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要以明确的办学方向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但是什么是“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如何来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近年来困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两大难题。
1什么是“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工科类专科院校在实践中提出来的。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时下,人们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几乎己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高职师资的任职资格标准是作为一个合格高职教师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唯一能明确规定的是有关学历的标准,即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至少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资格还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不同专家学者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双师型”的观点:
1.1“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1.2“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1.3“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衷,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双能”
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名专业教师,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有很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科研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表现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学能力、娴熟的职业技能,而不仅仅是具有职业技能。“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行业背景下专业实践经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道德品质、专业实践技能的积累和有机结合,证书与经历只是“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物化的载体,只能体现“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某些表面特征,但不能体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更不能反映“双师型”教师的本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学资格不是教师的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土木生产一线某岗位技师的简单等同,而是既有教师素质、又有土木建筑专业操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等。“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学生,“双师型”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知识、能力角度看,“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岗位管理、服务等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有效再现、传授给学生。这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其原理,并能有效传授给学生。
2如何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较快,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系列和工程系列职称互评渠道不畅通;“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激励制度和之配套的人事政策、职称评聘制度还不够完善等,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结合自身情况,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1通过制度建设,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成长的内部环境。
我院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1.1利用寒暑假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职业调查和职业分析,了解和掌握生产现状、发展前景及岗位特征、新技术,掌握安全生产规程,环境保护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获取生产运行的第一手资料,为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造提供依据,为运用实际案例教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储备能量”
2.1.2从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营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引导教师自觉地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营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工作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留住学校己有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促使更多教师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勇于创新,并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2.2通过校企合作,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成长的外部环境。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多年来,我院坚持“立足重庆,服务西南”的办学理念,培养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锻炼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2.2.1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增强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系先后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兴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涪陵建设工程公司、重庆涪陵武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五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涪城乡建设工程公司、重庆群洲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实行“订单式”培养方案。学校提供师资,承担理论教学任务,企业提供实训实习场所,承担学生的实训实习,同时学校派出教师配合企业对实训实习进行管理。将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企业、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生产一线的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成功地培养出一大批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和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同时,通过这种合作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教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2.2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工作,提高教师的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双师型”教师建设与培养的基地。学院与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用以承担学生的生产实习、综合实训等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多年来学院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下工地实践,在施工第一线的生产环境中学习、锻炼、提高。通过熟悉职业环境,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
总之,目前,无论是“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还是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标准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步步的完善。只有不断的尝试与失败,才能最终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沈存莉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