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涉嫌论文“造假”。在詹启敏遭到质疑的25篇论文中,大体可分为三类:实验图像重复,违反动物实验伦理以及实验结果或存在常识性错误,还有个别为引物无效或缺失。
25篇论文中有两篇被指违反动物实验伦理的文章,尚未得到詹团队的回复,均发表于詹启敏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期间。其中一篇文章于2010年发表在美国临床研究协会主办的《临床研究杂志》上。
在PubPeer上,留言中贴出了论文中一幅有6只实验鼠的图像,并发问称,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获得的肿瘤大小?这些符合您所在机构的动物道德准则吗?这篇论文詹启敏为通讯作者。
这25篇论文发表时间横跨1998年至2019期间,贯穿詹启敏任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高级研究助理到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期间,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遗传与基因组学杂志》《细胞死亡与疾病》《临床癌症研究》等杂志上,多数期刊影响因子为10以内。提出质疑者,除了其中一篇为知名打假人毕克之外,其余24篇主要由两个匿名账号所为。
扩展资料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也曾被质疑:
今年5月起,PubPeer网站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署名的24篇论文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
对此,董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称,他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0名前博士生和博士后对自己担任通讯作者的20篇论文进行了审查,并在一周内,对Pubpeer网站上每个受到质疑的问题进行了详实回答。董晨强调说,从他们的调查和解答中可以明确表明, 这些论文没有造假,不存在学术不端。
在对受到质疑的一篇论文的回应中,董晨表示,“我们欢迎旨在提高科学质量和严谨性的建设性批评。
然而,这些质疑表现出对该领域、主题以及业内普遍接受的原理缺乏了解,因此大多数批评都没有科学价值。作为PubPeer论坛的忠实支持者,我们不希望PubPeer这一专业的科学交流平台被某些匿名质疑者利用,分散科学家进行日常科研活动的精力,这将与平台的初衷背道而驰。”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北大副校长詹启敏被疑25篇论文造假,海外打假网站频出手是否“自身硬”
目前还没有出来最终定论,但是目前他们的人设都已经崩塌了。
翟天临事件: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
演员翟天临于200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本科班,2010年本科毕业,同年进入表演系硕士研究生班就读。他于2014年考取电影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8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1月,他又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录用为工商管理学博士后。
然而,登上2019年央视春晚的他,却在春晚后的一次直播中,因为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上了热搜,被网友扒出知网等学术网站、国家图书馆都检索不到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他唯一能检索到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被发现与黄立华多年前一篇论文的相似度超过40%。
众多网友不仅对他的博士学位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对他被北大录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出质疑,就连黄立华本人也忍不住在朋友圈中发声“打假”。
事件结果:
2019年2月14日下午2点22分,与北影的微博仅相差几分钟,翟天临也更新了微博,除了“致歉信”三字,还附上了633个字的“致歉信”长图。这与北京电影学院发出的“情况说明”时间相隔9分钟。
关于之前网友捅出的论文涉嫌抄袭问题,在这封致歉信里提到“近期网络上因我论文情况而引发的讨论,让我懊悔不已、深度自责”;“是我的不当行为,让学校声誉被连累、让学术风气被影响、让公众的信任被辜负,在此,我也要向被我影响到的相关论文作者真诚道歉”。
但是除了“不当”“不良”“诚信”这样的字眼外,这篇文字里并没有直接回应是否抄袭的问题。
此外,在文中,他提到了自己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一直希望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基础来支撑自己的表演,这也是我向往学术的初衷。正是出于对学习的重视,我决定攻读研究生”。
翟天临通过此文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提出,“我正式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翟天临致歉 申请从博士后站“退群”
近期,德国独立科学记者列昂尼德施奈德(Leonid Schneider)在其科学新闻网站《为了更好的科学》(For Better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数学领域涉嫌批量造假论文的报道。
施耐德和其他两个学术打假者称,目前有六十余篇论文涉嫌造假,七十多名署名作者来自中国四十多所大学,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985”和“211”大学,以及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一部分高职院校,也有一名作者来自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建筑系。
近年来,中国许多学术领域都出现了假论文,但数学研究曾被视为一门不可能是假的学科,因为它很容易被同行测试。有很多问题,如重复剽窃,伪造同行评议,虚构作者等等。截至目前,已有21篇论文被撤回。
“有人说数学界是纯洁的,但事实上,剽窃现象一直存在。它在国内外都有。不聪明的人都是按照顺序被接受的,整段都是抄袭的,这样做很容易被抓住。但是专家会一眼就知道这是剽窃。”菲尔德奖获得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六十多份问题报告中有欺诈的痕迹。学术打假者之一的斯米特克莱德公开表示,几篇早期的问题论文都有常见的剽窃材料,也就是说,有几篇论文正常发表于2012年至2013年,没有造假。通过剽窃和引用普通论文,这些伪造者形成了至少六篇假文章,这六篇假文章成为后续问题论文的剽窃材料。
早期有两篇论文被剽窃,一篇是2012年乔蕾与黄锦锦合著的英文论文《上半空间的狄利克雷问题》,另一篇是乔蕾等三个人合作的英文论文。
乔蕾目前在河南经济与法律大学任教,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教授。2010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邓冠铁。经过学术造假者的反复检验,邓冠铁与乔蕾的合作论文中没有虚假痕迹。然而,黄锦锦与乔蕾合作完成上述论文后,相继发表两篇问题论文,涉嫌抄袭和作者虚构,其中一篇被出版社收回。
“剽窃本身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学术问题。数学界的剽窃也并不罕见。”丘成桐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曾多次公开发表声明,指出学术造假是中国学术界进步的一大障碍。科学界不应容忍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