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网络文化 汉语言 变异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要了解人们为何会受到网络文化背景的如此严重侵蚀,首先应该了解到什么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覆盖于传统媒介而诞生的受年轻人追捧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以简短、生动、形象的形式存在,它发展快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网络语言不仅仅生动简洁,它还利用了英语简写、符号、表情以及数字来表达,以本身独立特性为标识而存在的语言形式,起到了易懂好记的目的,起初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速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以及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1、网络语言的含义: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下形成的一种被人群使用的特殊语言,根据不同的文化而独立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
2、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简单易懂是他的招牌,也是容易被接受的重要原因。
二、 网络文化对日常用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当代社会潮流的一种代表,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奠定了网络语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由于网络语言导致传统语言的简写化,使得当代年轻人常用网络语言来表达心境,而传统语言的发展由于网络语言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简单明了的网络语言,自然而然的不使用传统语言。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将导致当代年轻人对传统语言失去兴趣,对传统语言的淡漠,甚至导致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传统语言将逐渐淡出我们生活,从而使得语言文化遗产的丢失。
三、 网络文化促进汉语变异
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是我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同一种语言,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不同的交流对象以及环境、心境等情绪上的不同而引起语言形式、表达的意思以及结构上的变化。具有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不同或者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的同一种语言所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所带来的价值真正体现在不同的环境中,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述说着内心的真实想法。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是人类最原始、最早出现的交流手段。为了达到明显效果的交际目的,语言在使用中,根据不同使用的人、不同使用的环境出现各种变异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友们为适应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存在,在网络文化背景的驱使下,现代汉语以及各国语种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发生了种种变异,促使了网络语言的兴起。
以下就探讨一下关于语法和词性的变异:
(一)语法的变异
语法具有抽象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稳固性。所以简单的网络语言导致人们在上网的同时不会特别注重汉语言的拼音和语法,反而更加注重文字本身或者文字后面字符、表情所代表的含义,所以在网络上你会经常看见多数不符合基本语法的词汇和语句的出现,随意搭配的语句,字词前后顺序颠倒,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后,慢慢就会被大众所接受,形成特殊存在的新的语言。而这种语言的模式也是有规律的,大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任意省略形容词,剩下表达重点的词汇组合成语句:因为人们在使用电脑交流时利用键盘进行录入信息,人们的文字与思维有一定的时间偏差,打字的速度与说话的速度不能达到同步进行,为了弥补这种情况的出现,适应网络交流的快节奏,提高效率,提高信息量,在文字的形容上就出现了不符合语言的省略现象。
2、任意构词和创造新类型的词句:网络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网友们可以进行大量信息的阅读,也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加上网络上本身的自由度较高,随意而得的新型词语就常常出现。还相继出现一些外来的,完全可以使用汉语言来表达的英语词汇,为了省略而使用英语的发音来代替汉语言的含义,例如:“我的e家”,这不仅仅是网友们的专属,也渐渐为各种电视、广告的使用。
3、活用词语:大本文转自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
4、语法的变异:网络语言同时也是彰显年轻人个性的一种手段,甚至还出现状语后置等口误,比如周星驰的经典台词“我走先”。
(二)词性的变异
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现代汉语词汇的形式打破了传统以汉字为主的现象,出现了汉语拼音化和谐音化。
1、词语拼音化:为了达到简洁的交流的目的,利用英语的缩写,出现了利用简单的拼音的字母——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缩写词。较为常用的有:“mm”代表“妹妹”、“gg”代表“哥哥”等生活常用语言的转变。
2、词语的谐音化:词语的谐音化是指网民在用拼音输入法的时候,将字与老词汇产生的一类词。如:“大侠”既称“大虾”又称“老鸟”,“酱紫”代表“这样子”的意思,常使用的大多数女性网友,不仅用“酱紫”代表网络语言,同时也带有撒娇语气的意思。
总结:
受到网络时代的侵袭,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创造了突破传统束缚与观念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新潮虽然同时也提高了人与人的交流速度和效率,但汉语言在词汇、语用、语法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变异是语言演变、发展的结果,符合了网友这一特殊人群的交流需求,这种变异丰富了言语,更完善了服务社会,但如果网络语言不断发扬壮大,我们本身传统的汉语言极有可能被网络语言所代替,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杜文倩.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学术探索,2012,(2):143-145.
[2] 孙向华.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1):102-107.
[3] 屠家洵.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群文天地,2012,(2):93-94.
[4] 申莉.网络词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丹虹,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