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2023-12-07 1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三数学课堂研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三数学课堂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堂教学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步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我们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思想理念,将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经济结构、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知识的综合化程度也越来越强。而一切的发展都是立足在“人”的发展的基础上的,“人才”资源逐渐成为人们争夺的核心资源。培养具有核心发展能力的、有创造、会创新的人是我国学校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数学是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必需的工具,也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宝贵钥匙,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应该具备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能力和品格的培养。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去。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对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问题展开具体的阐述。

1、教育理念生本化

教育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方向指引。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受到“师本主义”错误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坚持会采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整个数学课变成了自己的表演舞台,整个数学授课过程都只能看到教室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讲的神采飞扬,而学生在讲台下却是昏昏欲睡、如堕云里雾中,课堂气氛极其沉闷,不仅达不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树立生本主义课堂理念,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复习课《集合》的授课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们填写导学案,帮助学生们复习了本课的知识点,然后以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而也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这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角色互换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过程。践行了“生本主义”课堂理念,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2、导入教学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准备阶段,也是课堂基调的奠定环节。生活化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减少学生的知识理解障碍,还能够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知识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成长。

例如在《数列概念及其简单表示方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生活的课堂导入方式导入课堂教学的。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出示了一段儿歌的歌词:“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接着,我组织学生们对这首儿歌中出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带领学生们对这些数据的排列规律进行总结,进而总结出数列的基本概念。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数青蛙”这一生活常见现象导入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提炼出数列的基本概念,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3、课堂教学合作化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体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步骤。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合作化,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让课堂教学活动在达成知识传授的基本目标的同时,也能够达成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层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与人的身高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的不同。随后,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关系事物进行举例。接着,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两种不确定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绘制散点图。最后和学生们一起观察散点图,得出回归直线概念,求出回归直线方程。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教学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常见的存在不确定关系的事物进行分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们发现回归直线,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4、课后作业探究化

课后作业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后作业环节的重要作用,对课后作业敷衍应付,导致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不高,不仅达不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标,还会使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拖累。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提高课后作业的探究性。

例如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的开展过程中,在每节复习课之后,我都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总结课本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一课后作业完成过程既是一个知识点巩固复习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体系的建立完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我们应该从改变教育理念入手,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长久发展,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5、参考文献

[1]罗文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73.

[2]刘友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57-58.

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我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为了避免传统教育模式中“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模式,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科在课堂上的授课模式发生改变已成为必然趋势。高中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诸多问题。另外,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认知,也会受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制约。因此,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一种新型、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就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开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数学课堂上,民主性也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开展分层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成绩分层在高中阶段已经变得尤为明显。基于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同时还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给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弥补学生知识上的不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这样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着。[1]

二、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学习水平与分层教学

由于高中数学越来越难,各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与之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在初中或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奇数、偶数和分数都有一套唯一的计算方式。到了高中,数学增加了复数、象限、排列组合之类的内容。正因如此,高中数学的繁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很严重。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应按不同需求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采用各个小组互相帮扶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整体成绩的目的。

(二)备课内容与分层教学

上课之前,高中数学教师应认真备课,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不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在备课过程中,核心素养应成为教师评判学生的主要依据,包括学生根据已学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对知识由来的掌握能力。如果能做到这两点的就属于学优生,能做到其中一点的.为中等生,若都没掌握的可归结为后进生。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数列知识的学习中,有一种错位相减的解题方式,学优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举一反三;中等生则可根据基础知识来解决一般问题;后进生则应先了解知识点,而后尝试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运算。[2]

(三)预习模式与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上依然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为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准备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实行分层教学。例如,在预习数学课本上的新知识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要求:在预习结束后,学优生要试着从刚学到的知识中寻找解题思路;中等生要将新知识和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比对,并在做题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后进生要对新的知识有一个简单了解,并在接下来的课上积极提问。即使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也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磨课,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分层教学法。

(四)课后练习与分层教学

学生若想提升数学成绩,适当、充足的训练是不可少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以计算为主的科目。因此,课后相关的练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也一定要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应根据不同学生挑选不同的题型。例如,学生在学习应用题和数值运算时,应该选择难度适中的题型。对于计算题,学优生一般可以很快做完。他们的主要精力可以放到解应用题上。一些学优生甚至还有时间做一下附加题。中等生一般可以解一些常见的应用题。后进生则会把精力主要放在计算题的解答上。教师一定要关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

三、结束语

总之,应试教育正在稳步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也充分满足了当前教学新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从而体现出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教育价值观。只有切实执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才能稳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张美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53):106.

[2]赵芳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性[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10).

[3]王雅琴.刍议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渗透策略[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3(1):85-86.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探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能在该阶段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理性精神,让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概念教学的认知
1.重视概念探究与形成
每个概念的形成都有不同的经历,教学中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探寻概念的产生全过程,使得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前提下,经过对数学知识的构建,形成良好的概念意识,理解数学概念。
2.重视概念的抽象表达
数学概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能遍布到高中数学的各个模块之中,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但学生在对概念认知的时候是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能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也要重视概念的定性把握。
二、基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人能提出问题,就证明他在进行认真的思考,所以在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下,适当的创设问题情境,能推进教学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激发,从而能实现数学的构建,进而达成教学目标。问题是思考的源泉,也是探究的载体,解决问题是思考的源动力之一,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能抓住知识间存有的联系,最终能着力于概念的形成,使得学生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换中,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解数学知识,之中发展自身的直观形象和数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三角函数的概念时,先要通过三角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出丰富的情景,使得学生能清晰的了解到三角函数的模型。三角函数的实质是对周期模型进行的刻画,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体中哪些与三角函数的周期模型相似?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引入中,思考生活中与三角函数的相似的物件,初期学生能想到的东西很少,且其中多数物体与三角函数的关系不大。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通过动态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看到三角函数的全部图形,此刻有学生回答与三角函数最为接近的是生活中的摩天轮。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提问,教让学生思考公园中游人看摩天轮运行,最为关注的是什么?教师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能感知人的位置变化,并通过直观想象,再配合抽象数学知识,以摩天轮为原点,以摩天轮上的人为抽象的点,人在摩天轮上运动则被看成是�|点运动,人转到哪个点上面,就转换为圆周上的运动点P的位置变化。教师使用此方法能让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的素养得到培养。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导下,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不断的提高自身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数学发展史,加强对于数学的整体了解。要让学生不断的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过多的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到良好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更好地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引入探究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使得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数学素养。例如,关于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概念讲解时,能了解到一条直线上面的任一点都能到达与它平行的平面距离。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概念中使用的“任意一点”这个词是否过于肯定呢?,教师主要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让学生的思想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印证否定观点,深化知识内涵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在反复探究中形成逻辑严密的数学思维。
总之,通过引入自主学习,在有效的开展概念课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从概念的角度看待核心素养能了解到,概念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能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概念认知,并让学生能理解到概念运用中的推理与运算过程,让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答各类数学问题,进而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将具体的内容学习回归到实际应用上,才能巩固所学到的概念,进而提升学生对概念的运用能力,并能在概念运用期间让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