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金砖国家银行业竞争力模型建

2015-08-12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导论
  (一)研究意义
  近期,由于金砖国家经济增速相对放缓,国际上出现了唱衰金砖国家的论调。一些西方媒体对几国在金融领域合作所定的目标和其在国际上的地位都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人提出金砖国家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今天,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要想在国际金融市场越来越动荡的背景下立足和发展,不仅仅需要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合作,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他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砖国家银行业为各国国民经济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不可否认,金砖国家的银行业也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其中各国所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本文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对各国的银行业竞争力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希望对金砖五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所帮助。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银行竞争力最权威的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的金融体系评价标准。这套方法主要根据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一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其中,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主要包含:一是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积极;二是银行规模;三是银行业资产额占GDP比重;四是存贷款利差;五是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督是否足以保持金融稳定。本文主要借鉴此套指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的角度来比较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许多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时都采用了对指标体系的数据进行比较的方法。如于良春、鲁智勇(2003)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分解基础资源、人力资本等为八个因素,以此界定银行竞争力,建立了一个包含40个指标的指标体系。但是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时,他们并没有采用其完善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邵新力(2001)在其研究中指出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安全能力、金融创新能力、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指标体系,比较了指标数据,但甚少涉及研究其中难以进行量化的文化建设等方面。
  李振静、鲁登荣(2010)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09年上市银行竞争力进行分析。作者在文中首先选取了四个指标(规模指标、成长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然后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命名公因子,计算各公共因子及综合因子的得分,最后得出了结论。
  二、金砖国家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金砖国家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著名运筹学专家萨蒂(T.L.Saaty)于20 世纪7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为AHP)。它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述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案优劣进行排序。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进的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其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把这些元素按属性不同分成若干层,以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到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种从上到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
  第二步,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CK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元素A1,A2,A3,A4…AK有支配关系,我们的目的就是在CK下按它们相对重要性赋予A1,A2,A3,A4…AK相应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所用的是两两比较法,也即针对准则CK,两个元素Ai和Aj哪一个重要些,重要多少,并对重要多少赋予一定数值。
  表1 递阶层次结构标度
  第三步,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
  第四步,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当最下层对最上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CR(k)≤0.1,就认为整个层次的比较判断通过一致性检验,则前面的组合权重向量就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了。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构建金砖国家银行业竞争力的指标时,借鉴钻石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归类的。首先是宏观上,由于各个国家拥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土面积、人口等,所以各个国家的资源要素是不同的。在对于资源要素的指标选取上,本文把一个国家的银行业服务的普及程度作为一个指标。选用银行的网点和ATM机的数量。另一项指标则是比较各个国家银行的对外开放程度,此项指标则是选用外资银行资产占银行部门总资产的比重。以此得出各个国家资源禀赋的强弱。
 其次是中观上,不同国家的银行业所具备的竞争力是不同的。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银行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来体现,本文分别选取总资产/GDP、私人信贷/GDP以及股票市值/GDP三个指标来进行比较。
  最后是微观上,即各个国家银行业的自身能力。本文从各国银行业的绩效和创新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比较。绩效竞争力是参照传统的比较银行竞争力的方法,选取盈利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指标来体现。其中盈利性主要是比较ROA、ROE,安全性主要是比较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流动性则是比较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而创新能力则是通过非传统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比较,在本文中我们把利息收入作为传统业务的收入。如下图: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金砖国家银行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 0.5.2进行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的完成。通过yaahp软件我们构造出竞争力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表:
  1.竞争力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518对总目标的权重: 1.00000。
  表2
  2.资源要素竞争力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0.1638。
  表3
  3.同业竞争力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0.2973。
  表4
  4.绩效竞争力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66对总目标的权重:0.5390。
  表5
  有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各个指标的竞争力权重,同时一致性检验显示最下层对最上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CR(k)≤0.1,我们认为整个层次的比较判断通过一致性检验,组合权重向量就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二)综合排名
  在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及具体的数据后,经过权重计算后,得出这五个国家银行业各项竞争力得分和综合排名,分别如下表6、表7:
  表6 各项竞争力得分
  表7 综合排名
  四、结论分析及一些相关建议
  从上表看出,南非银行业在金砖五国中是最有竞争力的,无论是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竞争中,它都处于中上等的水平,尤其是近几年来高度繁荣的股票市场。但是从前文的数据中仍然可以看出,南非银行业的安全性处于较差水平,居高的不良贷款率暴露了这一问题。因此该国应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制定更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提高其银行业的安全性。
  中国排名第二,这与日趋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和近几年来政府对银行业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有很大的关系。在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竞争力比较中,中国银行业有很明显的优势。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这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其防止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衡量其中的利益,对我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进行改善。另外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在收入占比中,大部分还是来源于传统的利息收入。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理财产品的创新上,这需要银行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多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巴西和俄罗斯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俄罗斯和巴西金融服务的人均普及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巴西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好,俄罗斯银行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他们竞争力的优势。但是,巴西银行业的绩效竞争力不强,这体现在它的盈利性和流动性上。首先巴西银行业应该提高资产规模,这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其次是合理放贷。若贷款规模过大,其盈利性增加的同时风险性也相应增加。若贷款规模较小,则盈利能力会下降。然后就是对积极的资产的管理。如进行积极地流动性缺口管理和资金缺口管理。在银行能够满足客户提存和告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金资产的持有。
  处于排名最后的印度,无论是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竞争力都要弱于其他国家,这是由于印度的金融业起步较晚,它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阶段,因此印度银行业的竞争力不是很强。因此对印度银行业的相关建议是:健全内外部资金补充渠道,扩大银行资本规模;改变贷款结构,降低该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加强风险管理观念,提高银行的安全能力;创新金融产品,发展中间业务,提高盈利能力;注重人力资源培养,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彦云,汪涛.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J].金融研究,2000,(8).
  [2]李敏.骆驼评价体系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农金纵横,2002,01:26-30页.
  [3]杨德勇.金融效率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李元旭.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0,3.
  [5](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1:12-47页.
  [6]杜鹃.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页.
  [7]胡静.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8]白玲.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4-29页.
  [9]《银行家》研究中心课题组.银行家[J].北京:《银行家》杂志社.2006(6):2-5.
  [10]韩文琰.基于AHP及模糊综合判断的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J].商业研究,2004(20):27-29.
  [11]魏春旗,朱枫.商业银行竞争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42.
  [12]张磊.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01):82-8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