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投建策略

2015-07-28 18: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简介] 陈登源,中共福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福建 福州,350014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051-0004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设计合适可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是福州市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较大程度的发展,紧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把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创意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广告创意业等七大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以扶持,有效地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行业较为齐全、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一)经营单位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从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发展来看,这是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经营单位增加最多的时期。2011年,福州市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达到13204家;2012年1~7月,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新增单位1687家。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1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4%,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250亿元;2012年1~9月份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主营收入409.55亿元,实现增加值136.84亿元,产业规模总量位居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之首,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近年来,福州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明显提高,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以高票当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在新思路、新政策的驱动下,福州市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2012年,福州市大力推动脱胎漆器、寿山石雕、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形成“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福州市将积极建设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温泉文化旅游和榕台合作等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升闽都文化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带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加大
  着眼于主业突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坚持项目引领、龙头带动,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布局、集聚发展。一是抓项目引领。按照“策划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围绕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七大重点行业,狠抓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福州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有61个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正在建设和前期推进中,总投资达830.2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投资1亿~10亿元项目28个,这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增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后劲。如位居福州长乐的网龙公司投资30多亿元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于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数千名研发人员将进驻,推动海西动漫游戏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二是抓龙头带动。2012年以来,福州市进一步推动资源向龙头倾斜,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园区,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全省“310行动计划”行列。完善《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及相关扶持办法,加快制定《关于加强福州市重点文化创意企业(集团)、重点品牌培育改造的意见》,坚持把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培育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四)园区(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示范作用日渐增强
  近年来,在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有较大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的园区(基地)有11个,分别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船政文化旅游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榕都318文化艺术创意街区、芍园壹号文化创意园、福州海峡工业设计创意园、北区水厂原脉温泉休闲园和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等;正在建设之中的园区(基地)还有中国·东方漆意空间创意园(一期)、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二期工程、新华文化创意园二期工程(一期已完成)等67个。这些已建成的园区(基地)示范作用日渐增强。福州已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基地19个)。
  (五)产业链各环节全面发展,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生产、销售各环节均呈快速发展态势;同时,福州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众多,其中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广播电视、动漫产业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最快,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优势就业领域。据统计,文化创意产业为福州市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占福州市从业人员比重的7.9%以上,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年均增长均在25%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就业容量大、形式灵活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吸纳就业效果显著的产业之一。2012年1~9月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17.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4万人,增长11.3%,占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的21.63%。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福州市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依据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结合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过程中,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探索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和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
  (一)政府引导型
  政府引导型是指由政府积极推动并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类型,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关系协调等措施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扶持的发展模式。政府最主要的职责是引导,提供一个宽松环境,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 产业链条,而不是来主导这个产业。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从政策、招商引资、税收、租金、会展、园区规划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为例。福州市政府以每平方米每月8.5元的租金租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再以每平方米每月40~50元的租金租给入驻企业。同时,政府还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总量、质量和结构的宏观调控,并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给予大力支持,介绍经营良好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比如,五彩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福州胜利家园网络设计制作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阳光丽人等企业。因此,政府在园区早期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一般是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投资并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模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特定的产业使命和独到的发展优势。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具备雄厚资本的实力,融资能力强,积极参与管理,服务能力强,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可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企业所拥有的资金实力与市场能力,一旦选择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投资方向,与创意经济相结合,就会迅速带动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从中获取巨大的商业与品牌收益。以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为例。该街区于2010年9月开街试营业后,街区入驻率在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6月,已有40多家设计类企业入驻,入驻率达97%,主要是设计类、广告及活动策划类、展览展示类、影视传媒类为主的一批成长型企业,入驻企业间互补性强,产业聚集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三)艺术家引领型
  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是由文化教育机构或者艺术家受到某区域环境的吸引,自发聚集于某地从而形成聚集效应的过程。先由某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选中,进而带来更多艺术家和文化教育机构的自发集聚,最终形成文化艺术村落。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突出艺术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起领头模范作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带领艺术群体来这里找灵感与创作,艺术家往往选择城市中废弃的工厂或仓库区作为基地,他们首先看中的是低廉的租金、空阔的废弃厂房与相对方便的都市生活,他们大多以个人创意工作室为主来从事艺术创作、作品展示、技艺交流以及出售自己的作品等,他们的工作产品与独立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艺术家街区。以新华创意园为例,入驻园区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比如,油画大师——福建师大李晓伟教授,雕塑大师——福建师大陈刚教授,水粉画大师——杨新斌教授,他们的到来为园区艺术人才的聚集起了引领作用。
  综观以上三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每种发展模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与做法,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与特点,适用不同的行业范畴。因此,新形势下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应当从福州实际出发,立足福州的特色优势,科学借鉴国际、国内其他先进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形成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福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实施的途径和建议
  (一)政府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
  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起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营造一个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1. 政策支撑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先后颁布实施了《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福州市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0年重新修订)、《福州市保护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实施意见》、《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研究制定了《福州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园区)评选认定和考核管理办法》、《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关于利用工业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之中)等一系产业配套政策,有效发挥了政策的引导、鼓励和保障作用。
  2. 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知识产权是人们智力成果的结晶,依法所取得的一种财产权利,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霍金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都是以“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为核心,这就说明知识产权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因此,福州市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合生存发展的有利空间。一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搭建文化创意成果与产业转化的法律平台。二是进一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网站,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完善产权服务。三是通过媒体等宣传手段,强化民众的知识产权观念。
  3. 资金支持
  目前,福州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资助、奖励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数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没有享受到专项资金的扶持,发展中面临很大的困难。由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处于创业初期,市场抗风险能力低,社会信誉度不高,在发展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短缺、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更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在专项资金方面给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福州市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大力支持初创期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特别是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
 (二)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布局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现象,未能真正地把握住福州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位不明显,园区同质化明显。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建园初期注重园区功能定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园区功能定位逐渐淡化甚至变味,导致园区的特色、主要功能、发展中心等目标模糊不清,定位雷同,缺乏个性,差异化不突出,势必造成文化创意企业集群的资源分散,从而 陷入同质化竞争,未能产生明显的集群效益,制约了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因此,为了避免园区的同质化,就是要打造园区自己的特色品牌,每个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经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保持园区的唯一性,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批特色明显、行业集中、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三)注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人”,强调发挥个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有一大批真正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根本保证。“创意之父”约翰·霍金斯曾经说过“创意源自于个人,不需要依靠土地、金融资本或者工厂和机器,只要你有想象力就能产生创意。”无论多么伟大的产品,无论多么成功的商业模式,其起源都只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创意。人才是创新、创意活动的主体,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关键。离开了创意人才,任何创意产业都将迅速失去生命力。于是,如何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就成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命题。近年来,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从高校培养入手,储备人才;从政策保障入手,引进人才;从环境营造入手,留住人才。积极创造吸引和使用国内外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积极探索建立各种类型的创意人才工作室,由福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资助,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创办文化创意学院,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相关文化专业,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因此,福州市政府应加快营造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力度,扶持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宣烨,沈琳.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6).
  [2]杨永忠.创意经济案例精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祁永梅.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对大连的启示[J].大连研究,2012,(6).
  [4]华正伟.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条件与发展模式[J].现代服务业,2008,(12).
  [5]宋文光,杜继勇,许志平.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的市场基础与发展模式研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6]何一飞.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