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的方法创建

2015-10-19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主要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生活,探究社会,锻炼能力的一门经验型、探究型、实践型的课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它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每项活动中都必不可少,因此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活动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它强调的是实践性与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开展研究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可纵观现在的课堂:每次小组合作时,表面给人一种讨论得很热烈的感觉,可走近他们,有的三个成群在讲悄悄话,有的在一块打闹,这些行为完全与讨论的主题无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1.分组不合理
  在分组过程中,由于注重了好友之间的牵手,而忽略了能力的差异。比如,有的一组都是动手能力较强,敢于思考和实践的学生,而有的小组则都是一些思维不敏捷,动手能力又不强而且不善于思考的学生,而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效率。
  2.缺乏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效率不高,追根溯源:学生不知怎么合作。这源于合作过程中的分工不够明确,谁主持,谁记录,怎样发表意见等等,对于许多小组来说,都是少数优等生在撑面子,大部分人则是旁观,甚至连礼貌倾听都做不到。
  3.合作目标不明确
  最关键的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达到什么目标,完成怎样的任务?这些是每个合作小组都应该心中有数的。然而有些小组只是为合作而合作,对于为什么要合作,他们一无所知,这样的合作怎么会有效率呢?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合作教育学认为:要使儿童学得好,关键在于要使他们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要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因此,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我们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1.尊重意愿,科学组队
  科学的团队是活动成功的保障。在学生自由组队时就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如男女比例合理,学生特长均衡等,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有的任务无人完成的现象。因此,在分组过程中我们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的能力及相关资源的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的组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组员之间科学合理的分工是合作成功的保障。在组队之后,可以根据各人的特长进行分工,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合作的效率。例如,采访时,可以这样安排:口才较好的反应较敏捷的负责采访提问,写字速度较快的则负责记录,会拍摄的则安排摄像……有了明确的分工之后,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就会根据自己的职责作好相应的准备,这样一来,开展起活动就显得有条不紊了。
  3.关注指导,授之以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是学生能持续开展活动的潜动力。因此,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1)合作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每个组员的能力在小组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每个环节,把握每个环节进行细心指导。例如,在制订研究计划时,可以先要求组长带领组员围绕整张计划表进行逐条的讨论,集思广益,然后进行分工填写计划表。此时把计划表分成三大板块,把每组的同学相应分成三个小组合作完成每一小部分,最后将他们填写完成的部分粘贴成一张完整的计划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
  (2)合作技能的训练
  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老师对之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如提供合作技能“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足,启发大家同思索。求助别人要细心,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意浓。支持对方心坦荡,高明见解倍赞赏。说服旁人先肯定,语气婉转少批评。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这些合作技能的重要意义,然后再逐步渗透,可以分开从一条到两条循序渐进,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与情境,在活动中来加强技能的形成。
  4.注重评价,有效促进
  评价是促使学生不断成长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和能力。
  (1)建立组长评价制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学生的表现,如学生的参与情况、表现程度、展示的成果等等,都给予组长特权,由他及时地进行评价,可以用文字或等第,或数据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记录,整理成册,在组内进行第一轮的评比,然后再进行小组间的评比。这样既能增强组员的集体荣誉感,又能调动他们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积极性。
  (2)自我反思性评价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他们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吸取教训,获得成长。例如,在《走进农科院》的系列活动中,学生在收获亲手播种的青菜后,开展了品尝劳动成果——动手包饺子的活动。活动后,学生针对活动过程中的成败及时作出了评价。有的小组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导致当天材料匮乏,没能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难过。在反思时,组长首先寻找自身的不足:对组员只是给予了分工,却没有提醒和督促;组员则反思是自己做事时过于粗心,考虑不周全……虽说这次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失败的,但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却无疑是最宝贵的一次经验——细心周全才是合作的重要因素。
  只要我们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做到科学组队,合理分工,授之以渔,以多元的评价手段进行激励,就一定能让小组合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07.
  [2]周赛香.合作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世界大学城,2001-11-1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