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
陈独秀“危害民国案”辩护始末. 孙静翊. 《陈独秀案开审记》,载《国闻周报》,1933年5月1日出版. 1932年10月15日晚,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寓所被国民党中统特务联合法租界巡捕房探员逮捕,经第一特区法院稍加询问,即将其引渡给上海市警察局。. 当时的南京 ...
陈独秀和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结合起来,继续主办《新青年》杂志 ,陈望道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作为五四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直接壮大了 上海的马克思主义思潮。1920年3月,陈望道接到邵力子来信 ...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奇文,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上最大冤案:陈独秀九条罪名无一成立. 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1981年纪念建党60周年时,国内学者在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一批重要文章,提出应该肯定陈独秀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如丁守和在《陈独秀与〈新青年〉》一文中 ...
”陈翔介绍,“当年陈独秀在这里办《新青年》杂志的时候,房东姓孙,2001年我们来这里访问,就遇到了孙家一位1919年出生的老人,他给我们介绍 ...
主办:半月谈杂志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4004 网站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529号 京ICP备16044242号 客服电话:400-851-5558 编辑信箱:bianji@banyuetan.org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原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该刊更名为《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这本经历了100多年,纸张泛黄但保存完好的早期红刊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新青年》,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
陈独秀“危害民国案”辩护始末. 孙静翊. 《陈独秀案开审记》,载《国闻周报》,1933年5月1日出版. 1932年10月15日晚,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寓所被国民党中统特务联合法租界巡捕房探员逮捕,经第一特区法院稍加询问,即将其引渡给上海市警察局。. 当时的南京 ...
陈独秀和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结合起来,继续主办《新青年》杂志 ,陈望道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作为五四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直接壮大了 上海的马克思主义思潮。1920年3月,陈望道接到邵力子来信 ...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奇文,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上最大冤案:陈独秀九条罪名无一成立. 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1981年纪念建党60周年时,国内学者在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一批重要文章,提出应该肯定陈独秀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如丁守和在《陈独秀与〈新青年〉》一文中 ...
”陈翔介绍,“当年陈独秀在这里办《新青年》杂志的时候,房东姓孙,2001年我们来这里访问,就遇到了孙家一位1919年出生的老人,他给我们介绍 ...
主办:半月谈杂志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4004 网站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529号 京ICP备16044242号 客服电话:400-851-5558 编辑信箱:bianji@banyuetan.org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原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该刊更名为《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这本经历了100多年,纸张泛黄但保存完好的早期红刊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新青年》,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