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道教经书中花木兰成神仙:掌管记录人间善恶. 黄陂一带流传的木兰传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岁末,新洲藏家李森林在当地淘到一册《木兰忠烈将军救世真经》 (右图),透露了花木兰功成身退后的“工作安排”——成为“神仙”,掌管记录人间 ...
道教创立于汉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累积下十分丰富的典籍。古人把它汇编成一部道教大丛书《道藏》。南朝宋,道士陆修静编的《三洞经书目录》计有一千二百二十卷,算是道书第一次大汇编,但还远未搜集齐全。唐玄宗开元时期,下诏搜访道书,辑成三千七百
摘 要:已知清末、民国间常州地区刻印的宝卷有30种, 主要是有民间教团背景的经房、善书局刊印的。它们与同期江浙地区数十家经房、善书局刻印的宝卷一样, 表明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期, 这些民间教团以倡导“劝善”、宣扬“因果”的面目出现, 求得士绅 ...
民国时期道教为救国图存做出了哪些艰苦卓绝的奋斗? 龙虎山中一散人. 道教界的小学生. 4 人 赞同了该文章. 自清末以来,中国道教涌现了许许多多维护国家尊严,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义举。. 较为典型的是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开始就表明“义和拳”来自道教,其 ...
研究对象为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信奉道教或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广东文人与乡绅,时轴横跨道光元年(公元 1821 年)至民国 38 年(公元 1949 年)之间的 100 多年,正值中国社会急速变幻动荡的年代。 这个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研究员除钻研道教文献、宗谱与礼仪外,还会调查一群清末至民国时期,在 ...
图:民国时期道士 民国建立后,道教虽因信教自由而得以合法存在,却失去了政府的所有册封与财政支持。为适应社会变化,道教与佛教一样,学习西方教会建立全国性教会组织体系。1912年,“中央道教总会”、“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先后在北京、上海建立起来。
原本就起源于民间神仙方术的道教,一度经过改造而成为上层宗教,登堂入室,明清再度衰落成为民间道教,其发展就像走过了一个圆圈,来自于民又还之于民了。. “明清时期,民间对道教的信仰十分普及又极其粗俗。. ”. 民国时期道士. 民国建立后,道教虽 ...
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族谱的纂修、刊印、避讳及其家国互动关.PDF,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族谱的纂修、刊印、避讳 及其家国互动关系初探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绪 论 明清至民国时期,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大抵新安 皆聚族而居,巨室望族远者千余年,近者犹数百年,虽 ...
民国时期真实的道士,有仙风道骨的气质,上演真实的“华山论剑”. 华山 ,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这里是 道教 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山上共有20多座 道观 ,包括著名的东道院、玉泉院、都龙院、镇岳宫等 ...
我们暂且不论社会人士接触道教复杂的现实动因,仅通过龙泽厚为《三茅帝君宝忏》撰写的跋文,分析民国时期如何以集体扶乩形式建构三茅信仰,并借由宝忏形式传播。. 龙泽厚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四月初六时,先为《三茅帝君宝忏》写了一篇跋文,认为此 ...
民国道教经书中花木兰成神仙:掌管记录人间善恶. 黄陂一带流传的木兰传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岁末,新洲藏家李森林在当地淘到一册《木兰忠烈将军救世真经》 (右图),透露了花木兰功成身退后的“工作安排”——成为“神仙”,掌管记录人间 ...
道教创立于汉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累积下十分丰富的典籍。古人把它汇编成一部道教大丛书《道藏》。南朝宋,道士陆修静编的《三洞经书目录》计有一千二百二十卷,算是道书第一次大汇编,但还远未搜集齐全。唐玄宗开元时期,下诏搜访道书,辑成三千七百
摘 要:已知清末、民国间常州地区刻印的宝卷有30种, 主要是有民间教团背景的经房、善书局刊印的。它们与同期江浙地区数十家经房、善书局刻印的宝卷一样, 表明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期, 这些民间教团以倡导“劝善”、宣扬“因果”的面目出现, 求得士绅 ...
民国时期道教为救国图存做出了哪些艰苦卓绝的奋斗? 龙虎山中一散人. 道教界的小学生. 4 人 赞同了该文章. 自清末以来,中国道教涌现了许许多多维护国家尊严,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义举。. 较为典型的是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开始就表明“义和拳”来自道教,其 ...
研究对象为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信奉道教或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广东文人与乡绅,时轴横跨道光元年(公元 1821 年)至民国 38 年(公元 1949 年)之间的 100 多年,正值中国社会急速变幻动荡的年代。 这个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研究员除钻研道教文献、宗谱与礼仪外,还会调查一群清末至民国时期,在 ...
图:民国时期道士 民国建立后,道教虽因信教自由而得以合法存在,却失去了政府的所有册封与财政支持。为适应社会变化,道教与佛教一样,学习西方教会建立全国性教会组织体系。1912年,“中央道教总会”、“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先后在北京、上海建立起来。
原本就起源于民间神仙方术的道教,一度经过改造而成为上层宗教,登堂入室,明清再度衰落成为民间道教,其发展就像走过了一个圆圈,来自于民又还之于民了。. “明清时期,民间对道教的信仰十分普及又极其粗俗。. ”. 民国时期道士. 民国建立后,道教虽 ...
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族谱的纂修、刊印、避讳及其家国互动关.PDF,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族谱的纂修、刊印、避讳 及其家国互动关系初探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绪 论 明清至民国时期,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大抵新安 皆聚族而居,巨室望族远者千余年,近者犹数百年,虽 ...
民国时期真实的道士,有仙风道骨的气质,上演真实的“华山论剑”. 华山 ,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这里是 道教 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山上共有20多座 道观 ,包括著名的东道院、玉泉院、都龙院、镇岳宫等 ...
我们暂且不论社会人士接触道教复杂的现实动因,仅通过龙泽厚为《三茅帝君宝忏》撰写的跋文,分析民国时期如何以集体扶乩形式建构三茅信仰,并借由宝忏形式传播。. 龙泽厚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四月初六时,先为《三茅帝君宝忏》写了一篇跋文,认为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