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借助灵活、巧妙的结课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已学习的知识展开简单的回顾和整理,明确知识的重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悟与掌握,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一、结课的实践意义
1.结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的结课是课堂活动的最后一环,是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环节。其实,结课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结课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索之心,培养他们的好学之心。因此,注重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课,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方面和提高课堂质量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结课起着十分具体的作用。虽然结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的时间并不多,但其所具有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结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效的结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与巩固;第二,有效的结课能够起到铺设桥梁的作用,让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产生联系,促进新知识的吸收;第三,有效的结课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让其追求与兴趣沿着语文教师所设置的方向靠拢;第四,结课可以让学生对本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拓宽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
二、结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结课”要做到完整性。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设置疑问,使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解决疑问,接着进行课堂教学。事实上,一节课的结尾也要紧紧围绕课堂内容,让其成为一节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尽量跟导课相互呼应,切忌游离教学过远。倘若导课细心设疑布阵,但讲课与结课又缺乏下文,那么,在结构和逻辑上将会使学生感到缺憾与不完整。
2.结课要做到适可而止。结课的适可而止要求教师在结课时不能出现提前下课及拖课的现象,应按时下课。如果提前结课的话,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会影响课堂效果;而拖延结课又侵占了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会让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以上两种现象的出现。
三、小学语文课堂的结课艺术
1.运用发散思维。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好幻想,好奇心比较强,因此,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让他们自主地开展课外扩展阅读。譬如,在对《少年闰土》这一课进行最后结课时,教师提示道:“孩子们,文中作者与闰土在少年时代结下了浓厚的情谊,在离别之际俩人难舍难分。当经历了30年之后,他俩再次相见,当时他们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接着,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发言后,教师再结合时机进行小结:“你们都讲得非常好,想象力非常丰富,可是很遗憾的是大家都猜错了。30年之后,闰土与作者相见的第一句就是喊了一声‘老爷’,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知道的话,就请利用课后时间到图书馆去借阅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便知晓了。”以上结课方式,既巧妙地深化了小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与掌握,又将他们带到了课外阅读的领域里,给他们提供了增长知识的机会。
2.设置悬念。语文教师通常会比较重视课堂中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语的选择与应用,但对待单元和单元、课文和课文、课堂和课堂间内容的过渡则显得比较怠慢或者是直接忽视。而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则比较重视这个问题,并特别关注对同一篇文章不同课时间的结束语的设置,他们善于在结课时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质疑,进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譬如,在教授完《全神贯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这样进行结课:“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抱着坚持不懈的态度,促使自己养成一丝不苟的行事风格。文章主人公差一点将自己的密友关锁在办公室里,可之后他却成为了著名的艺术家,足见集中精力对人一生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下一课时,老师将带领大家看看鱼是如何游到了纸上的。”这种形式的结课,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的心里充满悬念,激励他们去探索后面的故事情节,进而为《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让前后课时产生联系。
3.因势利导。在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得到解决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借助归纳结课这一方式来启发小学生运用精准且简练的语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而且还能使他们的总结能力得到提升,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他们对文章的重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增强了课堂效果。譬如,在对《桂林山水》一课进行结课时,教师可以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作者写桂林山和桂林水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然后,语文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如此,学生便能顺水推舟地得出:“文章作者借助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来抒发对国家大好山河的喜爱之情。”如此精确、简练地找准文章的核心加以总结性结尾,尽管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但中心思想与艺术特点的概括、总结都很好地完成了。
以上结课方式,让小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情及写作风格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巧妙地凸显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也让小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充实了自己,让他们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就感,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4.精彩朗读。新课标中提到,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都应该充分重视对文本的朗读,全面发挥出朗读对把握文章内容、发展语言以及情感陶冶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在结课时能够巧妙地运用朗读,就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譬如,在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进行结课时,教师可以在对文章进行归纳与总结时,边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内容,边深情地说道:“当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且坚定地回答道……”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借助这种方式的配合朗读,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与宏伟志向,进而他们也会树立起要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朗读的结课形式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他
们的参与度,并且还让他们喜欢上了朗读,爱上了语文课堂教学,提升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的结课艺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性的提升,是社会和学生对现代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借助结课艺术来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光云.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尾技巧田[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9):11-12.
[2]廖奎邦.小学语文结课的艺术探究田[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22-23.
[3]朱丽华.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22).
[4]史翠丽.如何打造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