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张家界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民族工作部门贯彻落实,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壮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为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做出贡献。本人针对张家界的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民族音乐进行了调研。
一、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中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1、开辟了几个以民族音乐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演艺场所。
“梯玛神歌”、“圣歌武陵”等大型歌舞剧在武陵源区张家界大剧院上演。投资1.6亿元的“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于2010年在武陵源区开业,民族特色鲜明的节目《烟雨张家界》向世人演绎神秘的民族风情。《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全世界第一台以高山奇峰为舞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民族音乐歌舞剧,投资达1.2亿元。《张家界·魅力湘西》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
2、打造了少数民族节会文化旅游品牌,展现民族音乐的风采。
宝峰湖风景区举行的首届“中国山歌节”,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最大规模乡村音乐盛会“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在黄龙洞广场启幕!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30多支音乐团队在天子山等6个景点演绎各具特色的音乐。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龙洞大剧院启幕,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也是以湖南省为主办地,张家界市为承办地。永定区政府每年举行“元宵灯会”,慈利县每年举行“五雷山庙会”。永定区罗水乡罗水村被湖南省民委列为民族文化联系点后,多次举行土家族“六月六”民俗文化节。这些民俗节日上也不乏民族音乐的表演。
3、抢救了一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张家界及桑植县委、县政府组织县民委指导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抢救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加强民族研究,编印了《桑植民歌集成》等20多本民族文化书籍,修建了桑植民族广场,举行“桑植民歌”大赛和“桑植民歌节”,保留了许多土家族转角楼的王家坪镇挖掘打镏子、扬叉舞等原生态文化,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张家界市旅游文化产业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空间与任务
民族音乐在张家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作者着重站在音乐学角度上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了在发展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和有待发掘的空间:
1、民族音乐从业人员和活动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没有明确政府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主管部门,导致出现市民委无权管、文广局不愿管、旅游局不会管、民族文化旅游不太规范等现象。尤其是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项分支——民族音乐,更是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和部门来进行管理和协调。以作者采访对象——著名张家界民族歌手人称“民歌皇后”的向左绒为例:向左绒是1958年出生于桑植县的一位土家族民间歌手,1976年参加工作,进入桑植县花灯剧团,1989年调入桑植县文化馆,1994年调入桑植县文化体育局,1996年5月任张家界市民族艺术团副团长,1999年任张家界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2008年12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传承人。作为一个一生致力于表演、传承和推广民族音乐的民间音乐家,现在退休在家时,自己的一些民族音乐活动、社会活动等却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关联和解决,甚至在当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时候,都存在不能清楚归属于桑植县和张家界两级文化部门中哪一级的问题。作者认为类似于这样的民间艺人,应该有专门的相关部门对他们进行管理和组织,让他们能专职地、安心、安全又有效地从事民间音乐的表演和传承活动。
2、支持民族音乐发展的项目资金不充足。
调研中作者了解到一些现象:桑植县利福塔镇政府制定了《苦竹河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愿给予资金支持。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邀请中南林业学院吴章文、刘民坤教授编制了《江垭镇九溪古城总体规划》,却未被省、市发改委列入“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向左绒退休在家时怀抱着对桑植民歌的真诚热爱,和对民族音乐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自己编撰了一本《跟我学桑植民歌》的书籍,并配以CD音响磁盘,但是这一举措完全是由向左绒自费进行的,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这样有利于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举措作者认为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帮助,更大程度地调动民间艺人的传承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当中来。
3、民族音乐还有发掘的空间,表演形式还有待创新
张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历史悠久,民族特点显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形态也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张家界各地还存在很多没有被挖掘和发现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形态,这些独特原始的音乐文化,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作者本次调研采访的民间艺人向左绒就回忆过她在自己的演唱桑植民歌过程中曾走访过几位民间老艺人,向她们学习了一些在传统桑植民歌中没有出现过的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容,如:2006年向左绒第三次走访民间艺人皮喜姑(已逝),向他学习了跟资料上收集的曲谱不同的《溜溜儿歌》,丰富了自身的演唱。这说明张家界的一些乡间、山里以及村落还存在大量可以发掘的民间音乐素材,如果加大挖掘和保护的力度,使之更有效地结合到旅游产业中,必将是很大的一笔文化资源财富。
再者,在已经成形的歌舞类节目当中,各种音乐文化或者民俗都是以综艺形式展现出来的,像桑植民歌这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被单独着重地展现,它自身的深层次魅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完全可以尝试开发一些专门的民族音乐旅游产品,如:旅游景点中专门设置的民歌比赛和参与类节目、元宵阳戏展等;另外,作为游客,一直以来只是以观众身份观赏,而没有开发出能让游客参与和互动的一些音乐形式,如果让游客与歌舞演员 一起参与民族音乐的表演,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创立新的旅游品牌和效应。向左绒老师最近就在尝试参与一项新的旅游产品——土家族家访。在这项节目中,向左绒老师作为家访中的女主人为游客表演桑植民歌,而游客也有一定的参与,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作者认为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更多地添加游客参与性的音乐节目,更新节目形式,创新旅游品牌。
三、以民族音乐推动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发挥政府民族工作职能部门作用,建立专门分管民族音乐的机构
张家界的旅游产业一定要突出本地民族特色,特别是民族音乐为主题表现的民族性。歌舞要突出民族特色,旅游从业人员要穿绚丽多姿的民族服装,营造浓郁的民族地区氛围,使整个景区成为一个自然的“民族文化园”,使民族文化旅游向高档化发展。建议专门成立“民族音乐发展处”或“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办”等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民族音乐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对民间艺人进行有效管理,落实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政策,争取上级政府职能部门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更深层次地挖掘潜藏于张家界民族民间的音乐艺术形式,继续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对这些新的音乐形态进行音乐本体和社会功能及潜在经济价值的研究,促进民族民间音乐进一步发展。要做到先规划后开发,界定保护与开发范围。兴建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先由张家界市旅游工作委员会审批,再由市发改委立项、市工商局核准名称。
2、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民族音乐特色的旅游品牌
张家界市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民族音乐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胜地,必须象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和海南等省那样,制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战略。为此,建议组织旅游、民族职能部门人员统一编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并且列入《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市发改委要精心编制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按照“大旅游、高起点、新思路、有特色”的原则审批立项。发挥民族音乐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民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多样化发展,推出一批具有带动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一批民族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如:开发新的民族音乐文化展示和娱乐项目,建设桑植民歌园、打造峰峦溪民俗文化度假村,恢复土家族摆手舞;创建芙蓉桥白族文化区,开放喜洲白族三月街,创建以白族音乐歌舞为特色的旅游新项目。要让海内外游客看到、听到、参与土家族人的音乐文化生活。
3、扩大宣传,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运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报刊杂志、图书画册等多种媒体宣传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发挥民族节会的文化传承功能,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使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和游客游览活动中,还要推进民族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要通过政府主导、民委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族音乐文化、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良好氛围。市民委要出版《张家界市民族音乐史志》等民族研究旅游书籍,并请民族音乐方面的专家或民间艺术家讲课。要建立以民族文化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景区文艺表演团体和队伍,规范全市民族文艺表演节目。民族文化开发商人可聘请民族音乐学专家或者经济学家当顾问,帮助制定项目规划,拟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请专家提建议;进行策划设计,提供民族历史文化资料;确定景点名称,拟定民族音乐文化旅游项目实施方案,使之成为象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云南民族村和湖南民俗文化村那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的民族音乐文化旅游项目。要保护“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杜绝“伪民俗”。尽量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
4、切实保护,继续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因此,张家界市各级文广局应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协调。继续向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及其传承人,市政府也要批准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建立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奠定基础。市、县政府要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市、县文广局要明确职责,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打造平台,为传承人活动提供资助,杜绝打压本土民族文化人才现象。加大对民族文艺院团扶持力度,扶持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文艺院团建设,鼓励民族文艺院团发展壮大。要用周边地区土家文化资源,丰富张家界市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利用桑植民歌、梯玛歌、哭嫁歌、薅草锣鼓歌、打镏子、咚咚喹、摆手舞、茅古斯、傩愿戏、阳戏、苗族民歌、苗族鼓舞、芦笙舞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动民族音乐文化专业队伍和民间艺人的积极性,为壮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