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贷款风险控制过程

2015-08-11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我国小微贷款业务的风险特征
  小微金融主要指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以及微型、小型企业提供小额度的持续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小微金融包含特定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内容,服务对象通常为中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型和微型企业,服务内容通常是小额灵活的金融产品。小微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须是能进行持续金融活动的机构。我国小微金融贷款业务的风险特征如下:
  (一)风险和收益不匹配
  与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不同,小微企业贷款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抗风险能力较低的问题,致使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加之受制于利率制度对利率较为严格的管控,小微贷款较大的风险不能通过较高的收益来弥补,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和收益不对称的局面的存在。
  (二)风险波动性较大
  通常,大中型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稳定期,市场占有率高、经营稳定,商业银行对其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的波动性较小;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或成长期的小微企业经营业务单一、规模较小、存活率低,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经营,因此初创的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且风险的波动性较高。
  (三)风险导致的损失较小
  由于大中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银行贷款一旦发生问题,给银行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另外,大中型企业的破产清算中利益关系复杂,银行很难短期内通过破产清算弥补自己的损失。小微企业的体量小且组织结构简单,银行贷款过程中对其管理层和营业情况的考察比较易行。即使小微企业因经营不善无法偿还贷款,因其贷款数额小,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极小,因此对银行的影响也较小,不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致命打击。
  (四)风险管理成本较高
  大中型企业经营稳健,财务信息披露完整准确,银行贷款的信息成本较低,而小微企业尚不成熟,财务结构不甚合理,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存在不完整、遗漏甚至造假的问题。因此,单笔贷款或者同等金额的贷款,银行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小微企业具有较低的抗风险能力,容易因无力偿还而导致银行坏账,贷款无法收回。
  二、小微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
  参照新巴塞尔协议关于资产风险的分类标准,商业银行关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指借款者未能在贷款到期前足额偿还而导致违约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为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初创小微企业的信用积累时间不长,实物资产较少,所以在产生大额债务的情况下可以不顾企业信誉和实物资产被抵押偿债而逃避债务,因此较低的违约成本容易引起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小微企业长期经营理念缺乏,以及小微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财务制度的不透明和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等,直接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当前,市场内部和外部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小微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更易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因而银行的信用风险将更加凸显出来。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原因、系统程序出错或者受外界干扰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员工的道德素养、业务技能不佳,业务流程不合理以及监管系统不够严密等是导致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除了建设信贷风险控制体制外,还应加大专业团队建设投入。目前我国小微金融业务刚刚起步,仅有较少的商业银行成立小微金融业务部门,而且已成立部门也尚处于业务发展的探索阶段,业务模式不够成熟,专业化程度也不够高。以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为例,虽然已成立了微贷部门,但在开展业务的初期仍是“千军万马”、“人人微贷”,在巨大的小微金融市场面前,人力资源数量与专业化程度均显不足。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中利率、汇率、证券和商品价格等各类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引起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是为了防止汇率、利率、证券资产与商品价格(含期货与衍生品等)的变动导致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业务范围已从原来的零售批发、餐饮和小型加工制造业等行业逐渐向互联网信息服务、传媒和其他高新技术行业转变,经营利润对利率的反应较为敏感,因此,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另外,需要重视的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小微企业的利润对汇率的变动也极为敏感,因此,汇率风险也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
  (四)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指政府对小微企业的相关规定与政策导致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所引发的风险。当原来较为松散的政策执行变得严格后,一些未达到小微企业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的企业会被迫推出小微企业范围甚至破产倒闭。在国家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将成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其会被限制发展进而逐步的淘汰。政策的多变将导致小微企业的频繁进入和退出,而且不断提升的准入门槛必将增加企业投入,从而更多的借款将降低其风险承受能力,这给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带来政策风险。
  三、小微金融业务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基于小微企业特殊的生命周期性,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以创新的模式开展信贷风险管控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信贷的风险管理水平。
  (一)设立专门的小微金融部门
  目前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商业银行尚未特别成立相对独立的部门,许多银行的贷款审批和风险控制仍然由个人信贷业务部门来执行。商业银行设立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部门或专营机构,可以形成以下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有针对性,开发的金融产品与小微企业的风险更相适应;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更加灵活多变;明晰具体责任,对市场中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并控制相关风险;更加合理有效地评估小微金融业务产生的收益与风险关系;对部门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专业高效的小微金融业务的从业人员。
 (二)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通过信用评级更加客观的评价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质量,并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 记录,商业银行可借此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行业和企业的信用信息。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对小微企业较高的监控成本,使得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评级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发展缓慢。而现实是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小微企业受自身局限很难在二级市场公开直接融资,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依赖程度较高。当前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主要针对的是大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财务结构以及风险收益关系与大中型企业不同,现有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很难使用于小微企业,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与分析体系,以客观地评价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而不是仅在“门槛”方面进行控制。
  (三)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
  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管控还停留在自己解决的阶段,信用评级与风险管理稍显力不从心,因此需要与外部机构进行合作,特别是其他的信用评级机构和担保公司。当前商业银行应加强小微企业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其一,应增进与专业的各类信用评级机构的合作交流,考虑其外部评级的结果,作为自身信贷决策的参考,其二,应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系小微企业内部评级体系。抵押与担保同时也是小微企业借款的重要手段,当企业无法提供充足的抵押物或担保信用时,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的形式对其提供贷款。  
  (四)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
  目前,大部分主要是通过简单提高授信条件来筛选贷款对象进行放贷,进而对满足条件的借款者的借款利率统一采用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的比例进行定价。这样的定价方法虽减轻了商业银行的业务量但未免过于简单粗暴,而且不可避免的提高了小微企业进入信贷市场的门槛,同时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定价也没有充分体现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的原则。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全面考虑贷款风险成本,以确定贷款利率。
  参考文献
  [1]欧阳君山.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中华工商时报,2012,(6).
  [2]何虹.促进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1,(11).
  [3]安丰深,董瑞丽.浙江省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与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12,(21).
  [4]刘澄,张晨.小微金融业务挑战银行创新[J].资本市场.2012 (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