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汇集夏季饮食宜养阳气“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顺应四季变化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以保证人体在不同的季节中汲取必需的营养素,来维持 ...
因此,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机理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冷玉琳.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本义及四季养生[J].现代中医药,2016,3602:65-67.
摘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有"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的经文,后人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颇多.[1]主要观点有四:一、马莳、高世栻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二、王冰 ...
【摘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思想,王冰解释为应制四气养生,马莳解释为应顺四气养生,张介宾解释为应补四气养生,张志聪解释为应补四时阴阳内虚养生。分析了五脏的相对阴阳属性、四时和五脏的五行属性,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本义应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ISSN: 1673-4246 /CN: CN11-5398/R] 卷: 39 期数: 2017年07期 页码: 640-641 栏目: 思路与方法 2017-07-10 作者: 史坚鸣
然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内涵的理解,古今医家看法角度不一。笔者认为,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养”字的理解是否透彻是掌握深层内涵并能正确运用该理论指导养生防病的关键。 1 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立论探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法则,认为"养"非"补",此处应为调养、调和并正确应用补阳滋阴法;春夏应使阳气生发宣泄,秋冬应使阴精密固潜藏,顺应天时才能做到"四气调神";并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讨论,指出其在养生与治疗中的不同应用,对其引申义指导临床用药做出了探讨;养生调摄不 ...
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历代医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此养生原则指的平人四季当固阴护阳,偏...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04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汇集夏季饮食宜养阳气“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顺应四季变化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以保证人体在不同的季节中汲取必需的营养素,来维持 ...
因此,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机理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冷玉琳.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本义及四季养生[J].现代中医药,2016,3602:65-67.
摘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有"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的经文,后人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颇多.[1]主要观点有四:一、马莳、高世栻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二、王冰 ...
【摘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思想,王冰解释为应制四气养生,马莳解释为应顺四气养生,张介宾解释为应补四气养生,张志聪解释为应补四时阴阳内虚养生。分析了五脏的相对阴阳属性、四时和五脏的五行属性,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本义应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ISSN: 1673-4246 /CN: CN11-5398/R] 卷: 39 期数: 2017年07期 页码: 640-641 栏目: 思路与方法 2017-07-10 作者: 史坚鸣
然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内涵的理解,古今医家看法角度不一。笔者认为,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养”字的理解是否透彻是掌握深层内涵并能正确运用该理论指导养生防病的关键。 1 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立论探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法则,认为"养"非"补",此处应为调养、调和并正确应用补阳滋阴法;春夏应使阳气生发宣泄,秋冬应使阴精密固潜藏,顺应天时才能做到"四气调神";并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讨论,指出其在养生与治疗中的不同应用,对其引申义指导临床用药做出了探讨;养生调摄不 ...
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历代医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此养生原则指的平人四季当固阴护阳,偏...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