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论文

2023-12-11 02: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论文

描写思路:首先要写当时的历史环境,然后写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最后写对于八国联军侵华这件是产生的反思。其范例为: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血淋淋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柔软,林则徐。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它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2100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美国、英国、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道光29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船利炮打开,许多弹丸小国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当我翻开这一页历史,心情是沉重的。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再也不会退回到这条路上了,中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香港。奥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不正在扬我国威吗?以下是我对近期百家讲坛喻大华的节目《道光与鸦片战争》的一点感悟与思考。也许这只是一孔之见,但是这是值得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东西。

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论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而引发的日俄战争。
经济方面。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方面。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这也是联军劫掠北京的铁证。《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以遭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大肆损毁丢弃,甚至将《永乐大典》书册用于修建工事之用;《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册数万。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
政治方面。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其中英、日、荷三国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那么你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方面。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 军事 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 留学 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 国际 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 办法 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其中英、日、荷 三国 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方面。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

  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 税收 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 方面。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这也是联军劫掠北京的铁证。《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 鸦片战争 时以遭破坏,后来 收藏 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大肆损毁丢弃,甚至将《永乐大典》书册用于修建工事之用;《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 收集 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册数万。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2:对东北亚的影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级,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对远东局势来说,1900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3:对各国的影响
  1900年,亚非拉各殖民地政府响应英国召唤,协同八国联军北伐中国。在此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不仅是澳大利亚殖民军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风起云涌,迅速占据各国媒体的主要版面。但对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六个英属殖民地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即将水到渠成的联邦成立。经过多年的政治角力后,1900年3月,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代表齐聚伦敦,进行联邦成立前的最后磋商,联邦宪法草案随即于7月份提交英国议会审核。

  此时,北京形势迅速恶化,作为列强中的带头的老牌帝国,英国此时面临两难选择。远东局势糜烂如此,为维护英国利益和权威,其势不能不出兵,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此时却无兵可调。因为英军的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南非,正在那里与荷兰人鏖战,史称“布尔战争”。布尔战争也牵扯了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向南非投放了两千五百人的常规部队和三千五百人的民兵。作为英国最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军队也已被大英帝国调往世界各地,以填补英军主力开赴南非后留下的防卫空虚。此时东亚告急,英国只能转向其它殖民地(或类殖民地)挖掘军事潜力,连刚刚组建不久的威海卫“华勇营”,也被征召前往京津地区参战,与香港军团、新加坡军团及若干印度军团一道,组成英军主力,参与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战斗。 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地区的唯一“白肤色国家”,是英国所谓的真正子弟兵。英国政府征询了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的意向,各殖民地政府痛快地表示,只要“祖国召唤”,他们将立即派兵参战。多国联军纷纷来华作战,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之间、俄日之间、英法之间等国在华既得利益矛盾凸显,暗流涌动。

猜你喜欢:

1.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800字

2. 关于中国近代抗战历史的论文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体时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那么你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26年)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但实际上由于慈禧在6月21日时对11国宣战以及之前义和团和清军一直围攻围困使馆区,导致这场侵略战争。

  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八国联军侵华,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惨遭杀戮。

  清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签订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李鸿章为协办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出兵八国外,另外又加上三个国家——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 国际 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猜你喜欢:

1.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800字

2. 关于中国近代抗战历史的论文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体时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 和甲午中日战争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小论文该如何写?

战争的原因,我们战败的分析,所造成的后果,应该有其连续性和一致性。可以作为主线。对此部分可以作为结尾。
三次战争分别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列强瓜分世界的背景,应要注意。对此部分可以作为开头。
对战争本身的描述和分析是中心部分所要做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