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新区背景下舟山禅修体验旅游发展问题和策略

2015-09-07 09: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几年来,宗教文化旅游发展迅速,其中佛教禅修体验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舟山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舟山新区旅游业未来发展而言,应重视佛教禅修体验旅游的发展。目前,舟山市已经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岛、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全国唯一的省级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等丰富的旅游资源。2013年2月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要建设舟山禅修旅游基地,积极推动舟山新区国际休闲岛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新的思路,新的产品,禅修体验旅游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普陀山作为全国四大佛教圣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佛教朝觐游一直是舟山主打的旅游项目。但是目前普陀山的旅游产品仍以观光、朝觐为主,产品单一,游客停留时间也以1-2日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少,游客缺乏深层次的佛教文化体验。另一方面,普陀山有着悠久的禅修文化历史,历代名人胜士与普陀山结下了渊源。据史书记载,明代散文家张岱在普陀山住过一段时间,留下不少诗文;赵朴初(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多次为普陀山题墨;明代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通禅理,曾寓居普陀山;近代画家、文学家丰子恺曾游普陀山,并留下诗文,等等。深厚的禅修文化历史积淀为舟山发展禅修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就禅修体验旅游本身而言,也是旅游者内在的必然需求。随着旅游者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消极被动的静态参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旅游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暂时逃脱,寻求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属于自己的心灵体验,成为一种精神追求,这与禅修活动有着深层次的契合。旅游与禅修活动的内在联系为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同时,近几年一些地方开展的禅修旅游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因此,如何深入开发和规范发展禅修体验旅游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将就舟山群岛新区的禅修体验旅游的发展提出粗浅的看法。
  一、舟山禅修体验旅游发展现状
  (一)禅修与禅修体验旅游
  禅修与禅修体验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禅修体验旅游开发中很容易将两者混淆。
  禅修属于宗教信仰范畴,是佛门修行的法门之一,只有通过禅修,才能得到心灵的解脱,做到心无挂碍。中国禅宗在成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思想体系及禅法和修行实践,对中国佛教产生深刻的影响。禅宗将禅门的生活具体化到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沉沦的拯救,要求人在实际生活中直接体认生活的本质,以非宗教的形态实现全面的人生关怀,以亲切的面貌来平息广大众生的心灵苦难。至今,禅宗仍延绵发展,“禅”的内涵超越宗教范畴,演化成为一种存在于现代生活各领域的哲学文化。
  禅修体验旅游是适应现代人们渴望在愈发沉重的社会压力中得到缓解和深度体验佛教文化的需求的产物,通常指由旅游企业组织的在旅游过程中参与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禅修活动,将修心养性的修禅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方式。
  (二)禅修体验旅游发展现状
  国内禅修体验旅游起步于香港和台湾,目前,广州依托光孝寺、无锡依托灵山大佛、湖南依托南岳广济禅寺、河南依托少林寺等地都已开展了禅修文化旅游。 在广州、深圳等地,专业的禅修体验会所、素斋馆等配套场所较为完善。杭州、广州等地发展禅修游,往往有一种比较系统的发展模式,即由当地的寺院牵头,形成系统的、规模的禅修体验活动。比如杭州灵隐寺旁的永福寺,就有专门发展禅修旅游的一系列体验项目,广受好评。
  舟山的禅修体验旅游萌芽于2008年,普陀山管委会推出的在普陀山寺院体验一天出家人的修行生活,打坐修禅、品佛茶、食素斋、学佛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推广,也没能形成固定的旅游项目。 截至目前,在舟山从事禅修体验旅游经营的企业以一家小型文化创意企业、个别旅行社为主,但是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尚未成为常态化产品。舟山的禅修体验旅游面临诸多问题。
  二、舟山禅修体验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禅修体验旅游规划缺失,空间布局有待理顺
  舟山禅修旅游刚刚起步,尚未编制科学的禅修旅游规划。现有从事禅修旅游的企业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无科学规划的指导,禅修旅游目前主要在普陀山宝陀讲寺和朱家尖佛学院进行;但是场地不固定,两地禅修功能不明确。普陀山和朱家尖及其他舟山区域发展禅修旅游的空间布局都有待明确界定和理顺。
  (二)禅修体验旅游产品单一,海洋禅修文化有待挖掘
  目前舟山现有的禅修旅游产品以吃斋、烧香、拜佛为主,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相比国内禅修体验旅游成熟的地区,舟山的禅修体验旅游内容重复,缺乏个性,对禅修文化的挖掘不深,例如,没有充分利用舟山佛教所处的海岛自然环境、海岛佛教文化;基础设施也不健全,附加服务内容少,服务设施档次低,因而产品缺乏特色。
  (三)禅修管理角色弱,政府职能有待整合
  舟山禅修体验旅游目前处于自发阶段,市旅游部门虽明确提出把禅修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打造,但是缺乏具体的规划和支持行动。又由于禅修体验旅游牵扯宗教、文化、旅游、工商、普陀山管委会等多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主管部门,政府职能有待整合明确。
  (四)禅修体验旅游规模小,经营主体有待扶持
  2011年舟山接待国内外游客共2460.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而对从事禅修体验旅游的几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11年总共接待的禅修游客只有一两千人。 因此可以说舟山的禅修旅游尚未形成气候,市场尚未开发出来。舟山现有经营企业处于无序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相关经营企业困难重重而无法寻求帮助。可以说,单单靠企业自身的缓慢发展,很难使得禅修体验旅游真正成为舟山的主打新兴旅游产品,迫切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扶持。
 (五)禅修体验旅游经营人才少,师资队伍有待打造
  禅修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营销知识,对佛教的了解,对禅的深刻把握也十分重要。作为服务于高端客户的服务人员,各方面素质要求较高,禅修体验旅游作为一个新兴旅游产品,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
  禅修体验游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僧讲学,需要一批名僧参与讲学,带给体验者荡涤心灵的感悟,方能切实提升禅修体验游 的档次。目前舟山的寺庙、高僧虽多,但由于种种原因,能抽出时间专门为禅修旅游者讲座的高僧却极少,因此,舟山禅修体验旅游缺乏高僧讲师,也成为一大问题。
  (六)禅修旅游接待基础差,场地设施有待完善
  舟山禅修体验游场地缺乏表现在两点:一是缺乏禅修体验接待场地。据调查,目前舟山能供禅修旅游者体验的场地主要集中在普陀山的部分寺庙和朱家尖的佛学院,除此之外,再无专门的场地。二是缺乏专门的住宿接待酒店。业内人士认为,禅修体验游本身就是一种高端的旅游方式,目前来参与禅修体验的主要是企业CEO等高端人群,他们对住宿环境的要求相对更高,而旺季舟山一房难求的现实会令体验者对舟山禅修体验游原本的好印象大打折扣。
  (七)禅修体验旅游营销投入少,市场有待扩展
  舟山禅修体验旅游企业目前招徕游客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联系大型企业,通过口碑来招徕后续的游客。而针对这些企业的市场营销投入少,舟山的禅修体验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知晓度很低。因此形成了一个矛盾局面:一方面企业业务量很小,另一方面潜在客源市场期望体验禅修而找不到接待企业,禅修体验游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展。
  针对以上问题,舟山新区必须以市场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禅修体验旅游。
  三、舟山禅修体验旅游发展建议
  (一)明确禅修体验旅游定位,规划禅修体验旅游区
  舟山发展禅修体验旅游,应该首先进行科学的规划,确定重点发展区域,重点项目。根据舟山的实际情况,应该建立以普陀山岛为依托,以朱家尖岛为核心,以珞珈山岛为辅助的禅修文化体验旅游发展格局。依托普陀山是佛教圣地的优势,以禅宗人文、居士教育为主题,丰富宝陀讲寺的禅修项目,建设素斋馆,禅茶馆、佛艺馆等佛教文化场所,成立佛乐团,开展讲经说法,坐禅礼佛等活动,以自然和文化资源为委托,推进普陀山产品升级。
  朱家尖岛承接普陀山辐射,以禅修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为主题,建设若干家禅修体验中心和佛教文化主题酒店,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打造佛教文化体验区,把朱家尖建成特色鲜明的“自在岛”。
  珞珈山岛作为禅修文化体验旅游的接待区域,是禅修旅游体验区的一部分。
  (二)创新禅修体验旅游产品,丰富禅修文化内容
  禅修文化体验旅游的产品可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依托普陀山浓厚的宗教气息、美丽的自然景观、普陀山山海一体的气场以及禅修活动,所提供的压力释放、心灵培育。形式产品是禅修活动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如禅修中心、寺庙、佛教文化主题酒店、斋菜、原生态修炼环境等。附加产品是指围绕禅修体验为消费者提供的附加服务,如全程VIP接待:自码头开始专车接送,空间独享,保证参与者的私密和静谧;法师与参加者建立长期的沟通联系,随时提供心灵辅导或禅修心得交流。核心产品的打造要立足资源优势,结合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其他旅游项目,推出坐禅、听经、看经、抄经、出坡、食素、药膳、瑜伽、佛乐空间、香道、茶道演艺室、国学堂、健体(瑜伽、太极课程进修等) 、沙龙、雅集、与高僧交谈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轻松自在的形式自成风格,展现佛教深厚的内涵。
  (三)明确管理主体,整合政府职能
  发展禅修体验旅游首先要明确其管理主体,根据禅修文化旅游属性和舟山实际情况,其应该归属于文化创意型产业,建议将其划归舟山市文化局管辖,由文化局统一对禅修文化旅游进行规划、管理、指导、扶持;由文化局牵头协调企业与寺院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尽快理顺管理体系,引导、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政府加大扶持,政策加大开放
  禅修体验旅游因为牵扯到众多部门,特别是宗教场所,所以舟山开发此产品必须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道路。宗教部门放宽宗教政策,允许高僧外出讲经,允许寺院与禅修经营企业合作接待禅修体验者。对于专门经营禅修文化体验的小公司,应该加以扶持,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其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出面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对规划中的禅修文化体验项目进行公开对外招商,引进大公司进行投资,争取早日建成几家禅修体验中心和佛教文化主题酒店。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一些企业片面将禅修和禅修体验旅游混为一谈,扰乱市场,误导游客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体验的局面。
  (五)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与寺院合作共享师资
  禅修体验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借用高等院校的力量。与当地院校合作,让员工分别进修佛教知识和旅游文化知识,产品策划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以科学的知识来武装人才,以高端复合型的人才来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禅修体验旅游的关键因素,是寺院修学和高僧讲课。因此,禅修体验经营公司应该与寺院建立长期合作,建立符合宗教政策的互惠机制。这里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当地的寺院牵头,企业具体运营,以寺院为主体,开展系统的、规模有限的禅修体验活动;二是企业主导,将寺院作为禅修体验的定点接待寺院,聘请寺院高僧到体验中心讲经说法,以解决师资缺乏、场所紧缺的瓶颈。还可以请在家居士或者是出家师父定期定点免费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为游客答疑解惑。
  (六)建立禅修体验中心,建设佛教文化主题酒店
  发展禅修旅游的主要举措是尽快建立禅修体验中心和佛教主题文化酒店,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初期先打造一个精品,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禅修体验中心选址在朱家尖,主题定位为:禅修静心、放松心灵,把朱家尖建成特色鲜明的“自在岛”。禅修体验中心的功能布局应该包括:自修功能区:阅读空间、静思打坐;研修功能区:授课教室、静心室、禅学交流中心;乐修体验区:佛乐空间、香道、茶道演艺室、国学堂、健体(瑜咖、太极课程进修等) 、沙龙、雅集;主题酒店功能区:在体验区建设中小型的佛教文化主题酒店,让游客从酒店的每一处设计、细节中都能感受到佛教元素,对发展禅修体验游将大有裨益。
  (七)明确市场定位,加强市场宣传
  通过对禅修体验旅游产品特性的分析及消费人群的筛选,确定本项目的目标市场定位为:东部沿海地区,年龄30到60岁,年收入10万以上,职业为企业家、高级白领以及职业经理 人,并以获取心灵的宁静,得到人生感悟为购买动机,购买时间长度为3天或5天的消费者市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市场营销的资金投入,拓宽销售渠道,采取多种市场宣传策略,走出舟山,积极主动地推销这一新的旅游产品,以尽快提高其知名度,形成舟山新的旅游品牌,迅速扩大市场规模。
  总之,禅修体验旅游是对舟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提升,是适应游客深层次感受佛教文化需求的产物。在佛教文化挖掘和禅修体验旅游开发实践中,应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关系,避免因过度市场化而丧失宗教文化的核心本质,避免因过度关注经济利益而使禅修体验旅游活动流于形式,这都将不利于舟山新区旅游业的良性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峰,秦川,周凌燕.以禅文化开启休闲旅游的新境界(上)[N].中国旅游报,2011-4-1.
  [2]黄夏年.禅文化(第一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3]韩凤鸣,王晓羽.“日常”的深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4]周娜,劳毅波,肖毅灵. 首批旅游禅修线路现身广州[N].民营经济报. 2006-6-25 .
  [5]余化利. 宗教体验旅游区规划体系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旅游学院.2011.5.
  [6]吕以春. 普陀山历史沿革考[J].杭州大学学报,1986.16(3) .
  [7]王迪,张昕楠. 佛门传统的当代诠释—无锡灵山禅修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11(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