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陈独秀将《新青年》编辑部迁回上海。4月26日,陈独秀给北大同人去信,就《新青年》未来征询意见:其一,是否继续办?其二,与群益书社的合同期将满,对新合同有什么要求? 北京这边还没回信,5月7日,陈独秀与陈氏兄弟便发生了争执。
陈独秀请来赛先生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满足知识分子的个人兴趣,而是始终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除了作为领军人物的陈独秀外,在《新青年》上,直接撰写专门文章参与科学传播的作者主要是王星拱、马君武、李寅恭、吴敬恒、高一涵、任鸿隽等20余人。
1.1【革命时期】社会的变迁和青年群体的集结.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鸦片加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西方和东方侵略者纷至沓来,几乎所有资本 ...
这一年,陈独秀主编的革命刊物《新青年》在上海创刊。17岁的延年和13岁的乔年收到父亲的信,开始了生命中第一程闯荡。 当时的上海已然被世人称为“远东的商业都市”“世界上最有趣也最国际化的地方”,但两个有骨气的少年并非为了大都市的享乐而来。
”陈翔介绍,“当年陈独秀在这里办《新青年》杂志的时候,房东姓孙,2001年我们来这里访问,就遇到了孙家一位1919年出生的老人,他给我们介绍 ...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 杂志于 1916 年 9 月出版的第2 卷起更名《新青年》。1917 年,正是在这本期刊上,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自此《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奇文,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主办:半月谈杂志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4004 网站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529号 京ICP备16044242号 客服电话:400-851-5558 编辑信箱:bianji@banyuetan.org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原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该刊更名为《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这本经历了100多年,纸张泛黄但保存完好的早期红刊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新青年》,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1920年,陈独秀将《新青年》编辑部迁回上海。4月26日,陈独秀给北大同人去信,就《新青年》未来征询意见:其一,是否继续办?其二,与群益书社的合同期将满,对新合同有什么要求? 北京这边还没回信,5月7日,陈独秀与陈氏兄弟便发生了争执。
陈独秀请来赛先生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满足知识分子的个人兴趣,而是始终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除了作为领军人物的陈独秀外,在《新青年》上,直接撰写专门文章参与科学传播的作者主要是王星拱、马君武、李寅恭、吴敬恒、高一涵、任鸿隽等20余人。
1.1【革命时期】社会的变迁和青年群体的集结.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鸦片加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西方和东方侵略者纷至沓来,几乎所有资本 ...
这一年,陈独秀主编的革命刊物《新青年》在上海创刊。17岁的延年和13岁的乔年收到父亲的信,开始了生命中第一程闯荡。 当时的上海已然被世人称为“远东的商业都市”“世界上最有趣也最国际化的地方”,但两个有骨气的少年并非为了大都市的享乐而来。
”陈翔介绍,“当年陈独秀在这里办《新青年》杂志的时候,房东姓孙,2001年我们来这里访问,就遇到了孙家一位1919年出生的老人,他给我们介绍 ...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 杂志于 1916 年 9 月出版的第2 卷起更名《新青年》。1917 年,正是在这本期刊上,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自此《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奇文,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主办:半月谈杂志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4004 网站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529号 京ICP备16044242号 客服电话:400-851-5558 编辑信箱:bianji@banyuetan.org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原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该刊更名为《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这本经历了100多年,纸张泛黄但保存完好的早期红刊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新青年》,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