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创新原理和方法在库存管理中问题和策略分析

2015-09-21 09: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现状及特点 2
第一节 美国物流发展现状及特点 2
第二节 日本物流发展历史及特点 3
第三章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及特点 6
第一节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6
第二节 我国物流发展特点 6
第三节 我国物流发展前景 9
第四章 基于物流系统技术的创新 13
第一节 物流创新概述 13
一、物流创新的概念及分类 13
二、我国物流创新表现 13
第二节 现代物流系统技术创新 14
第五章 库存管理创新及应用 20
第一节 库存管理概述 20
第二节 库存管理创新 21
第三节 库存管理应用创新 23
一、Microsoft Office概述 23
二、Microsoft office的应用 24
第六章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第一章 引 言
物流的概念由来已久,200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提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满足客户要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正向和反向经济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
物流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现代物流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更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并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社会需要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以有效地抑制社会综合物流成本;现代社会需要良好的物流制度环境,以改善国民经济大物流体系和企业物流;现代社会更需要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物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中国的物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认真研究发达国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特点,对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现状及特点
第一节 美国物流发展现状及特点
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现代物流能力的开发,物流理念在企业广为普及。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末,物流管理的实践和推广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约为9000亿美元,几乎为高技术产业的2倍之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而全球物流产业规模仅约为3.43万亿美元。1996年,美国物流产业合同金额约为342亿美元,并在此后3年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在1996到2000年间,物流产业压缩了500多亿美元,分摊到美国公司每年支出的库存利息有40多亿美元,支付的税金、折旧费、贬值损失及保险费用由80多亿美元,仓库费用有20多亿美元;整个物流活动占制成品成本的15%-20%,将近75%的美国制造商和供应商使用或正在使用合同物流,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物流管理作为支持企业商务战略而对材料、制品和库存成品的流通加以控制的系统设计和行政管理,成为企业物流行政主管的核心责任,一直是在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以完善物流战略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美国物流的发展。在物流管理理论上,这一时期随着MRP(物流资源规划),MRPⅡ,MRPⅢ,DRP(分销管理资源),DRPⅡ,看板制及JIT(及时制)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从流通生产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而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模式积极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客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20世纪80年代之后,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Electronic Dta Interchange)的应用是的物流信息传递效率提高到了相当高的高度。
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电子商务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发展,促使物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B2B(企业对企业)交易。据统计,1999年美国物流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了80亿美元以上。
第二节 日本物流发展历史及特点
日本物流观念形成虽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其发展经历了如下4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6-1965年);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5-1973年);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5年);物流现代化阶段(1985年以后)。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分工明晰,物流社会化程度高是日本物流快速,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其主要几个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完善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2.发展多层次的物流系统网络。3.社会化物流非常发达。4.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5.确立海运立国战略。另外,日本物流产业不仅其专业化、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对物流信息的处理手段也极其重视。几乎所有的专业物流企业无一不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此,日本一大批IT业公司已经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系统需求的直接受益者。
以上几个方面代表了国外主流物流发展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所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使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 物流信息化的兴起
Internet的出现则促使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通过Internet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 ,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
二、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大型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日益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构建生产和营运网络,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和销售的全球化相应地带来了物流活动的全球化。要满足全球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的扩大可以是企业合并,也可以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基地的建设。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基地的国家,至今已建立120个大规模的物流基地,平均占地约74万平方米。物流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和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美国物流运输企业间的并购数已达23件,并购总金额达6.25亿美元。德国、英国和法国的邮政公司为争夺欧洲物流市场,竞相收购民营大型物流运输企业。这些兼并活动不仅拓宽了企业的物流服务领域,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球物流行业企业之间国际联合和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产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有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并购活动。
三、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全球化
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6Right”的服务思想,即把适当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提供给适当的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表准。物流成本已经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企业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据荷兰国际委员会在一篇题为《全球物流产业——供应连锁服务业的前景》的报告中指出,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的所有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报告认为,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制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票到底”的直销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四、 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作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只有不到20年历史,但发展速度惊人。从欧美的情况看,生产加工企业已经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美国工厂在寻求由一家公司提供的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即组合起来的多功能服务,而不仅仅是仓储和运输。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而且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根据IDC调查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更多地使用第三方服务。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这种状况将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大量的服务客户。
五、 开展绿色物流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排放、对交通的阻塞以及生产及生活中的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环境的影响。为此,绿色物流逐渐兴起。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减小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减小排放)等;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是在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3方面制定了 相关政策。绿色物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第三章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及特点
第一节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自1949-1978年的近30年间,中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企业生产按计划组织,物质供应按计划调拨,产品销售按计划分配,交通运输按计划执行。所以,中国的物流概念及管理方式要算是在1979以后才开始引入中国。
199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商品供应日益丰富,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企业,大致有4种类型:一是商业、物资储运企业经过重组改造,利用原有的仓储设施建设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向用户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二是交通运输企业和货运代理(含联运、集装箱)企业通过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开展门到门运输,进而转向为用户提供部分物流服务;三是工业生产企业自身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的机构或实体,自己全部承担其原材料和产品的后勤保障业务;四是少数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公共型物流服务。此外还出现了连锁商业代理配送、航空快件运输和专递服务。
第二节 我国物流发展特点
近年来中国的现代物流虽有一些发展,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有点无网或有网不畅,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特别是实际运作更为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中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又是难以发挥,经营规模、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因而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中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以及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其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带动中国物流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例如私营企业、快速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发生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专业化的物流知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中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流程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3)多种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但在一些重要领域中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单一产权结构仍未打破,降低了物流流通领域的竞争活力。中国的物流产业作为应该充分竞争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公路运输、水上运输以及仓储等行业,率先实现了市场化改造,已经形成了各种经济成分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格局。这些改革增强了中国物流产业的活力,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4)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但总体上物流设施的现代化和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目前中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储运设施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中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中国已经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千米,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运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L、ERP(企业资源计划)、MRP、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
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货物搬运技术在中国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散乱状况和传统的手工搬运方式,并带动了包装、搬运等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设施与技术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仅为美国的19.6%、德国的9%、印度的25%和巴西的71%,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能够有效连接不通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不足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滞后,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不通运输方式的装备和物流器具之间的标准都不一致,影响各地物流功能和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5)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体制障碍短时期内难以克服。例如,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产业作为支撑深圳市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初步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北京市就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物流设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天津市也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天津现代化物流发展纲要。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例如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交通部、商务部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着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对速度较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现代物流观念还比较薄弱。习惯“大而全”、“小而全”,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二是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很难满足国外跨国公司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要; 三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畅通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配送,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据北京市调查,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标准大多不统一。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货运量中的比例我国只有20%,而世界平均高达65%。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 7000万个,但规格、标准都不统一。
虽然物流在我国发展时间晚,在法中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物流产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现代物流中各种先进物流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运用,必将引领中国物流产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三节 我国物流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的物流产业属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居世界银行的推测,2002年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6.7%,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2000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周转速度为15-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次。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年底,中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超过5%。有专家估算,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十几次的搬运、卸载,长期的储存、仓储,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传统流通方式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16%。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1~2002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7%。2002年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从2003年到2007年,总量又从11.7万亿增加到24.66万亿元。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统计测算表明,自1991年至2002年,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总值从3万亿元上升到23.3万亿元,增长了6.7倍,年均以24.4%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GDP(按现价计算15.4%)的年均增长 (见图3-1)。2003年社会物流总值达到29.54万亿元,同比增长27%左右(按现价计算)。
社会生产总值(万亿元) 5

 4
 3
 2
 1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份(年)
图3-1数据来源:《中国物流经济发展研究》
同期,物流业的各项指标有大幅度的增长。以2003年和2004年为例,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计算,2003年全社会物流生产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下同);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003年,国内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为7880亿元,同比增长10.5%,2004年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同比增长8.4%,当年现代物流增加值占GDP的6%,占第三产值增加值的19%;2004年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在非农业中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2004年港口吞吐量达41.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6160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一 。各种集装箱指标均呈现递增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流总量规模稳步上升。
上述的一些数据表明:一是社会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这说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也说明经济发展对物流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二是社会物流总成本增长逐年趋缓,但占GDP的比重仍处于高位。这反映出我国物流运作水平是极为粗放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物流成本太高。 三是社会物流增加值的幅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说明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加速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年增长率为11.4%,同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物流产业在2007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283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698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此增长也是受到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等有力因素的影响。物流相关行业固定投资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2007年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行业 投资额(亿元) 同比增长(%)
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14281 17.4
其中:交通运输业 10972 10.8
仓储业 748 55.6
贸易业 2444 33.8
配送,加工,包装业 75 29.6
邮政业 42 5.5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8年》
从表3-1可以看得出来,仓储业,贸易业,配送,加工,包装业方面的物流发展最为迅猛,这就跟现代物流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受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紧缩型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8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将比2007年有小幅回落,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在10.9%左右 。国民经济连续数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将继续拉动我国物流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物流产业增加值的上升。据初步预测,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幅度将不低于20%,物流增加值幅度可达16%左右 。
由于美国经济疲软、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需求对我国GDP的拉动将逐步放缓。与此同时,国内投资需求将维持较强弹性,消费需求增长强劲。作为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物流基础建设仍将是我国的投资热点。预计2008年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16745亿元,同比增长15.8% ,物流设施供给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随着居民收入以及政府公共开支增长,社会消费物流较2007年将更趋活跃,农产品物流,快速消费品物流及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需求旺盛。
虽然物流在我国发展时间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物流产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现代物流中各种先进物流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运用,必将引领中国物流产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四章 基于物流系统技术的创新
第一节 物流创新概述
一、物流创新的概念及分类
创新是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创新主体利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创新对象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和评估,以促进创新对象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企业而言创新的一种新思想、变化。风险乃至失败都抱欢迎和许可的态度,甚至是抱积极鼓励态 度的一种企业行为方式。
具体来讲,物流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一是技术创新--包括基础设施创新、技术手段创新;二是管理创新—包括结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信用体系创新;三是制度创新—包括体制创新、中介组织创新和产业政策创新。
二、我国物流创新表现
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在创新方面不断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平台的创新,现代物流基于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整个产业的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几乎零时间、零距离、零成本的交易,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即时互动,流通渠道区域扁平化。
物流模式的创新,现代物流基于物流配送。目前物流配送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现代化大流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将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配送业、批发业、零售业等高度整合融为一体的能力。近几年来,不仅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而且第四方物流(即所谓专门为整合“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务的公司)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
物流形态的创新,现代物流基于虚拟运作。传统流通企业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的;而现代流通企业基于核心能力,实行横向一体化或虚拟一体化经营。这种形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集中经营核心业务、核心环节、核心流程,而其他一些非核心工作则尽可能实行外包,由合作者来完成。而“外包”现象的大量出现,展示了经济职能分工不断深化的最新前景。
物流方式的创新,现代物流基于网络流通。任何企业必须融入某一供应链中才能生存发展。过去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且,一个企业所融入的供应链网络规模越大,运行平台越高,运行效率越快,运行成本越低,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
物流空间的创新,现代物流基于全球流通。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一体化,绝大多数流通企业都将成为国际流通链条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为了提高流通效率,企业必须在各方面遵守共同守则。
物流要素方面,现代物流的概念不仅包括商品流通,而且包括资本、货币、技术、土地、劳动力、产权等的流动和流通等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纳入物流流通的范畴越来越广,物流要素日益增多
企业从第一利润源,到第二利润源,再到第三利润源的不断创新挖掘利润,使创新成了企业获利的关键所在,因此,降低物流成本与创新始终是分不开的。虽然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高低,但物流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
在微观方面上,物流管理创新要求深化企业现有内部物流管理活动。进一步使企业降耗提效从物流管理微观层面上讲,管理创新的重点就在于构建企业物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的新模式。这就要求在物流管理工作中消除和减少存在的浪费现象,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为企业创建一个健康的内部物资流通环境。第一要建立完整、精确的企业物资使用、消耗的信息管理系统,细致掌握物资的消耗情况,这一点是物流管理创新的一个基本前提;第二要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保持企业物资库存的合理界限,加强物资合理采购、及时采购管理;第三要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布局以及作业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制订出合理的物资配送方式、渠道和途径,减少物资输送过程中环节的重复,找到企业最佳的物资运输、配送的组合策略。这样我们就可能避免物资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盲目采购、库存积压损耗、运输环节等多方面的浪费,简化工作流程,缩短物资供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节 现代物流系统技术创新
21世纪,要想继续发展物流产业,那就绝对离不开各种先进的物流系统和物流技术。一个国家的先进物流理念、物流系统和物流技术象征着其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分析我国的现代物流系统、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流系统技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广义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它已从以前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到今天的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
我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重视、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物流系统技术与设备,并在1994年和1997年先后召开了两届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1999年10月再次召开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其目的就的为大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先进技术,进而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
物流的主要环节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等7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必须运用到各类的物流技术,而现今的物流技术的运用,无疑是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
下面就分别从物流设备的规划布局、设计、仿真以及物料从到货、仓储、在线加工以及发运等过程阐述目前国际物流系统技术的现状及新的发展趋势。
1. 多维仿真进入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布局规划
要实现对设备和物流工艺更加有效的布局规划,目前一个重要的工具是仿真。仿真软件将凭经验的猜测从物流系统设计中去除,对设计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特别有效。在屏幕上,操作者可以观察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生产能力对各种物流方案进行评价,并可以假设一些条件,比如一个子系统暂时停止工作后,观察可能发生的情况。
仿真软件的开发者们也继续在提高软件的水平,最新的软件通过四维(x、y、z、时间)设计,使得系统更加接近现实世界。更加复杂的软件倾向于软件不但在设计时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也成为一个操作控制工具。
惠普公司在俄勒冈的喷墨打印机工厂在进行自动化物流改造时也选择了AutoMod仿真软件包。他们力求实现从装配线接到一个电子定单开始,最多30 min内所有的装配组件都能送达装配工作站的JIT目标。为了解决组件输送的这个瓶颈,他们最后选择了两个AS/RS、零件箱传送线、AGV等自动化物流设备。他们将实际的定单数据用于仿真模型,逐步细化物流方案。他们将今天运行的流畅的物流很大程度归功于设计时的仿真。
2. 接货
接货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接收物料更快、更安全、高效和准确。码头充当接货和发货双重任务,所以码头的物流布局又分为结合型、分离型和直接转发型。和供应商和客户的及时的信息交流是流畅码头物流的关键。Cross docking是一个逐渐被广 泛应用的操作,它就是将接货的物料直接发运,省去了仓储等其他内部操作。实现Cross docking的条件有:
(1) 到货时这些货物的发货目的地就已经知道。
(2) 需要这些到货的客户已经做好了接受准备。
(3) 到货物品是被预先贴好标签或打好条码的。
(4) 你的仓库或配送中心的容量已接近饱和。
(5) 到货物料的价格是预先定好的。
3. 存储
(1) 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 Oracle、SQL等大型数据库。
(3) 面向对象的设计。
(4) 扩展的仓库管理功能(包括供应商管理、拼盘管理、零部件检验与质量跟踪、存储、生产计划管理、BOM管理和销售管理等)。
具有在线监控仿真和离线设计仿真,与物流管理系统集成并从接货码头下一步就到了存储区。现代制造业的一些新的概念,像JIT、连续物流和跨码头直接发运(Cross docking)使得库存量和库存时间都大大减少。存储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物流的过程而不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储技术。通过应用缓冲站、积累区以及一些相关操作,仓储已不只是一个短暂的物料停留过程。
最近的趋势包括动态存储系统的发展。例如VLM(Vertical lift modules)的应用,Sikorsky's Stratford Conn飞机制造厂采用5个VLM存储30000个可重用的模具和32000个一次性的工具。将原来的存储区域减少至原来的1/10,工具的提取时间由原来的3~5min减少至45s库存控制软件现在也能跟踪工具在何时、何地被何人领取,也因此可以将库存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并且操作由原来的人上下移动来取工具,变为工具上下移动到人适合提取的位置。再比如通过一个振动的气缸将负载从流动的巷道中移下,由于不是通过重力,所以不需要有斜坡,负载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移动,大大节省了空间。
全面的库存控制是高效的仓库管理的关键,新的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oftware)仓库管理软件,提供了一个基于小型机、PC机、服务器的,对仓储、分配和制造等操作提供实时的库存管理,并将它们集成在一个软件包内。美国的集成化物流系统IMHS软件是当前物流行业中最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大长江摩托车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已经引进了该系统。它的主要特征为:
(1) 能够自动转换。
(2) 资成本估算。
(3) 大量采用新技术(支持WEB数据库、并行数据处理与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
卖主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制造者和客户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它允许制造者依据产品的用途以及用户所提供的库存水平信息来对客户的库存进行补充。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使这项操作成为可能。
4. 处理和拣选
商品零件在储存后的下一步是在工厂中的制造或装配,或者直接从成品仓库中按定单拣选。两者在物流技术运用方面的共同新趋势包括:
在工厂的车间中轻载的、独立的“工作站”式的起重机的应用有所增加。传统的在高架上行走的桥式起重机能覆盖整个车间的长度,而这种只能服务于一个特定的工作范围。它具有重量轻、操作简单,并更加符合人机工程的设计。比如,在最近应用该单元的Becton Dickinson公司,在5条包装线上去除了背后伤人事件,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处理和拣选这一领域,很多运输设备包括叉车、自动导引车(AGV)、以及传送带都起到重要作用。联邦将颁布新的叉车操作员的训练标准。在叉车的设计方面,人机工程学仍然是重点。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好处包括:减少对操作员健康和身体的损坏、降低工人的人身伤害索赔费用、提高生产率以及减低岗位缺班和换班的频率。使操作员更舒服包括:控制界面友好、前视和后视范围大,腿、脚的空间大等等。有很多对叉车控制部分和座位改造的例子:比如使控制器的轮廓更符合人手的轮廓、增加多功能装置以及采用高度可调节的面板、座椅上的减振装置等。
在过去的几年,在美国安装的AGV系统的车辆数有所减少。和前几年复杂的系统相比,现在的系统趋向车辆数少,应用更集中,平均为6个以下。
5. 加工处理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认为全盘计划、改进物料搬运和信息处理系统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例如内华达州的游戏机制造厂,决定将17个分散的制造基地组成一个制造厂,他们对生产过程进行重新考虑,目标定在缩短制造周期和减少库存成本。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装配输送装置,不但增加了生产的柔性,还将制造周期减少至原来的1/3。Miller SQA办公家具公司采取快速反应制造策略:他们的工厂是一个闭环的、高容量的、以定单为中心的制造环境。他们的两个改进策略一是将车间规划为19个制造单元,每一单元能从头到尾生产一种办公设备,而不像以前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将家具在多个工作站之间的移动上。
新的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另一显著趋势是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它可以作为生产计划、调度和车间物流之间的桥梁。虽然生产计划和调度仍然是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管理的范畴。但现在的MES将计划和调度信息作为实时管理车间物流与工艺,并进行补偿的基础信息。简单地说,MES就是来管理包括物料、工作站和物料搬运装置以及人力等车间资源的有效利用。IMHS软件的成功也许就是它大部分地包含了MES的功能。MES的功能有:
(1) 对包括物料、生产机器、人力等资源的管理。
(2) 对由MRP或MRPII制定的调度计划进行优先级整理。
(3) 控制机器间的生产单元的流动。
(4) 自动记录控制文档。
(5) 提供质量、工艺和维护管理。
(6) 管理人力资源分配。
6. 定单拣选
在所有的仓库操作中定单拣选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过程。既提高拣选的效率又不牺牲准确度的订单拣选策略包括:
(1)库存分析:对库存物品进行分析是正确选择存储设备和存储区域的关键。例如,物品的体积、拣选的数量(分离容器数量、整容器和单元托盘等)都缩小存储设备的选择范围。通过分析产品的重量、物品种类的多少、每一定单平均涉及的种类数、产品的易碎程度等,可以帮助选择更合适的仓储设备。通过库存分析可以对物品进行分区存放,能提高拣选的效率。例如,将最常用的物品放在最容易取到的位置,把经常要求配套的产品,放在相邻的区域存放等。
(2)拣选策略:三种流行的拣选策略为:严格拣选、批量拣选和区域拣选。通过对定单的分析来选择合适的拣选策略。严格拣选是一次完成一个定单的拣选,当每一定单涉及的产品项目不多时,这种 策略是理想的。好处是它保持了定单的完整性,并不需要再有其他分类工作。批量拣选是指操作者同时拣选多个定单,主要好处是操作者在仓库中走一趟就可完成多个定单的拣选。如果定单物品小,操作者可以将不同的定单放在不同的箱中,或者增加后续分离定单的操作。区域拣选类似批量拣选,只是每个操作者固定负责一定区域,好处是大大减少了行走距离。除此之外,拣选次序也会影响拣选的效率。
(3)仓库管理系统(WMS):大多数公司都安装了仓库管理系统来帮助实时地管理仓库。WMS跟踪和控制库存的变化和定单的流动,自动将定单组合或分离、优先处理紧急的定单、提醒及时的库存补充、并发出提前发运通知(ASN)等。
7. 信息的作用
从到货到发运整个过程中起粘合作用的是高效的信息流。自动数据收集(ADC)是一项在需要时自动采集信息的作用。在这一领域有一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将尽可能多的数据源相互连接,然后使信息的发送和传输标准化,以便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该信息的人。一般是将自动数据收集连接到既服务于客户又服务于供应商的中央数据库。
典型的途径是通过条码扫描或射频标签识别,并将得到的信息输入仓库管理系统(WMS)或制造执行系统(MES)。当定单完成后,定单的状态被送到信息系统的最高层-企业资源计划(ERP)。ERP又将这一信息发布给供应链软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以便向客户发货。目前通过因特网进行EDI已成为现实,一些人预测用因特网完全代替传统的EDI电话连接只是时间问题。
8. 包装和发运
很多公司意识到包装是制造过程的一个延伸,所以关键是将包装设备集成于制造和定单完成过程,使得从定单到货物发运码头形成自然的流动。简短地说,就是要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发送给正确的客户。包括包装完好、产品识别清晰、避免瓶颈、缩短送货周期、避免发运错误等。纸箱树立机、标签打印机、电子称、自动分配机和码垛机等一些包装设备的集成应用,使包装物流更加流畅。工业包装的发展着重于两个区域:集装箱和货盘。
既能用于发运又能用于生产线的可回收集装箱,不但提高了生产和发运链的结合,也降低了包装成本。如FORD的加拿大发动机厂从应用可回收集装箱以来,每天减少3万只一次性包装,并降低了产品的损坏率,提高了零件输送密度和零件的识别度。使用可回收集装箱的条件:
(1) 库存周转快。
(2) 贸易伙伴数量少。
(3) 集装箱可以被标准化。
(4) 集装箱的尺寸种类较少。
(5) 产品破损成本较高。
(6) 有存放空箱的位置。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怀特博士通过数月的工厂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对货盘的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应用在自动搬运系统中的性能规格。塑料、木头、纸和金属的货盘都可以依据这一规格来设计。
EDI在发运环节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造者可以通过应用EDI,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标准的商务交易,使得在同一天能够向其所有零售地发送货物。产品经过生产后自动被码垛、解包并暂放在输送机巷道上,其中的信息完全由EDI提供并控制。
以上各正物流技术代表了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值得我国物流企业学习、借鉴。

第五章 库存管理创新及应用
第一节 库存管理概述
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过去认为仓库里的商品多,表明企业发达、兴隆,现在则认为 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库存多,占用资金多,利息负担加重。但是如果过分降低库存,则会出现断档。
库存管理的作用及意义:(1)防止断档。缩短从接受定单到送达货物的时间,以保证优质服务,同时又要防止脱销。(2)保证适当的库存量,节约库存费用。(3)降低物流成本。用适当的时间间隔补充与需求量相适应的合理的货物量以降低物流成本,消除或避免销售波动的影响。(4)保证生产的计划性、平稳性以消除或避免销售波动的影响。(5)展示功能。(6)储备功能。在价格下降时大量储存,减少损失,以应灾害等不时之需。
1915年,美国的F•W•哈里斯发表关于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开创了现代库存理论的研究。在此之前,意大利的V•帕雷托在研究世界财富分配问题时曾提出帕雷托定律(二八定律),用于库存管理方面的即为ABC分类法。随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库存管理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许多库存模型,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已得到显著的效果。
不同的生产和供应情况采用不同的库存模型。按订货方式分类,可分为5种订货模型。
① 定期定量模型:订货的数量和时间都固定不变。
② 定期不定量模型:订货时间固定不变,而订货的数量依照实际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的差别而定。
③ 定量不定期模型: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补充订货,订货量固定不变。
④ 不定量不定期模型:订货数量和时间都不固定。
以上4种模型属于货源充足、随时都能按需求量补充订货的情况。
⑤ 有限进货率定期定量模型:货源有限制,需要陆续进货。
库存管理模型按供需情况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和概率型两类。确定型模型的主要参数都已确切知道;概率型模型的主要参数有些是随机的。
按库存管理的目的分类又可分为经济型和安全型两类。经济型模型(图5-1)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安全型模型的主要目的则是保障正常的供应,不惜加大安全库存量和安全储备期,使缺货的可能性降到最小限度。库存管理的模型虽然很多,但综合考虑各个相互矛盾的因素求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则是库存管理的共同原则。
 图5- 1资料来源:《工程经济学》
第二节 库存管理创新
在现代物流当中,库存管理中的物流技术运用占物流技术相当大的一个比例;除了运输外,物资库存管理的费用在其附加值中也占有非常多的比例。
根据供应和需求规律确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经济合理的物资存储量的管理工作。库存管理应起缓冲作用,使物流均衡通畅,既保证正常生产和供应,又能合理压缩库存资金,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对于一个企业,仓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仓库管理,库存管理系统即仓库管理的关键系统。其主要实现的功能模块为:
一、系统功能设定模块,自定义整个系统的管理规则,包括定义管理员及其操作口令的功能;
二、基本资料维护模块 ,对每批产品生成唯一的基本条码序列号标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序列号,每种型号的产品都有固定的编码规则,在数据库中可以对产品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操作;
三 、采购管理模块,
(1) 采购定单:当需要采购的时候,可以填写采购定单,此时并不影响库存;
(2) 采购收货:当采购定单被批准,完成采购后到货的时候,首先给货物帖上条形码序列号标签,然后在采购收货单上扫描此条形码,保存之后,库存自动增加。
(3) 其他入库:包括借出货物归还、退货等只需要填写采购收货单;
四、仓库管理模块
(1)产品入库:采购入库或者其他入库,自动生成入库单号,货品及可选择方便快捷,可以区分正常入库、退货入库等不同的入库方式。
(2) 产品出库:销售出库或者其他出库,可以自动生成出库单号,可以区分正常出库、赠品出库等不同的出库方式;
(3) 库存管理:不需要手工管理,当入库和出库时,系统自动生成每类产品的库存数量,查询方便;
(4) 特殊品库:当客户需要区分产品时,可以建立虚拟的仓库管理需要区分的产品,各功能和正常品库一致。
(5) 调拨管理:针对不同的库之间需要调拨,可以自动生成调拨单号,支持货品在不同的仓库中任意调拨。
(6) 盘点管理:用户随时可以盘点仓库,自动生成盘点单据,使盘点工作方便快捷。
(7) 库存上限报警:当库存数量不满足一个量的时候,系统报警。
五、销售管理模块
销售定单:当销售出库的时候,首先填写销售出库单,此时不影响库存;
销售定单:当销售出库的时候,将销售出库产品序列号扫描至该出库单上,保存之后,库存报表自动减少该类产品。
六、报表生成模块
月末,季度末以及年末销售报表、采购报表以及盘点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用户自定义需要统计的报表;
七、查询功能
采购单查询,销售单查询,单个产品查询,库存查询等(用户定义)。
查询都是按照某个条件:条形码序列号、出库日期、出库客户等来查询。
目前,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司都有自己的库存管理系统。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或大或小,功能也有好坏之分。作为库存管理的系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库存数量,货物出入仓库的时间、数量、次数等等。
在绝大多数现代制造业或者拥有大量物料,原材料的企业中,库存管理系统都是比较庞大的。像这种库存管理系统价格和维护费用都比较昂贵,而且对于一般管理者来说,操作库存管理系统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就这种情况来说,一个简单的、低成本的、低维护费用的、易操作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就极其的重要。
Microsoft公司在向全世界发布其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发布了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而其中的Microsoft Excel套件是电子表格的权威,不仅仅具有好的操作界面,直观的图形菜单和图表按钮,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对数据、公式、函数和图像进行处理。Microsoft office具有如此良好的性能,用于库存管理也是具有巨大的优势的,作为一个相对较小而且简单移动的管理系统,Microsoft office已经能完全胜任日常管理的需求。每个管理者甚至员工都可以运用Microsoft office来了解各种物资的库存情况,从而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为企业做出最好的选择,为企业创造最多的价值。
第三节 库存管理应用创新
一、Microsoft Office概述
Office 是一套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它为Microsoft 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而开发。与办公室应用程序一样,它包括联合的服务器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最近版本的 Office 被称为“Office system”而不叫“Office suite”,反映出它们也包括服务器的事实。
Office 最初出现于九十年代早期,最初是一个推广名称,指一些以前曾单独发售的软件的合集。当时主要的推广重点是购买合集比单独购买要省很多钱。最初的Office版本包含Word、Excel和PowerPoint。另外一个专业版包含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Outlook当时尚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Office应用程序逐渐整合,共享一些特性,例如拼写和语法检查、OLE数据整合和微软Microsoft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脚本语言。
Office被认为是一个开发文档的事实标准,而且有一些特性在其他产品中并不存在。但是其他产品也有Office 缺少的特性。Microsoft 2007 Office System有一个和以前版本差异很大的用户界面。
Microsoft使用早期的Apple雏形开发了Word 1.0,它于1984年发布在最初的Mac中。Multiplan和Chart也在512K Mac下开发,最后它们于1985年合在一起作为Microsoft Excel 1.0发布:第一个在Macintosh上使用的轰动一时的零售程序。
因此,早期的Microsoft Office程序根源于Mac,当然,也反映在用户界面上。作为Mac的第一个和最大的软件提供者,在最初的Macintosh上做的一些UI决定受 Microsoft开发团队的要求影响。当然,Office图形化用户界面(特别是顶级菜单条)的最基本的轮廓有它在第一个Macintosh版本中的根源。
Microsoft Office是电子数据表程序〔进行数字和预算运算的软件程序〕。像Microsoft Word,它在市场拥有统治份额。它最初对占优势的Lotus 1-2-3是个竞争者,但最后它卖得比它多、快,于是它成为了实际标准。它适宜Windows和Macintosh 平台。它的主要竞争者是OpenOffice.org Calc、Star Office和Corel Quattro Pro。
Microsoft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为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而编写和运行的一款试算表软件。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场营销,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微机数据处理软件。在1993年,作为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发布了5.0版之后,Excel就开始成为所适用操作平台上的电子制表软件的霸主。
Microsoft Excel的作用:使用Microsoft Excel执行计算,分析信息并管理电子表格或网页中的列表。目前许多软件厂商借助Excel的友好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开始研究将其以更简单的方式应用到企业管理和流程控制中,比如ESSAP(Excel&SQL平台)就是很好的应用Excel和数据库软件MS SQL相结合应用到企业管理和各行各业数据处理的例子。
ESSAP是一个用于构建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平台。其以Excel为操作界面,结合大型数据库MS SQL与工作流技术,用户只要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Excel操作技术(不需依靠专业IT人员),就可以设计满足自己需要(管理意图)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另外,系统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以后,并不意味着系统就从此不能改 变,而是还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扩展功能,真正做到了“持续优化,因需而变”,使到你自己设计的系统永不落伍。也许将来我们的Excel可以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
二、Microsoft office的应用
Microsoft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中的重要软件,它能够方便灵活地输入、显示、计算、修改各种数据,并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插入、删除和移动;还能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多种数据处理,如自动广告牌、使用各类函数、分类、查找、自动筛选;它也能够在表格上设置多种格式并自动套用一些固定的表格格式,设置多种文字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它还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文件存取、打印等。
在日常的办公中,Microsoft Excel能够很好的满足办公人员的需求,进行日常的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还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现数据。
在此,我以泛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日常物料管理为模型,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制作为一个简单的容易上手的库存管理系统,解决公司日常物料管理的难题。
首先用Microsoft Excel建立一个产品的详细数据库,具体内容包括:产品代码,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供货商,产品价格,安全库存,供应时间等等。如表5-1所示。
 表5-1

运用Microsoft Excel中的IF函数来自动判断产品是否需要采购,而且提示即将需要采购的产品,并自动根据安全库存和现有库存数量显示出需要采购的数量和采购费用,如表5-2所示。
如采购提示,运用Microsoft Excel的IF函数,如果现有库存产品数量小于1.7倍的安全库存,就会自动提示需要“准备采购”,否则的话就自动显示为“安全”函数代码为:=IF (C8<Sheet2! G8*1.7,"准备采购","安全")。
是否采购也是运用IF函数,如果现有产品数量小于等于1. 5倍的安全库存,就会自动显示需要采购,用二进制数“1”表示,否则的话就显示二进制数“0”函数代码为:=IF(C8<=Sheet2!G8*1.5,"1","0")。
 
表5-2
由于只是进行公司日常使用物资的管理活动,公司也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管理,所以我运用Excel管理泛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日常物料。运用Excel具有相当好的效果,完全实现库存管理中必须的管理功能,能够明确公司日日常的物资使用情况,做到及时采购、及时补充的信息提示,为公司日常办公带来了方便。而且运用这一系统,有节省开支,节省人力的作用,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

第六章 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历程及特点,并从中发现我国物流的不足与创新之处。详细介绍了我国现代物流的新技术,并结合本人在泛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实习感受,提出了自己在库存管理中的创新。
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大,物流——这一关键的产业正在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业必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撰写的主要意义在于明确我国物流发展与国外先进物流的差距和我国物流自主发展的创新之处,初探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对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翁心刚,魏新军.论现代物流服务与企业竞争力[J].北京物资流通.2008,(1):26-32.
[2] 宋承嗣,龙于泉.企业开展物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物资流通.2001,(15):57-88.
[3] 严季.日本物流服务产生、发展的背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5,(6):107-123.
[4] 陶君成.中国物流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4-45.
[5] 金真,唐浩.现代五物流-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203-220
[6] 金江军.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17.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编著.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 2008年[M].北京:工业电子出版社,2008.56-106.
[8] 袁夕良.浅谈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N].滁州学院学报,2005-6.
[9] 熊裕春.中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社会科技.2005,(7):3-15.
[10] 刘成昆,王述英.我国物流产业跨越式升级的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04,(9):21-28.
[11] 程秀生,李维安,严建援.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N].经济日报,2002-12-31.
[12] 邬跃. 中国物流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0,(4):33-37.
[13] 门晓伟.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EB/OL].http://www.china-56.com.2002-10-18.
[14] 王微.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EB/OL]. http://www.china-56.com.2002-7-22.
[15] 周克瑜.国外物流业发展经验及现代物流发展趋势[J].物流资讯.2001,(5)12-14.
.
[17]杨俊武,张中强,秦浩.保证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水平[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2,(6):63-71.
[18] Straube,Frank•Ma,Shihua•Bohn,Michael.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M].US: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October 14,2008.
. US: Springer US,2007.7-9.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5,(15):11-1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