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超声雾化物理实验论文

2023-12-11 02: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超声雾化物理实验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
  大学物理试验 2009-02-26 18:59:30 阅读17868 评论14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器材:F-H实验管、恒温加热电炉、F-H实验装置、示波器。
  实验内容:
  1.熟悉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条件。
  该实验装置由F-H管、恒温加热电炉及F-H实验装置构成,其装置结构如下图所示:

  F-V管中有足够的液态汞,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管内汞蒸气总处于饱和状态。一般温度在100 ºC至250 ºC。并且由于Hg对温度的灵敏度高,所以温度要调好,不能让它变化太大。灯丝电压控制着阴极K发射电子的密度和能量分布,其变化直接影响曲线的形状和每个峰的位置,是一个关键的条件。
  2.测量Hg的第一激发电位。
  1)起动恒温控制器,加热地F-H管,使炉温稳定在157 ºC,并选择合适的灯丝电压,VG1K=2.5V,VG2p=1.5V,Vf=1.3V。
  2)改变V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2V记录一个数据)。
  3)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3.测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1)调节好相关的数据:Vp=8.36V,VG1=1.62V,VG2k=0~100V,Vf=2.64V;
  2)将相关档位调到自由档位,在示波器上观看得到的Ip-VG2k图,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有六个以上的波峰)。再将相关档位调到手动档位。
  3)手动改变V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05V记录一个数据)。
  4)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4.得出结论。

  原始数据:
  1. Vf=1.3V VG1K=2.5V VG2p=1.5V T=157ºC
  求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数据表

有关水的超声雾化的问题...

1.水由超声晶片振荡(17000次/秒以上)产生
2.水分子凝结成的小水珠
3.雾化由振动形成,烧水需加热形成
4.超声雾化后水珠带负离子
5.医疗上的超声雾化吸入、加湿空气、除尘、杀菌(有一定的作用)、美容
6.最简单的,去医院看一下呼吸道感染时用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超声雾化的原理是什么?

雾化是指通过喷嘴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被雾化的众多分散液滴可以捕集气体中的颗粒物质。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力雾化,转盘雾化,气体雾化及声波雾化等。指使液体经过特殊装置化成小滴,成雾状喷射出去。
超声雾化作用有两种理论解释:微激波理论和表面张力波理论。微激波理论认为,在液体介质中的空化作用产生的微激波是产生超声雾化现象的原因,空化气泡在崩溃时所释放的能量除了以热能和光能的形式传播之外,还有一部分以微激波的形式向外辐射,当微激波能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引起超声雾化现象。而表面张力理论认为,雾化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液体表面波的不稳定引起的。具体地说,就是当超声波在液体表面传播时形成表面张力波,液体介质质点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做周期运动,质点的振幅随声强的增强而增大,当振幅达到临界值时,质点脱离波峰从而形成雾滴,这种理论认为雾滴产生于表面张力波的波峰处,且雾滴的大小与波成正比例关系。实践表明,液体介质自身的一些理化性质,如表面张力、密度、粘度、蒸汽压等,也会影响雾化效果和气溶胶粒径。

超声雾化的原理

超声波雾化喷涂与传统的依靠压力和高速运动将液体粉碎成小颗粒的雾化不同,超声波雾化是利用高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能量将液体进行雾化。液体可通过自身重力或低压泵传送到喷雾头并实现连续或间断性喷雾。

盘形陶瓷压电换能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换能器从超声波发生器接收高频电信号,并转换成相同频率的机械振动。两个钛质柱筒放大了运动,增加了雾化表面的振动幅度。换能器转换后的振动,在沿喷嘴的方向上产生横向的驻波,声波在达到雾化面(位于喷嘴最前端的细小直径部位)时最大。液体通过喷嘴导入至雾化面。出现在雾化面的液体吸收了振动能量,从而实现雾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