少数垄断着的空谈,垄断伤了多数人的心.垄断使祥和的社会只能是一种期盼和梦想!而不能成为现实.俗话说:得人心着得天下.多数人的人心不得则天下紊乱.垄断是必要被打破!这是阻碍经济的绊脚石.是人们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

分析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与《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垄断”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中所研究垄断的侧重点与反垄断法上研究垄断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经济学论述的垄断主要是侧重于判断市场的状态,而反垄断法上侧重于在这种状态下经济主体的市场交换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造成的过度垄断的消极后果,即反垄断法中所规范的对象———垄断行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是指只有一个卖者的市场,这是一种纯粹垄断。如果从技术上来说,只有一家企业才具有完全的规模经济时,则称为自然垄断。属于与完全竞争相对的不完全竞争形式,是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生产或市场实施的一种排他性的控制,从而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或状态。客观上,垄断既表现为对生产或市场事实上的垄断状态,同时也表现为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而我国《反垄断法》第三条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
这是我考前我参阅了多篇论文整理出来的~~

经济学专业论文有哪些选题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大力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现实意义
3.有关商业物流的问题研究
4.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
5.对外开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

五.消费经济学: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2.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
4.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
6.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
7.休闲消费问题研究
8.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9.

六.其他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 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3. 我国国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4.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问题研究
5.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6. 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
7.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体制改革研究
8. **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9. 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问题研究
1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问题研究
11. 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研究
12. 公司融资与公司资本结构关系研究
13. 股市投机问题研究
14. 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
15. 环境、资源经济问题研究
16. 生态经济研究
17. 我国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8. 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
19.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 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
21. 城乡贫困问题研究
22. 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3. 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
24. “**省模式”研究的回顾
25. 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
26. 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
27. 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
28.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
29. 中国投资管制体制改革研究
30. 民工与劳动力流动
3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2. 民工慌问题
33.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34. 劳动者权益保护
35.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36.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
3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38. 国有企业改革
3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
4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42.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与调整
4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44. 中国当前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与对策
4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
4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
47. 中国现阶段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
4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
49. 反垄断法与行政垄断
5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51. 地方保护主义
52. 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
53. 行业垄断问题
54. 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55. 跨国公司
56. 拉美经济发展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57.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研究
58. 中国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5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
60.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
62. 中国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3. 1990年以来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
64. 中国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5. 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66.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7. 法治、伦理与市场经济的运行
6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69.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与教训
7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
71. 东亚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
7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73.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74. 论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75. 评新经济自由主义
76. 中国的失业问题
77. 评新制度经济学
78.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79. 评增长极理论
80.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81. 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比较研究
82.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83.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演变
84.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
85. 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
8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与目前汇率水平
87.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8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研究
89. 绿色GDP
90.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91. 对近期物价指数上涨的研究
9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置研究
93. 人民币汇率、对外出口和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问题
94.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
95.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
96.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检验
97. 新经济有关问题
98. 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9. 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