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2015-09-16 09: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开展创新性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地理学科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相对落后,创新性教学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要把创新性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贯穿到新课程教学全过程,展现出地理学科的魅力。
  一、当前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设施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各种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相应教学设施的匹配。否则,课堂教学的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难以有效传递,就难以说是创新性教学。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地理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些挂图、简单的图书,其他的设备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教师手头只有课本和教参,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施展手脚,一些创新方式难运用,一些课程要点难以讲到位,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通过挂图、插图等,难以使学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知,理解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能够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2、教学水平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通过听课走访,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课程还是采用老办法进行传授,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少,忽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大多以知识训练为主,提出一些具备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很少,课堂上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钻研不够。有的教师对钻研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钻研教材意义不大,只有吃透教材,按课本内容教学,就能够达到授课目标。有的教师虽然有钻研教材,但钻的不够深、不够透,停留在表面,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钻研的功能没有发挥。有些教育主管对教材钻研工作不够重视,未进行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钻研教材的氛围没有造起来。
  3、师生素质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素质有差距。新课程新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开展开放式教学。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仍然采用以往的课程模式,无法与新课程对接,总感觉有力使不出;有的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的地理课是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还在摸索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创新性教学在实践中就是要与时俱进,改变旧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基础较薄弱。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受现行招生政策影响,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在初二就已经完成学业的修学。这导致学生上高中后还要重新再补上一年的地理知识空白期。有的学校认为地理是副科,在地理课时,以实用主义为前提,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机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并未真正掌握地理知识。这些都导致地理知识较好的学生很少,高中地理课还得补上初中的课,严重制约创新性教学的展开。
  二、实现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对策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中较多的地图,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这样学生理解和吃透起地理知识点就显得更为容易和直观。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与创新性教学相吻合。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取相宜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至关创新性教学的实施成效,要切实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使他们能够与创新性教学接轨。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创新性教学主题展开,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为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安排外出学习进修,借鉴他山之石,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也必须加强学习,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及相关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储蓄丰富知识,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创新性教学的需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塑造,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知、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通过一些地理情境的设计,场所的提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地理学科的魅力。三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很多学生存在不会学的问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去学,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作者单位:南安国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2]李霓.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J].榆林科技.2011.4.
  [3]张春贞.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地理教学.2011.7.
  [4]庄九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201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