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我国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及策略的效果分析

2015-08-17 12: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世纪初“创意产业”一词进入中国,随后在学界掀起了创意产业的研究热,在业界出现了创意产业的投资热,各地政府则出台了振兴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有很多地方政府把创意产业当成本地区的战略新兴产业甚至未来的支柱性产业加以扶持。随之而来的是全国的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发展起来。各地的发展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几乎又都很相似,有的地方出现了打着创意产业园的名义,实质上进行房地产开发,进入创意产业园的企业也并非都是创意企业,反之,真正的创意企业由于交不起租金又很难进入园区。
  本文以深圳为例,通过对深圳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园区的调查研究,总结其发展模式,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深圳创意产业园的情况则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了解深圳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及面临问题,以便对我国的创意产业园发展及存在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
  一、我国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文化部从2004年开始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的评选和推介,各地政府对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也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2010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宏观管理仍显薄弱,盈利方式和产业链建设,依然是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中央和地方政府授权和批准的各类创意产业园区553个。其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是创意产业园区最为集中的三个地区。上海、北京、深圳是创意产业最发达,同时也是拥有创意产业园最多的城市。截至2011年底,上海已经建成的市级以上创意产业园达到77家,已经形成了以张江高科、田子坊、八号桥、1933老场坊、运动LOFT创意基地等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园区;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已经认定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0个,但区县级的创意产业园已达近百家,北京市已形成了10个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创意产业园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集聚区雍和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集聚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中关村软件园;深圳截至2013年底,已经认定的市级创意产业园区53个,田面“设计之都”产业园、怡景动漫画产业基地、F518时尚创意园以及成为全国第一个创意产业园的深圳华侨城集团开发的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都是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意产业园。
  二、深圳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创意产业10年增长了10倍,带动全市经济发展。自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创意产业以年均26%的速度快速发展,2013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357亿元,10年增长了10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3至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73%提高到9.3%,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深圳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发展到4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年均产品和服务出口额达到35亿美元。
  深圳的目标是到2015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4.5%以上,创意产业总产出超过5800亿元,使创意产业成为深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重要的创意产业先锋城市、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和国际时尚创意中心。
  2.行业发展领先,模式特色鲜明。深圳是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创意设计业优势地位明显,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源地,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占全国较大市场份额。动漫游戏业起步早、发展快,文化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电视、数字音乐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腾讯、A8音乐等一批知名领军企业,汇聚了大批文化创意人才。中国最大的高端印刷及黄金珠宝生产基地也在深圳,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深圳作为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城市,深度挖掘、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传媒”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以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的“文化+科技”模式,以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主导的“文化+金融”模式,以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模式,以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传媒单位制造深圳创意氛围、传递创意信息的“文化+传媒”模式,已经成为深圳创意产业的鲜明特色。
  3.集聚效应突出,园区特色明显。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推动下,深圳创意产业采用行业集聚、空间集中的发展策略,培育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了5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构建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
  这53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的12家,省级3家,市级38家。具体如下表:
  三、深圳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
  深圳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发集聚模式。该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个体性创意工作室或中小型创意企业为载体,汇集了大量的以艺术家为主体的创意阶层,创意氛围浓郁,形成特殊的创意区域。这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出现在产业发展的早期,多以文化艺术类创意产业为主。艺术家一般个性十足,思想独立,同时其创作又需要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因此,艺术家们会选择环境适宜、地租低廉的场所作为创作空间,形成联动效应,进而带动更多的艺术家和创作机构集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影响力逐步提高,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该模式由于在产生之初没有形成发展规划,也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呈现松散和无序的状态。如深圳大芬油画村等。
 2.依托原有资源提升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某区域内已经拥有了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通过在现有资源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或者是依托现有资源开拓新的领域,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价值,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依托人才资源。这部分群体往往有比较好的科学文化背景, 依托有力的科研文化底蕴,提供了人才支持与保障,这类创意产业园主要是集聚在大学周围。如,深圳大学创意产业基地、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意产业教育基地等。
  第二类是依托科技资源。这类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依托附近的高新技术园区,利用其高新技术来为自己的服务,走的是创意+科技的路子。这类产业园大都是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内或是附近,如深圳南山互联网产业园等。
  第三类是依托文化资源。这类产业园是以原有历史沉淀的百年文化古迹等场所或地区,开发利用或扩建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深圳的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深圳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就属于这类。
  3.旧城改造模式。该模式是依托老城区内传统街区改造升级而成,或是伴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自然集聚成长的。通常是对被废弃的原有闲置厂房、旧仓库和旧城区进行艺术改造和装修,直接将其作为创作、经营活动的场所。深圳的南海意库、华侨城OCT—LOFT创意文化园以及深圳创意产业园都是这一类。
  4.新区创建模式。该模式多是由最初支持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而兴起的新园区,是一种建立在高新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新型创意企业孵化平台。这些新建的创意产业园区在属性上是城市的时尚产业区;在空间功能上是一个个的创意实践区和科技孵化区;在产业模式上是政府主导的具有高增长特征的产业集合体。深圳的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深圳梅沙原创音乐前沿基地等就属于这一类。
  四、深圳创意产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意产业园同质化现象严重,重复建设突出。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及经营模式存在着同质化现象,这已经成为行业的通病。比如一家影视城获得好评,多个地区立刻效仿。前几年提倡发展游戏动漫产业,动漫产业立刻在全国遍地开花,目前中国已有十几个游戏动漫城和动漫基地计划。其中上海每个区都有一个动漫基地,仅浦东就有两三个;而西安一个城市,目前就有曲江新区、高新区和碑林区三个地方在建设动漫园区,这让西安的动漫企业家们无从选择。深圳这种重复建设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如以珠宝类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园就有很多家,每家的产品或特色都大同小异。
  2.创意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不清,集聚效应不明显。目前深圳的园区定位大都集中在设计类、软件电信类、影视动漫类、数字传媒类、珠宝类、策划资讯类等热点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真正地结合本地区自有资源、目标市场的特点。有相当多的创意产业园功能定位不清、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较低,优化配置程度不高。同时有些园区由于前期规划原因导致规模较小或者距离分散不聚集,所以形成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3.创意产业园创意人才匮乏。深圳的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园建设虽然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从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来看并不理想,这是由全国的大环境和深圳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深圳的高校缺乏,创意人才的培训机构少之又少,特别是文化创意执行人才和创意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文化创意执行人才的缺乏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执行力和整合力的欠缺;创意管理人才缺乏即高端创意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从最根本上讲,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4.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缺失。创意产业园公共平台包括服务主体平台搭建、服务内容平台搭建、以及人才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展示交易等服务平台。这些平台需要更好的整合,并且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循环,最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有机统一体。该循环性的平台可以为入园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产业化条件,甚至还可以沟通各方的联系,推进文化创意成果的转化。
  但是,现在国内大多数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都很不完善,有的园区则根本没有这些服务。我们调研深圳几家创意产业园的经营单位发现,这些园区经营者大都以招商为主要任务,服务内容里虽然都有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但都没有做实。
  五、对发展深圳创意产业园的策略及建议
  1.加强园区规划,功能定位清晰。针对创意产业园区重复建设,功能定位不清,盲目跟风等现象,园区建设要加强规划,园区内业态的分布情况要符合创意企业的氛围,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深圳的区位优势确定园区重点发展的行业,突出园区发展的主题与特色,功能定位清晰。这些都要在地方政府和园区经营者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实现,因此作为政府要有完善的政策来扶持和加强创意产业园的规划与发展,而作为园区的经营者则要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主动地管理和经营好园区。
  2.加强园区产业链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发展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发挥集聚效应,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缺乏完整产业链的园区会出现同质产品互相竞争而降价,最终有可能会淘汰优秀的企业。因此,园区应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减少园区竞争内耗。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必须强化各园区企业的分工协作与规模,促进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更有效地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将艺术家的创意成果转化为企业家的经营资源,实现创意市场化和产业化。
  3.加强高端创意人才的培养。高端创意人才对于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意产业园区要利用当地的教育优势,与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紧缺创意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加强与海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对海内外的高端创意人才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其回国。而深圳毗邻香港和澳门,应该创造一切有得条件,吸引港澳的优秀创意人才。在园区内,应加强创意人才的培训,特别是要与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关创意方面的专业培训。
  4.加强园区科学管理,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深圳的创意产业园有些存在着很高的空置率,对创意企业缺乏吸引力,其中主要原因是园区的管理不科学,不灵活。创意企业大都是小微企业,很难承受过高的租金成本,有些新建的园区由于租金过高会让大多数创意企业望而却步,他们一般会选择旧厂房、旧楼宇等作为入驻点。但这些地方又由于公共 交通不够便利,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因素使得园区条件先天不足,有碍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园区管理者要加强园区的科学管理,建设完备的服务平台,为园区创意企业提供包括咨询服务、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培训服务、交流展示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向勇,刘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实践与观察[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4
  [2] 王齐国,张凌云.文化产业园区理论与实践[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8
  [3] 李兵磊.深圳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8)
  [4] 李风亮.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J].经济日报,2012..7.2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