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分析与对策的创新方法

2015-08-06 1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富有创意且高效,逐渐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目前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它是对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等的影响,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低效现象,这些现象制约着历史教学的开展,影响课堂效率,使合作学习进入误区。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举隅与根源分析
  1.全员参与度不足
  我在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政治制度》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古代王权与相权的发展趋势”,在每个小组中都会有表现积极的几个学生,他们会聚集起来进行讨论研究,找出问题所在,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好的帮助,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小组中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小组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往往对小组讨论不积极,自己看书或是直接抄答案。这样便使得班级中的许多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学霸“包场”现象,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包揽全场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使得小组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他们与教师间的默契程度也滋长了“学霸”之风;反应迟钝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和盲从,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求索,提高创新能力。但在合作学习中却常常存在全员参与度不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问题,究其根源是我缺少恰当的激励评价机制,忽视了对少言寡语学生和待优生的激励,削弱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足
  我在复习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如何实行自我调节和完善”这一话题,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面对经济滞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经济。课堂气氛浓厚,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我中途打断了学生的讨论,派代表来回答问题。这就造成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很短,讨论、思考时间不足,“虎头蛇尾”的现象。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合作学习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  程,而且也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仅要在这短短的45分钟内组织小组活动,还要就上一节课的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对这一节课的课堂知识进行讲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回顾。这就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过于仓促。
  3.师生互动不足
  我在讲评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单元测试卷时,让学生找出错题,先自己进行讨论,再解决出现的错误。在这一过程中,我既没有巡视也没有参与小组讨论,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和控制。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致,学生错的题目千差万别,这样无差别的讨论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设定一个目标,通过多方的合作交流使得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组内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产生有效互动,同时也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既定的任务。但在实际合作中却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便放任学生自己交流,忽视了教师在课堂合作中的地位。
  4.分组的不科学性
  我在执教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从中美双方角度思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这一问题答案。我让本节课一直没有发言的第六组派代表展示,让我很惊讶的是竟无人站起来发言。整堂课上其他五组学生都很积极为本组加分,唯独第六组被边缘化了。课后沟通后发现,第六组是由班上最薄弱的学生组成的,自卑、缺少凝聚力、缺乏关注和激励是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由于分组的不科学性造成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处于名存实亡局面。
  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顺利开展的前提。违背了这一前提,课堂就是部分学生的阵地,合作学习也是低效的。
  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的对策
  1.发挥教  师的激励评价机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远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如在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趋势”这一问题讨论时鼓励待优生和少言寡语学生的自我展示,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加分,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自信心,创设和谐课堂。
  2.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是促使学生更好交流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处理好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才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就像低效案例2,教师要想使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应有的效果便应当给学生以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否则在学生刚刚进入状态还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时,便忙于结束小组活动会使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路,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而对于课堂时间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足的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在课上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将小组活动的一部分内容放在课下进行,便可以有效节约课上时间。例如,我们让学生讨论“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如何实行自我调节和完善”时便可 以让学生在课下按照调整原因、调整过程、调整效果三方面先整理资料,并找出具体内容,在课上学生只需将各自的观点和内容陈述出来再加以总结就可以了。
  3.提高教师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是小组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小组活动的整体方向。就像低效案例3中,在进行试卷讲评时,教师只是将试卷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讨论,这会浪费很多时间,其结果往往可能是80%的题目仍由教师来讲。因此需要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下做充分的准备,将易错问题和难题提前找出,在讨论前告知学生哪些是集中要讲的,然后让学生就其他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找出其中不懂的问题,这样便可有效节约大部分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应当发挥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当学生在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认真听小组的讨论,当某一个小组的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点拨一下,使其明了,小组成员再接着进入下一问题的讨论。
  4.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引导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对小组讨论的开  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活动做一个细致的设计和全面的考虑。对于低效现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做一个合理的划分,使组员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合作,使每一位组员的特长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高组员的小组参与度。在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趋势”这一问题的讨论时,我们在进行组员安排时便要考虑到了以下几点:组员之间的距离、组员之间的程度差异、组员之间的性格特点等,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根源是教师的责任,选对策略进行干预,是教师的义务。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积极运用教学机制,不断转变教学思路,积极发挥激励评价机制,主动分析失误,才能纠偏匡正,真正让历史课堂充满灵动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冯盼林.切实有效互动提升化学教学实效[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2(8).
  [2]陈芳.多元主体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