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当今时代,我们有很多所谓的“设计艺术”盲目追求着“现代”,“科技”,“时髦”等形式,却往往忽略了设计的本质意义。他们严重的破坏了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因此我们提倡要在尽量不破坏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一)当代景观设计学的指向——可持续发展景观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几千年无数的灾难使我们这个民族在围绕着这个抗争。自然灾难随时都在发生,由于这样的灾难经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开辟土地,如何利用水资源,如何选择一个地方去建城市,也懂得如何在我们的城市里面规划各种自然系统等。换俞孔坚老师的话来说,这种设计是一种艺术,它叫做生存艺术,其来源即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而这种艺术在农业时代可以唤之为生存艺术,而用在今日即我们常说的尊重自然的设计。
回顾现今时代,诸多学科都进行了彻底的革命。我们不得不承认“可持续”这个最初的政治用语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景观设计学。现在的景观设计学不仅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艺术有关,也与地理学,美学等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景观设计学的指向正是可持续发展的议题。
所以让我们回到“可持续”的意义上来说:在不影响下一代生存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满足现在人类的需求!这就意味着设计不仅仅只是形式,还要考虑内涵,即生态,环保等。但是说起这些,那可得长篇大论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就把它简化为:尊重自然。
(二)设计中自然的需要
有人认为乡土就是早期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是现代化年代了还要提什么乡土的,过时了。那你就错了!乡土不是传统,乡土是进化的,传统是过去的。乡土可以是当代人的、过去人的,当然也可以是未来人的。我们说设计要体现自然,这个自然是广义的自然。倘若这个地方的设计与当地的乡土风情完全不符,那么你的设计就失去了“灵魂” ,你的作品看上去也只能是种设计与环境的拼合体。一个不是很搭调的拼合体还怎么自然得起来?
国外设计中美国人推崇的景观是未经人工修饰的原始风景,像大面积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自由流淌的河水等,而建筑元素在风景中所占比重很小,即使在山坡地,一些踏步和两侧扶手,扶杆也都用没有油漆的木材修建,经一段时间的风雨洗礼,这些木材也变得与周围林木浑然一体了。步行或乘车在这种风景中行驶,扑面而来的是林木和青草散发的清香。我们的设计就要偏向如此的自然风格。去掉城市中设计的那种“花花”和繁琐的色彩和设计,我们所追求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自然:当人们在城市中感到疲倦了可以来这里换种口味,体验下轻松的“世外桃源”。
三、集散中心中滨水景观的可持续途径
(一)对设计材料的考虑
考虑了要保持土壤不受侵蚀,保留地表有机质,避免有害或有毒材料进入水,空气和土壤,还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景区情况,我们认为在该景区中不适宜过多的设置硬质铺装。那样会使整个景区偏城市化,也会影响到景区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尽量地减少了硬质铺装的含量。在必须进行铺装的地方优先选用当地可再生和可循环的材料。如石材、植物材料、木材等,尽量减少“生命周消耗费”。
在对滨水带餐饮点的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以“农家乐”为主打形式的方案,选材为武夷红岩和当地天然木材,这样就使我们的设计符合了当地特色,更避开了城市设计中一些华丽,高大的餐饮大楼放在如此自然的景区中的那种突兀感。
此外,对横跨在河流之上的小桥,以及河流沿岸的码头和亲水平台的设计我们也采用最原始的木质结构。把设计与周围大环境溶为一体。设计中自然的体现由此而见。
(二)对河道的维持与保护
看那一弯曲线柔美的河流小溪,那体态,那风韵是多么的原汁原味,那是在其他地方所搜寻不到的。要是照搬照抄现今那“流行”的设计,其溪流也许会变的更城市化、鲜亮化,但同时它也失去了其原先的天然和质朴。我们以前写文章时常常会提到大自然中那自由流淌的河流。那什么才是自由流淌的河流?
所谓自由流淌的河流,其河流形式必定是天然的。我们应该维持这种“自然”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设计”去破坏它,打乱其原有的生态规律,破坏其可持续性。
看那清澈河水及葱郁树木的结合是如此完美,不需人工太多的修饰,其实,它的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生态的风景。所以在对当地溪流的处理上,我们基本以维持原有面貌的方式做设计。不改变河流样式,使其曲线依旧,柔和依旧。并在其之上稍加点缀。如添加形式大方,简洁的亲水平台,码头及小桥等。使其在原就有的“野”字上多加一个“趣”字。
而在河流护岸的设计中我们选用生态护岸。河道的生态护岸具有滞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及保护生物植被的功能,其作用之大不可小看。因此对于护岸的选择也显得尤其重要。在滨水带河岸线设计中,我们也采取了生态性,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采取卵石护岸,仿木桩护岸等生态驳岸,维护了河岸线的自然形态。与城市设计中一些对河流采用的水泥护堤相对比,其既维持了原有天然河岸线曲美、柔和的线条,使河流看起来更生动又更贴近自然;同时它们在设计上也更显的“绿色”和生态。符合了我们设计要体现的可持续原则!
(三)维持物种多样性和保护乡土植物
在对生物过程的影响上,可持续景观有助于维持乡土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维持乡土栖息地生境的多样性,维护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多样性。使之构成一个健康完整的生物群落。
现今提倡“生物多样化”的口号,十分的响亮。外来物种也随之不断的引进,曾听过一则消息说桉树好生殖,繁殖迅速。因此某地引进了一片桉树林,谁知道桉树繁殖确实迅速,短短时间大片生长,同时也侵占了许多本土植物的领地,形成单一种群,导致本土植物死亡,减少,同时也破坏了该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链的循环。
因此我们在做滨水一带景观设计时考虑其间树种基本不做改动。即使要植树造景,也采用武夷山当地树种。而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的危害。在对生态驳岸的设计中,其中的混生植物驳岸,也满足了这种植物多样性
原则,避免了物种的单一性,使滨水沿岸形成形式丰富的生态小群落,促进了整个生态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滨水景观长廊的设计
在对滨水带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并未加入过多的单体景观小点。俗话说简约就是美,在滨水区点缀一条红色曲线形的景观长廊,基本贯穿设计区块东南2面。该长廊没有太多的繁琐装饰,形式简洁。但该有的休憩、游玩、照明等等功能却都包含在内,显得即简约大方又实用、多用。
红色景观长廊,就像是河流的延伸趋向,并把沿河风景全部连串在内。绿林中穿插一条红色长廊也为色彩平添了亮点。由于我们所做的景观长廊是一条集嬉戏、休息、照明、路线指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设计,因此可以说它用了最简单的技术和投入而获得了最大的收获。这条穿过绿林,位于滨水畔的红色景观长廊不用砍一棵树,没有大量的广场,更没有大量的其他装饰和设施,但是满足了人的最大需要,同时也可以使人眼前一亮。它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使滨水带同时变的野趣和现代起来。它的设计保留了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的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同时满足了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可以说既有乡土味亦有现代感!我们所提倡的正是这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方案。
四、结束语
惠特尼教授(现任ID院长)一直致力于对设计本身加以改良和完善, 并且始终坚持“功效重于样式、实质大于形式”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新鲍豪斯的ID,正是凭借这一理念,在设计发达的西方仍然领全球设计学院之风骚。
看看这些大师们的设计理念,想想他们的设计成功之处,其实也还在那句:坚持“功效重于样式、实质大于形式”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想想我们通过各方面考虑而做出的设计成品,相信我们的滨水景观带是地域化的,是特色化的,是形式简单而内容丰富的,是投资极小而收益良多的,是满足现代而获益后代的!今后的设计之路,我亦会记住大师们的金玉良言,始终坚持“功效重于样式、实质大于形式”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走可持续道路,创可持续景观!
致 谢
感谢这4年来学校,老师对我的培育和教育,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对我今后有用的东西。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也使我对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确定了今后的设计道路!再次感谢所有对我有帮助的老师们!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城市环境设计[M]. 北京: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2007.
[2]周畅. 建筑学报五十年精选[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3]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梁雪. 三城记(一个建筑师眼中的美国城市)[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