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办学声誉,更是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于保障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筑理念
1.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强化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即对构成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质量监控,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人,只有树立全员自控意识,自觉控制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相关行为,才能真正建立起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2.监、控并重的理念。教学质量监控包括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质量监督与控制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监督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学质量控制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控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坚持教学质量监督与教学质量控制并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在监督中控制,在控制中监督,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及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统一。因此,教学质量的监控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基础的现状,挖掘学习潜能,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营造民主、和谐和积极的工作氛围。就教师而言,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精力的投入等都会关系到教师“教”的质量。就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生的知识和智能结构、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就二者关系而言,发挥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互动性和协调性,以及师生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把握等,对于教学过程质量的提高也极为重要。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既应重视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更应重视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应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加强建设和谋求更大发展的第一要务。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全方位、全程性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因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确立必须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质量监督与质量控制过程,克服片面化和随意性,力求实现体系运行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教学质量监控需实行学校和二级学院(部)两级管理体制,特别是强化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监督与控制是全面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督导室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常设机构,重点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学工处及其所属的学工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力军,重点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三、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和目标性、系统性、全员性、全程性、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本原则,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就是要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控制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即基本的质量要求,这些质量要求就是开展教学质量监督、控制与评价的基本内容,以此确保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2.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部)和学生班级构成的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化的形成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密切的合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行之有效的运行网络和严格的监督程序。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链之间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强化执行力,力争系统化工作网络有效度的最大化。
3.全员性原则。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事关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学校所有任课教师都要接受教学质量监控,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辅助单位和教学服务部门也均应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之列(这是由系统内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的)。因而,教学质量监控涉及学校所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通过开展全员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断促进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不断改进和促进学校教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全程性原则。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是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全过程质量监控不同于阶段监控和结果监控,是要求对所有涉及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程性的监控,以利于掌握教学运行的全过程情况。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以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由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以及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组成,既要监控所有的节点,又要监控所有教学时段的进行状况。
5.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和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有机整体的有效运转,以利于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最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必须在遵循科学
性、规范性的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克服操作上的繁琐,又应防止过程中的随意性,力求达到体系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简便、明了、可操作性强的效果。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监控。人才培养目标的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等。为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是保证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前提,应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作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监控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往往具有动态性,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专业方向,适时为用人单位输送急需人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因此,培养目标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规划与调整各专业的发展方向,以满足人才市场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
2.人才培养过程监控。重视与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十分重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主要通过课堂听课、实验实训过程监控及教学的常规检查等方式进行。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授课计划与教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把握、实验实习计划的落实与考核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肃性、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核方式与考试试卷质量等。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为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核,根据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认定细则和有针对性的《教师授课质量考核表》,开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督”与“导”的作用,除对考核表逐项评分外,还需填写整体性的评价意见,在充分肯定教师授课优点的基础上,指出授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并及时与教师反馈、交流,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课堂教学之外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学质量监控的薄弱环节,对相关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既应强调计划、组织和实施的过程材料检查,又应重视现场抽查和实习过程的监控,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的实习实训也应加强其过程的检查与落实,加强对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训质量的监控。对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更应强化其过程指导情况的质量监控。
3.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能使学生获得本专业所必备的相关知识;获得包含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职业能力在内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获得基本素质的养成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主要监控点为课程考试合格率;统考课程平均成绩;实习、实训成绩;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的考试合格率;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性质与难易度;学生实践能力与文化素质;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层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综合评价及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的成绩,等等。
五、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方式
1.听课制。课堂听课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课堂听课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最为及时与直观的监控与评价,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与评价。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充实,课时容量是否饱满,教师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富有条理性和感染力,讲授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深入浅出、生动有吸引力,重难点能否把握适当。
(2)教学过程。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吃透教材且脱稿讲授,教法是否适应教材、适应学生。教学环节是否紧凑,教学结构是否完整,教学互动是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书育人能否渗透于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否井然有序。
(3)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到课率是否高,学生能否主动学习,课堂知识目标是否达到,课堂应用能力训练是否完成,师生交流、互动效果是否良好,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否有效。
落实听课制包括学校领导听课,中层干部听课,教务处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领导及教学督导人员听课,同时还有二级学院(部)院长(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同行、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的听课等。通过课堂听课,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所有的教学管理部门、教辅单位及教学服务部门都应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
2.检查制。建立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常规检查制,及时公布教学质量检查结果,对促进教学和教学工作有明显成效。
(1)日常检查。由学校、二级学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实施教学日常检查工作,分别对全校和各二级学院(部)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
(2)定期检查。即开展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的定期教学检查。特别是作为每学期常规性工作的期中教学检查,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了解前半学期的教学工作状态和推进后半学期的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3)专项检查。即实施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含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专项检查及授课计划检查,教师教案检查,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检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的检查,教研项目与课程建设的中期检查,试卷命题与阅卷质量检查等。
(4)随机抽查。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等部门组织开展对教师授课的教案、教学进度执行情况的抽查及学生课外作业、实验报告、实习实训报告(总结)、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评阅质量的随机抽样检查。
3.测评制。除教学督导室在听课基础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测评外,由教务处、学工处组织学生、教师同行、各二
级学院(部)院长(主任)根据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相关要求分别开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定性和定量测评,并以不同权重进行综合汇总,对综合测评排列前位的可给予课酬上浮的奖励。
4.评教评学制。开展评教评学是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方面。具体可由学生辅导员、授课教师、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分别组织召开评教评学座谈会,从不同角度和从不同侧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教学服务部门等的管理、教辅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及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状况及其与业务部门需求的差距情况。
5.质量跟踪制。由学工处或招就办及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人才培养规格与人才培养质量,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及培养规格、能力体系要求等教学需求信息,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